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四十【介绍】: 明河南钧州人,字仲伊。正德六年进士,任桐乡知县,有循良之称。明敏公廉,修举废坠,兴学校,辑邑志。三年以丁忧去,行李萧然。后迁监察御史,累官至都御史。
字仲伊,钧州人。正德时桐乡令。维基
任洛(1485年—?年),字仲伊,号西溪,河南开封府钧州(今禹州市)人,民籍,治《礼记》。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三百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进士。初授桐乡县知县,正德十三年(1518年),选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十四年正月奉命清理四川军务,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河南,三年被所属小民讦奏下狱。七年起为山西蓟镇副使,改陕西布政司右参政,十一年四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二年七月升山西右布政使,历左布政,十三年七月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十四年调任辽东巡抚,十七年三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二十年入为户部左侍郎,七月以会推宣大总督时未能踊跃任事,被革职闲住。
人物简介
潘之祥,字伯和,直隶徽州府婺源县桃溪人。生有异表,领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应天乡荐,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成进士,任潜江县知县,廉明敏决,民称神君。潜故卑湿,濒江水,啮岁损赋十二三,祥筑堤障之,土滋沃而干止永宁。潜有猾胥在藩司者,舞文盗潜赋,不可诘,祥廉知之,计致坐以法,藩长屡檄为脱,祥不为动。榷珰陈奉以矿税毒三楚,藩司郡守辄飞檄械系,又置榷关于潜之策口,翼以伪弁,商船所过化为虚舟。一广文携家之任,伪弁诬以诱略,收其资,沉其人。祥曰:破柱勠奸,古为何人?立系伪弁于庭,毙之杖下。奉怒,三下檄逮祥,祥曰:天子命吏,奴辈曷敢尔!事闻,朝议撤奉回,刚风劲节,诵盈三楚。寻内召补山西道御史,时有倡为门户之说,禁锢清流者,正人君子相率引去。祥上章抗论大臣当佐成盛治,不宜引避自全,负朝廷倚赖至意。巡视长芦盐法,持廉剔蠹,其封事有简贤能、重事权、禁影射、止开引诸硕画,为鹾政所嘉赖,语多切中时忌,遂外迁江西藩司参议,分巡饶南九江三郡。以议损湖关税额,与巡抚不合,引疾归。时与同邑少原余公、登原汪公讲明正学,日进诸子弟课文艺,置田三十亩为馆谷资,名曰:兴贤文会。直指使者屡列荐剡,绝意不出,竟以守道终其身。生平尤笃孝友,登乡荐日,痛祖若父不及见,恸哭不自胜。母弟早世,视遗孤文伟如己子,后督学陈起龙采舆论,祀乡贤。著有《兰台疏草》、《居潜小录》。
人物简介
叶世英(1558年10月5日—?),字君材,号春谷,辽东广宁左屯卫(今辽宁省北镇市)军籍,浙江宁波卫(慈溪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吏部观政,二十四年四月授永平府卢龙县知县,明敏倜傥,有应变才。二十六年奉调征倭,广东兵五千噪变于山海关,叶世英单骑陈以大义,悉抚定之。迁兵部职方司主事,万历三十六年三月,以东夷渐炽可虞,条上增兵增饷事宜。晋员外郎,三十七年六月,陈辽左防御十策。
人物简介
吕昌期,号兰谷,应天府溧阳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榷税淮关。三十八年由工部郎中出知严州府,明敏精勤,剔奸搜弊,罔不尽心。开浚西湖,建造建昌山桥梁,至今称吕公桥。尤喜接引士类,较艺说书,所拔方逢时、宋贤等,悉为名臣。擢福建驿传道副使,调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天启元年升山东清军驿传参政。及魏忠贤起,群小用事,遂告归,崇祀严州名宦。
