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霍山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6 【介绍】: 西汉人。
霍光妻。
显欲贵其女霍成君,阴使女医以毒药杀宣帝之许后。
劝光进成君,宣帝立为皇后。
光卒,显与监奴冯子都淫乱。
及杀许后事泄,霍氏阴谋废宣帝,败露,子霍禹,从孙霍云、霍山等均坐诛,显弃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9 【介绍】: 西汉济阴定陶人,后徙平陵,字弱翁。
少学《》,为郡卒史。
昭帝时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豪强畏服。
宣帝即位,征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
大将军霍光死,其子霍禹为大将军,兄子霍山领尚书事,霍氏权重骄纵。
相建言削弱霍氏之权,宣帝善之。
地节三年,代韦贤为丞相,封高平侯。
曾谏宣帝为轻率出兵击匈奴。
又条理汉兴以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所言,进言宣帝当效法先朝,“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多被采纳。
卒官,谥宪。
全汉文·卷二十九
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居平陵。武帝末为郡卒史。昭帝时举贤良,对策高第,除茂陵令,迁河南太守,坐事下狱。遇赦,复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宣帝即位,拜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地节中为丞相。封高平侯。神爵三年卒,谥曰宪侯。有集二卷。
严青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会稽人。
家贫,居山中烧炭为生。
据说有神人授书一卷,乃服石髓法。
青受而习之,即见左右常有人侍之。
每载炭出,他人但见其船无使樯橹而自行。
后入小霍山,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不知何许人。
有高行。
居罗江海中之霍山
山有大石。
广数丈。
而洼其中。
深可六七尺。
得泉焉。
味甘而色冽。
且饮之能不饥。
号盂泉。
群因之以辟五谷。
晋安太守陶夔。
从群乞而遗之出山。
辄臭气不可闻。
夔必欲致之。
乃亲渡海至下。
风雨暝晦。
留数日不得往。
叹曰正谓灵。
勒回俗驾耳。
遂去。
群庵外有涧。
与盂泉隔。
非略彴莫可渡。
一日忽有折翅鸭。
身横略彴上。
群欲举杖拨去之。
恐致鸭死。
因不得饮者数日。
遂没。
寿百四十。
临终曰。
我少时折一鸭翅。
此其报也。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群。
清贫守节蔬食持经。
居罗江县之霍山
搆立茅室。
孤在海中。
上有石盂。
水深六尺。
常有清流。
古老相传是群仙所宅。
群因绝粒。
其庵舍与石盂。
隔一小涧。
常以木为梁。
由之汲水。
年至一百三十。
忽见一折翅鸭当梁头。
群将举锡拨之。
恐有转伤。
因此回归。
遂绝水数日而终。
临终谓左右曰。
我少时曾折一鸭翅。
验此以为报也。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僧群。
未详何许人。
清贫守节蔬食诵经。
后迁居罗江县之霍山构立茅室。
孤在海中。
上有石盂。
径数丈许。
水深六七尺。
常有清流。
古老相传云。
是群仙所宅。
群仙饮水不饥因绝粒。
后晋守太守陶夔闻而索之群以水遗夔。
出山辄臭。
如此三四。
夔躬目越海。
天甚晴霁。
及至风雨晦暝。
停数日竟不得至。
乃叹曰。
俗内凡夫遂为贤圣所隔。
慨恨而返。
群庵舍与盂隔一小涧。
常以一木为梁。
由之汲水。
后时忽有一折翅鸭。
舒翼当梁头就唼群。
群欲举锡杖拨之。
恐畏伤损因此回还。
绝水不饮。
数日而终。
春秋一百四十矣。
临终向人说。
年少时经折一鸭翅验此以为现报。
王元甫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沛人。
霍山中学道。
受服青精石饭,得吞日丹景之法。
相传积三十四年,乃内见五脏。
后得道升天,为中岳真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马氏。
扶风人。
为沙门。
师事道懿法师。
懿疾。
遣囧等弟子四人。
霍山持炬入深穴。
采钟乳。
而行里许。
遇巨涧。
其三人竟以渡水死。
囧独诵法华。
及存念观音。
见一光如萤。
追之出穴。
乃获免。
南游上京。
止南涧寺。
常业般舟。
夜定中见有御车至者。
掖囧登车。
俄至郡后沈桥。
见一人盛服据胡床。
侍卫数百人。
皆惊起。
囧曰。
吾坐禅者耳。
据胡床者。
顾语左右曰。
向欲令知法师处而已。
何必屈至耶。
于是礼足送还。
囧至寺而门犹闭。
扣之良久。
方开。
宋元嘉二十年。
