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继昌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8 首
柳摇花颤。
吹遍东风软。
好梦惊回莺百啭。
天远何如人远。

乍寒乍暖无凭。
一宵几遍阴晴。
猜著天公情性,算他真个聪明。
圆明园词(辛未)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圆明园在京城西,出平则门三十里,畅春园北里许,世宗皇帝藩邸赐园也。圣祖常游豫西郊,次于丹棱沜,(沜盖片字加水,或曰沂字。沂,淀,水不流也。)乐其川原,因明武清侯李伟清华园旧址,筑畅春园。藩邸赐园故在其傍。雍正三年,乃大宫殿朝署之规,以避暑听政。前临西山,环以西湖。湖水发原玉泉山,曰瓮山,度宫墙,东流入清河。《水经注》所谓蓟县西湖,绿水澄澹,燕之旧池者也。东流为洗马沟,东南合高梁之水,故鱼稻饶衍,陂泉交绮。高宗皇帝嗣位,海宇殷阗,八方无事,每岁缔构,专饰园居。大驾南巡,流览湖山风景之胜,图画以归,若海宁安澜园、江宁瞻园、钱唐小有天园、吴县师子林,皆仿其制,增置园中,列景四十。以四字题扁者马一胜区,一区之内斋馆无数。复东拓长春,西辟清漪,离官别馆,月榭风亭,属之西山,所费不计忆万。园地多明权珰别业,或传崇祯末诸奄皆以珍宝窟宅于兹,乾隆间,浚池发金银数百万。时国运方兴,地不爱宝,上心悦豫,殚精构造,曲尽游观之妙,元、明以来未之闻也。每岁夏幸园中,冬初还宫,内庭大臣赐第相望,文武侍从并直园林,入直奏对,昕夕往来,络绎道路,历雍、乾、嘉、道百馀年于兹矣。文宗初,粤寇踞金陵,盗贼蜂起。上初即位,求直言,得胜保、曾国藩、袁甲三三臣。既以塞、程、徐、陆先朝重望相继倾覆,始擢用前言事者,各畀重任。三臣支柱,贼不犯畿,然迭胜迭败,东南数省蹂躏无完土。上闵苍生之颠沛,慨左右之无人,九年冬,郊宿于斋宫,夜分痛哭,侍臣悽恻。大考翰詹,以宣室前席发题,忧心焦思,伤于祸乱,然后稍自抑解,寄于文酒。以宫中行止有节,尤喜园居,冬至入宫,初正即出。时园中传有四春之宠,皆汉女,分居亭馆,所谓杏花春、武陵春、牡丹春、海棠春者也。然上明于料兵,委权捆外,超次用人,海内称哲。而部院诸臣无所磨厉,颇袭旧敝。晚得肃顺,敢言自任,故委以谋议。先是,道光二十年,英吉黎夷船至广东香港,求通商不得,又以烧烟起衅,执政议和,予海关税银千八百万。英夷请立约,广督耆英与期十年,届期而徐广缙督两广,夷使至广州,拒不许入,以受封爵,夷酋恨焉,志入广州。咸丰元年,英吉黎、佛郎西、米利坚各国,乘粤寇鸱张,中国多故,复以轮舶直入大沽。台王僧格林沁托团练之名,焚其二船,尽击走之。夷人知大皇帝无意于战,特臣民之私慎,乃潜至海岸,买马数千,募群盗为军,半年而成,再犯天津,称西洋马队,闻者恐栗。夷马步登岸,我未陈而敌骑长驱矣。