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陕西富平人,字出孟,号御宿。天启二年进士。崇祯初擢御史,直言敢谏,数黜数起。历江西参议、山西参议。崇祯末以言时弊忤当事,罢官归里。大顺军克富平,欲授以官职,不受而死。维基
田时震(?—1643年),字出孟,号御宿,陕西西安府富平县人。时震中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陕西乡试第五十二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一百十六名,三甲一百七十四名进士,工部观政,三年授河南灵宝知县,四年本省同考,五年调知光山县。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入为山西道御史,二年巡视十库,巡视西城,疏劾南京户部尚书范济世、顺天巡抚单明诩、御史卓迈党逆罪,而请免故御史夏之令诬坐赃,并从之。劾刘鸿训纳田仰金,嘱吏部尚书王永光用为四川巡抚,仰迄罢去。时震以发鸿训私,进秩一等。三年巡按广西。未几,又劾永光及温体仁,忤旨切责。遂以年例出为江西右参议,四年调山西副使,就迁雁平道右参政,七年,以言时弊忤当事,被革职废弃归里。十六年冬,流贼陷富平,授以伪职。顺治二年仕清,补为江西督粮道右参政。时震直言敢谏,触权贵,数黜数起。所著诗文遭兵僰毁于火,馀《御宿奏疏》一册、《履难记》一册,李太史子德序之。
人物简介
【生卒】:1607—1684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一字仁仲,别署公之佗,一作公他,又称啬庐、朱衣道人、石道人、随厉、六持、丹崖翁、丹崖子、浊堂老人、青年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乔山、侨山、侨黄山、侨黄老人、侨黄之人、傅道人、傅子、老檗禅、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花翁、大笑下士。明末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有《霜红龛集》等。词学图录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二
傅山,字青主,又字啬庐,阳曲人。明诸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不试,授内阁中书。有《霜红龛集》。清诗别裁集
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未应试授职,不就归。○征君归后,变姓名为公之佗,诗卷零落,只存一篇,以志梗概。
人物简介
【生卒】:1613—1685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字秋岳,一字洁躬,号倦圃,别号金陀老圃。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清顺治元年,授原官,后屡起屡踬,至广东布政使,降山西阳和道,以裁缺去官。工诗。富藏书。有《刘豫事迹》、《静惕堂诗集》、《静惕堂词》、《倦圃莳植记》等。(⊙ 《清史列传》卷七八)晚晴簃诗汇·卷二十
曹溶,字洁躬,号秋岳,嘉兴人。明崇祯丁丑进士,官御史。入国朝,历官户部侍郎,降广东布政使,再降山西阳和道。康熙戊午举博学鸿词,以丁忧未赴。有《静惕堂集》。词学图录
曹溶(1613-1685) 字洁躬,一字鉴躬,号秋岳,又号倦圃。浙江秀水人。其词为浙西词派之先河,合情景之胜,与龚鼎孳领袖一时。有《静惕堂集》。词集名《静惕堂词》。清诗别裁集
字洁躬,浙江嘉兴人。崇祯丁丑进士。国朝官至户部侍郎。著有《静惕堂诗》。○芝麓长于近体,秋岳长于古诗,而古诗之中,五言尤胜,惟著述太多,不免良枯并见耳。芟而薙之,是在持择者。槜李诗系·卷二十三
溶字洁躬,号秋岳;平湖人,居秀水。崇祯丁丑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入本朝,以御史视学畿内,历副都御史、户部侍郎,外转广东布政使。后降补山西阳和道,裁缺还里。甲寅逆藩叛,阁臣荐为边才,随征福建,丁母忧,不受职而归。戊午,以宏博徵,复荐修明史,俱辞不赴。乙丑八月卒,年七十三。溶天性梗直,为御史劾辅臣谢升,削籍,熊开元密参、周延儒,廷杖。溶疏白其冤。甲申为流贼所执,拷掠三昼夜,委厩中,得不死。后任副宪时,遇热审,多平反。居塞上五年,岁饥,力请赈救。生平长于经济,未竟其用,乃独肆力于文章,诸体雄骏,而尺牍尤多长笺小幅,人争宝之。其诗源本少陵,苍老之气,一洗妩调。与合肥龚鼎孳齐名,世称龚曹。晚年自号锄菜翁,筑室范蠡湖,颜曰倦圃。莳花种竹,置酒倡和无虚日。爱才若渴,四方之士倚为雅宗者四十年。家多藏书,勤于诵览。尝以明季门户纷争,是非失实,辑续献徵录六十卷。又痛崇祯朝辅相失人,著五十辅臣传五卷。外有静愓堂诗文集三十卷。年来予每从倦圃游,始叹先民风流未坠。兹录其诗,概置巳刻者,惟取闽游集及癸亥迄乙丑之作用冠斯卷,一代钜公,足以起衰式靡矣。维基
曹溶(1613年—1685年),字洁躬,号秋岳,晚号倦圃、锄菜翁、金陀老人,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藏书家,同进士出身。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崇祯九年(1636年)举浙江乡试第三名,崇祯十年(1637年)联捷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名,官至监察御史。明亡仕清,仍为御史,官至户部侍郎、广东布政使,后左迁至山西阳和道。与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陈之遴并列“江浙五不肖”。曹溶历仕明清两朝,虽为贰臣,却与明遗民顾炎武、屈大均交往甚密,并帮助傅山化解官司。顾炎武与曹溶交情笃厚,《静惕堂诗集》收有曹溶酬赠顾炎武的九题十一首诗。顺治十三年,朱彝尊曾于为曹溶广东布政使的幕僚,其后又随曹溶至山西大同。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曹溶时任山西按察副使,与顾炎武至雁门访李因笃。康熙六年(1667年)秋,告老辞官,从此不再涉入仕途,曾被举博学鸿词科而不就。喜好宋元文人集,收藏甚广,筑有“静惕堂”。朱彝尊《竹垞诗话》称曹溶“博征文献,集三百年名公卿手书墨迹,装璜成册,多至七百家。”晚年自号锄菜翁,筑室范蠡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泾阳人,字稚恭,一字壶山。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康熙中在江南为推官。善画,甚为时人所重。维基
