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灏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释法安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彭氏。安定鹑孤人。少出家。居太白山之九陇精舍。疏衣粝食。治禅业。将终其身。开皇中。至江都炀帝以晋王在。镇安。上谒。阍者。以其形貌矬陋。不为通。安日造门。虽喻遣。莫肯去。王闻而召见之。宛如旧识。即俾居慧日寺。凡所游往必与俱。尝至泰山。遇渴乏。四顾惟石岩。势不可得水。安引刀刺石。水崩注。王大嗟赏。因问安此谁力耶。安曰。殿下福德力也。遂入碛。达于泥海。所遭变。故皆赖安得无所损。将过神通寺始入谷。先见一僧乘白驴至。王问何人。安曰。朗公也。以殿下有意营造故。来奉迎耳。顷之一僧持缄请檀越。安为达之。抵寺见一神人。手凭讲堂鸱吻坐俯视群众来往。王又问。安答曰。太白山神从殿下者也。他异不复具录。大业初。帝尤务侈靡。益重安。于是使安悉招诸隐逸。如郭智辨释志公澄公杯渡之流于慧日。且辟宝扬道场于东都。集道艺二千馀人。于内。以行道。十一年春。四方多难。安竟无疾而终。春秋九十八矣。将终。密以后来祸败事。预告上。故上临难能无所惧 当陈之季。有法济者。方著名南国。逮隋宠遇无比。然精进寡欲。侪类莫与抗。屡宿禁中。未尝或见堕容媚态。文帝造香台寺于长安。炀帝造龙天道场于东都。一以为济设也。济于宫中。尝乘所赐白马。或以病告。祝水饮之辄愈。又能治鬼物。言事之未然。大业四年。忽诣上辞曰。天命不常。复须后世。唯愿弘护荷负含生。遂坐逝。剃发将殓。须臾发生。顿长可半寸许。上曰。禅师入灭尽定耳。何可葬也。当为出之击大钟一月馀。然后废朝。素服葬之蒋州。随所至设斋。费出所在官府。东都王公以下。为造大幡四十万。日斋百僧。僧衬帛二十五疋。通以七七之日计。则所废十馀万。呜呼盛哉。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法安。姓彭。安定鹑孤人。少出家。在太白山九陇精舍。慕禅为业。粗食弊衣卒于终老。开皇中。来至江都令通晋王。时以其形质矬陋言笑轻举。并不为通。日别门首。喻遣不去。试为通之。王闻召入相见如旧。便住慧日。王所游履必赍随从。及驾幸泰山。时遇渴乏。四顾惟岩无由致水。安以刀刺石。引水崩注。用给帝王。时大嗟之。问何力耶。答王力也。及从王入碛。达于泥海。中应遭变皆预避之得无损败。后往泰山。神通寺僧来请檀越。安为达之。王乃手书寺壁为弘护也。初与王入谷。安见一僧著弊衣乘白驴而来。王问何人。安曰。斯朗公也。即创造神通。故来迎引。及至寺中又见一神状甚伟大。在讲堂上。手凭鸱吻下观入众。王又问之。答曰。此太白山神。从王者也。尔后诸奇不可广录。大业之始。帝弥重之。威轹王公见皆屈膝。常侍三卫奉之若神。又往名山召诸隐逸。郭智辩释志公證公杯度。一时总萃慧日。道艺二千馀人。四事供给资安而立。又于东都为立宝杨道场。惟安一众居中树业。至十一年奏。四方多难。无疾而终所住。春秋九十八矣。初将终前。告帝后事。安其亡后百日火起出于内宫。弥须慎之。及至寒食油沸上焚。夜中门闭。三院宫人一时火死。帝时不以为怪。送柩太白。资俸官给。然安德潜于内。外同诸侣。惟眠不施枕颈无委曲。延颈床边口流涎溜。每至升许为异。时有释法济者。通微知异僧也。发迹陈世。及隋二主皆宿禁中。妃后杂住精进寡欲。人罕登者。文帝。长安为造香台寺。后至东都造龙天道场。帝给白马。常乘在宫。如有疹患。咒水饮之。无不必愈。又能见鬼物。预睹未然。大业四年。忽辞上曰。天命不常复须后世。惟愿弘护荷负含生。便尔坐卒。剃发将殓。须臾发生长半寸许。帝曰。禅师灭定何得理之。索大钟打之一月馀日。既不出定身相如生。天子废朝百官素服。敕送于蒋州。吏力官给行到设斋。物出所在。东都王公以下。为造大幡四十万口。日斋百僧。至于七七。人别日䞋二十五段。通计十馀万匹。斯并荷其福力故。各倾散家珍云。
神僧传·卷第五
释法安姓彭氏。
安定鹑孤人。
少出家在太白山九陇精舍慕禅为业。
粗食弊衣卒于终老。
开皇中来至江都令通晋王。
时以其形质矬陋言笑轻举并不为通。
日到门首喻遣不去。
试为通之。
王闻召入相见如旧。
便住慧日寺。
王所游履必赍随从及驾幸泰山时遇渴乏四顾唯岩无由致水安以刀刺石引水崩注用给帝王时大嗟之问何力耶。
答王力也。
及从王入沙碛达于泥海中应遭变。
皆预避之得无损败。
后往泰山神通寺。
僧来请檀越安为达之。
王乃手书寺壁为弘护也。
初与王入谷。
安见一僧着弊衣乘白驴而来。
王问何人。
安曰。
斯朗公也。
即创造神通故来迎引。
及至寺中。
又见一神状甚伟大。
在讲堂上手凭鸱吻下观人众。
王又问之。
答曰。
此太白山神从王者也。
尔后诸奇不可广录。
至十一年春。
四方多难。
无疾而终所住。
春秋九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97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字莘老。仁宗嘉祐中进士。以荐召试,补馆阁校勘。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反对新法,谪监衡州盐仓。神宗元丰中除右司郎中,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劾新党并罢常平、免役法。拜尚书右丞,累迁右仆射。以言官劾其援引私党等,罢知郓州。哲宗亲政,连贬新州安置。有《忠肃集》。
全宋诗
刘挚(一○三○~一○九七),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试南宫令,徙江陵观察推官。
英宗治平中,以韩琦荐补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书论列新法不便,贬监衡州盐仓。
数年后,召入同知太常礼院。
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迁右司郎中。
因建议执政合厅办事,被言者劾以他故,罢官归乡。
明年,起知滑州。
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
元祐六年(一○九一。
拜尚书右仆射。
挚性峭直,勇于去恶,旋为谗者罗织,出知郓州,徙青州。
绍圣初哲宗亲政,以元祐党人累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八。
有《忠肃集》四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二十卷,其中诗六卷。
宋史》卷三四○有传。
 刘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王灏编《畿辅丛书》本(简称畿辅本)。
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六六五
刘挚(一○三○——一○九八),字华老,永静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嘉祐四年进士,调试南宫令,治平中以韩琦荐召试馆职,补馆阁校勘。熙宁四年迁监察御史里行,屡上疏论列新法扰民,遂贬责监衡州盐仓。元丰中,历右司郎中,知滑州。哲宗立,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元祐元年进尚书右丞。后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为朔党领袖。六年拜右仪射,旋为言官弹劾,出知郓州。哲宗亲政,累贬新州安置,绍圣四年末卒于贬所。著作有《忠肃集》等。《宋史》卷三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