十年六月十六日,上方园居,闻夷骑至通州,仓卒率后嫔幸热河。道路初无供帐,途出密云,御食豆乳麦粥而已。十七日,英夷帅叩东便门,或有闭城者,闻炮而开。王公请和。和议将定,十九日,夷人至圆明园宫门,管园大臣文丰当门说止之。夷兵已去,文都统知奸民当起,环问守卫禁兵,一无在者。索马还内,投福海死。奸人乘时纵火,入宫劫掠,夷人从之。各园皆火发,三昼夜不熄。非独我无官守诘问,夷帅亦不能知也。初,英夷使臣巴夏里已拘刑部,和议成,以礼释囚,于是巴夏里与夷帅各陈兵仗,至礼部订约五十七条,予以海关税银三千六百万,而夷人抵偿圆明园银二十万。王公奏言,未敢斥夷。文丰与主事惠丰同死于园,不称殉节,但言遭兵燹而已。十一年七月,文宗晏驾热河,今上即位,奉两宫皇太后还京,垂帘十载,巨寇削平。而夷人通商江海,往来贸易,设通商王大臣以接夷使。然常言某省士民毁天主教堂,某省不行其教,某省民教构衅,日以难我,应之不暇,盖岌岌乎华夷杂处。又忽忽十有一年,园居荒虚,鞠为茂草,西山大寺,夷妇深居,予旅京师,恻然不敢过也。同治十年春,同年王壬父重至辇下,追话旧游,张子雨珊亦以计偕来,约访故宫。因驻守参将廖承恩许为道主,四月十日,命仆马同过绣漪桥,寻清漪园遗迹。颓垣断瓦,零乱榛芜,宫树苍苍,水鸣呜咽。由辇路登廓如亭,南望万寿山,但见牧童樵子往来林莽间。暮从昆明湖归,桥上铜犀卧荆棘中,犀背御铭朗然可诵。明日访守园者,得董监,自言年七十馀,自道光初入侍园中,今秩五品,居福园门旁。导予等从瓦砾中循出,入贤良门而北,指勤政、光明、寿山、太和四殿遗址。至前湖,圆明寝殿五楹,后为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各七楹,坏壁犹立,拾级可寻。董监言:『东为天地一家春,后居也;西为乐安和,诸妃嫔贵人居也;洞天深处,皇子居也。』清辉殿为文宗重建,与五福堂、镂月开云台、朗吟阁皆不可复识。镂月开云者,即所谓牡丹春也。世宗为皇子,当花时迎圣祖至赐园,而高宗年十二,以皇孙召侍左右,三天子福寿冠前古,集于一堂。高宗后制诗,常誇乐之。经其废基,徘徊惄焉。东渡湖为苏堤、长春仙馆、藻园,又北为月地云居、舍卫城、日天琳宇、水木明瑟、濂溪乐处,仅约略指视所在。东北至香雪廊,阶前苇荻萧萧,废池可辨。有老监奉茶自池畔出,讶客所从来,颇似桃源人逢渔郎也。渡桥,循福海西行,为平湖秋月,水光溶溶,一泻千顷。望蓬岛瑶台,岛上殿宇,犹存数楹,惜无方舟,不达其下。流水潺湲,激石成响。董监视予:『此管园大臣文公死所也。』西北至双鹤斋,又西过规月桥,登绮吟堂,经采芝径,折而东,仍出双鹤斋。园中残毁几遍,独存此为劫灰之馀,乱草侵阶,窗棂宛在,尤动人禾黍悲尔。双鹤斋西为溪月松风,翠柏苍藤,沿流覆道,斜日在林,有老宫人驱羊豕下来。东过碧桐书院地,跨池东为金鳌,西为玉蝀,坊楔犹存。又东去,皆败坏难寻,遂不复往。暮色沈沈,栖乌乱飞,揖董监,出福园门,还于廖宅。廖,澧州人,字枫亭。