人物:蒋攸铦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五
吕坤德,字静斋,汉军旗人。
有《襄平女子诗稿》。

人物简介

维基
德生(1750年—1817年),字载之、体仁、荟斋,号厚圃、垕圃,别号葆光主人,邱氏,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旧称襄平)。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工诗善画。
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科举人(与胞兄福庆顺天乡试同榜,时隶内务府正黄旗第五参领第二旗鼓佐领杨作新下,据《钦定八旗通志》科举;杨作新系内务府镶黄旗汉军、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进士宜振之高祖),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进士(隶内务府正黄旗佐领杨作新下)。
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国史馆提调官,兵部主事。
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乾隆四十六年山东兖州府知府;嘉庆三年登州府知府;嘉庆五年济南府知府,六年七年两次护理济东泰武临道;升山东兖沂曹济道。
嘉庆七年(1802)因事(被裁审理嘉庆年金乡冒考案失当)谪戍乌鲁木齐。
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贵州乡试主考官。
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进士翁方纲为德生的《寒香课子图》题诗《厚圃侍御以其先人寒香课子图属题》:“……琅琅交诵声,穿出寒林翠。
寒香在根干,所养深以粹。
……一椽鼓箧地,一掬思亲泪”(载翁方纲《复初斋诗集》)。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进士纪昀为该图题诗《德厚圃侍御尊甫寒香课子图》:“……谁知料峭寒侵骨,尚把遗经自课儿。
何必燕山窦十郎,五枝丹桂一时芳。
弟兄父子相诗友,也抵三苏共一堂”(载纪昀《纪文达公全集:诗卷十二》)。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进士金士松为该图题诗《为德荟斋侍御生题其尊人寒香课子图照》:“……兀傲几枝斜映雪,清芬尤记过庭时。
……记取香从寒后发,德门遗泽卷中传”(载金士松《乔羽书巢诗集:外集卷四》)。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探花刘凤诰为该图题诗《为德垕圃前辈题寒香课读图》(载刘凤诰《存悔斋集》卷十八)。
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进士陶澍于嘉庆二十年(1815)乙亥为该图题诗《寒香课子图为垕圃太守德生作》:“百本梅环屋数楹,暗香深处读书声。
餐余雪蕊清官味(注:尊翁曾官于杭),谱入灯花课子情……君家世有承恩树,不袭淩寒两到名”(载陶澍《陶文毅公全集》卷53)。
此外,进士书法家刘墉 (清朝)亦曾题诗《寒香课子图》(载《刘文清公遗集》卷13)。
担任《四库全书》缮书处复校官,详校《四库全书》本(明)冯惟讷辑《古诗纪》156卷、《集礼》,覆堪(审核)《四库全书》本《江南通志》、《江西通志》、《云南通志》(鄂尔泰督修)、《广东通志》(郝玉麟督修),与内务府正黄旗蒙古进士法式善共同担任《四库全书》本满文版《御制翻译易经》的覆堪(审核)。
曾游访湖南桃源县桃花源,绘《桃源图》,作《游桃源洞记》(载胡焯《桃花源志略》、胡凤丹《桃花源志》),其子景星 (道光进士)后两任桃源县知县。
嘉庆五年(1800),山东邹平县知县李琼林(字西圃,乾隆中期举人,修嘉庆八年刻本《邹平县志》十八卷)祥报济南府知府德生关于西汉经学家伏生墓祠现状(载《邹平县志》,1836)。
嘉庆七年,重修济南府学乡贤祠题名碑、府学名宦祠题名碑。
曾收藏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进士、画家余集 (清朝)的《腊梅山茶轴》(上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垕圃”收藏印,据《傅熹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工作笔记》)。
子景星 (道光进士)作《皇清诰授朝议大夫垕圃府君年谱》(又名《垕圃(德生)年谱》一卷,载《贩书偶记续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7 【介绍】: 清山西静乐人,字伯宣,号石农。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初由刑部郎累擢云南按察使,以谳狱失当谪戍。后官至云南巡抚。有《坚白石斋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李銮宣,字伯宣,号石农,静乐人。乾隆庚戌进士,由主事官至云南巡抚。有《坚白石斋集》。
沧海遗珠
李銮宣(1758-1817)字伯宣,一字凤书,号石农,山西静乐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云南巡抚,嘉庆十六年,曾任天津分巡道,作《七十二沽草堂吟草》。著有《坚白石斋诗集》。
维基
李銮宣(1758年—1817年),字伯宣,号石农,别署散花龛主,山西静乐人。
