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人物:
崔莹
共 8 首
哭唐府尹
(诚)
元末明初 ·
成石璘
七言绝句
学兼文吏两精强,有益东方孰可方。
都统律文先后语,一生难报死难忘
(公于戊午年。罹谗在缧绁。唐公荷西平府评事。都统使
崔莹
使评事照律。唐公考案覈实从轻。崔公大怒。使之改照律。唐公投律于前曰。以罪案律。律既如此。今乃改律。律先于公欤。公先于律欤。遂不从。)
。
感遇
(十首。)
寄郑季涵
其十
明 ·
崔庆昌
莫涉银汉水,莫登青云途。
无波能覆舟,平地亦摧车。
曾参终杀人,薏苡为明珠。
只知谗者巧,孰云听者愚。
浮生似幻化,是非两空无。
当随东陵侯,种瓜手自锄。
按:
崔莹
相辛王,引李成桂为大将军。后成桂竟放辛而杀
崔莹
,更立恭让王瑶,成桂、沈德符相之。德符忤成桂,流之远岛,以郑梦周代之。崇仁,梦周弟子也,深忧而作此诗。
养虎词
明 ·
崔庆昌
山翁得乳虎,养之置中园。
驯扰日已长,狎近如家豚。
妻言虎性恶,翁怒爱愈敦。
毕竟噬翁死,宁复顾前恩。
人皆笑翁愚,我独为翁冤。
按:
崔莹
相辛王,引李成桂为大将军。后成桂竟放辛而杀
崔莹
,更立恭让王瑶,成桂、沈德符相之。德符忤成桂,流之远岛,以郑梦周代之。崇仁,梦周弟子也,深忧而作此诗。
题洪阳杂录
(戊申)
明 ·
李睟光
七言律诗
襟带山河气象雄,地灵从昔说玆洪。
堂空学士双梅月,祠掩将军大树风。
千古人才金赤洞,一时名宦郑苏公。
欲题新句传遗躅,却愧凝毫思未工
(李詹号双梅堂。
崔莹
有祠。皆本州人。而世传金洞之文赤洞之武故云。郑湖阴,苏阳谷曾任是州者也。)
。
为易实甫分巡题张梦晋岁寒三友图实甫以乩语自信为梦晋后身也
其一
晚清 ·
文廷式
七言绝句
一幅荒寒岁暮心,崔徽遗貌待重寻
(嵩犊山尚书家有
崔莹
小像,实甫将往求之。)
。
龙华劫后才人悟,不用鱼山钟梵音。
抱存惠赠快雪堂法帖并题三张卷册因赋谢
(癸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妙迹追魂出二王,名篇感泣到三张
(谓前身张梦晋、张船山、张春水。)
。
江南风味停云馆,天上图书快雪堂。
龙虎父兄开国气,鲽鹣夫妇返生香
(谓张灵、
崔莹
夫妇。)
。
墨缘尚惜簪花欠,卫铄书还乞数行
(君配刘女士亦工书。)
。
题张梦晋画折枝长卷寄宗室伯羲祭酒绝句八首
其一
(戊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绝句
伯羲祭酒得明张梦晋《岁寒三友图》卷,适吴仲饴太守自都旋汴,伯羲遂以此卷托仲饴寄余。盖京师故人,多知余为梦晋后身也。光绪癸未之岁,余尝遇李仙于并门。李仙作诗赠余,初书云:「吹笙王子,乞食张郎。」时在旁者俱不知张郎为谁,惟余尝见黄九烟所作张灵、
崔莹
合传,仿佛记有乞食事,因为诸人言之。李仙继书云:「葆其虚灵,戒其颠狂。优昙首出,后事方长。勿求仙箓,且尽人纲。」书毕,又书云:「前王后王,堂堂乎张。笙肇缥缈,箫韵凄凉。月明虎阜,花暖吴阊。前尘隐约,云胡可忘。」至此始决其所言为梦晋。问后王为谁,曰:「诗中『昙首』句已明示矣。」问
崔莹
事,则不答,但称家君为六如后身,与三十年前吕仙语合。它语甚多,不备记。前后身之说,于古有之,虽涉荒渺,非尽妄也。惟梦晋天才隽逸,下笔成文,诗画流传,俱臻能品,其风情才调洵足倾倒一时。自顾荒伧,何堪窃比,则亦昔人所云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然有可怪者三,有相似者五。梦晋名不甚著,知者寥寥,以此为言,似非作伪。可怪一也。梦晋之母,梦周灵王太子晋而生梦晋,故字梦晋,名灵。又梦晋与优人作子晋跨鹤剧,其事俱载九烟《传》中;此云「吹笙王子」,亦俨以缑岭升仙太子为梦晋前身。语既相符,似非凿空,可怪二也。且六如之说,三十年前吕仙言之,三十年后李仙言之。梦晋与六如,以师友而为父子,情事宛然,可怪三也。余自少时未至吴越,即结想吴中山水,若有宿缘。