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帅远燡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帅承瀛(1766年—1841年),字仙舟,湖北黄梅人,清朝大臣,进士及第。
帅承瀛是嘉庆元年(1796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
嘉庆八年正月二十二(1803年2月13日),由翰林院编修调任广西学政。
后出任山东学政,历任太仆寺卿、通政使、副都御史,署仓场侍郎。
授礼部侍郎,调工部、吏部。
因母丧丁忧停职。
守丧结束,复补原官,调任刑部。
嘉庆十五年(1810年),授浙江巡抚,治浙数年,以廉洁勤政著称。
道光四年(1824年),丁父艰离职。
守丧结束后至京师,以眼病长期不愈为由请求归里。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于家。
朝廷降诏依总督例抚恤,并赐其孙帅远燡为举人。
不久,入寻祀浙江名宦祠。
清史稿》有传。
陈鼐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陈鼐(?
—1872年),字作梅,号竹湄,江苏溧阳人。
晚清官员,进士出身。
是曾国藩的重要幕僚之一。
官至直隶清河道。
陈鼐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
曾国藩认为陈鼐及同榜的李鸿章、郭嵩焘及帅远燡“皆伟器”,私下将四人称为“丁未四君子”。
咸丰九年(1859年),在湖南、湖北办理团练的曾国藩,延请陈鼐入其幕府,谋划军事。
期间,陈鼐亦曾得到胡林翼赏识。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次年即将陈鼐奏调至直隶,缉拿盗匪。
后又保奏其担任直隶清河道。
大清河水流甚细,从保定到天津,容易断流。
前人曾设立水闸八重,蓄水以便利商运。
但延时日久,积弊丛生。
上游百姓筑坝灌溉,导致淤塞严重,而下游河闸工人勒索过往商民,贪得无厌。
陈鼐疏浚清河上游,禁止筑坝,并从南方引进灌溉设施,亲自教授百姓使用。
又订立八闸章程,立石严禁闸夫勒索。
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鼐卒于任内。
朝廷令其附祀保定曾国藩专祠。
光绪《溧阳县续志》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