张恂(1617年—1689年),字稚恭,号壶山, 陕西泾阳县人,清初官员。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式癸未科进士,观政京师。随即避兵祸,隐居太行山。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扬州。顺治十二年(1655年)以献画得到顺治帝赏识,赐内阁中书。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北闱科场案牵连,流放尚阳堡。康熙元年(1662年)赎归,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晚年返回关中,与李因笃、宋振麟等人交游。有《樵山堂集》。
人物简介
陈上年(?—1677年),字祺公,直隶清苑(今属河北)人。清初官员。陈上年为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巩昌府推官,内迁兵部。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京担任泾固道。顺治十七年(1660年),转任山西布政使司参议、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雁平道(今山西代县)。李因笃长期寄居陈家担任塾师,“其投契之深,有同骨肉”。康熙五年,屈大均亦寄居陈上年家中,由李因笃撮合,娶王壮献之女华美为妻室。顾炎武、傅山等人都曾获陈上年资助。康熙六年(1667年),上年裁缺归里。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起用为广西分巡右江参议道。吴三桂反清,扣押巡抚傅弘烈,并威胁上年投降,上年不为所动。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幽絷而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二【生卒】:1624—1694 【介绍】: 清陕西郿县人,字雪木。少贫。事母至孝,备历艰辛而色养不衰。入太白山读书数十年,成大儒,与李颙、李因笃有关中三李之称。山居力耕,朝夕讴吟,拾山中树叶书之。有《檞叶集》。
李柏,字雪木,郿县人。明诸生。有《槲叶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二
吴任臣,字志伊,仁和人。诸生。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维基
吴任臣(1628年—1689年),原名鸿往,字徵鸣,后更名任臣,更字志伊,一字尔器,号托园,福建平海卫(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人,清代官员、学者。早年随父徙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幼好学,十岁诵古文,好读奇书,为诸生,考试均名列第一。张治爱其才。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内阁中书王榖振荐举,举博学鸿词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承修《明史·历志》。《清史稿》载:“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朱彝尊、汪琬、吴任臣及耒(潘耒)为最著。”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分修《律历志》,因工作过勤,连续四十天不眠不休,以旧疾复发,僵仆卒于车中。
人物简介
【介绍】: 清陕西咸宁人,字鹏扶。张勇子。袭侯爵,累官江南松江提督。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张云翼,字鹏扶,一字又南,咸宁籍洋县人。荫生,袭一等侯,官至福建提督。有《式古堂集》。王山史曰:“樊川张又南自为诸生时,有天下为任之志。摛辞敷藻,皆成钜丽,用情忠厚,托意遥深。频阳李子德太史,今之少陵也,与先生以斯道相切劘,而子亦时往来韦、杜之间,就正所学。”
人物简介
【生卒】:1637—1699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湘北,号容斋。康熙十五年进士。由庶吉士累擢户部左侍郎,调吏部,以扬清激浊为己任。前后历刑、兵、吏诸部,官至吏部尚书,拜武英殿大学士。尝应诏举陆陇其、邵嗣尧等,世称其有人伦鉴。卒谥文定。有《容斋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八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永城籍合肥人。顺治戍戌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谥文定。有《容斋集》。清诗别裁集
维基字湘北,江南合肥籍,河南永城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定。著有《容斋集》。○容斋以荐贤为己事,己未召试鸿博,所荐者为李太史天生、秦太史对岩。又清献陆公、猗氏邵公罢官,特汲引为名臣。馀单门寒素有文行者,必使之成其名,所谓其心好之,实能容之者。后大臣中绝无其人。
李天馥(1635年—1699年),字湘北,号容斋,江南合肥人,仕顺治、康熙年间。李天馥生于合肥。自幼聪颖,七岁能诗。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入选庶吉士,散馆后授职检讨。丁忧归里,服阙后仍任检讨。康熙十一年(1672年)升国子监司业,后充经筵讲官,历任内阁学士、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任工部尚书,同年调刑部尚书,转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封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瞿太夫人逝世,丁忧回乡。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服阙,被召还入阁。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卒,谥文定。《清史稿》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