没于广陵。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道囧。姓马。扶风人。初出家为道懿弟子。懿病尝遣囧等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入穴数里。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亡。囧判无济理。囧素诵法华唯凭诚此业。又存念观音。有顷见一光如萤火。追之不及。遂得出穴。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新。频作数过普贤斋。并有瑞应。或见梵僧入坐。或见骑马人至。并未及暄凉。倏忽不见。后与同学四人。南游上京观瞩风化。夜乘冰度河。中道冰破三人没死。囧又归诚观音。乃觉脚下如有一物自𢼨。复见赤光在前。乘光至岸。达都止南涧寺。常以般舟为业。尝中夜入禅。忽见四人御车至房。呼令上乘。囧欻不自觉。已见身在郡。后沈桥见一人在路坐胡床。侍者数百人。见囧惊起。曰坐禅人耳。彼人因谓左右曰。向止令知处而已。何忽劳屈法师。于是礼拜执别。令人送囧还寺。扣门良久。方开入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元嘉二十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矣。
释惠符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惠符。
姓戚氏。
越州诸暨人也。
登其弱冠勇气过人。
角力驰逐无能及者。
然其任侠且厌在家。
忽投香严寺矫迹柔心淳淑顿变。
纳法之后练行孤标。
每夜沿山据草座安禅不动。
复研寻经论。
见潜县之霍山
昔汉武尝徙南岳之祭于此。
极成胜境。
其中天柱寺可以栖神。
乃结庵居焉。
无几有巨蛇张口毒火焱焱。
符徐语之曰。
汝寻宿债吾可噬也。
不然洗身定意。
如运业通来为受戒。
斯须弭按蜿蜒而去。
果化成人形来求出家。
符为之落发披衣。
受讫礼辞而退。
后被告符私度。
具以实对辩。
符云。
若私度有愆甘听其罪。
官吏知非常而纵之。
符凡见疮疖脓流。
皆咒之则差。
至开元十八年无疾而终。
乃从火葬见骨节相连之状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
台州天台人,俗姓陈。
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故本名不显。
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
登戒后,历游观方。
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
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
后住晋州大梵寺。
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
七岁丧父。
哀毁过礼。
服除白母。
求出家。
母意难之。
即断一指示所志。
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
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病苦也。
故名。
久之游方抵淩郊。
时河阳方苦旱。
病适至因按经法。
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
果大霔千里沾足。
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
苗稼偃拔。
雉堞皆颓弛。
识者以为毒龙使然。
病为持密语禳之。
自尔无患。
民立祠肖貌祀焉。
大历元年。
登太行入霍山
结茅深𨗉以遁。
或有盗其所蓄者。
欲遽去。
而二虎据路口。
会病从他处归。
盗扣头陈悔。
病慰喻之斥虎使去。
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
庙尤灵异。
昔神尧初起义师。
尝沮阴雨。
迷道于此。
而神阴助有功迹。
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
病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
于是造庭对像语。
使从己受佛戒。
像忽颔首若许者。
旁顾神妇像略不动。
病则毁撤之曰。
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
如此。
百姓以告太守。
太守怒系之。
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
旬浃启视病则兀尔禅寂自若。
众闻而坌至。
或击磬以出其定。
太守遣邀之弗听。
使再往。
约曰。
如必弗来者。
则断其头来。
病谩斩一指付使者。
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
仍徙病大梵寺且营浮图。
以葬指节。
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积。
有忌者赂贫女。
以鸩酒进曰。
妾夫善酿。