少从赛尚阿、僧格林沁军,亦能言行间事,感予来游,颇尽宾主之欢。既夕言归,则礼部放榜日也。雨珊既落第南去,余与壬父每相过从,念言园游,辄罔罔不自得。壬父又曰:『园之盛时,纯皇勒记,必殷殷踵事之戒。然仁宗始罢南幸,宣宗尤忧国贫,秋狝之礼,辍而不举。惟夫张弛之道,宜及嘉、道时,补纯皇倦勤之功。而内外大臣惟务慎节,监司宽厚,牧令昏庸,讳盗容奸,以为安静。八卦妖徒,连兵十载,无生天主,教目滋繁。由游民轻法,刑废不用故也。江淮行宫既皆斥卖,国之所患,岂在乏财?』又曰:『燕地经安、史戎马之迹,爰及辽、金,近沙漠之风矣。明太宗以燕王旧居,不务改宅,仍而至今,地利竭矣。又园居单外,非所以驻万乘,废而不居,盖亦时宜。』余曰:『然。前年御史德泰请按户亩鳞次捐输,复修园宫。大臣以侈端将启,请旨切责,谪戍未行,忿悔自死。自此莫敢言园居者。而比年备办大婚,费以千万,结彩宫门,至十馀万,公奏朝廷动用钱粮。婚以成礼,岂在华饰?若前明户部司官得以谏争,予且建言矣。又余闻慈安太后在文宗时,有脱簪之谏,《关雎》《车辖》之贤,中兴之由也。又园宫未焚前一岁,妖言传上坐寝殿,见白须老翁,自称园神,请辞而去。上梦中加神二品阶,明日至祠,谕祠之。未一稘而园毁,岂前定欤?子能诗者,达于政事,曷以风人之意,备繁霜云汉之采?』于是壬父为《圆明园词》一篇,而周学士、潘侍郎见之,并叹其伤心感人,笔墨通于情性。余以此诗可传后来,虑夫代远年逝,传闻失实,词中所述,罔有徵者,乃为文以序之。同治十年立秋日,长沙徐树钧撰。
宜春苑中萤火飞,建章长乐柳十围。
离宫从来奉游豫,皇居那复在郊圻。
旧池澄绿流燕蓟,洗马高梁游牧地
北藩本镇故元都,西山自拥兴王气
九衢尘起暗连天,辰极星移北斗边。
沟洫填淤成斥卤,宫廷映带觅泉原
渟泓稍见丹棱沜,陂陀先起畅春园
畅春风光秀南苑,蜺旌凤盖长游宴
地灵不惜瓮山湖,天题更刱圆明殿
圆明始赐在潜龙,因回邸第作郊宫
十八篱门随曲涧,七楹正殿倚乔松
轩堂四十皆依水,山石参差尽亚风
甘泉避暑因留跸,长杨扈从且韬弓(初但避署,后遂春秋皆居园中也。)
纯皇缵业当全盛,江海无波待游幸。
行所留连赏四园,画师写仿开双境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当时只拟成灵囿,小费何曾数露台
殷勤毋佚箴骄念,岂意元皇失恭俭。
秋狝俄闻罢木兰,妖氛暗已传离坎
吏治陵迟民困痡,长鲸跋浪海波枯
始惊计吏忧财赋,欲卖行宫助转输
沈吟五十年前事,厝火薪边然已至
揭竿敢欲犯阿房,探丸早见诛文吏(21)
此时先帝见忧危,诏选三臣出视师(22)
宣室无人侍前席(23),郊坛有恨哭遗黎(24)
年年辇路看春草,处处伤心对花鸟(25)
玉女投壶强笑歌,金杯掷酒连昏晓(26)
四时景物爱郊居,玄冬入内望春初(27)
袅袅四春随凤辇(28),沈沈五夜递铜鱼(29)
内装颇学崔家髻(崔氏,汉妇,曾入宫为乳妪。),讽谏频除姜后珥(30)
玉路旋惊车毂鸣,金銮莫问残镫事。
