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卫玠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4—366 【介绍】: 东晋僧。河东林虑人,或曰陈留人,字道林,世称“林公”、“支公”。俗姓关。少任心独往,尝于馀杭山沉思道行。年二十五出家。游京师,为当时名士所激赏。后隐郯,居𧖰山,与王羲之、谢安等游。晋哀帝曾请其赴京都建康讲《道行般若经》。善草隶,好作诗。又好养鹰马,自云“爱其神骏”。善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有见解。著《即色游玄论》,主张“即色是空”,创般若学即色义。今有辑本《支遁集》。
全晋文
遁字道林,姓关,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年二十五为僧,居吴之支山,后居剡之沃州。哀帝征讲于东安寺,寻归,太和初卒。有集十三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字道林。
出关氏。
陈留人。
或曰林虑人。
少有爽气。
神悟天纵。
初至京师。
太原王濛见之曰。
造微之功。
当不减辅嗣耳。
陈群殷融尝念卫玠神情。
后进无能继者。
及见遁。
叹息以为重见若人。
家世事佛。
隐居馀杭。
年二十五为沙门。
讲说句读脱略。
为守文者所陋。
谢安闻之曰。
如九方歅相马。
略其玄黄。
取俊逸耳。
王洽刘惔毁浩许询郤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
皆一时名士。
与遁为方外交。
尝在白马寺。
与刘系之等谈庄周曰。
夫以适性为逍遥。
是不然。
且桀蹠以残害为性。
岂亦逍遥乎。
于是注逍遥篇。
学者宗之。
东还支山寺。
晚欲入剡中。
谢安守吴兴。
以书抵遁曰。
思君日积比辰尤甚。
知欲还剡自治。
为之怅然。
人生如寄耳。
自顷风流得意事。
殆磨灭都尽。
唯终日戚戚。
迟君一来相尉耳。
山县闲静。
差可养痾。
计不减剡。
而医药易致。
幸副积想也。
王羲之在会稽。
闻遁名。
未之信。
曰见之乃定。
及遁还剡。
路由稽山。
羲之诣遁。
惊其风度曰。
逍遥篇尚记之乎。
遁为作数千言。
粲然天就。
披露理窟。
羲之首肯之。
延住灵嘉寺。
欲日夕见之。
久之入沃洲小岭。
建精舍。
讲授众千指。
晚移石城山栖光寺。
木食涧饮。
注安般四禅诸经。
并著即色游玄论。
圣不辨知论。
道行旨归。
学道式等。
追踪马鸣龙胜。
至山阴。
讲维摩。
许询为都讲。
遁通一义。
众意询不能难。
询设一难。
又意遁不能通。
而宾主之辨。
相寻无穷。
听者多自言得遁旨。
诘之辄失。
哀帝请讲般若。
朝野悦伏。
王濛极精思。
作数百语诣遁。
遁曰。
与君别久。
而君语了不长。
何也。
濛惭叹曰。
绛钵之王也。
郤超问谢安。
遁谈何如嵇中散。
安曰。
嵇努力裁得半耳。
又问何如殷浩。
安曰。
亹亹请辨。
恐当抗行。
超拔渊源。
浩有惭德。
郤超与亲旧书曰。
林公神理所通。
玄拔独悟。
数百年来。
绍隆大法。
令真理不绝。
一人而已。
遁留京师三年。
上书乞归山林。
诏可之。
资给发遣。
事事丰厚。
一时名流。
并饯离于征虏亭。
蔡子叔前至。
近遁而坐。
谢安石后至。
值蔡暂起。
安移就其处。
蔡还合其褥举谢掷地。
谢不以介意。
其为时贤所慕如此。
遂收迹剡山。
人有遗马者。
受之。
有讥之者。
遁曰。
吾爱其神俊。
聊复畜之耳。
有饷鹤者曰。
尔冲天之物。
宁当为人耳目玩乎。
遂放之。
遁幼与师论物类。
谓用鸡卵不足为杀。
师不能屈。
师亡。
忽见形。
投卵于地。
㲉破。
雏行。
遁由是感悟。
蔬食终身。
尝经馀姚坞。
信宿不去。
或问其意。
曰谢安石相从于此。
未尝不移旬。
今触情是愁耳。
乃移坞中。
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殁。
寿五十三。
葬坞中。
戴逵过其墓曰。
德音未远。
拱木已繁。
计神理不俱。
气运尽耳。
有同学法处者。
精义入神。
先遁亡。
遁叹曰。
匠石废斤于郢人。
伯牙绝弦于钟子。
吾质亡矣。
作悼章成。
放笔而化。
文集十卷。
时东土。
复有竺法仰。
亦以慧解致闻。
为王坦之所重。
亡后见形诣王。
勖以行业。