今兹其酿诚加美。
幸和尚小酌。
以种福田。
经云佛不违众生愿。
惟和尚慈悲病。
曰汝非佛耶。
贫女喜尽以情告。
病笑釂曰。
吾所坐地当裂。
徐视之。
果裂。
其毒气之酷可想见。
今俗以酒供养始此。
岁饥必募粮设会。
以饱饿者凡八设会。
而燕赵赖之。
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
别众跏趺。
如入禅定。
弟子疑其不灭。
列香华供养如常时。
阅一岁肤肉觉坚缩。
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
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
风雨莫之庇。
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
宣宗复教。
作亭徙置之。
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
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
史亡其名。
隐居兴元褒城之中梁山言行直率。
不为世俗规矩所制。
饮酒啖肉自若。
其侪辈举非之。
然以齿腊之。
长。
获纪纲寺职。
而议论设施。
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
少年后生。
间有效其所为者。
上座闻而骇曰。
未得净心地。
何敢尔。
吾弟当以折伏之。
一日戒庖者。
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
独地坐掇枯骼腐胔。
铺饼餤裹食之。
如鲜美隽永物。
众环视哕呕不能已。
上座顾谓众曰。
汝等能食此否。
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
及柳公仲郢。
镇兴元时躬诣礼敬。
年八九十乃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代病者。
台州天台人也。
姓陈氏。
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
致本名不显矣。
诞育之辰祥光充室。
邻里异焉。
七岁丧父。
哀毁几于灭性。
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
亲党敦劝。
偏亲乃送于国清寺。
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
初止今东京。
次于河阳。
为民救旱。
按经缋八龙王。
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
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
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
千里告足。
自此归心者众。
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
动伤苗稼雉堞。
号为毒龙为之也。
代病为诵密语。
后经岁序都亡是患。
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
大历元年。
登太行游霍山
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
有盗其盂食。
俄见二虎据路。
会逢代病。
盗叩头陈悔。
慰谕毕因摩挲虎头。
如是累伏猛兽。
其盗本樵子。
愿依附为苦行焉。
其中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
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
绝烹燀牲牢。
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
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
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
乡人怪之闻白州邑。
太守怒之曰。
此唐高祖初起至此。
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
厥后砻石为像。
荐飨无亏。
此之髡师无状敢尔。
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
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
倾城咸往观礼。
或声磬舒徐而起。
太守急召之不来。
以至约令断头。
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
太守感之。
躬就迎请。
移置大梵寺。
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
由是檀信骈肩蹑踵。
有窴毒于酒者。
贿贫女往施之。
