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熙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75或1678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宛平人,字敬哉。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又于顺治三年成进士,授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以谙练历朝典故,为时所重。卒谥文贞。有《青箱堂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三
王崇简,字敬哉,宛平人。明崇祯癸未进士,顺治丙戌补选内国史院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贞。有《青箱堂诗集》。
清诗别裁集
字敬哉,直隶宛平人。崇祯癸未进士,国朝官至礼部尚书。○公于国初奏明末殉难诸臣,在内范景文以下十三人,在外蔡懋德以下五人,皆当恤赠。议从祀,谓潘美忌功不当祀,张浚三任军政,皆大败,杀曲端,忌岳飞,亦不当祀,皆议论之正大者。说诗谓论格之正变,不如论声之正变,清和广大者为正,志微噍杀者为变也,亦最平允。
维基
王崇简(1602年12月10日—1678年12月30日),字敬哉,一作敬斋,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早年加入复社,喜郊游,工山水画,师法米芾。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癸未科进士,未及授官,李自成陷北京。
王崇简携家眷流寓南方。
入清后,补选庶吉士,历官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为政清廉。
他在北京南郊的怡园,成为著名的文人活动中心。
寓居米市胡同的青箱堂。
官至礼部尚书。
谥文贞。
著有《青箱堂集》十二卷、《冬夜笺记》一卷等。
有子王熙、王燕。
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74 【介绍】: 清山东莱阳人,字玉叔,号荔裳。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浙江按察使。顺治中,康熙初两遭诬告,被囚数年。晚年复起为四川按察使。工诗,多愁苦之音。与施闰章齐名,称“南施北宋”。有《安雅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户部主事,历官四川按察使。有《安雅堂集》及未刻稿《入蜀集》。
词学图录
宋琬(1614-1673) 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工诗,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加严沆、丁澎、陈祚明、张文光、赵宾又有"燕台七子"之目。其诗以才情隽丽、格合声谐见称。其词有"忧谗"之语,人服其赋情之真挚、用语之苍古。有《安雅堂全集》。词集名《二乡亭词》。
简介
莱阳宋荔裳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久矣。乃人称其登临宴集之暇,好为小词,甫脱稿,辄为好事袖去。尚书红杏,郎中花影之句,恒津津人齿颊间云。间读《安雅堂》所载古文辞,暨各体韵语,绝似昌黎庐陵诸大家,与建安开元时人,不禁叹曰“美哉,泱泱乎,东海之风。于鳞以后,一人而已。”顾以未得读其诗馀为恨。一日,先生驻骖五茸,得追随杖履,采莼淀湖,玩月九峰,历寿梦之遗墟,吊平原之故馆。夕阳蔓草,流水寒鸦,相与徘徊不忍去。于是出其奚囊中诸长调歌之,多商羽之音。秋飙拂林,哀泉动壑,不足喻其峥嵘萧瑟也。已而置酒名园,银屏绛蜡,掩映于花榭竹屿间,檀板红牙,肉倡丝和,先生复出其小令,为曼声歌之,如新筝乍调,雏莺初啭,尖佻新艳,不数齐梁《子夜》、《读曲》诸歌。噫,观止矣,湖海之作,伧父辛刘;闺帷之制,衙官秦柳。此真子建天人之才,邯郸生能不为之咋舌汗下乎。余尝谓之曰“不朽之道,人患其少,公患其多,岂欲占尽文苑诸家耶?抑公以生平风波危惧,跋胡疐尾者尚少,而更将深造物之忌耶。”先生为之扪腹微笑而已。康熙己酉暮春下浣,云间年家后学董俞苍水题于玉屏梵阁。
清诗别裁集
字玉叔,山东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官浙江按察使。著有《安雅堂集》。○观察天才俊上,跨越众人,中岁以非辜系狱,故时多悲愤激宕之音。而溯厥指归,仍不盩于中正,此诗中之变雅也。王新城称为“南施北宋”,惟愚山足以俪之,洵为定论。
维基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
明末清初诗人、政治人物。
清顺治丁亥进士,累官浙江、四川按察使。
为一代诗宗、清八大诗家之一,亦为南施北宋、燕台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
莱阳宋氏世族,六世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的首位进士。
