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班第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纳穆札尔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8 【介绍】: 清蒙古正白旗人,图伯特氏。
乾隆十年,授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寻调镶蓝旗。
历户、工二部侍郎。
十五年,随都统班第进驻西藏。
官至正红旗满洲都统。
后以靖逆将军,由库车会攻霍集占,阵亡。
谥武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
乾隆间袭一等子,任三等侍卫,累官吏部尚书。
出为黑龙江将军。
旋以参赞大臣随班第定伊犁。
后攻阿睦尔撒纳,未能擒获渠首,被革职,终二等侍卫。
巴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0 【介绍】: 清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
班第子。
乾隆间以察哈尔总管从军,袭一等公,授镶红旗蒙古都统,从定伊犁。
清军出兵征讨霍集占,授参赞大臣,屡败霍集占。
旋出为凉州将军、绥远城将军、察哈尔都统。

人物简介

维基
庄学和(1712年4月5日—1792年10月16日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三十日-乾隆五十七年九月),字介南,又字小鹤,号芝园。
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属苏州市)人,祖籍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诗人。
乾隆元年(1736年)由苏州郡庠生中式丙辰恩科江南乡试举人。
考取内阁中书。
乾隆十年(1745年)中式乙丑科会试会魁,殿试第三甲第十六名同进士出身。
六月,分发刑部学习主事。
七月,授刑部湖广司主事。
兼充会典馆、律例馆纂修。
十三年(1748年)正月,钦差以刑部主事随同兵部尚书班第、吏部员外郎阿桂前往四川协助办理进剿大金川军务。
十四年(1749年)九月,四川总督策楞认为庄学和「才识明敏,办事勤慎」,奏请补授为龙安府知府。
十月,乾隆帝令先署理试用龙安府知府。
十五年(1750年)五月,经总督策楞奏请,调任雅州府知府。
诰授中宪大夫。
二十三年(1758年),调任保宁府知府。
于阆中县城东盘龙山麓治平园址(今阆中东风中学)重建锦屏书院,推行教化,人文蔚起。
二十五年(1760年)离任。
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前任南部县知县王训赴都察院呈控四川布政使、按察使等「欺罔徇私、朋比为殃」,都察院参奏请旨饬交刑部查审,庄学和被波及弹劾在任期间「滥捐滥罚」,舆论惋惜。
二十八年(1763年)一月,四川总督开泰、布政使吴士端因庄学和、王训案中未先察觉且承审官刑部侍郎觉罗阿永阿、叶存仁发生疏漏而自劾。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九月卒于乡,年八十一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4—1755 【介绍】: 清满洲镶蓝旗人,字休如,号虚亭,西林觉罗氏,鄂尔泰长子。雍正十一年进士。充军机处章京。乾隆间历编修、兵部侍郎、河南巡抚、两江总督。授参赞大臣,从征伊犁。会阿睦尔撒纳叛,力战不支,自尽,谥刚烈。工诗,有《鄂虚亭诗草》。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八
鄂容安,字休如,号虚亭,满洲旗人。雍正癸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袭三等襄勤伯,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少傅。殉难,谥刚烈。有《鄂虚亭诗草》。
维基
鄂容安(1714年—1755年),西林觉罗氏,字休如,镶蓝旗满洲人,清朝大臣、将领,大学士鄂尔泰长子,封爵三等襄勤伯,官至太子少傅、两江总督,卒谥刚烈。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八名进士出身。
选翰林院庶吉士。
雍正帝命充任军机章京。
乾隆元年(1736年),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行走。
五年(1740年),升授詹事府詹事。
父亲鄂尔泰坚决辞退,乾隆帝表示:「鄂容安与张若霭(张廷玉子),是雍正帝命在军机处行走,原本希望培养成材。
朕因此擢升任用,鄂尔泰勿以自己意念而辞让。
」随后又命鄂容安在上书房行走。
七年(1742年)十二月,因左副都御史仲永檀承认鄂善受贿案密奏留中之事曾与鄂容安商议,鄂容安及仲永檀皆革职、下内务府慎刑司监狱,由庄亲王,履亲王,和亲王,平郡王,大学士张廷玉、徐本,尚书讷亲、来保、哈达哈审讯。
鄂容安、仲永檀承认在仲永檀未奏前共同谋划,奏后又互相照会,诸王、大臣以泄漏机密事务律论罪,乾隆帝指责鄂容安、仲永檀是结党营私,用律不合,命令王大臣会同三法司覆审。
王大臣奏请对鄂容安、仲永檀刑讯,乾隆帝谕:鄂容安、仲永檀不必刑讯;仲永檀受特恩擢升,却依附师门,参劾官员时预先与鄂容安商酌,暗结党派为后援、排挤异己,罪责重大;鄂容安同样罪无可逭,但应当较仲永檀稍微减轻,命王大臣定拟具奏。
之后鄂容安被定罪应流放,乾隆帝予以宽免。
八年(1743年),乾隆帝命鄂容安仍在上书房行走,并授国子监祭酒。
十年(1745年),父鄂尔泰卒,鄂容安承袭三等伯爵。
十二年(1747年),授兵部侍郎。
十三年(1748年),外放为河南巡抚,赏戴花翎。
十五年(1750年)加封号「襄勤」。
十六年(1751年),调任山东巡抚。
十七年(1752年),调任江西巡抚。
十八年(1753年)正月,升授两江总督。
十九年(1754年),加太子少傅,随后因第一次准噶尔之役,攻打达瓦齐,乾隆帝以鄂容安年轻力盛、勇壮晓畅,召授参赞大臣。
二十年(1755年),鄂容安随同西路军定西将军永常出征。
同年,达瓦齐被平定后,阿睦尔撒纳在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觐见途中反叛,鄂容安与班第力战不支,突围失败,自刭身亡。
乾隆亲往清河迎灵,赐谥号刚烈,作《双烈诗》。
后被列入紫光阁,位列紫光阁五十功臣之一。
著有《鄂刚烈诗》1卷。