鼎湖弓剑恨空还,郊垒风烟一炬间。
玉泉悲咽昆明塞,惟有铜犀守荆棘(31)
青芝岫里狐夜啼(32),绣漪桥下鱼空泣(33)
何人老监福园门(34),曾缀朝班奉至尊(董年六十,宣宗时小使也。)
昔日喧阗厌朝贵,于今寂寞喜游人。
游人朝贵殊喧寂,偶来无复金闺客(35)
贤良门(36)闭有残砖,光明殿(37)燬寻颓壁。
文宗新构清辉堂(38),为近前湖纳晓光。
妖㝱林神辞二品(39),佛城舍卫散诸方(40)
湖中蒲稗依依长,阶前蒿艾萧萧响。
枯树重抽盗作薪,游鳞暂跃惊逢网。
别有开云镂月台,太平三圣昔同来(41)
宁知乱竹侵苔出,不见春花泣露开(42)
平湖西去轩亭在(43),题壁银钩连到䪥(44)
金梯步步度莲花(45),绿窗处处留蠃黛(46)
当时仓卒动铃驼(47),守宫上直馀嫔娥(48)
芦笳短吹随秋月,豆粥长饥望热河(49)
上东门开胡雏过(50),正有王公班道左(51)
敌兵未爇雍门萩,牧童已见骊山火(52)
应怜蓬岛一孤臣(53),欲持高洁比灵均。
丞相避兵生取节,徒人拒寇死当门。
即今福海冤如海,谁信神洲尚有神(54)
百年成毁何悤促,四海荒残如在目。
丹城紫禁犹可归,岂闻江燕巢林木(55)
废宇倾基君好看,艰危始识中兴难。
已惩御史言修复(56),休遣中官织锦纨(57)
锦纨枉竭江南赋(58),鸳文龙爪新还故(59)
总饶结䌽大宫门(60),何如旧日西湖路(61)
西湖地薄比郇瑕,武清暂住已倾家。
惟应鱼稻资民利(62),莫教莺柳斗宫花。
词臣讵解论都赋(63),挽辂难回幸雒车(64)
相如徒有上林颂,不遇良时空自嗟。
按:同治十年三月十日,与徐叔鸿、张雨山同寻海淀故宫,因访园中逸事,證以余所闻见,成诗一篇。拟之元相《连昌》之作,郑嵎津阳之咏,文或不逮,时则尤近。但事严语秘,未应广传。自注之文,不登己集。以价藩仁弟令录全稿,独为书之,它日有好古博闻之士,求得此册,亦有所裨也。立秋日,闿运记于南洼太平馆之定庐。
⑴ 《水经注》:漯水东与洗马沟水合,沟水上承蓟水,西注大湖。湖水二源俱出蓟县西北平地,道源流结西湖,盖燕之旧池也。绿水澄澹,川亭望远。湖水东流为洗马沟。东入漯水。又东南,高梁之水注焉。水出蓟城西北平地。《魏土地记》云在蓟东。今海淀地也。
⑵ 自安、史以来,燕地利久废,民教不修,本非宅京之所,以明太宗先建旧藩国于此,又知江南之不可都而惮于改作,故遂为帝都也。
⑶ 燕地荒芜,尘土尤甚,宫中烦嚣,故思旷写矣。
⑷ 沜盖池泉之名,明万历中,武清侯李氏于丹棱沜起别业,今畅春园地。
⑸ 康熙中始建行宫,以帝者不居,但名曰园。或曰因明珠废宅而饰之也。
⑹ 明时但有南苑,未作畅春园时,圣祖宴群臣亦在南苑,今南西门外地也。自海淀兴修,稀复临幸矣。
⑺ 瓮山,玉泉所发,今改万寿山,高宗以太后寿日而名,正临昆明湖,建寺于上。
⑻ 康熙中,世宗为皇子,侍游海淀,赐园一区,御题额曰『圆明』。
⑼ 世宗以畅春先帝旧幸,让而弗居,雍正三年,乃改赐园,设朝房、宫门,以避暑听政。
