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丽川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5 【介绍】: 即潘可祥。
清人。
外号“小镜子”。
江苏南京人。
曾为马车夫。
早年在上海组织庙帮及白龙党。
咸丰三年并入小刀会。
同年,在刘丽川领导下起义,占领上海县城等地。
曾击败清军和法军。
五年二月突围出城,入太平军,被封衡天安。
后在广东大埔县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9—1867 【介绍】: 清河南太康人,字松岩。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咸丰时任上海知县,曾搜外国船,救出被掳为奴之民。后为李鸿章总理营务,供应粮饷。旋任江苏布政使。
维基
刘郇膏(1818年—1867年),字松岩,河南太康人。
清朝政治、军事人物。
道光年间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
刘郇膏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为江苏即用知县。
咸丰元年(1851年),署娄县知县,政绩卓著。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陷江宁、扬州、镇江等地,小刀会刘丽川起事响应,占领上海县城及周边诸县。
巡抚吉尔杭阿檄召郇膏随营进剿,郇膏率漕勇三百人,收复嘉定,代行知县事,选兵丁守城并安置流民,民心安定。
事后论功,加同知(副知府)头衔,赐花翎。
咸丰五年(1855年),补青浦知县。
咸丰八年(1858年),调任上海知县。
当时上海租界已开,中西居民杂处,常有矛盾争执,郇膏尽力调解争执,不屈从于洋人。
曾亲自乘舟追查诱骗华人出洋者。
太平军占领苏州、杭州之后,上海几成孤城。
郇膏训练民兵,坚守县城。
咸丰十年(1860年)加道衔,擢海防同知。
同治元年,破格代理按察使,不久获正式授职,命署布政使,升职之快,为当时罕见。
李鸿章督师至,刘郇膏奉命总理淮军营务。
同治四年(1865年),命护理江苏巡抚。
不久因母丧丁忧离职。
同治五年卒于家乡。
赠右都御史,并在上海建专祠纪念,入祀苏州名宦祠。
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