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一
支遁。
字道林。
本姓关氏。
陈留人。
或云河东林虑人。
幼有神理聪明秀彻。
初至京师。
太原王濛甚重之曰。
造微之功不减辅嗣。
陈郡殷融尝与卫玠交。
谓其神情俊彻后进莫有继之者。
及见遁叹息以为重见若人。
家世事佛。
早悟非常之理。
隐居馀杭山。
深思道行之品。
委曲慧印之经。
卓焉独拔得自天心。
年二十五出家。
每至讲肆善标宗会。
而章句或有所遗。
时为守文者所陋。
谢安闻而善之曰。
此乃九方堙之相马也。
略其玄黄而取其骏逸。
王洽刘恢殷浩许询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等。
并一代名流。
皆著尘外之狎。
遁尝在白马寺。
与刘系之等。
谈庄子逍遥篇云。
各适性以为逍遥。
遁曰。
不然。
夫桀蹠以残害为性。
若适性为得者。
从亦逍遥矣。
于是退而注逍遥篇。
群儒旧学莫不叹服。
后还吴立支山寺。
晚欲入剡。
谢安为吴兴与遁书曰。
思君日积计辰倾迟。
知欲还剡自治。
甚以怅然。
人生如寄耳。
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
终日戚戚触事惆怅。
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
一日当千载耳。
此多山县闲静差可养疾。
事不异剡而医药不同。
必思此缘副其积想也。
王羲之时在会稽。
素闻遁名未之信。
谓人曰。
一往之气何足言。
后遁既还剡经由于郡。
王故诣遁观其风力。
既至。
王谓遁曰。
逍遥篇可得闻乎。
遁乃作数千言。
标揭新理才藻惊绝。
王遂披衿解带。
流连不能已。
仍请住灵嘉寺。
意存相近。
俄又投迹剡山。
于沃洲小岭立寺行道。
僧众百馀常随禀学。
时或有堕者遁乃著座右铭。
以勖之曰。
勤之勤之。
至道非弥。
奚为淹滞。
弱丧神奇。
茫茫三界。
眇眇长羁。
烦劳外凑。
冥心内驰殉赴钦渴。
缅邈忘疲。
人生一世。
涓若露垂。
我身非我。
云云谁施。
达人怀德。
知安必危。
寂寥清举。
濯累禅池。
谨守明禁。
雅玩玄规。
绥心神道。
抗志无为。
寮朗三蔽。
融冶六疵。
空同五阴。
豁虚四支。
非指喻指。
绝而莫离。
妙觉既陈。
又玄其知。
婉转平任。
与物推移。
过此以往。
勿思勿议。
敦之觉父志在婴儿。
时论以遁才堪经赞。
而洁己拔俗有违兼济之道。
遁乃作释矇论。
晚移石城山。
又立栖光寺。
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木喰涧饮浪志无生。
乃注安般四禅诸经及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诫等。
追踪马鸣蹑影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晚出山阴讲维摩经。
遁为法师。
许询为都讲。
遁通一义。
众人咸谓询无以厝难。
询设一难。
亦谓遁不复能通。
如此至竟两家不竭。
凡在听者咸谓审得遁旨。
回令自说得两三反便乱。
至晋哀帝即位。
频遣两使徵请出都。
止东安寺讲道行波若。
白黑钦崇朝野悦服。
太原王濛。
宿构精理。
撰其才词往诣遁作数百语。
自谓遁莫能抗。
遁乃徐曰。
贫道与君别来多年。
君语了不长进。
濛惭而退焉。
乃叹曰。
实缁钵之王何也。
郤超问谢安。
林公谈何如嵇中散。
安曰。
嵇努力裁得去耳。
又问何如殷浩。
安曰亹亹论辩恐殷制支。
超拔直上渊源。
浩实有惭德。
郤超后与亲友书云。
林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
实数百年来绍明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已。
遁淹留京师涉将三载。
乃还东山。
上书告辞曰。
遁顿首言。
敢以不才希风世表。
未能鞭后用愆灵化。
盖沙门之义法出佛圣。
彫纯反朴绝欲归宗。
游虚玄之肆。
守内圣之则。
佩五戒之贞。
毗外王之化。
谐无声之乐。
以自得为和。
笃慈爱之孝。
蠕动无伤。
衔抚恤之哀。
永悼不仁。
秉未兆之顺。
远防宿命。
挹无位之节。
履亢不悔。
是以哲王御南面之重。
莫不钦其风尚安其逸轨探其顺心略其形敬。
故令历代弥新矣。
陛下天钟圣德雅尚不勌。
道游灵模日昃忘御可谓钟鼓晨极声振天下。