人物简介
字燕及,桐城人。万历甲辰进士,历知宜黄临川广济三县迁南大理评事官至兴化知府有迁草觐草游草维基
刘胤昌,字燕及,号淯水,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胤昌生而颖异,读书如素所熟悉者,为文伸纸淋漓,万言立就。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初知宜黄县,以最调临川,明敏刚决,果于任事,犯者虽贵势子弟,必寘于法。两充江西乡试同考官,勤课士类,凡所甲乙,翕称藻鉴,汤显祖就出自其门下。万历四十年调任广济,四十二年擢南大理寺评事,四十四年考察免官。天启二年,起升兴化府知府,朝议将大用之,未赴任而疾作不起。
人物简介
侯提封(1577年—1611年),字伯釐,号高鲁,山东兖州府郓城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进士,初授高阳县知县,调繁任丘县,莅政明敏,百废俱兴,尤加意穷黎,甫报政,三十九年以疾卒于官。柩还乡,百姓环榇号泣,络绎于道。公居乡醇和,仕宦三年,家计落落如故,舆论重之。妾董氏,事提封,澹妆素服,朴质而勤。生一子,躬事纺绩。仓卒遇贼,大骂而死。
人物简介
汪秉忠(?—1637年),字行甫,号赉国,南直隶徽州府婺源县城西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任宁波司理,明敏清慎,折狱片言,上官咸重之。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分校秋闱,得解元翁鸿业,联魁南宫廷试传胪,时服其藻鉴。宁波有翠岩,距郡一舍,遇阴雨辄有鬼祟出虐行人,时郡邑官皆信以为鬼,忠至,独曰:非鬼也,是必贼伪托耳。责丁壮勒限擒获,不匝月果获贼十馀人,闻者惊为龙图再世。先后摄郡及鄞、慈溪二邑篆,每决事案牍日盈尺。忠剖晰食顷间,咸服明允。于徵收尽革火耗,或一二羡馀,尽捐付学宫贸用,以赈寒士。会直指委查盘杭州,时值岁祲,杭州会城也,胥吏尤奸猾,不敢究诘,忠至,为清积岁侵漏弊,立追所乾没,籴粟赈饥民,咀德者亿万。奏最,行取礼曹,寻给假,遭忌者议沮。崇祯七年(1634年)复出为袁州府司理,廉明亦如宁波时,而简静过之。九年循资擢户部主事,忠是时宦情甚淡,归憩林泉,不欲赴。会岁丙子(1636年),婺邑告饥,豫章恶少屡遏籴,乡民坐困无所告,忠恻然,携子几先单舸之饶州,为通米艘数千,命子星夜督达婺源,又致书江右上官,请弛禁和籴,桑梓咸赖以全活。随北赴版曹,以勤瘁卒于郎署,闻者皆挥涕叹服,祀宁波府名宦。
人物简介
李宜培,字存赤,号瑶林,河南汝州郏县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初授威县知县,四十五年调繁永年县,明敏有决断,讼者至数言立判,人服其吏才。擢户部主事,天启二年调任礼部仪制司主事。晋吏部考功司郎中,历升太仆寺少卿。崇祯二年二月吏科都给事中沈惟炳等疏言太仆寺少卿李宜培越前资而管外察,谁为手援;美大工而献谀词,聊以自固。寻在京察中以科道拾遗罢官,卒祀乡贤。县东街有“云程联步坊”,为李宜培立。
人物简介
孟国祚(?—1638年),字亘符,号类阳,直隶顺德府邢台县军籍。貌魁梧,美须髯,性端厚孝友。十八岁入博士弟子员,万历二十二年甲午丁外艰,哀毁几至灭性,让产于两兄,独食贫,励志攻苦。服阕,试辄冠军,廪于庠。四十年壬子入闱,心动不试归,母华氏卒,读礼庐墓。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太原府推官,郡有疑狱,谳而释之,无株系凭。城蠹倚豪右为不法,廉其实不,以三尺徇。盗以山为薮,出入剽掠,设堠置兵,盗发辄捕。岁饥,捐俸具粥药,多全活。理六载,以举卓异,崇祯龙飞,召为给事中,历吏户刑三科左右及都,敢言直谏,疏凡五十余上,循职掌封驳弹劾,从国是起见存大体。升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大理寺卿,公通籍十七年,大半皆刑官,执法平允。都城警,守御有功,纪叙褒赏。甲子、丁卯充山西、陕西同考官,得士十二人。癸酉典试山左,取八十二人,文章遵正始,无轧茁,入彀者多名下士。辛未入武闱状元王来聘、探花贺秉钺,皆门下,后来聘死忠,天子嘉悯,愈重公有知人之鉴。册代藩,祭鲁藩,两侍经筵,引耕藉,遣阅十二陵,敬翼小心。时国步多艰,数承召对,鞠躬尽瘁成病,乞休告,圣眷弗许,卒于官。讣闻,上震悼,予祭葬,赠工部右侍郎,荫一子。居尝语人曰:我做秀才,学识不如人,才调不如人,勤苦笃志则如人。居官明敏不如人,力量不如人,洁己奉公则如人。其自任有如此者,人以为真诚不欺实录也。祀名宦于太原,邢台祀乡贤。墓在城西南十五里由留村,礼部尚书王铎撰志,表赐祭葬。