⑽ 圆明园墙外沟水随曲设十八门。晋、宋凡行宫门曰篱门也。
⑾ 正大光明殿为正衙,不加雕饰,广七楹,后倚假山,山木多松。
⑿ 园中四字题额者为一所,凡四十所,纯皇以为四十景。
⒀ 北中艰于致石,故以湖石假山为奇。园中既多,而贵戚大臣效之,唯知堆石耳。
⒁ 乾隆六十年中,园中日日有修饰之事,图史珍玩充牣其中。行幸所经,写其风景,归而作之。若西湖苏堤、曲院之类,无不仿建,而海宁安澜园、江宁瞻园、钱唐小有天园、吴县师子林,则全写其制。
⒂ 康熙、雍正初修园居,斥内府之馀财,不仰给于户部。至乾隆六十年,承世宗清釐之后,府库充实,几于贯朽。又当时营作诸臣皆求见能于上,初不知浮冒报销之弊,故一举工作,计日而程,浚水移石,费至亿万。
⒃ 园中增修,及更建长春、清漪诸园,纯皇泐记,必谆谆于踵事之戒。仁宗纵之,遂不南幸。宣宗嗣服,始念国贫,秋狝之礼辍而不举,惟务无事以绥四民。然牧令贪庸,监司忠厚,务相掩覆,讳盗容奸,八卦妖徒,连兵十载,无生天主,教目滋多,由游民太繁,刑废不用也。
⒄ 本朝吏事盖凡四变。当顺、康时,州县多不足衣食,外吏亦未有脂膏,然京辇贵豪富厚充斥。及于雍、乾,州县大富。嘉庆十载,府道高资。道光之时,督抚拥财,而上下俱困,盗贼起矣。
⒅ 英吉利始请互市,既以烧烟起衅,内奸导之至浙江、天津诸海口,意知上意惮兵以胁和耳。林文忠既非拨乱治剧之材,而诒忧君父,已不能救天下,大吏皆不同心。初,舶至大沽,而京师皇惧,未放一战者,本无战备也。
⒆ 古今敝政忧贫者多矣。然皆求粟帛镃货以权轻重,惟明末及道、咸间理财诸大臣专好金银,欲其堆积,算及小利,至可怪叹也。
⒇ 国家之乱始于乾隆末政,纯皇倦勤,内外大臣惟务粉饰。仁宗若从而振之,几张弛之道也。宣宗纵以安静,而事变迭生矣。
(21) 盗之起也,国无失德,明智材武,莫有归心。然始于州县屡有囚官辱吏之事,上司不敢问也。盗发咎重,不肯明法。调兵五百,遂为大举。小警裁闻,钦差相望,吏治军务分途矣。
(22) 文宗之初立也,留意程、朱之学,下诏求言,盈庭并发,最有名者胜保、曾国藩、袁甲三而已,然皆摭拾陈言,专攻上身,于大利大害未触及也,以言取人,其效止此。然圣人鉴观四方,默察群臣,用胜保于河北,委曾国藩以东南,遣袁甲三于淮上,虽间采宿望,用许乃钊、琦善诸旧臣而不负任,使三人而已。其后大臣多曾所举,惟胡林翼最有名也。
(23) 始文宗之时旧臣有贤名者林则徐,能名者李星沅、陆建瀛、张亮基,武名者周天爵,皆外臣也。内臣清名者塞尚阿既覆军得咎,二品已上无复可谈,故初恶陈字恩而卒起用,专任肃顺,无谋不与,无言不从,盖当时实无逾此二人矣。『宣室前席』,考御史诗题也。
(24) 咸丰己未郊天前一日,上宿斋宫,夜分痛哭也。
(25) 唐文宗诗:『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待臣知。』亦悲左右之无人也。礼臣上谥,曰文与慎,悲夫!
