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庄培因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庄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0—1759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书石。雍正五年进士,历官温州知府、浙江海防道。善书,兼工诗文。
维基
庄柱,常州毗陵人,进士出身,毗陵庄氏。
雍正五年,登进士二甲,改庶吉士,散馆后以大兴知县用,后为温州府知府、海防兵备道。
有子庄存与(礼部侍郎)和庄培因(状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9—1788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方耕,号养恬。乾隆十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曾提督湖北、直隶、山东、河南等省学政。提倡今文经学,为常州学派创始人之一。有《味经斋遗书》。
维基
庄存与(1719年—1788年),字方耕,号养恬。
江苏武进人。
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幼诵六经,尤长于《书经》,乾隆十年(1745年)中乙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迁内阁学士。
入值南书房及上书房。
乾隆二十一年,督直隶学政。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官至礼部左侍郎。
庄存与是经学家,倡今文经学,研治《春秋》公羊学,与刘逢禄同为常州学派之始宗师。
阮元称庄氏“于六经皆能阐抉奥旨,不专专为汉、宋笺注之学,而独得先圣微言大义于语言文字之外”。
钱穆以为庄氏不重考据,而喜牵合比附汉儒异义可怪之论。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卒,年七十岁。
著有《春秋正辞》十二卷、《尚书概见》三卷、《尚书说》一卷、《毛诗说》、《周官说》等均辑为《味经斋遗书》。
有弟庄培因,侄庄述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1—1816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葆琛,号珍艺。
庄培因子。
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桃源同知。
旋辞官养亲,著书十六年。
治经能传伯父存与之学,以研求精密著称。
有《夏小正经传考释》、《尚书今古文考證》、《毛诗考證》、《五经小学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
庄述祖,字葆琛,武进人。乾隆庚子进士,官潍县知县,署曹州同知。有《珍艺宦诗钞》。
维基
庄述祖(1751年—1816年),字葆琛,学者称珍艺先生,江苏武进人。
清朝官员、诗人、学者。
庄培因之子,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岁成为孤儿。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中进士,选山东乐昌、潍县知县。
累官桃源同知,不久即辞官归里,从事小学,卒于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

人物简介

维基
庄清度(1660年10月15日—1749年10月14日,即顺治十七年九月十二日-乾隆十四年九月初四日),字系安,号省堂。
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
年少时颖异,善写文章,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江南乡试取中举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会试第七名会魁,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六名进士出身。
授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知县。
其科考墨卷传出、刊行后,时人奉为名家。
奉新县任内,设置义仓,捐养廉银提倡义举。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大计荐举卓异,升任湖南凤凰营通判。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湖南巡抚陈瑸保举特荐,升授山西大同府朔州知州。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自备鞍马押运军粮至阿尔泰察罕叟尔清军大营,吏部议叙,予记录三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推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
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省补行大计,朔州知州任内荐举卓异。
四月二十六日,吏部引见,雍正帝朱笔点出记名,升补礼部仪制司郎中。
十二月,改刑部郎中。
雍正二年(1724年),差充甲辰科湖南乡试正考官。
诰封奉政大夫。
雍正七年(1729年),年七十岁辞官归乡,与族中子弟讲论经史,抉摘奥义,津津不倦,得以见到族弟庄培因、庄大升取中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举人,号称「前后同年」,为一时盛事。
庄氏族中六十岁以上已辞官者合组「九老会」,清度是最年长者,有诗句:「九人六百三十岁,林下相逢尽一家。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初四日,卒,年九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