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占梅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吴春樵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吴春樵(?
~?
),清福建厦门人。
林占梅为莫逆交,道光十一年(1831)春来台,曾客居潜园,诗酒留连,数月始去。
其词作,人称温雅。
兹据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所录诗编校。
黄浣云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浣云(?
~?
),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任职台湾府参军。
门生丁绍仪来台时曾佐其稽核台郡文册,笔记台事之堪资谈助者,成《东瀛识略》一书。
林占梅交,《潜园琴馀草》有其序言「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现存诗仅见查元鼎《草草草堂吟草》所录〈寄示查元鼎四咏〉,查氏并有〈黄浣云参军寄示四咏依韵答之〉四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查元鼎(1804~?
),字小白,浙江海宁人,卒年不详,可能在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
出身书香门第,其祖为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
元鼎善承家学,少有文名,道光末年游幕来台,当轴慕其名者屡屡争相延聘。
但因个性耿介,懒于徵逐名利,故凡有拂其意者便去,不复停留。
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事起,查氏途中遇戴军被掳,后蒙林占梅等人营救得以脱险。
事平后,遂侨寓竹堑,日以诗酒为乐。
晚年遇益穷,而守益坚,著述不辍,颇受竹堑文人尊重,每逢潜园文酒盛会,辄推为盟主。
诗歌之外,亦长于刻石,时人以之与擅长治竹的徐木丛并称,有「查石徐竹」的美誉。
查氏诗歌以表达心境、反映时事、往来酬唱、课题咏物之作为多;虽然生活窘迫,面临困境,却往往能笑看人生,以丽句写愁,并托寓哲理,藉此消解心中不平之鸣,形成其独树一帜的艺术美感。
平生诗作于戴案时遭焚殆尽;晚年所作,集为《草草草堂吟草》,家贫未能剞劂于世,唯旧稿已佚,今日所见不全。
日治时期,《台湾文艺丛志》及《台湾诗报》,曾刊载其诗篇若干,皆许其作必传。
此外,林维丞《沧海拾遗》、王松《台阳诗话续编》以及民国五十五年(1966)黄典权于《台南文化》八卷二期所刊《草草草堂吟草》,皆著录若干,或有损益,可相增补。
以下所录查氏诗作,主要汇辑上述各项资料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维丞(1822~1895),初名星垣,字维丞、薇臣,号亦图,福建闽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性嗜学,穷诸经及宋儒诸书。尝自言:「不读五经,便觉心胸窒碍」。咸丰九年(1859)渡台,受聘新竹林占梅家,掌记室,故寄籍淡水,补弟子员。翌年,受林氏委托赴福州代筹刊刻《潜园琴馀草》,未竟成书。光绪初年在「潜园」号召筹组诗社。光绪五年(1879)编辑《沧海拾遗》。光绪十二年(1886)参加「竹梅吟社」,为竹堑诗坛中坚。光绪廿一年(1895)割台议成,林氏进退维谷,是年冬间忧愤而卒。  林氏祖考两代俱有诗集行世,林氏亦工诗,壶溪道人评:「舂容而夷愉,澹雅而深湛,间有香艳绮靡之态,要以温柔为旨归,亦是不失为讽讽风雅之音矣。」赖子清评:「香奁极佳。」蜕萒老人评:「作诗颇持格律,而以朴实出之。」同治二年(1863)林氏自订《潜园寓草》二卷,生前因故未及付梓,辗转托付王松,惜未见行世。壶溪道人曾抄录并择优于《台湾日日新报》披露,计六十九首。又蔡启运《台海击?银集》收录林氏诗作十五首。其他佚诗则散见《大屯山房谭荟》、《台湾诗醇》、《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新竹县志初稿》、《台湾新报》及《台湾日日新报》〖参考黄美娥《清代台湾竹堑地区传统文学研究》,台北:辅仁大学中研所博士论文,1999z。〗。(杨永智撰)