人物简介
天隐禅师者。讳圆修。出荆溪闵氏。说法磬山报恩。初与天童悟禅师同出龙池传之门。是师为笑岩真孙也。师幼明敏。生知佛乘。常以心斋报母。然留连俗谛。几失前因。一日过讲肆。闻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师惕然惊畏。择龙池幻有传和尚。而依止焉。传示赵州无字话头。师参之半载不发。改看本来面目。提撕猛切。一日普请出窑次。有觉所道者云。闻常多菩萨。出现于四大名山。神通广大。传公厉声曰。我者里亦不少。师佥曰。如何是神通。传曰。快度砖来着。师染指法味。心不外缘。经百馀日。偶阅楞严。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师脱然庆快。如善财入弥勒大阁。了释前疑。及侍传公。入城被喝。便契临济主宾炤用之句。于是。上天界访云松。过能仁谒文斋。出没奇机。不无可纪。万历辛丑。传合掩关于龙池曰。汝既有新入处。不妨更加精进。他日利导有情。则吾望足矣。未几。传公北行。师怅然消遣关中。惟拈颂而已。于其古德公案。如庖丁之解牛。而无碍刃游也。独疑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话。复枯坐蒲团二载。忍闻驴鸣。大悟差别玄旨。有偈曰。忍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甲辰。北省传公于燕京之普炤寺而师资深契合焉。仍涉猎讲庭。澜翻藏海。探竿禅席。料拣权宜。住后常曰。山僧南北往还。亲近知识一十八载。跋涉劳碌为己躬。切无少怠也。呜呼。师之入道。诚异今时。故得处真实。用处谛当。常以虚空扑落地语。酬僧理藏锋之问。以湖州萝卜宣州姜。酬事藏锋之问。以有水皆涵月。无山不带春。酬理事藏锋之问。以无手人行拳。酬不涉理事藏锋之问。又僧问。如何句到意不到。师曰。言言见谛。步步迷踪。如何意到句不到。师曰。只在舌尖头尽力道不出如何是意句俱到。师曰。有时独倚庭栏上。閒看梅花四五枝。如何是意句俱不到。师曰。落花流水去。空负浪游人师暮年。从石磬山。迁湖之报恩寺。示众曰。老僧住个破院子。不能时时为众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砾。与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诸人切不得当面蹉过。若蹉过。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一日俄集众谆诫。复以后事付嘱及门上首。趺坐俨然而寂。瘗全身于报恩之左。顺治戊戌。大觉琇禅师。应北诏时大会诸山。移塔于宜兴之白云庵。初师居右磬。诸方有以临济玄要。配合教乘。作奇特商量者。师[凭-马+氏]其惑。常著书复问之。并颂示诸识者。其颂曰。第一玄。一字不加画。分明是个贼。咄咄咄。咄处且最毒。第二玄。快手何曾先。撒沙并撒土。露露露。露出娘生裤。第三玄。一曲江村岸。风月随时看。收收收。收去个中流。第一要。蓦地忽一笑。笑倒须菩提。搀起迦叶老。第二要。袖里个金圈。拈出是茎草。瞬目牛吞了。第三要。伸缩谁能炤。只手握双拳。打得虚空叫。师之提唱精奥。大率如此。其门贤箬庵问禅师。编师全录流通。与天童悟。齐名于世。赞曰。世传曹溪下。惟青原南岳应谶。殊不知嫩桂者。代不乏人也。而石霜下。有杨岐积翠也。次出佛果之门者。大慧虎丘也。次无准下。复出雪岩断桥也。师既出龙池。又与天童并驾。化周宇内。其久昌二桂。凡五抽嫩矣。其根芽悬谶于少林。有以也夫。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