代病已知。
贫女绐之曰。
妾家酝觉美。
酌施和尚求福。
况以佛不逆众生愿。
代病曰。
汝亦是佛。
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
代病执杯啜之。
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
闻者惊怪。
以酒供养自兹始也。
汾隰西河人有疾。
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
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
后于赵州救斯荒歉。
作施食道场前后八会。
遐迩赖之道感多类。
以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
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
香华供养。
至于隔岁肤肉渐坚。
方知永逝。
遂漆布缋画之。
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
或议之移入陶灶中。
既而生瑞草一本。
其状亭亭若盖。
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
宣宗即位佛事中兴。
纲紏比丘造小亭。
移真形窴于此。
先于嘉泉寺断指节。
已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
或属兵革城陷指亡。
后有赍出逃难。
事息归还。
亦阴福其逋亡者。
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代病者。
天台人也。
姓陈氏。
诞育之辰祥光满室。
邻里惊异。
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
白母求出家。
母才艰阻。
遂断一指。
亲党敦劝偏亲。
乃送于国清寺。
因戒法登满。
誓志观方。
初止东京。
次于河阳为民救旱。
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
启祝毕投诸河。
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
斯须云起肤寸。
雷雨大作千里告足。
自此归心者众。
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
动伤苗稼雉堞。
号称毒龙为害。
代病为诵密语。
后经岁序都无是患。
共立堂宇若生祠焉。
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
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
有盗其盂食。
俄见二虎据路。
会逢代病。
盗叩头陈悔。
慰谕毕因摩挲虎头。
如是累伏猛兽。
其中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
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
绝烹燀(音阐)牲牢。
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
由是檀信骈肩蹑踵。
有寘毒于酒者。
贿贫女往施之。
代病已知。
贫女给曰。
妾家酝觉美。
酌施和尚求福。
况以佛不逆众生愿。
代病曰。
汝亦是佛。
然贫女。
惧反饮具以情告。
代病执杯啜之。
俄尔酒气及两胫足。
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
以酒供养自兹始也。
汾隰西河人有疾。
只给与净水。
饮之必瘳。
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僧道丕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5 【介绍】: 五代时僧。京兆长安人。唐宗室后裔。七岁出家,九岁善梵音礼赞。昭宗奔石门,曾往迎驾。遇乱,负母退居华山。二十七岁时,入住洛阳福先寺。天祐间赐紫。后唐庄宗时署广智大师。后梁、后唐间,数入内应制谈论。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诏入汴京,副录左街僧事。出帝开运中为左街僧录。后汉末,避乱逃归洛阳。后周太祖广顺初,复诏入汴为僧录。世宗初欲沙汰僧尼,因其谏而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长安贵胄里宗室子也。
父从晏。
寔昭宗昆季五院之长。
母许氏。
以无嗣息。
尝躬诵莲经普门品而妊。
及生。
秀整可爱。
甫周晬。
父以王事。
没于霍山军中。
而丕辍乳哺。
有戚容。
七岁绝荤膻。
每游佛寺。
辄忘返。
而保寿继能法师尝相往来。
因白母。
从之出家。
未几。
昭宗幸石门。
而丕九岁尔。
及驾回已能偕其师。
迎驾如礼。
十九岁。
徇众请讲金刚般若经。
听者悦服。
既而朱晃逼驾。
迁洛阳。
长安焚荡。
丕独负其母。
东征华阴。
会刘道开乱。
遂入华山。
居岩穴中。
