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霨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91 【介绍】: 明末清初直隶宝坻人,字纯一,号敬修。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顺治初以荐授中书,累迁吏科都给事中,请集满汉大臣议冯铨被劾事,并主张追捕明末奸邪诸臣。累迁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用法周详审慎,不贪一钱,也不妄杀一人。康熙初,授保和殿大学士,调吏部尚书。卒谥文端。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二
杜立德,字纯一,宝坻人。明崇祯癸未进士。入国朝,授中书科中书,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谥文端。有《太傅诗选》。
维基
杜立德(1612年—1692年),字纯一,号敬脩,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官至太子太师。
谥文端。
杜立德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同进士出身。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经顺天巡抚宋权推荐,被授予中书科中书。
次年(1645年)考选户科给事中 。
顺治三年(1646年)调兵科,任右给事中。
顺治四年(1647年)又调吏科,任左给事中。
顺治九年(1652年)任太常寺少卿。
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破格提拔为工部右侍郎,同年六月,调职为兵部左侍郎。
顺治十一年(1654年)四月,调职为吏部右侍郎。
同年七月,因父丧丁忧去职。
守丧结束,因丁酉江南科场案牵连,降一级,任太仆寺卿。
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谏言「热审之刑」的减轻。
同年六月,擢升刑部右侍郎。
八月,转刑部左侍郎。
顺治十六年(1659年),加太子少保衔,不久因事被夺衔。
同年擢升刑部尚书。
康熙元年,调户部尚书。
考察期满,重新加太子少保头衔。
康熙三年(1662年),调任吏部尚书。
康熙八年(1667年)四月,官拜国史院大学士。
康熙九年(1668年),改任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康熙十二年(1671年),进太子太傅。
三藩之乱爆发后,杜立德与李霨、冯溥等参预机务。
康熙十八年(1679年)乞休,受到慰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再次乞休,康熙帝批准,并赐御制诗及“怡情洛社”篆章,派遣专人护送归里。
《太宗实录》修成,进太子太师,获赐银币及鞍马。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卒,享年八十一岁。
康熙帝闻此消息,谕大学士:“杜立德秉性厚重,行事正大。
直言敷奏,不肯苟随同列。
可谓贤臣!
”赐祭葬,谥文端。
清史稿》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国龙(16世纪—17世纪),字玉騧,号亦岩,南直隶滁州直隶州全椒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十五年(1642年),吴国龙中式壬午科应天乡试举人,次年(1643年)与兄长吴国鼎同登进士,获授户部主事,因父母逝世回乡,顺治十三年(1656年)获漕运总督蔡士英推荐入京,行至临清中途因病回家,到康熙二年(1663年)再次入朝担任工科给事中,转工科右给事中,改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再回任兵科给事中。
五年(1666年)他和翁祖望主持山东乡试,转礼科掌印给事中,上疏在经筵进讲政书、科场改变则例、钱粮赋并归户部管理,又曾疏请赈灾裁漕运,很快请假回乡修缮祠墓,在家去世,有奏稿若干卷流传,李霨为其作序刻录,诗文则由儿子吴晟辑选遗集流传。
刘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霦(1621年5月20日—17世纪),字潜夫,号玺楚,北直隶保定府安州高阳县渡口村人。
刘霦个性孝友,为诸生时孝顺侍奉双亲得欢心,是顺治二年(1645年)的举人,三年(1646年)成进士,先在吏部观政,后获授武陟知县,勤于安抚经历战乱的平民,又打通河水以救旱灾,改任文县知县,重修地方文庙、拆毁淫祠觉醒愚民,表彰灵石以开乡试,立八比法宽限期劝输,同时增补县志,广集生童给予食廪,按时教学,使当地文风变改,又改建阴平桥、设置建靖江楼控制番民;文县土地贫瘠,他到任后劝喻务农、教种庄稼,到丰年时则上请免除屯卫逃亡的户口,代缴积欠钱粮。
之后刘霦升任随州知州,除却荒粮、讨平流寇,请求豁免军需二十万以安定随州民众,于成龙称赞他实心实政,不久他入朝任职礼部员外郎,康熙十五年(1676年)会试正值三藩之乱,云南、贵州士子到京赴考,同僚以为有伪打算拒绝,他却让两地举人入场;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自工部郎中外转浙江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政,谢绝请托,提拔才俊不遗馀力,而未能中举者均解囊给与援例,三次乡会试担任同考官,并担任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武乡试正考官,人们皆知他有藻鉴之识。
刘霦生平外和内刚,老成持重,同乡李霨、魏象枢皆称为畏友,辞官回乡后谦逊有礼,持家俭朴、恬静耿介,不再出现在公庭,又乐善好施,和睦宗族、周济贫者,三次出粟赈灾于所,又在东边渡口村聘师教学,仕宦三十八年声誉卓著,家居六年多行善,文县入祀名宦祠,死后高阳县入祀乡贤祠,孙刘楠曾任江南安徽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