人物简介

简介
张月宇,号深南,湖南桃花江人。
右《岭南》《安归》二集,都计四百余首,爰竭数日之劳,粗加校阅,略缀数语于后。
昔在髫稚,即从伯父习诗,得闻叔祖父、姑祖母故事,朝熏暮染,手追心摹,日以推敲诵咏为乐。
今去此又三十年矣,岁月不居,诸亲零落,略附小传,以叙家学。
叔祖父张心宇,又名亚贤、振华、叔明,民国三年生,益阳龙州师范毕业。
民国二十七年,考入南京张才速记讲习所,后供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任上尉速记员。
民国三十年,西迁重庆,由军政部兵役署国民兵司,转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高等教育班第八期四组,加入三青团国民党,后赴上海任一绥靖区政治部主任,上校军衔。
一九五三年入狱,病逝于兰州定远农场,享年五十七岁,骨殖焚化归葬于上海滨海陵园,所作诗词联书画均散佚。
姑祖母张照梅,自幼聪颖,稍识诗书,即通音韵,从乡贤詹巨才学诗,备受推许,及长参加革命,旋改教育工作,至告老归田,七十余年酬酢不息,虽命途多舛,仍秉性不改,所作《梅香集》一卷,赖伯父呵护而存。
伯父张会恩,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文章学史论》《文章学初论》《文心雕龙诠释》《现代实用礼仪写作》《文章学教程》《中国古代写作学》《作文学》《写作学基础》《文章学概论》《写作学高级教程》《晚香庐诗文集》,又有学术论文百余篇、序跋数百件,总计文字逾六百万。
噫,非以此矜夸,但叙本末耳。
余昔客鹏城,复客星城,年将知命,回首生平,百感丛杂,论诗之心渐减,归乡之念愈增,辑此一册,俾慰至亲,兼志鸿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