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严长明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1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学省初兼禁直稀,故人同署却相违。
食馀苜蓿承朝日,坐候棠梨过夕晖(成均堂东有棠梨树,日影至则师生始散,二十馀年矣。)
预喜奉祠秋寺烛,定知催襆早朝衣。
今晨瘦马经门巷,想拥青绫尚掩扉。
余将卜居水东先以诗寄吴令(1143年)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茅斋背郭面孱颜,已有幽人约往还。
学道远寻岣嵝令,卜居长占荔支湾(自注:水东有荔支湾。)
窗间山色红尘远,竹外棋声白昼闲。
静扫风轩同宴坐,柴扉应为夜留关。
五方殊俗古难并,千载犹存古越城(自注:今子城及东有故垒,俗号赵佗城。)
客听潮鸡迷早夜(自注:三更潮上即鸡鸣。),人瞻飓母识阴晴
波涛汹涌天边阔,犀象斓斑徼外生。
太守不才当远寄,惟忧南亩废农耕。
⑴ 自注:飓风欲至,西黑云起,谓之飓母。
碧梧轩上看梧桐,满庭翠影敷玲珑。
翛然坐我万虑空,洒面况复来清风。
寄傲不数羲皇人,眼前兴味朝朝新。
骑牛题咏语绝尘,一洗俗累归于真。
流传千载耀各区,岂肯埋没随蓁芜。
词苍意古世所无,珠玑璨璨明轩隅。
我来攀却凤凰枝,恍见玉山真容仪。
目注心想无不为,半日若吟临前墀。
凭高望远欲搆思,东江水色清沦漪。
复申辞以招之曰:黄鹤仙人兮早归来,吾楚胜迹兮渠楼为魁48。
中兴普淖兮䆉稏含胎,民生浸苏兮若吹寒灰49。
贞百度兮上有法台,神明太守兮吏畏民怀50。
政通人和兮议鼎建51。
云甍雾琐兮丹融碧溷,会计停审兮斟酌株寸52。
举废固存兮,良有关乎治论53。
文杏为楹兮桂为梁,祓以桃茢兮涂以椒芳54。
时一宴会兮俦滥觞,神交气求兮偕徜徉55。
仙税驾兮白云乡,鹤弄影兮明月光56。
汝当擅东南之美兮,永郑重于吾邦57。
按:【校注】 (1)疑题衍一“楼”字。 (2)岁:即太岁,古星名。舍:居。犹言位于。游兆:即柔兆,天干中丙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丙曰柔兆。”辰:指日月交会之所。即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大梁:十二星次之一。日月一年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各有专名。《尔雅·释天》:“大梁,昴也。”《礼记·月令》郑玄注:“季春者,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即夏历三月。庚申:记日干支。未渠央:即未遽央,指未匆促完结。渠,通“遽”,促;央,尽,完结。《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郑玄笺:“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 (3)梵宫:即梵宇。本指梵天的宫殿,此指佛寺。闾里:指平民所居。 (4)欻:忽然。《玉篇》:“欻,忽也。”烜:火。《周礼·秋官》有司烜氏,因以烜为火。旁周:旁、周,皆遍、广之义。划:裂物声。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匝耳:犹遍耳,充耳。 (5)岿:高耸独立之貌。喻黄鹤楼被焚之状。归墟:指大海最深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唯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蓬壶:即蓬莱仙山。因形如壶器,故称。曜灵:《楚辞·天问》: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王逸注:“曜灵,日也。”浑函:即浑涵。广远无际,笼罩万物。殆:几乎。旸谷:传说中日出之处。《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传:“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也作“汤谷”。 (6)邈:远。清微之都:清微,道家称三清之一,指天。《酉阳杂俎·玉格》: “四人天外曰三清:大赤、禹余、清微也。”此指天府。攸居:居住之所。通明:传说中天上玉帝宫殿名。苏轼《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诗》:“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盱:张目。目不及盱,谓不能张目直视。郁罗:盖即大罗。道家称最高之天为大罗天。《酉阳杂俎·玉格》:“三清上曰大罗。”朱熹《读道书》:“郁罗耸空上,青冥风露凄。”