全台诗
林星垣(1822~1895),字薇臣,或维丞,号亦图,福建闽县人,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先生出身闽县望族,其先室紫岩以至其考,俱以诗文著称。
性嗜学,好诸经及宋儒书。
咸丰九年(1859年),渡海来台,掌林占梅家记室,与林氏交情甚笃,曾为之代筹《潜园琴馀草》出版事宜。
先生性爽朗,乐与人交,竹堑文人莫不知其为人,北郭园郑如兰亦与之甚善。
光绪初年,先生甚至在潜园中号召诗歌同好共组诗社,显见先生在清代竹堑文坛的地位与影响力不容忽视。
光绪十二年(1886年),蔡启运等人倡组「竹梅吟社」,亦加入其中,与众文人摘艳薰香,击钵同乐,作品见存于《台海击钵吟集》中。
乙未割台议成,进退维谷,竟忧时而卒。
维丞工于诗作,因来台主林占梅家,故将所著题为《潜园寓草》,但诗稿因故未能刊印,日据时期《台湾日日新报》曾择优刊载,时人以为最擅香奁之作〖参见黄美娥〈清代台湾竹堑地区传统文学研究〉(台北:辅仁大学中研所博士论文,1999),页95。〗。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陆翰芬(?
~?
),字少海。
清浙江山阴人。
同治间来台。
为新竹林占梅「潜园」常客。
林占梅有诗赠之〖林占梅《潜园琴馀草》:「山阴陆少海翰芬,浙东名下士也。
每过从潜园,潜园待之逾于常客。
促膝论文,口占以赠:『腹笥便便学问充,机云想克嗣宗风。
笔峰秀颖兰亭近,文境恢奇禹穴通。
略有牵情方杜牧,竟无识字类扬雄。
醇醇儒者彬彬质,赏曲聆音自不同。
』」〗。
存诗见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黄鹄山志
字崧生,临邛人。道光丁未进士,翰林院编修。
维基
伍肇龄(1829年9月13日—1915年5月29日),字椿年,号崧生。
四川邛州(今邛崃)人,晚清翰林、官员、教育家。
进士出身。
伍肇龄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张之万榜二甲二十三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咸丰三年乞假回籍,主讲九峰、鹤山、川南、尊经、锦江各书院,光绪二十九年重与恩荣宴,赏给侍讲衔,光绪三十三年赏给侍讲学士衔,民国4年5月2日,袁大总统特给硕德耆年匾额并福寿字各一方,夏历四月十六日(5月29日)病故,享年八十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号次逋,福建金门人。
其父林焜熿,学者称竹畦先生,工诗及古文,著有《竹畦文钞》、《浯洲见闻录》……等作。
卓人幼承家学,兼以天资聪颖,故十馀岁便淹通经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生员,咸丰九年(1859)取进举人,但其后考运不佳,竟未能再上层楼。
同治元年(1862),先生东渡,游历台湾各地,后于艋舺巧遇奉檄办团练的林占梅,因此受邀担任潜园教师,任占梅之妾杜淑雅之西席,于潜园中生活四年之久。
同治六年(1867),淡水厅严金清拟修厅乘,林豪受邀总辑编撰,隔年事成,因获聘澎湖文石书院任教,乃辞别占梅离竹。
同治十二年(1873),林豪得见陈培桂《淡水厅志》刻本,发现内容改窜其作却谬误不少,因此愤撰〈淡水厅志订谬〉一文,以断是非。
光绪四年(1878),主草《澎湖厅志》,但未刊印。
