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姜宸英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陕西合阳人,字幼华,号黄湄。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知湖北潜江。履亩定赋,抑豪强。二十三年,入都补户科给事中。工诗,兼综唐宋之长。卒于官。年五十一。有《黄湄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
王又旦,字幼华,别字黄湄,合阳人,顺治戊戌进士,由知县历官户科给事中。
有《黄湄诗选》。
王阮亭曰:“幼华诗一变而清真古淡,再变而为奇恣雄放。
及归龙门,读书太史公祠下,而其诗益{大沦}泫澄深,渺乎莫窥涯涘。
姜西溟曰:“今京师以诗名家者,称‘两王先生’,一为新城阮亭少詹,一为合阳黄湄给事也。
其后新城予告归省,而都下之言诗者乃专归合阳。
公生平与阮亭周旋最久,故阮亭序先生诗曰:‘幼华之诗凡数变,而予皆能道其所以然。
’然公诗与阮亭溪径自别,古体老而益肆,外露奇倔而内涵静穆,非学醇而功力深至不易臻斯境界,宜阮亭亟称之也。”
清诗别裁集
字幼华,陕西合阳人。顺治戊戌进士,官给事中。有《黄湄集》。○王渔洋谓幼华诗每变而益上,足以传世行远,又谓游太华、罗浮诗尤为警策。惜未得全集,于选本中采取,故所收止此。
维基
王又旦(1636年—1686年),字幼华,号黄湄,陕西合阳人,清初官员。崇祯九年(1636年)出生。顺治十六年(1658年)己亥科进士,任潜江县知县,有政声,“其为政综密而不苛,慈惠而善断,凡施行必期永利。”。历官户科给事中、户部都给事。与孙枝蔚友好,常有唱和,“京中十子”之一,王士禛称其:“幼华诗一变而清真古淡,再变而为奇恣雄放。”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享年五十一岁。有《黄湄诗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1702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荪友。以诗古文辞擅名。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儒,试日仅赋一诗而出。授检讨,修《明史》,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右中允,乞归。工书画,有《秋水集》。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二
严绳孙,字荪友,号藕渔,无锡人。诸生。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历官中允。有《秋水集》。
词学图录
严绳孙(1623-1702) 字荪友,号藕渔。
无锡人。
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被荐试博学鸿词,以目疾只赋诗一首,未终卷。
清圣祖重其名,取为二等,授检讨。
与修《明史》。
与朱彝尊、姜宸英有"海内三布衣"之称。
工词,人有揽香于兰畹之评。
有《秋水集》。
词集名《秋水词》。
清诗别裁集
字荪友,江南无锡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迁中允。著有《秋水集》。○召试日,以目疾,止成《省耕》八韵诗,已不录,上素重其名,同授官。
维基
严绳孙(1623年—1702年),字荪友,又字冬荪,号秋水,自号藕荡渔人。江南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清初学者。严绳孙六岁就能写径尺大字,其后以诗词书画闻名。他读书不重强记,但所学终身不忘。严绳孙与顾贞观、秦松龄、安璿等十人创立云门社,时人称之为“云门十子”。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编纂工作。其后,历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授承德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辞官隐归。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正月卒,享年八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1705 【介绍】: 清湖北黄冈人,字涓来,号昊庐。
顺治十二年进士。
历官礼部尚书,疏请移湖口关还设九江,商民称便。
工诗,喜与洪升、姜宸英等游,所作皆和平安雅。
有《鹤岭山人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七
王泽宏,字涓来,黄冈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昊庐集》。
清诗别裁集
字涓来,湖北黄冈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昊庐集》。○昊庐辞官后,移家金陵,既老,矻矻风雅,远近奉为总持者也。缘稿本未镌,渐次散失,故所收止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6—1687 【介绍】: 清江宁人,字闇公。
康熙十六年举人,举鸿博,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
所撰《艺文志序》,与姜宸英《刑法志序》并称佳作。
工诗书。
有《雁园集》。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一
倪灿,字闇公,江宁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检讨。
清诗别裁集
字闇公,江南江宁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官翰林院检讨。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秦宝寅(1628-1690),字乐天,号石农,一号箬溪,虹洲先生元孙,真斋先生子。
苏州府学生,家富藏书,喜宾客,尤喜慈溪姜宸英与为唱和。
中岁弃举,业能医。
有《石农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694 【介绍】: 清江南昆山人,字原一,号健庵。顾炎武之甥。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历官至刑部尚书。与弟徐秉义、徐元文均为贵官。曾总裁《一统志》、《明史》、《会典》等书。与高士奇、王鸿绪等互相标榜,其家人门客子侄亦受贿营私,横行乡里,因而屡遭劾奏。然罢官之后,帝仍命将书局自随。编有《读礼通考》、《通志堂经解》、《传是楼书目》,另有《憺园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人。康熙庚戌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尚书。有《憺园集》。
词学图录
徐乾学(1631-1694) 字原一,号建庵,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探花,授编修。康熙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副主考官,因选人不当,降级调用。后升左赞善,充日讲起居注官。母丧归家,著《读礼通考》120卷,丧满任《明史》总裁官,升侍讲学士。康熙二十四年廷试第一,入南书房,教习皇子,升内阁学士,任《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副总裁,教习庶吉士。康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有《通志堂经解》。著有《读礼通考》、《檐园集》等。家有"传是楼",藏书甚富,辑有《传是楼书目》。