其相似一也。少作文字喜用乞食语,意中时以不能学古人乞食为憾,屡为父师所诃,终不肯改,其相似二也。自稍有知识,即时涉冥想,妄意它日落魄乞食,或能遇一红颜素心人以为知己,未读梦晋传时已如此,其相似三也。少作又喜用春人语,华阳王君雪澄尝戏呼余为易春人,其相似四也。余幼时了了,颇窃乡里之誉,义宁陈丈右铭谓「此子似徐文长」,家君甚不悦其言。然陈丈固颇精人伦鉴者,文长、梦晋,本一流人,长老谈言,不无微中,其相似五也。余既不知六法,所见画亦绝少,梦晋所画,迄未一见,至其诗为世传诵者,仅「高楼明月清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一篇,然能诵此诗者多,而知为梦晋之作者少。《明诗综》采梦晋诗裁一二首,惟载其临终绝笔云:「垂死尚思元墓麓,满山寒雪一林松。」读其诗为之泫然欲涕。后取《九烟传》再阅之,乃知梦晋实为
崔莹
死,
莹
亦竟为梦晋死,六如合葬之于元墓。九烟生国初,距彼时未远,必非妄言。惜遇李仙时记忆不详,未深问也。乙酉入蜀,观剧,优人演所谓《才人福》者,生旦二脚登场,则梦晋与
莹
俨然夫妇。此吴中当有之剧,不知蜀中何时有之,何人为之。且所演情节又多附会,与本事不合。丙戌至吴,求观此剧,反无有。每经行邓尉元墓与山塘七里间,忽忽如有所失。与元墓山灵约:他日必埋骨于此。适七岁儿阿仁病殇,遂葬之圣恩寺旁。以盟息壤焉。丁亥入都,晤番禺张延秋年丈,问余曰:「小说有名《何必西厢》者,子见之乎?即子前生事也。」亟走厂肆,诣翰文斋,托书贾韩姓觅此书,果得之。盖明末国初人所作,以前之崔、张,不如后之崔、张之发情止义,故名《何必西厢》。所载
莹
别梦晋诗,与九烟所载相同。其诗云:「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入宫祇恐无红叶,临别题诗当会真。」和之云:「地老天荒两恨人。泪珠枯尽海鲛贫。马嵬异代甘同葬,不学三郎负太真」夫。
莹
与梦晋,不过文字知己,一见之缘,而至以身许之,九死不悔。虽以宸濠之凶燄,不能加于一弱女子,卒完白璧归死吴下,其慧心奇节,可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濮青士太守言:曩在崇朴山尚书斋中,见六如所作
崔莹
小像,粗服乱头,啼妆黯淡。侍女十数辈,左右环立,皆宫人妆,盖初入宁藩邸中时事。非娄妃保护,必殒身藩邸,不能与梦晋终古同穴矣。今此画像尚在尚书家,惜无由得之。梦晋此图,作于正德庚午,在未遇
莹
以前。伯羲自千里外举以相赠,意殊可感。故详载其事,自题八绝,乞怜才阐幽之君子为之题咏,亦以报故人之殷殷云。己丑岁暮。
月下仙人萼绿华,搽红竹翠影交加。
淩寒写出真标格,不是徐熙没骨花。
湘绮年丈见示旧作和函楼元日读说文诗依韵和答
(丙申正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生不能学刘永福,死不能学吴可读。
唯应归作童子师,天地玄黄老村塾。
九千馀字识已迟,三十八年去何速。
长沙闭门一事无,春雨虽佳却眉蹙。
颇思吴下求
崔莹
,复拟山中伴匡俗。
长卿驷马易犊裈,回首游梁岁逾六。
函楼老子本岁星,湘绮丈人亦奎宿。
捧匜负剑足为乐,有酒盈樽书满簏。
汉宋水火虽分涂,儒墨阴阳实兼蓄。
惜哉蒸水望沅水,隔断湘江裙几幅。
西北神人藐姑射,东南畸士爰旌目。
云龙韩孟偶合并,星象荀陈愿赓续。
丈人昨自蒸上回,示我旧篇写新牍。
仿佛草堂人日作,岁月悠悠羊胛熟。
悲哉癸巳那忍道,是年我罪当鱼腹。
春初尚和元日诗,秋后空编倚霞录。
函楼作达反悼亡,头上奈花簪簇簇。
即今胎息篆黄庭,谁识啼痕黯红烛。
还念丈人亦萧瑟,欲上少姨舒览瞩。
孔雀飞馀乐府删,麒麟葬后春秋束。
伯阳漫与化流沙,正则何由出天笃。
女昭男固胜许冲,且共诗书好敦夙。
石门令君
(郑湛侯。)
更堪忆,识字虽多将老秃。
莫嫌饱读司空书,办取牛多兼谷足。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