(26) 上既厌倦庸臣,罕所晋接,退朝之后,始寄情于诗酒,时召妃御,日夜行游也。
(27) 初,例十月入大内,三月园居,文宗以宫中行止有节,侍御不乐,常迟至冬至始入,正月十五后即出幸园中。
(28) 宫中例无汉女,纯皇时常采进,依买婢妾之例,不挑选也。文宗时有四人承宠者分居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亭馆,内府号曰『四春』。海棠春,图册无其地名,未详何时所建。
(29) 上所游幸,从者常百馀人,数移坐处,传膳无定所,中夜閤门不得閒也。
(30) 十年夏,上尝夜醉晏朝,后召侍寝者问状,传欲挞之。上还朝入后殿,见内竖肃悚,询知后怒,将去复还,问此妃何罪,后跪言:『奴无状,不能督率群妾,使主晏起,恐外臣有议奴者,故召此妃戒饬之,无使奴受恶名也。』上笑曰:『此我多酒,彼焉能劝我酒?请从今少饮矣。』后谢而起,侍者莫不泣下。
(31) 乾隆卌四年,以昆明湖成,作铜犀勒铭纪之。咸丰十年,英夷兵入,犀为土人击尾取铜。事定,以棘围之。
(32) 青芝岫,房山大石,米万钟取致良乡,费多不能给,筑屋盖之。高宗辇致清漪园正殿为屏门,赐此名也。
(33) 昆明湖中桥,旧曰蔸娄,俗音误曰娄句,转为罗哥,即朱竹垞所云高梁,湖水经其下也。
(34) 园东南门曰福园,近皇子所居。园殿既焚,正门毁塞,守园董监居福园门内。
(35) 初,国居盛时,内廷诸臣文武侍从俱有赐居,环挂甲屯,列第相望,如乡村焉。君臣野处,故非戒备不虞之道也。
(36) 园正门曰『出入贤良』。
(37) 园正殿曰『正大光明』。
(38) 清辉殿在寝殿东,亦旧建也。咸丰八九年新葺之,工成而毁。
(39) 咸丰九年,上一日独坐若瞑,见白须人跪前,上问何人,对曰:『守园神。』问何所言,云:『将辞差使耳。』问:『汝多年无过,何为而去?』对以『弹压不住,得去为幸』。上曰:『汝嫌官小邪?可假二品阶。』俄顷不见,未一年而乱作矣。
(40) 园中舍卫城,旧供千佛,自康熙以来,凡进佛祝寿及皇太后上寿,造佛像九九皆送其中。董监云:『几十馀万尊,皆为民人所毁也。』至同治九年,犹有得之井中,寄库一夜,又为胥吏盗换之。
(41) 镂月开云,旧名牡丹台。康熙五十五年,雍亲王以花时迎圣祖赏宴,诏许皇孙入侍,即高宗也。三圣并值国步全盛之时,三世享国至百卅馀年,为自古未有之盛。唐元宗谓『一日见三天子』,岂足比邪?
(42) 时三月初,芍药遍野,而开云台倾,牡丹无复遗蘖。
(43) 平湖秋月,在牡丹台西北,仿西湖亭馆也。自平湖以东,几无数尺之墙,已西为双鹤斋、规月桥、采芝径诸处,轩窗俨然,而陈设全空也。
(44) 窗壁多嵌纸绢,皆乾隆时名手所尽进。
(45) 宫中阁道皆磨砖平砌,迤而渐高,无阶级也。故王建《宫词》有『黄金梯滑』之请。行步易蹉,旧皆藉以谈罽。
(46) 宫中窗多屋小,望望相通,脂粉之痕,存于壁纸。
(47) 咸丰十年六月十六日,夷警已逼,诸臣惟留上行以系人望。文宗徘徊,群议亦诏谕安慰之,先已集车马,忽敕放散,明日引见班集,始闻驾由园后门东巡,遂大扰乱也。
(48) 从行宫女甚众,皆园中答应诸女,大内留者皆不相闻,其间散班番诸女亦留园中,不得从也。
(49) 驾出密云,供帐不办,后妃唯餐豆乳,上犹有麦食耳。
(50) 英夷既闻京师之乱,乃遂长驱,至东便门,始发空炮,而城门已辟,王公请和也。
(51) 恭亲王隐于碧云寺,夜趋长新店,诸大臣迎以主和而归。
(52) 夷人入京,遂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乃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
(53) 管园大臣文甲〔丰〕与明善同在园中,明言:『君有老母,不可死也。』明日而明以事往热河。文当门拒夷人,既退呼守兵,则尽散矣。文遂索马还入福海,投水而死。