清诗别裁集
字原一,江南昆山人。康熙庚戌,赐进士第三人,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憺园集》。○昆山顾亭林先生融贯古今,学人非诗人也,而其诗醇雅可传。尚书为亭林外甥,熟于朝章国故之大,盈廷议礼,必折衷焉。及发言为诗,亦复诸体惬当,艺林谓酷似其舅,信然。
维基
徐乾学(1631年—1694年),字原一,号健庵,江南昆山县人,清初政治人物、学者,官至刑部尚书。
是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外甥。
徐乾学八岁能文,得舅父顾炎武的传授。
与胡渭、顾祖禹、万斯同、阎若璩、黄仪、朱彝尊、姜宸英、黄虞稷、顾湄等有往来。
顺治七年(1650年)与吴伟业、尤侗、朱彝尊、宋德宜等在嘉兴南湖组织十郡大社。
康熙九年(1670年),举进士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内弘文院编修。
康熙十一年(1672年),与蔡启观一起典考顺天府乡试,因副榜遗漏汉军卷未取,遭给事中杨雍建弹劾。
康熙十四年(1675年),捐复原官,升为左春坊左赞善,充任日讲起居注官。
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尚书等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被任命为《明史》总裁官。
奉命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会典》及《明史》。
康熙二十五年,任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
鹿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鹿祐(1648年—1719年),字有上,号兰皋,江南颍州城内南关人(今阜阳颍州区),同进士出身。
康熙二十一年(1692年)壬戌科进士,初授浙江西安县知县,广设学校。
历官江南道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畏强暴,弹劾山西富绅李蟋龙,时称“一本参三相”。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姜宸英任顺天乡试主副考官,事后传闻作弊,落第士子愤怒,文揭贴遍京城,鹿佑弹劾之。
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河南大水,奉命救抚灾民,鹿佑亲临现场,督促检查。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河南大旱,两次奏请朝廷,减免河南田赋。
官至大理寺少卿,太仆太常正卿。
著有《天方礼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1713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宝成,号思庵。康熙三十六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馆阁文字,多出其手。己卯科场狱兴,以子侄有嫌,坐镌级。旋起补国子监监丞,官至太仆寺少卿。著述甚富,有《读书质疑》、《严太仆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严虞惇,字宝成,一字思庵,常熟人。康熙丁丑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太仆寺少卿。有《严太仆集》。
清诗别裁集
字宝成,江南常熟人。康熙丁丑赐进士第二人,官至太仆少卿。著有《严太仆集》○太仆《六经》皆有述作,而《读诗质疑》二十卷,尤有功《》学。古今体诗略为寄兴,然亦不苟同于人。
维基
严虞惇(1650年—1713年),字宝成,号思庵,江南常熟县(今常熟市)人。
清初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官至太仆寺少卿。
顺治七年(1650年)出生,能背诵九经、三史,人称神童,康熙三十六年,殿试钦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康熙三十八年科场案狱发生,严虞惇之子侄连中,试官李蟠、姜宸英皆其同年友,涉嫌舞弊,由是罢归。
读书甚勤,尤好史学。
圣祖南巡,虞惇献诗十章。
不久即补国子监丞,转大理寺寺副。
充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又充任湖广乡试正考官。
官至太仆寺少卿。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卒。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张坦,字逸峰,号青雨,抚宁人。
康熙癸酉举人,官内阁中书。
有《履阁诗集》。
姜西溟曰:“《登泰山》古诗及诸五言近体,飘渺隽宕,气格浑成,求之唐诗家,天分绝类李白。
”陶凫芗曰:“逸峰昆季承其父鲁庵、叔笨山之学问,与同时诸名士游,故所作皆清逸妥帖,彬彬乎质有其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685 【介绍】: 清满洲正黄旗人,纳喇氏。大学士明珠子。以避废太子名改成德,字容若,别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诗文均工,尤长于词。生平淡于荣利,爱才喜客,所与游皆一时名士。集宋元以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七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旗人。康熙丙辰进士,官侍卫。有《通志堂集》。
词学图录
纳兰性德(1655-1685)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初名成德。
满洲正黄旗人。
清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
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
数随清圣祖出巡塞外之地。
好结客,一时文士皆乐与交,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尤相契厚。
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
词尤享名,喜学北宋。
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感人。
谭献以之与项廷纪、蒋春霖为清词三鼎足。
今人以其与曹贞吉、顾贞观称"京华三绝"。
有《通志堂集》。
词集名《纳兰词》。
清诗别裁集
字容若,辽阳人。康熙癸丑进士,丙辰殿试,官侍卫。著有《通志堂集》。○侍卫生长华阀,淡于荣利,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
维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氏,又称作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北京。满洲正黄旗人,词人、学者。纳兰性德生于腊月,始祖名叫星恳达尔汉(亦胜根打喇汉、打叶),曾祖父叫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为努尔哈赤的福晋(即皇太极生母,皇太极是纳兰性德的舅公)。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二),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