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彝铭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题东林寺联句 唐 · 徐知证
七言排律
古殿巍峨镇碧峰,晋朝灵应显神踪。
林间野鸟惊寅梵,岭上孤猿听晚
雁□冷云生晓槛,虎溪秋月照寒松(赐紫僧虔修。)
香飞宝殿笼金像,桧倚松窗覆玉容(道士李玄。)
蝶恋半岩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观察推官赐紫金鱼袋李□。)
游僧驻锡心皆佛,老树擎烟势似龙(观察推官赐绯鱼袋王三□。)
竹荫禅扉青霭合,岚蒸幽(李壁引作「山」)径绿苔封(司理参军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绕砌清声远,列巘趍门更憧憧。
高吟况爱无尘境(《大典》作「老来欲脱尘寰境」),吟访空关不厌重(管勾旬官赐紫金鱼袋钟敬伦。见《吉石盦丛书》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钞陈舜俞《庐山记》卷四。)
⑴ 《大典》作「朝」
⑵ 《大典》作「晓」
⑶ 节度使特时进检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证
⑷ 《大典》作「扃」
⑸ 《大典》作「风」
⑹ 《大典》作「閒」
题东林寺 其二 唐 · 周碏
七言律诗
再崇玄法象西天,宏闬新高碧嶂前。
风送片云招白马,鹤迎贫女施金钱。
沙门觅佛曾谙路,苦海悲人易得船。
三教共兴谈帝道,大中年是太平年(见《吉石盦丛书》影宋本陈舜俞《庐山记》卷四,原署:「布衣周碏。」)
麟台朝士辞书府,凤阙禅宗出帝京。
归到双林亲慧远,行过五柳谒渊明。
白衣居士轻班爵,败衲高僧薄世情。
引得病夫无外想,一心师事竺先生(见罗振玉《吉石盦丛书》影宋钞本、《殷礼在斯堂丛书》校排本宋陈舜俞纂《庐山记》卷四。诗缺六字,据《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九引宋佚名《江州志》补。)
和舍弟寄题东林寺 唐 · 裴谟
七言律诗
元非附凤攀龙客,本是山猿野鹿身。
虚向班行纡组绂,争如□□□□尘。
欢同玉季为良伴,喜奉金□□□因。
今日香炉峰下过,方欣物外有遗民(见《吉石盦丛书》本《庐山记》卷四,缺讹据夕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校排本补改。)
简寂观 唐 · 秦韬玉
七言律诗
物外灵踪客到稀,竹房斜掩旧荆扉。
丹书万卷题朱字,碧岫千重锁翠微。
泣露白猿携子去,唳风玄鹤傍人归。
祇应玉阙名长在,日暮閒云空自飞(见《吉石庵丛书》本《庐山记》卷四。)
西林水阁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五言律诗
松楸连塔古,窗槛任閒开。
水绕清阴里,人从热处来。
噪风蝉带鹤,欹树石兼苔。
向晓东林下,迟迟舍此回(以上二首均见《吉石庵丛书》本《庐山记》卷四。)
望庐山 五代 · 沈彬
七言律诗
东过匡庐忍醉眠,双眸尽日挂危巅。
压低吴楚淆涵水,约破云霞独倚天。
一面峭来无鸟径,数峰狂欲趁渔船。
江人莫笑偏凝望,卜隐长思瀑布前(以上四首均见《吉石盦丛书》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抄本陈舜俞《庐山记》卷四。)
落星寺诗 唐末五代初 · 修睦
五言律诗
是岳皆游遍,南来吴楚间。
偶登湖里寺,疑到海中山。
独树茜萝湿,遥汀白鸟閒。
终须谢浮世,高卧听潺潺(见《吉石盦丛书》影宋抄《庐山记》卷四,仅署名「同前」,其前缺一页,但存修睦《简寂观》诗之后半。《永乐大典》卷八七八二引《九江府志》正作修睦诗。)
⑴ 《大典》作「是」
⑵ 《庐山记》作「倩罗」,今从《大典》。
题东林二首 其二 五代吴 · 匡白
五言律诗
东林继四绝,物象更清幽。
社客去不返,钟峰云也秋。
松枯群狖散,溪大蠹槎流。
待卜归休计,重来卧石楼(见《吉石庵丛书》本《庐山记》卷四,以《永乐大典》卷八七八二引《九江府志》参校。)
⑴ 《永乐大典》作「色」
简寂观 五代 · 孙鲂
五言律诗
廊殿与云连,紫霄苍翠边。
自然应有药,谁敢道无仙。
藓色吞崖径,松声让瀑泉。
未能长息去,岂便是前缘(见《吉石盦丛书》本《庐山记》卷四。「廊」字从《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改。)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