清风既邵莫不。
幸甚。
上愿陛下齐龄二仪弘敷至化。
去陈信之妖诬寻丘祷之弘议。
绝小涂之致泥。
奋宏辔于夷路。
若然者太山不淫季氏之旅得一以成灵。
王者非圆丘而不禋。
得一以永贞。
若使贞灵各一人神相忘。
君君而下无亲举。
神神而咒不加灵。
玄德交被民荷冥祐。
恢恢六合。
成吉祥之宅。
洋洋大晋。
为元亨之宇。
常无为而万物归宗。
执大象而天下自往。
国典刑杀则有司存焉。
若生而非惠则赏者自得。
戮而非怒则罚者自刑。
弘公器以厌神意。
提铨衡以极冥量。
所谓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贫道野逸东山与世异荣。
菜蔬长阜漱流清壑。
褴缕毕世绝窥皇阶。
不悟乾光曲曜猥被蓬荜。
频奉明诏使诣上京。
进退惟谷不知所厝。
自到天道屡蒙引见。
优以宾礼策以微言。
每愧才不拔滞理无拘新。
不足对扬玄模允塞视听。
踧踖侍人流汗位席。
曩四翁赴汉于木蕃魏。
皆出处有时默语适会。
今德非昔人。
动静乖哀。
游魂禁省。
鼓言帝侧。
将困非据何能有为。
且岁月僶俛感若斯之叹。
况复同志索居综习辽落。
延首东顾孰能无怀。
上愿陛下时蒙放遣归之林薄。
以鸟养鸟所荷为优。
谨露板以闻申其愚管。
裹粮望路伏待慈诏。
诏即许焉资给发遣事事丰厚。
一时名流并饯离于征虏蔡子叔前至近遁而坐。
谢万石后至值蔡暂起。
谢便移就其处。
蔡还合褥举谢掷地。
谢不以介意。
其为时贤所慕如此。
既而收迹剡山毕命林泽。
人尝有遗遁马者。
遁爱而养之。
时或有讥之者。
遁曰。
爱其神骏聊复畜耳。
后有饷鹤者。
遁谓鹤曰。
尔冲天之物。
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
遁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
谓鸡卵生用未足为杀。
师不能屈。
师寻亡。
忽见形投卵于地。
㲉破雏行。
顷之俱灭。
遁乃感悟。
由是蔬食终身。
遁先经馀姚坞山中住。
至于名辰犹还坞中。
或问其意。
答云。
谢安在昔数来见辄移旬日。
今触情举目莫不兴想。
后病甚。
移还坞中。
以晋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终于所住。
春秋五十有三。
即窆于坞中。
厥冢存焉。
或云终剡。
未详。
郤超为之序传袁宏为之铭赞。
周昙宝为之作诔。
孙绰道贤论以遁方向子期。
论云。
支遁向秀雅尚庄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又喻道论云。
支道林者。
识清体顺而不对于物。
玄道冲济与神情同任。
此远流之所以归宗。
悠悠者所以未悟也。
后高士戴逵行经遁墓。
乃叹曰。
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繁。
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
遁有同学法虔。
精理入神先遁亡。
遁叹曰。
昔匠石废斥于郢人。
牙生辍弦于钟子。
推己求人良不虚矣宝契既潜发言莫赏。
中心蕴结余其亡矣。
乃著切悟章。
临亡成之。
落笔而卒。
凡遁所著文翰。
集有十卷。
盛行于世。
时东土复有竺法仰者。
慧解致闻。
为王坦之所重。
亡后犹见形。
诣王勖以行业焉。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瞿士雅,一名高桂,字若稚,奉贤(今属上海)人。
引玉集·后序
集名引玉,所抛者几曾是砖;诗实是金,其点也由来非铁。
句尽江枫落冷,人惊遑问其馀;语皆池草生春,神助应知不少。
古人可作,何须独出心苗;旧事能新,讵类拾来牙慧。
盖学莫妙于有本,而物莫贵乎自然也。
吾友岂园瞿君,夙号书痴,幼称诗癖。
扬葩振藻,惊风雨于笔端;对白抽黄,挥云烟于纸上。
犹忆壬辰甲午之际,每当花晨月夕之时。
文社招邀,似我之过从最密;诗坛徵逐,唯君之豪迈尤多。
时而抽秘骋妍,园共邹枚于雪;时而忘形得意,旁偕童冠以风。
相逢大有文明,同乐非无知己。
自昔宦游远出,十年之春树离离;于今乞养旋归,一旦而晨星落落。
濂溪霁月,沦西极以黯然(谓襟丈周曰明);彭泽高风,阒东皋而已矣(前辈陶御与)。
宋子京文章淹没(尊师苍源宋舍亲),卫叔宝珠玉沉埋(及门卫瞻源)。