进士出身,善诗。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登进士,改刑部主事。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提牢厅。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改安徽司主事。
乾隆六十年(1795年)升任湖广司员外郎。
嘉庆三年(1798年)任浙江温处道。
嘉庆九年(1804年)任云南按察使。
因事遣戍新疆迪化州。
嘉庆十六年(1811年)改兵部武库司主事、直隶天津道。
嘉庆十九年(1814年)任通永道、直隶按察使。
次年改广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护理四川总督、后改任云南巡抚。
喜游历,与旗人诗人法式善、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曹锡龄(号定轩;父乾隆十九年进士曹学闵;子嘉庆己未科进士曹汝渊)相唱和。
著有《坚白石斋诗集》16卷(蒋攸铦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4—1826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双五,一字觉生。嘉庆四年进士,授编修,官至詹事府詹事、文渊阁直阁事。少从吴澹泉学诗古文,后师事姚鼐。有《觉生诗钞》、《咏史诗钞》等,又辑有《唐诗品》。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四
鲍桂星,字双五,一字觉生,歙县人。嘉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侍郎,降詹事。有《觉生诗钞》、《咏史诗》、《怀人诗》。
维基
鲍桂星(1764年—1826年),字双五,号觉生,安徽歙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
鲍桂星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己未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嘉庆八年(1803年)擢中允。
次年典试河南,留任学政。
历改江西、湖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
嘉庆十八年(1813年),闻林清起事,是为癸酉之变,上疏条陈十事,得到仁宗嘉奖,升工部侍郎。
次年,因弹劾刘荣黼等失职,反遭荣黼攻击,称其妄言朝廷轻满洲重汉人,仁宗大怒,将桂星革职,且不准其回籍,令在京闭门思过。
五年后,上意方解,桂星复官编修。
宣宗即位,擢侍讲,又擢通政司副使。
道光四年(1824年)升詹事府詹事,文渊阁直阁事。
不久病卒。
清史稿》有传。
友人有同科进士礼部尚书贵庆。
鲍桂星和白镕为儿女姻亲。
孙女嫁军机大臣蒋攸铦之孙, 山东督粮道蒋明远之子蒋道模。
蒋明远一女嫁完颜崇厚,另一女嫁富察凤秀,其女为同治慧妃富察氏。

人物简介

维基
那清安(1767年—1834年),字正修,一字慎修,号竹汀,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乾隆戊申科举人,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进士。
由户部注释,翰林院侍讲官职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书、热河都统、礼部尚书、兵部尚书。
道光三年四月甲辰,接替蒋攸铦,担任清朝刑部尚书,后改热河都统,由明山接任。
谥恭勤。
著有《修竹斋试帖集注》。
长哲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长哲(1790年—?
),字守愚,号思亭,别号菊圃,徐氏,汉军正白旗人。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襄平(辽阳市旧称)。
善书法。
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进士(时隶正白旗汉军双鹤佐领下)。
任山东肥城县知县,因事革职。
编修《囊平徐氏续修族谱》五卷(1853)。
师从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二甲进士胡开益。
家族世袭正白旗汉军第四参领第二世管佐领(载《钦定八旗通志》)。
景星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景星(1803年—1854年),字晴垣,号晴垣,邱氏,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旧称襄平)。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授世袭云骑尉。
道光五年(1825)乙酉顺天乡试中举(隶内务府正黄旗旗鼓佐领豫坤下,豫坤之胞叔、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进士刘氏敏德),六年(1826)丙戌进士。
历任湖南泸溪县、宁远县、(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两任)桃源县知县,后任郴州直隶州知州、衡州府知府、常德府知府等,道光丙午科乡试同考官。
咸丰四年(1854)夏五月十六日,太平军攻占常德,景星殉难,赐祭葬,追授世袭云骑尉,其事迹载郭嵩焘《湖南褒忠录初稿》、《湖南通志》卷108。
内务府正白旗满洲、永州府知府辉发那拉氏廷桂(字芳宇,其祖父江宁织造、粤海关监督延隆,祖姑母辉发那拉氏封道光帝之和妃 (道光帝),堂兄进士麒庆)为其刻诗纪念(见杨钟羲,《雪桥诗话余集》)。