(54) 蓬岛、神洲,并福海中地。文公既殉,为京师死节一人耳。自馀将帅公卿皆不言兵变。京师既陷,讳而不言,及奏恤文公,但云突遭兵燹,深堪闵恻而已。死者不得为忠,生者乃可无愧也。
(55) 四海用兵,庙堂未知民困之切,以小警而为切戒,所谓君无忘在莒也。
(56) 同治九年,御史德东云上言,请修复园居。诏旨切责,发披甲为奴。德出朝门自经而死。
(57) 太监安得海取中旨采买段匹,至山东德州,建龙凤旗,为巡抚丁宝桢奏论斩于历城市。
(58) 十年,浙抚杨昌浚奏言铁造需银八十万,请用地丁给之,又言军饷缓发,盖欲讽谏也。有诏许之。
(59) 制后宝衣,上舍珠玉值十馀万金,已用十六万,成其半耳。
(60) 大婚礼新议宫门皆结彩幔,用绉绸八十馀万匹。初拟费用数百万,户部尚书宝鋆言旧制不过百馀万,不听。遂用至二千万而不足办。
(61) 若以千万修改园居,则群知其非也,大婚诏言节俭而糜费不可诘,亦不可言也。
(62) 李氏已败,宅地渐入民间,皆为稻田,至康熙中犹然。
(63) 当国盛时,无敢建言移都者。及夷兵将入,欲往长安,而督抚言不便,至今益无可往矣。
(64) 余欲建言,及今迁都,以大臣庙谟皆无远略,两官九重不得引对,徒上封事,无益众议也。
一角钟山,朝朝拄笏,宦情不如归兴。
君恩容卧治,且饶与、皋兰轺乘。
公才须称。
喜六旆红停,皖山青映。
新开府,早秋衙鼓,雁声遥应。

还认。
油幕看人。
问故人别后,好风谁赠。
白蘋江上句,料难共、吴兴争胜。
戟门香凝。
有得意诗篇,赏心图帧。
君知否,楚云楼阁,有人閒凭。
莲畦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对联
公才毕竟拥高牙,回思禁近回翔,犹惜粗官废吟啸;
御史不须寻摺料,且向皖山凭吊,定知清致在江湖。
濂溪(癸巳)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五言律诗
元公祠下望,不见莲花峰。
指点读书处,白云生几重。
断碑村竖画,高冢县官封。
一树霜皮老,还疑欲化龙。
和继莲溪观察韵即送其赴湖南盐道任 其一 (庚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五言律诗
榴火红如此,湘波绿可怜。
故人从此去,春水与天连。
纱帽鸥相对,瑶珰雁有笺。
清标骢马使,父老已争传。
和继莲溪观察韵即送其赴湖南盐道任 其二 (庚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五言律诗
秋风几日起,张翰定归吴。
形虎语新政,鲙鲈怀旧都。
散材怜我老,伟抱望君抒。
早晚云泥隔,还能相忆无。
赠唐处长汉仪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题雁塔近三十年,清游每忆长安月;
奋鹏溟极九万里,壮采何殊博望槎。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汉仪处长,调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将于日内赴美履新,敬贻小联,用致云程万里之祝。
唐汉仪:待考。
题雁塔:唐朝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故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
履新:过新年。出自 《新唐书·礼乐志》:“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新官上任也叫履新。此处义取后者。
笺:清代王定安挽郭嵩焘联:
投定远笔,乘博望槎,七万里持节归来,依然皓首穷经客;
读史迁书,讲濂溪学,十余载闭门高卧,不改精忠报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