赖君华国之才,长留硕果;示我集唐之作,似寄梅花。
独是丐馥沾膏,莫必李光杜燄;盈箱积案,奚穷岛瘦郊寒。
既各异其性情,恐歌诗其不类;无相同之时势,岂易地而皆然。
万壑千岩,取材匪易;六瑚四琏,合璧尤难。
共笑捧心,枉效而矉之病;谁云点目,便传阿睹之神。
又况句必七言,律偏一色。
律严则克谐是尚,难参诘屈聱牙;句长则属对维艰,未免龃龉枘凿。
自非通身手眼,检点零星;满腹精神,包罗列宿。
如蜂酿花而作蜜,似蚕啖叶以成丝。
安能配偶精工,联合天然稳切;转承流逸,起结自得回环也哉。
君则摘艳薰香,闳中肆外,汇三唐而叠唱;锦铺绣列,连贝编珠,旷百世以联吟。
钱郎温李,托在知音;沈宋高岑,引为同调。
众思广益,作之者名应俊顾及厨;异曲同工,盈耳哉音备宫商徵角。
曲终犹未,人不见而峰青;字去何曾,魂或吟于月白。
断八章为一首,珍夸八物之全;选五韵于两平,奇似五鰿之合。
凌云构木,妙在称平;连玉为环,讵能解破。
几于应心而斲,直可瞬目以招。
似此独运巧思,辑赓歌于异代;特开生面,徵唱和于同人。
其殆点玉成金,金还湏乎丽泽;于以抛金引玉,玉自萃于昆山。
倘许我为定评,请赠君而作序。
壬戌新秋同学弟唐班顿首撰
孔季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山阴人,字季和。
孔祯子。
武则天永昌元年,擢制科。
为校书郎。
陈子昂常称之,以为可比卫玠
官终左补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5—47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长平人,字敬珉。
殷孝祖族子。
寡嗜欲,熟谙前世掌故。
少为文帝所知,见遇与琅邪王景文相埒。
前废帝永光元年,累迁黄门侍郎,出为山阴王刘休祐右军长史,南梁郡太守。
晋安王刘子勋反,以琰为豫州刺史。
明帝知琰受制于杜叔宝等,本无反心,宥罪劝降。
子勋败,琰乃降。
终官少府,加给事中。
全宋文·卷四十九
琰字敬珉,陈郡长平人。元嘉中,为江夏王义恭征北参军始兴王浚后军主簿,出为鄱阳晋熙太守,豫州治中从事史。孝武时,临海王子顼以为冠军录事参军,行吴兴郡事,复为豫州别驾,太宰户曹属、丹杨丞、尚书左丞少府、寻阳王子房冠军司马、行南豫州事。随府转右军司马。又徙巴陵王休若左军司马。永光初除黄门侍郎,出为山阳王休祐右车长史南梁郡太守。泰始初为建武将军豫州刺史,举兵应晋安王子勋。子勋以为辅国将军梁郡太守,加豫州,假节,后归国,为王景文镇南咨议参军兼少府。泰豫初除少府,加给事中,元徽初卒,有集七卷。(案,《隋志》作「太子中庶子」,与《本传》不同。)
王玄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313 【介绍】: 西晋琅邪临沂人,字眉子。
王衍子。
少慕简旷,有俊才,与卫玠齐名。
悯帝建兴初,以太傅参军代褚{网夹}为梁郡,怀愤梁国部曲将耿奴。
会司空荀藩迁其为陈留太守,将发,收斩耿奴。
途中为奴余党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子明。擢进士第,数辟诸使府。宪宗元和中,拜监察御史。逾年,充翰林学士。文宗立,进户部侍郎。卒年六十。有《春秋三传总例》、《九经师授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830 字子明,居成都(今属四川),登德宗贞元进士第。
累佐藩府,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拜监察御史。
穆宗长庆二年(822)充翰林学士。
四年加知制诰。
敬宗宝历元年(825)拜中书舍人。
三年迁户部侍郎知制诰。
文宗大和二年(828)加承旨。
次年以病痼罢学士,四年卒。
韦表微少时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僚司空曙、裴说等推重。
涚尝谓表微似晋代文士卫玠,自叹不能及。
生平详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三
表微字子明。隋郿城公元礼七世孙。累擢中书舍人知制诰。拜户部侍郎。卒年六十。赠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