诗友龙汝霖(胞弟进士龙湛霖)作《祭景晴垣太守文》(载龙汝霖《 坚白斋集》)。
父德生 (乾隆进士)曾任乾隆戊申(1788)贵州乡试正考官,绘《桃源图》;五十七年后,景星任桃源县令,看图诗叹:“辽东化鹤云千载,湘上飞凫水一涯。
五十年前看花处,种花谁识待佳儿”(载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
在桃源县知县任内,修整陶渊明祠(载胡凤丹《桃花源志》)。
在常德府知府任上,于咸丰三年(1853)与诗友龙汝霖等宴集湘东郡之“螺园”,龙汝霖作《螺园饯集记》(载龙汝霖《 坚白斋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杨钟羲(1865-1940) 字子晴,号留垞、圣遗居士。正黄旗汉军籍。光绪十一年举人。1933年受溥仪命入奉天"国立博物馆"馆长。有《圣遗诗集》、《学桥词》、《学桥诗话》、《白山词介》。
维基
杨钟羲(1865年—1940年),原名钟广,字子勤、梓琴、子晴、芷晴、芷晴、芷庼、慏盦,号留垞、梓励,又号雪桥、雪樵,晚号圣遗居士、南湖鲜民。
内务府汉军正黄旗人(属内务府正黄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辽阳(襄平)。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江宁府知府。
家族世居辽阳,原隶内务府满洲正黄旗,乾隆间改为内务府汉军正黄旗。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顺天乡试举人,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但未实授,改派外任时冠姓杨。
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府,三十一年任湖北襄阳府知府。
三十二年入两江总督端方幕府,补授淮安府知府,三十四年任江宁府知府。
出任光绪二十年(1894)顺天乡试同考官,二十一年(1895)会试同考官。
谥文敬。
因父亲在湖北武昌府任职,钟羲出生于省寓祝家园,年轻时跟从黄冈童嗣兴(字步阶)先生以及未来的岳父、内务府正白旗汉军、时任黄冈县知县李恒琛学习(时黄州府知府为镶白旗汉军安氏英启),又师湘中名士邹振麟(字雁峰),并与恒琛之子宝谦、从子宝巽(又李孺)同中光绪十一年乙酉顺天乡试举人(恒琛另一子宝丰中该乡试副榜)。
中举之后21岁时(c.1886年),受业于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尤受翁赏识(载《翁同龢日记》,v.4,2006);又师从镶蓝旗宗室福锟、正蓝旗宗室麟书、内务府镶黄旗满洲完颜嵩申等。
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法租界,不问世事(先避居法租界升平里,后移寓茄勒路之顺元里,又迁打铁浜之馨德里)。
1912年,遭母忧。
为刘承干的《嘉业堂丛书》校阅。
“钟羲楼居终岁,伏案整辑,往往彻夜不睡。
微倦则于胡床假寐,少醒则灯尚荧然,与晨曦相映,十余年如一日。
而尤珍惜物品,凡属片纸寸缣,无不手自捡存。
灯下常为其哲嗣讲掌故,或为长孙课文选。
……盖辛亥之变,钟羲脱身出险,藏书被掠”(载郑逸梅《艺林旧事》)。
1923年由沪回京。
宣统十五年(1923年)三月初一日,与景方昶、王国维、温肃三人均著南书房行走,十二月初三日均著在紫禁城内骑马。
1928年于北京开设雪桥讲舍,著述课徒(学生包括两位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载《启功讲学录》)。
1933年应邀赴日本访书。
1927年为逝去的学者王国维作《诰授奉政大夫赏食五品俸南书房行走特谥忠悫王公墓志铭》。
1939年与画家徐操(字燕孙)合作人物、书法扇面图(扇骨阴刻溥心畬书画)。
与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探花商衍鎏(字藻亭)合作行书扇面。
与溥心畬为盛昱的《行书祝寿序》手卷作跋(由瑞洵弟子铃木吉武收藏)。
为李宣龚的《硕果亭诗》作序。
为自己的高祖、乾隆朝兵部侍郎虔礼宝刻《椿荫堂诗文存稿》。
为内务府正白旗汉军进士姚氏斌桐刻《还初堂诗钞》。
为进士宗室盛昱刻《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
为正黄旗满洲进士瑞洵的《散木居奏稿》写作者传。
镶白旗宗室盛昱与杨钟羲在交往中以表兄弟相称,大概因为盛昱的本生祖母或曾祖父肃恭亲王永锡之侧福晋均姓杨,但与杨钟羲家族是否有姻戚关系有待查证。
据杨钟羲《雪桥诗话: 附自订年谱》,“伯羲少时往来予家先伯祖,常携以游十刹海。
予赠伯羲诗云:‘桩荫堂开侍帝晨,裕陵雨露四时春。
百年门巷留诗卷,中表交亲得伟人’。
伯羲和诗(《次韵答杨子勤表弟》)有‘看荷门巷嬉游地,古柏祠堂下拜时’之句”。
钟羲的诗句“桩荫堂开侍帝晨”,当指其高祖虔礼宝的诗集《椿荫堂诗文存稿》与乾隆帝的室名“椿荫堂”有关。
盛昱在其《次韵答杨子勤表弟》诗注中说,“君家油漆作,舅祖煺公常携余游十刹海”,表明两家在祖父母辈已有密切往来,且透露杨钟羲家族府址在今北京地安门内大街西侧的油漆作胡同(明代时叫做油漆作)。
盛昱在其词作《梦横塘 送子勤表弟乞外》写道:“燕子巢痕,世家王谢,模黏门巷非故。
乔木阴阴,只胜我、午桥庄住。
失喜君来,相将几载,又悲君去。
念垂髫年纪,嬉戏君家,略省识、门前树”(载盛昱《郁华阁词》;两江总督端方字“午桥”,“午桥庄”意指杨钟羲入端方幕府)。
室名“俨山簃”。
光绪二十四年进士袁励准为其作篆书“俨山誃” 横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