谷麦翔涌。
斗万钱。
然丕素得咽气术。
卒赖以济。
而日巡丐以奉母。
无小乏。
母或问食未。
则跪曰。
有施主。
于戏可谓孝矣。
年二十。
母命之曰。
汝亦知汝父之死所乎。
霍山草木长矣。
汝能收其遗馀以归葬。
则吾庶几无憾。
于是丕含悲茹苦。
即其地。
昼夜呗梵。
聚群骸以祷之曰。
诚吾父者。
则必动转以自异。
阅数日。
果有枯髅。
跃而出至丕前。
起仆再三。
丕大恸擗踊良久。
乃迎以葬之华阴。
先是母梦。
从晏尉抚。
如平生云。
既而曜州牧。
娄继英。
招住洛阳福先弥勒院。
盖晋道安。
翻经设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
诏赐紫衣。
梁唐之兴。
皆被宠署。
晋天福间。
诏入梁苑副录左街僧事。
开运初。
升左街僧录。
汉乾祐之季。
谢病乞自便。
不许。
周广顺初。
诏充左街僧录。
日下即赴任。
仍不许陈让。
时世宗以晋王尹京。
议沙汰。
以丕职所系。
召问可否。
丕曰。
今天下初定。
疮痍未起。
而有所去取。
则徒以见其不镇静耳。
未见所以澄清也。
老子曰。
治大国如烹小鲜。
苟稍动则縻烂矣。
故愿大王缓其事。
以须后举。
幸甚。
世宗以为然。
议遂寝。
丕后每谓其徒曰。
上久有志于汝辈。
汝辈宜自谨。
勿犯也。
乞解职归洛阳。
周显德二年。
诏毁僧寺。
且立帐以限僧。
然不至于酷甚。
则丕之力也。
其年六月八日。
示微疾。
十日早作。
命弟子营粥云。
有首楞严菩萨相迎。
趣令鸣乾稚。
俄而化。
寿六十七。
腊四十七。
立石塔葬之龙门广化寺左。
丕平生脩杜多行。
若法华金刚仁王上生经等。
皆一字一礼。
佛名经则遍礼。
未灭之二年。
犹礼首楞严经。
故其瞑目之际。
或能致首楞严菩萨。
则其精进如此。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道丕。
长安贵胄里人也。
唐之宗室。
父从晏襄宗沿堂五院之首。
母许氏。
为求其息常持观音普门品。
忽梦神光烛身。
因尔妊焉。
及其诞生挺然岐嶷。
端雅其质。
属籍诸亲异而爱之如天童子。
年始周晬。
父将命汾晋。
会军至于霍山没王事。
丕虽童稚聚戏终鲜笑容。
七岁忽绝荤膻。
每游精舍怡然忘返。
遂白母往保寿寺礼继能法师。
尊为轨范。
九岁善梵音礼赞。
是岁襄宗幸石门随师往迎驾。
十九岁学通金刚经义。
便行讲贯。
又驾迁洛京。
长安焚荡。
遂背负其母东征华阴。
刘开道作乱。
复荷母入华山安止岩穴。
时谷麦勇贵每斗万钱。
丕巡村乞食。
自专胎息唯供母食。
母问还食未。
丕对曰。
向外斋了。
恐伤母意。
至孝如此。
年二十岁母曰。
汝父霍山亡没战场之地。
骨曝霜露。
汝能收取归葬。
不亦孝乎。
遂辞老亲往霍邑。
立草庵鸠工。
集聚白骨昼夜诵经。
咒之曰。
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
我今志为孝子。
岂无灵验者乎。
傥群骨中有动转者。
即我父之遗骸也。
如是一心注想目未轻舍。
数日间果有枯髅。
从骨聚中跃出。
竞骛丕前。
摇曳良久。
丕即躄踊抱持如复生在。
赍归华阴。
是夜其母梦夫归舍。
明辰骨至。
其孝感声誉日高。
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继英招丕住洛阳福先弥勒院。
即晋道安翻经创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
后唐庄宗署大师曰广智。
丕于梁朝后主后唐庄宗明宗。
凡内建香坛。
应制谈论多居元席。
及晋迁都今东京天福三年诏入梁苑。
副录左街僧事。
与传法阿阇梨昭信大师俱道貌童颜号二菩萨。
是故朝贵士庶多请养生之术。
丕精勤不懈一佛一礼。
佛名经法华金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礼。
然其守杜多之行。
分卫时至二弟子随行。
开运甲辰岁为左街僧录。
虽临僧务日课修持。
相国李公涛西枢密太傅王公朴翰林承旨陶公谷等无不倾心归重。
至汉乾祐中谢病乞西归。
未允之际。
属汉室凌夷。
兵火连作恣行剽掠。
丕于廊庑之下倚壁诵念二日纷拿一无见者。
时京城见闻益加钦尚逃归洛邑。
周太祖潜隐所重。
广顺元年敕召为左街僧录。
不容陈让还赴东京居于僧任。
世宗尹釐府政。
嫌空门繁杂。
欲奏沙汰。
召丕同议时问难交发开喻其情。
且曰。
僧之清尚必不露于人前。
僧或凶顽而偏游于世上。
必恐正施藨𮐀草和兰茞而芟。
方事淘澄金逐沙泥而荡。
大王储明欲照蓄智当行。
为益皇帝邪。
为损君亲邪。
若益君乎不令一物失所。
若损亲也是坏六和福田。
况以天下初平疮痍未合。
乞待后时搜扬未晚。
故老子云。
治大国如烹小鲜。
虑其动则麋烂矣。
世宗深然其言。
且从停寝。
及世宗登极。
丕谓僧曰。
吾皇宿昔有志。
汝当相警护持。
坚乞解归洛阳。
又立礼首楞严经。
二年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
盖限之也。
毁教不深。
乃丕之力也。
以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
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
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
