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788—1852 【介绍】: 清山东滨州人,字芝农。道光三年进士。授编修。直上书房授文宗读,历十数年。咸丰初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赴山东、江苏赈灾,卒于途。谥文正。维基
杜受田(1788年—1852年),字芝农,山东滨州旧城人(今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朝重臣。咸丰帝帝师。道光三年(1823年),杜受田中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传胪),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京直上书房,授皇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帝登基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平军起义,杜受田推荐林则徐、周天爵等有能力的大臣。咸丰二年(1852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亲赴灾区视察,途中染病,是年七月初九,卒于淮安清江浦,时年六十四岁。咸丰帝十分悲痛,予谥文正。一说杜受田栽培皇四子奕詝,有成就帝业之心,但道光帝有意立皇六子奕䜣为太子。杜受田用计使得道光以“皇四子仁孝”为由立奕詝为太子。
人物简介
【生卒】:1791—1862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二铭,号邃庵。道光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道咸两朝,屡值上书房。同治初,又为皇帝师傅。历官四十年,凡所规划,多崇大体。卒谥文端。晚晴簃诗汇·卷一三○
翁心存,字二铭,号邃庵,常熟人。道光壬午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休,复起,以大学士衔管工部。赠太保,谥文端。有《知止斋诗集》。维基
翁心存(1791年6月15日—1862年12月27日),字二铭,号邃盦,江苏常熟人。翁心存出生于1791年6月15日,江苏常熟人。父亲是翁咸封(1750-1810),曾考取举人,官至江苏海州学正,主要负责地方基层教育行政工作。翁心存于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同治两朝大学士,早年任尚书房总师傅,是咸丰帝、恭亲王奕䜣、惠郡王绵愉的师傅,晚年入值弘德殿,侍读同治,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元年卒,谥文端。
人物简介
【生卒】:1798—1874 【介绍】: 清山东黄县人,字筠堂。道光六年进士。咸丰十年,为京城团防大臣,坐天安门上阻外军不令入。十一年,晋武英殿大学士。穆宗即位,偕周祖培、沈兆霖等合疏请慈禧听政。卒谥文端。维基
贾桢(1798年—1874年),字筠堂,山东登州黄县人,晚清官员。贾允升长子。道光六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十六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六子奕䜣读。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左都御史、礼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咸丰年间,两拜体仁阁、武英殿大学士。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犯京师,帝命贾桢留守,日危坐天安门,阻外军不令入。翌年,咸丰驾崩,授命顾命八大臣辅导新君,东太后与西太后发动祺祥之变,贾桢与周祖培、沈兆霖、赵光上疏,请东西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人物简介
【生卒】:?—1862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尺生,号朗亭。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咸丰间,累擢户部尚书。同治元年,署陕甘总督,率兵镇压撒回。还军途中,猝遇山洪涨发,淹死。谥文忠。工诗文,善篆隶,尤精刻印。有《沈文忠公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九
沈兆霖,字尺生,号朗亭,钱塘人。道光丙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署陕甘总督。谥文忠。有《沈文忠公集》。维基
沈兆霖(1801年—1862年),字尺生,号朗亭,又号子莍,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清官员。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年间,历任内阁学士、吏部侍郎、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支持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和奕䜣的祺祥之变,消灭肃顺的顾命八大臣集团。同治元年(1862年),署陕甘总督,用兵西宁回部;七月,班师途中,路经平番县时下起冰雹,山洪暴发,与随行的兵士37人皆殁,赠太子太保,谥文忠。沈博通经史,工诗古文,旁及篆、隶,刻印、弈棋。有《沈文忠公集》、《广印人传》存世。
人物简介
【生卒】:?—1861 【介绍】: 清宗室,爱新觉罗氏。康熙帝第十三子胤详五世孙。道光初袭爵怡亲王,任御前大臣行走,受顾命。咸丰帝即位,日受信用。十年,以钦差大臣赴通州与英法联军谈判。拘囚巴夏礼。旋随咸丰帝逃热河。咸丰帝死,受遗诏与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襄赞政务王大臣,掌握朝政。未几慈禧太后勾结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祺祥政变),迫令自尽。
人物简介
【生卒】:?—1870 【介绍】: 清浙江山阴人,字竹崖。道光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永平知府、顺天府尹、陕西巡抚等。咸丰八年,在直隶总督任上,以英法联军陷大沽炮台,夺官戍军台。后复起用,历陕西、山东巡抚,署湖广总督。还京,至刑部尚书。卒谥端恪。维基
谭廷襄(?—1870年),字竹厓,浙江山阴人,同进士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历官直隶永平府知府,保定府知府、顺天府尹、刑部侍郎。咸丰六年(1856年)出为陕西巡抚。咸丰七年(1857年)署直隶总督。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佔大沽炮台,进军天津。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因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参劾,谭廷襄被革职遣戍军台。咸丰九年(1859年)以三品顶戴署陕西巡抚。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款议未定,恭亲王奕䜣、文祥等奏请咸丰皇帝西巡,遭谭廷襄与陕甘总督乐斌上疏反对。咸丰十一年(1861年)授山东巡抚。山东诸郡县群盗蜂起,捻军自安徽入山东,幅军、长枪会、白莲教等同时反清。僧格林沁大军驻山东督剿,谭廷襄率兵出省协助,并督各郡县团练防剿。同治元年(1862年)兼署河东河道总督。同治三年(1864年)入为刑部左侍郎,历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左侍郎等职。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抚曾国荃疏劾湖广总督官文贪庸骄蹇,官文罢职,令廷襄署湖广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回京,署吏部侍郎,迁左都御史。再迁刑部尚书,兼署吏部。同治九年(1870年)卒,赠太子少保,谥端恪。
人物简介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人物简介
吴福年,原名梦龙,字竹言,号筑岩,浙江钱塘人,探花。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登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贵州乡试副考官。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陕甘学政。咸丰三年(1853年)任会试同考官、广西学政。咸丰六年(1856年)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署日讲起居注官。咸丰七年(1857年)任上书房行走、照料恭亲王奕䜣读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