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士骧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士燮 (1855年—?),字赞元,号味春,一号渭春,又号味莼,安徽省泗州(今安徽省泗县)人,进士出身。
杨士骧、杨士琦、杨士晟等。
光绪十四年孝廉;光绪二十年,登进士,同年五月,任工部员外郎。
光绪二十六年,升任工部郎中。
光绪二十七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管理街道事务。
光绪二十八年,任山西乡试副考官。
宣统退位以后,隐居天津。
杨士燮娶了吴棠的女儿为妻,生了八个儿子,都曾出国留学,人称杨家将。
其中一子为杨毓章,曾经留学日本,后来成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
杨毓章生子子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诗人。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润生(1858年—1937年),字菉坡,号雨人,中国晚清翰林,顺天府固安县渠沟村人。
官至给事中,直言敢谏。
精于考据,著有《尔雅谷名考》等。
高润生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是赞皇县教谕高瑞和之长孙,户部主事高钊之子。
润生为人至孝,幼年时丧父,寝苫枕块,哀痛废读。
叔父高鉴劝导润生努力读书,以报其父泉下之志,并延请宿儒为其授课。
在名师教诲之下,润生学业日渐精进,光绪八年(1882年)选副贡,光绪十一年(1885年)参加乙酉科顺天乡试,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式会试,次年(1890年)补应庚寅恩科殿试,位列三甲第一百零七名,赐同进士出身。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任国史馆纂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转升江南道监察御史,“正色立朝,不避权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驾崩。
大行皇帝銮仪过后,数位亲王、贝勒竟在御道骑行,润生以“失臣子礼”参劾之。
同年,转任户科给事中,迁刑科给事中。
任内参劾铁路大臣吕海寰及直隶总督杨士骧,不惧权贵。
民国成立,高润生寓京著述。
晚年回乡,参撰《固安县志》,未竟。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士晟(1858年 - ?
),字曙新,号蔚霞、藕船,安徽省泗州直隶州人,进士出身。
光绪八年壬午科举人,十八年,登进士。
1897年,接替汪以诚任南汇县知县一职,同年年由汪以诚接任。
兄杨士燮、杨士骧、杨士琦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2-1918年,字杏城,清同治元年1862年)生于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乡梁集村),杨士骧之弟。
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报捐道员。
十一年,捐指直隶试用,10余年一直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
光绪二十五年,杨为两广总督李鸿章重用,与兄士骧同赴广州效命。
后李迁北洋大臣,而兄弟同回北京参预机密,双双青云于北京幕府。
此间,与庆亲王奕劻及袁世凯过往甚厚。
翌年,曾上书袁世凯请求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担任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中的联络员。
二十七年,李死后,杨转身投靠袁世凯,任洋务总文案献,成为袁“运动亲贵,掌握政权”的马前卒,持续十数年受宠不衰,被袁视为心腹,且素称“智囊”。
《辛丑条约》既订,杨受袁世凯重托,持银10万两贿赂庆亲王,以其乖巧的口舌,应变的心计,将奕、袁拉入一伙,一跃擢任邮传部长。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袁世凯责任内阁制度失败。
杨主动充当袁排除异己瞿鸿禨、岑春煊阴谋的主角,与奕合作,密调戊戌政变前的档案,另耗银 2万两,得陷害瞿、岑2人佐证,其心计高深莫测,为世之稀。
辛亥革命告成。
杨随机应变,力劝袁世凯迫清帝退位,与南方议和,自甘为议和专使唐绍仪随员。
民国4年(1915年),杨深知袁反对共和、乐于称帝的心理,一拍即合,于次年元月,极力拥戴袁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
旋,又因是袁世凯的幸臣之缘,再迁升政事堂左臣。
权力竟驾于国务卿徐世昌之上。
民国7年,杨士琦伴随袁世凯破灭2年已久的“皇帝梦”,于郁郁不得“志”中,结束其一生。
泗州杨尚书遗词
往居海上,座间闻杨公杏城与朱古微侍郎论词,颇疑其素不倚声,而忽重此,或以侍郎故,遂未觉其辞之微微耶。迨公薨后,存诗如干首,词终未一见,今始就丛稿中检出三阕,清丽似樊榭。片羽足珍,亟刊布之。 赣一谨识于睇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