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生庵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爱客祗有湖头山,十里迎客来新关。
滞人只有湖上滩,一滩沮浅复一弯。
我尝居湖头,已熟湖头客。
此游问我何太迟,燕子桃花屡相忆。
君不见冬禾尽杀草亦删,欲出苦被饥民拦。
此回颇喜春波拓,小麦平畴已将熟。
新红不看看新绿,饱啖樱桃到湖曲。
河上重经感昔时,伤心世事一人知。
先生久赴琼楼召生庵先生以五十六年殁于高邮),尚有遗民颂口碑(先生政尚宽仁故所在思之)
五载香销痛别鸾生庵先生既殁之明年内人见背),墓门草断碧烟寒。
不知同在重泉下,可是人间见面难。
须知天地常生育;总要人家善护持。
己卯上巳日,竹芗水榭招集揆翁、南桥、小林修禊事也。酒酣过敝庐,观仆射山樵遗墨。偕予同行出游莲生庵中新葺竹间阁子,极清旷。爱兹溪声山色,凭眺久之,不觉粥鼓催人,归已薄暮。忆丁丑三月同游莲花者,有学沚、鹤岑、伯冶三人,而竹芗、南桥不与焉。小林谱此调以纪,属余和韵。
倩花迎步屧,鸟唤提壶,及此芳辰。
鹤放开笼舞,趁疏香过酒,吹堕梨云。
且招旧时鸥侣,薄醉看书裙。
叹雪点春泥,三生鸿爪,一昔留痕。

离群。
溯前度,记桃雨方浓,风日犹新。
依约青莲宇,划二分水竹,绿野无人。
竹肌又镌诗翠,返照碧苔温。
倘祓禊重来,红鹅已识王右军。
古公栖隐处,极目似天涯。
出郭不多路,沿村无几家。
因君留午饭,啜茗看秋花。
不觉忘归去,溪西日已斜。
谁是逋仙辈里人。
最凄凉处镇逢君。
閒看流水过柴门。

载鹤船留云一片,护梅篱剩雪三分。
买园新结钓家邻。
段家桥畔。二十年来风景换。
沧海英雄。白发飘萧老此中。

清风明月。到此一钱都不值。
费尽摩挲。特地尊前唤奈何。
城西乌龙潭有颜鲁公放生池古道,其实非鲁公之池,乃唐肃宗乾元二年遣左骁卫右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奉诏特置之池也。时鲁公方为升州刺史,尝撰《天下放生池碑铭》,后人猥属之鲁公耳。然斯地之为唐池,亦有不可尽信者。即以公碑證之,公碑序有云:「始于洋州之兴道,暨山南、剑南、黔中、荆南、岭南、江西、浙西诸道,汔于升州之江宁秦淮太平桥,临江带郭,上下五里,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则在江宁者不过一所,第所谓太平桥「上下五里」者,今已不可确指。而宋淳熙间史志道,因旧放生池为府学泮水,而移置放生池于青溪之梁江总持故宅,建阁于其上。则唐池已久非其旧,且尽湮矣,何从知此地独为唐池?况复于潭侧起放生庵祝公,直谓为鲁公之池乎?惟是古迹半芜,登临或废,乌龙潭今在城内,昔在城外,于「临江带郭」之言略符,意者实与唐池相近,不妨姑存陈迹,以寄幽怀。自明正统间,奄人置灵应观于斯地,至国朝康熙二十二年,道士居仙极尽沈历年禁碑,迹亦几废。乾隆八年,虽经邑人重修公,而潭中菱藕纵横,固非游泳长生之域已。
乾元岁己亥,帝广好生泽。
鳞介跂喙俦,随地皆窟宅。
德音布天下,朝贵董其役。
升州池五里,水族少惊魄。
是时方多事,中原鼙鼓剧。
庆绪势虽蹙,思明命犹逆。
兵车日点行,居者惟老瘠。
壮士别无家,一去乡里隔。
枕戈已四年,白骨等山积。
租钱急转输,官吏如火迫。
田芜尚征苗,旧籍必盈额。
下及盐铁税,亦复隶军册。
户口久繁盛,生计倏窘窄。
何不沛殊恩,煦妪及苍赤。
而乃谋放生,物命独先惜。
古严无故杀,颐养味颇择。
除荤起佛宗,巫祝称啧啧。
灵武即位后,帝有鬼神癖。
将无平章玙,献媚建此策。
蠢动虽长生,郅治究何益。
鲁公忠义人,小失难弗责。
借事颂皇仁,伟词勒乐石。
讵知耳食者,遂谓鲁公迹。
祗今西北隅,尚引选胜客。
我来停游踪,春水正盈尺。
锦鳞吹落花,渔网时向夕。
惟见小荷钱,不亚后湖碧
为访旧时碑,斜阳红脉脉。
⑴ 后湖即真武湖,宋天禧四年尝改为放生池,今亦废。
虎跑泉泡本山茶,碧绿旗枪展嫩芽。
记得湖楼读书倦,一瓯香对水仙花。
按:泉水惟虎跑味尤胜,以去城远,不能常得。西湖诸山皆出茶,龙井最著称,俗但谓之“本山”。道光壬午(1822年),予读书湖上德生庵,春初一日,积雨初霁,和风晓来,座中水仙一盆,花方盛开。庵僧自山以虎跑泉水泡龙井茶相饷。对花啜茗,幽趣盎然,诚如古人所云此际“作天际真人想”者。至今三十馀年,日处尘劳中,欲复一日得当时趣况,譬若梦醒,醒后重寻前梦矣。俗以瀹茶为“泡茶”,“泡”本平声,俗亦读平声。“碧绿”亦杭俗语。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