宋琬之父宋应亨为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官清丰知县。
崇祯十六年(1643年),宋应亨于清兵陷莱阳时遇害。
宋琬自幼聪慧过人,“负隽才,著声誉”,“少能诗,有才名”。
曾随仲兄宋璜游学京师,与王崇简、王熙父子相识。
亦同姜埰、姜垓兄弟友好。
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
一度因“文字余孽”为逆仆所陷,下狱。
顺治十八年(1661年),官至浙江按察使。
康熙元年(1662年)又因亲戚董樵之故,其侄宋彝秉(宋一柄)诬告宋琬与登州于七起义有关,下狱,三年后释放,流寓江南八年,与宋荤、朱彝尊、王士禄等人诗酒唱和。
康熙十一年春任四川按察使,次年进京述职,遭逢三藩之乱,不得回程,得知家人皆陷于兵火,忧苦成疾,卒于京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8—1703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顺治九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居朝中十五年,尤留意刑狱,以老成厚重,为圣祖所嘉许。卒谥文端。
维基
伊桑阿(1638年—1703年),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满洲进士出身,历任吏、户、礼、兵、工五部尚书,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帝倚重,死后谥文端,乾隆年间入祀贤良祠。
其妻为清代女诗人乌云珠(又名蕊仙),着有《绚春堂吟草》,封一品夫人,乌云珠是康熙朝大臣索额图之女儿。
伊桑阿家族世居瓦尔喀,祖父卓礼喀跟随族人赫臣于后金初期归附。
伊桑阿为顺治乙未科(1655年)满榜进士出身,以礼部六品笔帖式转授礼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八月(1673年),屡次升迁至内阁侍读学士,十月,为内阁学士,次年(1674年)十二月,充任经筵讲官。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调户部,十五年(1676年)十月,奉命同工部尚书冀如锡视察淮河、扬子江各处河道工程。
十六年四月,转任户部左侍郎,不久升工部尚书,八月调户部尚书。
当时恰逢三藩之乱,吴三桂盘踞湖南,清廷决定创建舟师,自岳州入洞庭,断吴军饷道,命伊桑阿赴江南督造战舰。
次年(1677年),又奉命同刑部侍郎禅塔海拜谒茶陵、督造战舰。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黄河决堤,伊桑阿奉命赴江南视察,不久又奉命筹备海运,上疏说道,“黄河运道,非独输挽天庾,即商贾百货,赖以通行,国家在所必治。
若海运,先需造船,所费不赀;且胶、莱诸河久淤,开浚匪易。
”康熙帝表示认同。
同年冬天,俄罗斯侵犯边境,命伊桑阿往宁古塔造船以备征调,再调吏部。
二十三年夏(1684年),时逢干旱,与王熙等清刑狱。
秋天,随康熙帝南巡,命阅视海口。
伊桑阿历兵、礼二部尚书,二十七年(168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充《三朝国史》总裁。
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命伊桑阿往宁夏设驿站,其后与大学士阿兰泰充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伊桑阿主政十五年,特别留意刑狱,每当康熙帝有问题,伊桑阿都能对答,同僚也佩服其对刑狱的了解。
康熙帝勾决死刑时,伊桑阿与大学士王熙、吴琠及学士韩菼等以折本请旨,康熙帝说,“人命至重,今当勾决,尤宜详慎。
尔等苟有所见,当尽言。
”伊桑阿乃举出案情可疑者十余人,皆得缓死。
康熙帝缓缓答复,“此等所犯皆当死,犹曲求其可生之路,不忍轻毙一人。
因念淮、扬百姓频被水害,死者不知凡几。
河患不除,朕不能暂释于怀也。
”伊桑阿遂讲述灾民困苦的情形,康熙帝下诏免淮、扬来年田赋。
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伊桑阿以年老乞休。
康熙帝对阿兰泰谈道,“伊桑阿厚重老成,宣力年久。
尔二人自任阁事,推诚布公,不惟朕知之,天下无不知者。
伊桑阿虽年老求罢,朕不忍令去也。
”四十一年(1702年),伊桑阿因病再度请求退休,康熙帝诏许以原官致仕。
次年(1703年)病卒,年六十六岁,谥文端,乾隆中期,入祀贤良祠。
任《大清会典》(1690)编纂总裁。
伊桑阿有子伊都善、伊克善、伊都立。
其中伊都立之子福增额为怡亲王胤祥女婿,封和硕额驸。
伊桑阿之墓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麻勒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9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顺治九年满榜第一名进士,授修撰。后以学士充《太祖太宗圣训》副总裁。康熙间任江南江西总督,因故降官。三藩乱时,受命赴广西招抚降兵,兼任巡抚。还京后授步军统领。
维基
麻勒吉(?