《真诰》:“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 玉京:指天宫。《魏书·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云笈七签·天地部》:“《玉京山经》曰:‘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 红云:《翼圣记》:“玉帝所居,常有红云拥之。”奥区:深处。刘协《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7)化人句:《列子·周穆王》:“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 居之几何,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此即所谓“化人之游”。化人,张湛注:“化幻人也。”《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谓神佛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妙,远。高朗,犹高明,高敞明亮,指天。块苏,即累块积苏,土块和草堆,此指大地。此二句意谓,黄鹤楼大火景象,如随化人远游于天之高朗处,下视所见,令人目眩耳乱,意迷精丧。 (8)蜃气:滨海地区,常出现由折光所形成的城廓楼宇等幻象,古人常误以为蜃所吐之气而成,俗称海市蜃楼。《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光景:景象,指由折光所形成的幻象。 (9)七泽:泛指楚地诸湖泊。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胜概:美景,佳景。 (10)绵邈:长远,久远。顾:岂,难道。 (11)占角:犹占星,观星象以占吉凶。角,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感孚:盖谓感天命之信。《尔雅·释诂》:“孚,信也。”太史:官名。掌天文历法。明则专以天文占候之事归钦天监。 (12)啸梁:韩愈《原鬼》:“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呻呓:《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呓呻呼。”殷敬顺释文:“啽呓呻吟,并寐语也。”诘曲:谓声音难以听懂。嗔恚:愤怒,怨恨。 (13)癸亥:记年干支。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黄鹤楼于嘉靖丙寅(1566)焚于火,“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往者” 以下云云,谓此。 (14)鬼有二句:见《左传》昭公七年。厉,害,灾。 (15)石不二句:《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焉。’”杜预注:“谓有精神凭依石而言。” (16)周釐王:周之第十六代王,名胡齐,在位五年。 (17)翘:启发。 (18) 龋然:笑貌。《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龋齿笑。”李贤注:“《风俗通》曰:……龋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 (19)粤:助词,与“曰”通。《尔雅·释诂》:“粤,曰也。”《史记·周本记》:“奥詹洛伊,毋远天室。”文伟:即仙人费文伟。 (20)弭节而容与:《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分,望崦嵫而勿迫。” 王逸注:“弭,按。按节,徐步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容与,安逸自得貌。 灵岩:指黄鹄山。 (21)繄:助词,表语气。《广韵·齐韵》:“繄,辞也。”《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杜预注:“繁,语助。”吕岩:即吕洞宾。优游:悠闲自得。 (22)榴皮:石榴之皮,其汁如墨,可作书画之用。《志雅堂杂抄》:“凡碾工描玉,用石榴皮汁,则见水不脱。”《群芳谱》:“凡使榴皮,根叶无犯铁器,不计乾湿,皆以水浆浸一夜,取出用之,水如墨汁。”苏轼诗序云:“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回先生,吕洞宾别号。写真:画像。《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按《江夏县志》云:“洞宾仙迹有二,一在县西南黄鹄矶,石壁上有遗像;一在县东北二里紫荆山西,石壁上有卧迹,今山北石刻洞宾仙迹四字尚存。”依然崖壁:指黄鹄矶石壁上之洞宾遗像。 (23)林樾:林阴。