令鸣椎俄然而化。
春秋六十七。
僧腊四十七。
缁素号哭诸寺具威仪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
未终之前寺钟无故嘶嗄。
表刹龙首忽焉陨坠。
僧澄清梦寺佛殿梁折。
极多异兆焉。
系曰。
周武灭佛法。
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文昌入冥见邕受对。
寄语文帝拔救。
周世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
故说大渐招其恶报。
或有入冥见之。
并赞成厥事者同居负处。
略同周武。
未知是乎。
论曰。
九重所以成深严。
七礼其能捍忧患。
高墉峻垒加校尉而守之。
犀革兕皮介将军而战者。
君既安所臣亦建功。
犹释门之外侮忽来得法将之中权斯敌。
使其大道丧而重复玄刚绝而又张。
我有仲由恶言不入。
外禦其侮不可暂亡也。
嗟乎真教东传累更年纪。
受其艰否屈指可寻。
法系有为四相以之迁贸。
明虽无损。
一轮以之蚀侵桓楚无端。
效奔得时而变法。
德舆伊始欺孤馀力而责僧。
赖远公之致书。
因朝达之抗疏。
只成暴政空鲠人情。
元魏怀邪周邕尚辩。
昙始乃呈其诡迹。
道安盛奋其辞锋。
是待秦坑能逃汉律。
始安二德疑其住寿应真。
出没其形扶危拯溺者矣。
秀也钟其厄运愤此反常。
上笺若攻垒之先登。
为法偶犯颜而不死。
复礼答权文学难词蔚成解判。
惠立斥吕奉御图注免横窥𨵦。
两面俱通。
玄嶷造乎甄正。
一场贾勇。
法明定其化胡。
答孔老于李华。
名儒慑伏。
挫是非于韦氏。
辩势酋强。
邕也掩徐独记于天台。
俨也令李成书于复性。
其或角史华之术。
因蹑刀梯。
谏德宗之非。
乃停沙汰。
申答而惊李潡。
作谣而占衡山。
破邪之论可宗。
鉴灯之颂归我。
以前诸德超世卓然。
式遏寇雠阋墙禦侮。
言其薄者则发愤忘食。
殊弗防其反汗。
其如皋原纵火。
兰艾之臭同焚。
树木摧风。
鸾鸱之巢共覆者。
其唯会昌灭虐我法之谓乎。
从汉至唐凡经数厄。
钟厄爰甚莫甚武宗焉。
初有道士赵归真者。
授帝留年之术。
宠遇无比。
每一对扬。
排毁释氏。
宜尽除之。
盖以归真曾于敬宗朝出入宫掖势若探汤。
及其祸缠暴弑自然事体如浆。
京邑诸僧竞生诮谤。
归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
还遇武皇因缘狎昵署为两街教授先生。
时谏官抗疏宰臣李德裕屡言。
归真惧其动摇。
奏迎罗浮邓元起南岳刘玄靖入。
帝谓神仙坐致由是共为椅角同毁释门。
意报僧讥诮之雠耳。
众轻覆车群噪惊蛰。
须弥𦤞𭺠困其劫尽之风。
有顶低摧。
倚其宿舂之杵。
讵云终否。
当有复时。
大中行废教之诛。
会昌非后天之老。
吁咄哉。
归真奇秘之术今古所无。
何邪。
能寄喜怒于天子之心。
虽王晋安期俱弗如也。
尔时玄畅法宝大师也。
纳两街之请操一割之刀。
纂辑古今搜扬经史。
成其别录上其表笺逆龙鳞之手已伸。
探虎穴之心且勇。
膏盲之疾。
圭刀之散何施。
混浊之河。
铢两之胶谩解。
如皆畏震所谓坐看。
畅公手拓不周山。
不免共工之触折也。
凡今缁伍无纵毁讥。
毁讥小人也。
及罹祸毒君子受之。
亦犹城门火而池鱼死也。
傥云周武不落于阿鼻归真自登于仙籍。
宣宗诛之已塞责矣。
是故比丘但自观身行。
莫伺玄门。
非干己事。
又以空门染习如然无斗四支而伤具体。
各是圣人设教无相夺伦。
如此行时名真护法也。
老氏云。
六亲不和则有孝子。
如无孝子之名。
信六亲大和也。
已上诸公皆家中有竞号咷谏乎。
因得善父母之名欤。
今我传家止劝将来。
二教和同弗望后生。
学其讦直。
险在其中矣。
为君不取。
然则临机可用相事当行。
必任弛张勿为胶柱。
然后知时名为大法师也。
传又云乎。
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其斯之谓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桥。
宋循州龙川人,字子升。
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
尝吹铁笛赋诗。
相传得道仙去。
全宋诗
蓝乔,字宇升,龙川(今广东龙川西北)人。
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
事见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四。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二四
蓝乔,字宇升(《夷坚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作子升)。
龙川人。
年十二,能为诗章。
宋时举进士不第,乃隐于邑中霍山学道,常吹铁笛,相传白日飞升为仙,后有人见之洛阳。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一、明姚良弼修嘉靖三十五年刊《惠州府志》卷一四、明黄佐纂修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六四有传。
诗三首。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