光绪八年(1882),返回故里,重修《金门志》。
光绪十八年(1892),再修《澎湖厅志》。
毕生致力文史,编修方志,厥有心得,最受肯定;而其文学著作,数量甚夥,亦属名家。
其中,《诵清堂诗集》、《诵清堂文集》、《瀛海客谈》、《潜园诗选》……等作内容,均与本地相关,惜除了《诵清堂诗集》外,馀皆亡佚。
  《诵清堂诗集》共收录林豪古今体诗作一千零一十八首,分有十二卷,是先生晚年自所釐定之稿,民国四十六年由其侄孙林策勋辑刊,于菲律宾大众印书馆印行,以下所录林氏诸作,据此版本编校。
此诗集内容,与本地攸关者,计有《台阳草》二卷、《澎海草》一卷,前者或描写潜园生活,或叙台地社会民情,或抒发个人情怀,或采录史事名胜;后者偏于晓谕生徒之作,旁及客中兴寄与澎湖风土人情。
在诗艺表现上,善用散文句法,使句式活泼灵动;又迭以顶针修辞,使上下诗气衔承一贯,紧凑有劲;喜用歌行古体,在长篇巨幅中施展诗人才力等,是皆有过人之处。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汝梅(1834~1894),林占梅之弟。
乳名清潭,字若村,一作若村,新竹人。
好交游,有乃兄之风。
光绪初入泮。
1880年福建巡抚岑毓英架设大甲溪桥,倾力襄助,颇受赏识。
1882年给垦南庄一带土地,得移屯三湾之竹堑番社之协力,招抚狮头驮、狮里英、田厝、田尾四番社归化,次迁三湾隘于南庄,垦务大有进展。
后因闽粤分类械斗,粤人黄龙章把持南庄势力,其事业因而备受打击。
1885年台湾建省,受知于巡抚刘铭传,承办采集建设铁路石材,与新埔陈朝纲等合作,多所贡献。
汝梅素有求道之志,曾恭诣江西龙虎山,求教于第六十一代天师,学成正一派道法。
返乡后,附近道士莫不登门求教,时人视为新竹之天师府〖参考许雪姬主编:《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社委员会,2004年5月一版一刷。〗。
   汝梅诗作今存自题画幅四首,见王松《台阳诗话》卷上、连横《台湾诗乘》卷四,兹据以移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如兰(1835~1911),字香谷,号芝田,清淡水厅竹堑人,郑崇和三子用锦之次子。
少年勤学,取进生员,因成绩优异而补增生,受知于台湾道丁曰健。
光绪十五年(1889),因为办团练有功,由增生授候选主事,赏戴花翎,后加道衔。
家业素丰,但自奉甚俭,尤不喜以财富誇耀于人,唯对公义之事则未有吝色,凡邑中所需困急,莫不慷慨捐输,故人人称诵其德行善举,颇能克承郑崇和、郑用锡、郑用鉴乡贤之风范。
郑如兰对诗歌创作及诗社活动颇为热爱,广结林亦图、郑鹏云、王松、吴澄秋……等诗人,在北郭园中诗酒酬唱,风雅不辍,甚受骚坛雅士的推崇,继郑用锡、林占梅之后,成为竹堑文坛领袖。
平生写作不少,颇多散佚,生前亦未付梓,弃世后三年(1913),其孙郑肇基始裒辑之,并托嘱王松担任校雠,委由台北《台湾日日新报》出版印刷。
诗集名为《偏远堂吟草》,乃因如兰书斋之名而得。
计有古今体诗一百五十八首,涵盖清代及日治时期之创作,尤以清代为主。
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据此版本重新影印,是目前市上通行本,以下所录,即据此编校。
关于郑如兰之诗作,郑家珍以为与陶潜诗风近似;吴曾祺誉其风格冲融凝远,读之使人和静;陈衍也以为「偏远堂诗专主性情,其学陶、白也固宜。」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龚乾义,字惕庵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诗坛领袖陈衍的乡人、友人,多唱答之作。
陈衍《石遗室诗话》说他“任香山、鹤山,有德政,能造士”。
《近代诗抄》收录其诗三首,俱为五古。
陈衍称:“龚惕庵诗思窈曲,尚多可录者”,“遗珠尚多”,对他的多思苦吟颇为赞许。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