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贾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280—前233 【介绍】: 即韩非子,亦称韩子。
战国末韩国人。
韩诸公子之一。
与李斯同师事荀子,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曾建议韩王修明法度,未被采用。
所著《孤愤》、《五蠹》等传入秦,为秦王政所重视。
秦攻韩,迫非至秦,秦王悦之。
后为李斯、姚贾陷害,入狱自杀。
学说兼采商鞅、申不害、慎到,主张法、术、势兼用,中央集权,君主专政。
重耕、战,轻商、学,反对是古非今,独尊法家,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
有《韩非子》。
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非,韩之诸公子,与李斯俱师事荀卿。韩王安之五年,奉使之秦,留而不遣。寻为李斯所谮,下吏治罪,自杀。有《韩子》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854以后 【介绍】: 唐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
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
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
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敬宗宝历中为监察御史。
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
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
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
官终秘书监。
工诗,其诗称武功体。
与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
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
有诗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855?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郡望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
曾任武功县(今属陕西)主簿,世称“姚武功”。
晚任秘书少监,卒谥懿,后人又称“姚少监”。
姚合为开元名相姚崇曾侄孙,父闬曾任相州临河县令。
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历任武功主簿,监察殿中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等职。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本传,《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及《唐才子传》卷六。
姚合诗与贾岛齐名,时有“姚贾”之称,且为晚唐苦吟一派诗人之宗主。
姚合诗以五律为主,朴茂工巧,圆稳清润,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30首,模写荒凉山色,凋弊风景,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以抒写其散诞放旷之情怀。
诗风近似贾岛,然较贾岛平淡浅近,晚唐诗僧齐己云:“冷淡闻姚监,精奇见浪仙。
”(《还黄平素秀才卷》)姚合诗深为南宋四灵派诗人所推崇,然其诗取径太狭,器局狭小,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等物,而无感慨隽永味,元方回云:“大抵姚少监诗不及浪仙,有气格卑弱者。
”(《瀛奎律髓》卷二四)诗集有四部丛刊本《姚少监诗集》10卷。
姚合另编有《极玄集》2卷,选录王维、祖咏等21人诗作,凡100首(今存99首)。
全唐诗》存诗7卷。
唐诗汇评
姚合(约782-846?),吴兴(今属浙江)人,姚崇曾侄孙。元和初,父卒相州临河令任,因寄家河朔。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参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调武功主簿,历万年、富平尉。宝历二年,授监察御史,旋分司东都。入朝为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大和八年,自刑部郎中出守杭州。开成中,历左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会昌中,为秘书监,卒。世称姚武功。合有诗名,提挈后进,时人以为“文宗”。曾选王维、祖咏、钱起等人诗百首,为《极玄集》,鉴赏甚精。有《姚合诗集》十卷、《诗例》一卷,宋人重加编次为《姚少监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七卷。

作品评论

诗人主客图
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十人: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
唐诗纪事
(姚合)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有《极玄集》,取王维等念一人诗百篇,曰:“此诗中射雕手也。
姚勉《赞府兄诗稿序》
晚唐诗姚秘监为最清妙。
后村诗话
亡友赵紫芝选姚合、贾岛诗为《二妙集》,其诗语往往有与姚、岛相犯者。按贾太雕隽,姚差律熟,去韦、柳尚争等级。
沧浪诗话
(宋诗)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对床夜语
四灵,倡唐诗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赵紫芝也。然具眼犹以为未尽者,盖惜其立忐未高而止于姚、贾也。
瀛奎律髓
姚少监合,初为武功尉,有诗声,世称为姚武功,与贾岛同时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门。白乐天送知杭州有诗。凡刘、白以后诗人集中皆有姓名,诗亦一时新体也。而格卑于岛,细巧则或过之。
瀛奎律髓
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又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释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云。
唐才子传
(姚合)与贾岛同时,号“姚贾”,自成一法。
岛难吟,有清冽之风;合易作,皆平淡之气。
兴趣俱到,格调少殊,所谓方拙之奥,至巧存焉。
盖多历下邑,官况萧条,山县荒凉,风景凋弊之间,最工模写也。
唐诗品汇
贾岛、姚合后出,格力犹有一二可取。
归田诗话
唐诗前以李、杜,后以韩、柳为最。姚合而下,君于不取焉。
唐音癸签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砍高。得趣浪仙之僻,时运以爽气;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茜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
《诗源辨体》
胡元瑞云:“晚唐二家:一家学贾岛,一家学姚合。”方虚谷云:“合诗有左无右,有右无左,前联佳矣,或后不称,起句是矣,缴句或非,有小结裹无欠涵容,其才与学殊不及浪仙也。”予考《才调》、《三体》、《律髓》、《品汇》、《类苑》诸书,合诸体仅得四五十篇,五言律如“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移山入院宅,种竹上城墙”、“棋罢嫌无月,眼迟听尽砧”、“马为赊来贵,僮因借得顽”、“裁衣延野客,剪翅养山鸡”、“嚼花香满口,书竹粉粘衣”、“无竹载芦看,思山叠石为”等句,仅入晚唐纤巧,中亦间有近岛者。但其人既在元和间,先已逗入晚唐纤巧,故晚唐诸家实多类之,非有意学之耳。
《四库全书总目》
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时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武功诗语僻意浅,大有伧气,惟一二新异之句,时有可采,然究非正声也。(司空图)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韵本清。姚武功搜尽枯肠,终是酸馅气。武功诗欲求诡僻,故多琐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径。佳处虽有,而小样处太多。“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着力都在没紧要处。若盛唐大家却在紧要处用力,其象外传神,空中烘托之笔,亦必与本位秘响潜通,神光离合,必不是抛落正意,另自刻画小景。
石洲诗话
姚武功诗,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尽,此后所以渐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时有佳句,七律则庸软耳。大抵此时诸贤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能不让樊川、玉溪也。
《中晚唐诗主客图》
武功诗集,古今体存遗甚多,其五言律朴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与水部合体,而姚君与水部为友,其得于渐摩者深矣。佳篇美不胜收,然无逾《县居诗公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诗起也。次为升堂第四。
《东目馆诗见》
姚武功五律,脱洒似不作意,而含蕴不尽。七律亦新脆可喜。
三唐诗品
其源盖出左太冲,而驰骋害体,已开宋派。律体典润,故得名重当时。武功三十首,持见清华,然方之孟从事、刘随州,则神情顿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