—1689年),一作麻尔吉,汉名马中骥,字谦六,苏完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第一位满洲状元,曾任学士、江南江西总督、步军统领等职。
他还参与编修清太祖、太宗圣训,是清世祖遗诏的起草者之一。
麻勒吉的先人世居苏完,到了其曾祖达邦阿这代归附清太祖努尔哈赤。
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决定以满汉分榜的形式开科取士,麻勒吉考取会试第一、殿试一甲第一,被授予修撰。
清世祖对其非常器重,于次年将其擢升为弘文院侍讲学士。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升为学士,担任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清太祖、太宗圣训编纂副总裁。
顺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将领孙可望降清封王,清廷命麻勒吉为使,学士胡兆龙、奇彻伯为副使,授予孙可望敕书印信后共同返京。
直隶总督张玄锡在迎接使节一行时,被麻勒吉严词训斥,责其怠慢失仪。
张玄锡不堪受辱,自杀未遂,后上疏揭发麻勒吉、奇彻伯严词勒索等情节。
于是清世祖追究麻勒吉逼迫大臣、任意妄行之罪。
九卿廷议将麻勒吉夺官籍没,但清世祖宽宥之,仅夺诰敕并降级留任。
顺治十六年(1659年),云南初定,朝廷发帑金三十万,命麻勒吉协同尚书伊图、左都御史能图前往赈济,并考察大将军贝勒尚善纵兵扰民一事。
麻勒吉上疏为其奏辨。
后来,安亲王岳乐复察扰民一事为实,麻勒吉因此被追查徇庇之罪,遭到夺官。
顺治十八年(1659年),官复原职。
同年,清世祖病重,召麻勒吉与学士王熙草拟遗诏。
清世祖驾崩后不久,授秘书院学士。
康熙五年(1666年),麻勒吉升为刑部侍郎。
康熙七年(1668年),授江南江西总督。
当时,苏州、松江频遭水患,布政使慕天颜提议疏通吴淞江、刘河口,麻勒吉便与巡抚玛祜上疏奏请用各府漕折银十四万充当工费,并永免淮、扬被水坍没田地的岁赋。
均得到允许。
然而,镇江驻防将军李显贵、知府刘元辅侵冒钱粮,麻勒吉因“不先举发”之罪被连坐,返京听勘,不久复任。
康熙十二年,降为兵部督捕理事官。
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逢三藩之乱,朝廷派遣麻勒吉赴广西,先后招降刘彦明、马承荫、黄明等叛军将领。
后来黄明复叛,清廷令麻勒吉会同偏沅巡抚韩世琦进剿,不久即有消息称黄明为苗人所杀。
十九年(1680年),麻勒吉任广西巡抚。
在任内,麻勒吉招抚流亡百姓,使其回归故业,又修缮学校,振兴文教,颇有政绩。
康熙二十一年,清廷改编定南王旧部,将其分隶八旗汉军,由麻勒吉率领归还京师。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授麻勒吉为步军统领。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麻勒吉去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兵部奏报黄明为贵州参将上官斌等所擒,麻勒吉因此被追坐妄报之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1723 【介绍】: 清江苏娄县人,初名度心,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王顼龄弟。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累迁翰林院侍讲,官至户部尚书。曾主修《明史稿》,因万斯同之力成书。张廷玉等修《明史》即以此书为蓝本。又长于医,有《鸿绪外科》。另有《横云山人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王鸿绪,初名度心,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娄县籍华亭人。康熙癸丑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有《横云山人集》。
清诗别裁集
字季友,江南华亭人。康熙癸丑,赐进士第二人,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横云山人诗稿》。○不及见全稿,所录皆未贵显时作。
维基
王鸿绪(1645年—1723年),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横云山人,江南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清朝史学家,康熙帝亲信。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主持顺天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升赞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转侍读,任《明史》总裁官,撰写列传。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充会试总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服父丧期满返京,遭左都御史郭琇弹劾其与高士奇“互相勾结,表里为奸,植党营私,招权纳贿,蒙蔽视听,扰乱朝政”,又收受嘉定知县贿赂银五百两。
康熙令其休致回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大学士王熙、张玉书的推荐,康熙帝以《明史》「自开局纂修以来,岁久未告竣,事预期速,蒇宜专责成」,责成王鸿绪开始编修《明史》。
康熙四十一年,《明史》列传刚脱稿,尚未订正,万斯同即逝于王鸿绪寓所,《明史》的编纂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参与纂修《佩文韵府》。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王鸿绪被免职,以原官解任回籍,他私下带走史稿,经五年的删改润笔,于康熙五十二年史稿撰笔初成,次年进呈。
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王鸿绪进呈明史稿310卷,体例均备,七月十八日内阁将之交明史馆收藏。
不久王鸿绪将明史稿刻为己作,此即《横云山人明史稿》,不具万斯同之名。
同年八月十五日,王鸿绪即卒于张堰镇家。
明史的第二次修稿至此终点。
王鸿绪工书法,“奄有魏晋以来诸家之长,挥毫落纸,人争藏弆”。
兼通医学,有医著《王鸿绪外科》。
著有《横云山人集》27卷。
清史稿》有传。
王景曾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景曾,字岵瞻,一字霁岩,号枚孙。
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
王熙之孙。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科举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进士,改庶吉士。
康熙四十五年,授翰林院检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乡试出任江南考官,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任《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之纂选官和校勘官。
康熙五十一年,升通政使司右通政。
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升太仆寺卿。
康熙五十六年,任户部右侍郎。
康熙五十七年,任左侍郎。
康熙六十年,任刑部左侍郎。
雍正元年,任礼部左侍郎。
雍正三年罢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