《玉篇·木部》:“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黄鹄山黄鹤楼东有仙枣亭,相传亭前有枣数株,忽结实如瓜,太守令小吏往视,小吏窃啖之,遂仙去。后人因建仙枣亭。“种枣如瓜”即指此。后相传吕岩尝过此,遂改名吕仙亭。 (24)灵巫:犹言神灵。律格:即格律。相传吕洞宾尝夜半吹笛黄鹤楼,并题诗于壁云:“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萍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无人会,只有清风明月知。”诗即指此。 (25)谅:的确,确实。《诗·小雅·何人斯》:“谅不我知。”郑玄笺:“谅,信也。” (26)地灵人杰: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灵,灵秀。物外:世外。“超物外”,超脱于世事之外。
一棹过湖西,曾载双崦雪。
蹋叶寻花到几峰,古寺诗声彻。

林卧共僧吟,树老无花折。
何必桃源别有春,心境成孤绝。
按:安山东有坳里相传古寺中多南宋时老梅,香色奇艳。壬午春从虎山桥趁鱼艇过湖五六里直入曲港,水尽便得一山,因访诗僧泯高莎坐鼓琴,缃英藉地琅然如扣,哀玉极山泽幽渺之思,又湖阴连山皆桂丛,翠阴蔽亏,亦一绝境,惜兹游之不能再也。
天三巽一含精腴,深山大泽连林扶。
寿突灵椿忘荣枯,所乐不存屣弃渠。
远辞南海来燕都,甲乙青气镇权舆,是称神木众木殊。
春明旧迹久闻子,便中一览城东隅。
长六丈馀卧通衢,围乃不可规矩模。
岿然骑者能蔽诸,四百春秋一瞬夫。
雨淋日炙风吹敷,枝干剥落摧皮肤。
隙孔瞋菌郁缪纡,为想怀材昔奥区。
凌云槩日垂扶疏,翩集不胫曰人乎。
天也将以为贞符,试看虚中巨查如。
尧年贯月历劫馀,生育盛德釐皇图。
大块混沦开此境①,白云缭绕登斯楼。
长啸坐疑银汉响②,狂歌醉觉青山浮。
恍见仙人跨黄鹤,羽衣铁笛随风流。
面面松篁锁晴翠③,芙蕖荏苒香初柔④。
老龙倏忽放新雨,南薰荐爽烟埃收⑤。
长梯愿食华峰藕⑥,赤壁好弄坡翁舟⑦。
落落层冰水晶府⑧,皑皑积雪昆仑丘。
洞然八极在方寸⑨,万斛一洗生平愁⑩。
龙蛇纵横笔底阵,花鸟构结吟边雠⑾。
三山青青眼中小⑿,携手臣鳌头上游⒀。
【校注】 (1)大块句:谓宇宙未分,即有此胜境。大块,宇宙。《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混沦,宇宙混沌未分之时,亦作“浑沦”。《列子·天瑞》:“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2)银汉响:银河水响。 (3)松篁:松竹。(4)芙蕖:荷花。荏苒:柔弱貌。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荏苒,草弱貌也。” (5)南薰:和风。相传虞舜有《南风》诗,诗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薰即木此。荐爽:犹送爽。 (6)华峰藕:华峰,华山中峰的莲花峰,相传上生千叶莲花。 (7)坡翁:指苏轼。苏轼有《赤壁赋》,记泛舟赤壁之事。 (8)落落:坚硬之貌。《晏子春秋·问下》:“坚哉石乎落落。”此句及下句谓作者因避暑而联想到水宫层冰、昆仑积雪。 (9)洞然句:意谓八荒之地均了然于胸。方寸,内心。 (10)万斛:指万斛酒。古十斗为一斛。 (11)龙蛇二句:意谓作者提笔抒怀,笔底如龙蛇纵横;吟咏之处,花鸟交相辉映。雠,匹敌。 (12)三山:此处当指传说中海中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13)携手句:《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神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常随波涛上下往还。天帝乃令巨鳌举首戴山,五山始峙。诗称臣鳌,乃对天帝而言。臣,误,当为“巨”。 此诗当为作者任湖广按察副使时所作。诗的前半部分写黄鸫楼夏景,果为避暑胜地。后半部分漫想感兴,亦处处与消暑相关。作者狂歌醉吟,笔底龙蛇,表现了豪放的诗人气质。
江南佳丽地,郭北酒茶坊。
柳密全藏幌,溪迥半抱廊。
疏狂座上客,迟莫曲中娘(有老妓日抱琵琶鬻歌社中。)
雅号谁题署,碧纱合护将。
雅集乾嘉后,幽椽谢墅傍(社东有天宁寺为晋谢安别墅旧址,清小玲珑山馆马氏尝举文宴于此,厉樊谢有记。)
半村半郭好,一咏一觞忙。
世事多云幻,诗翁几辈亡。
何人续画舫,补此小沧桑。
熇暑此晏坐,能消午画长。
临窗宜下钓,近水易招凉。
蝉木声摇槛,鸭波影上梁。
竹帘閒挂处,箫鼓正斜阳。
问月桥边路,茶烟接绿杨(社西有绿杨村茶社。)
五泉输蜀脉(蜀冈有泉号天下第五。),七碗润庐肠。
瓢汲天中月,花浮盏内浆。
城箱无好味,日啜亦何妨。
登黄鹤楼识兴 明 · 田渊
七言律诗
观风乘兴上危楼①,宛若登仙跨鹤游。
风静金鳞浮水沫②,浪平白鹭立沙洲。
葡萄未醒长庚梦③,芳草仍含处士愁④。
更有杜鹃声似诉,不须蜀道泪堪流⑤。
【校注】 (1)观风:古指采诗以陈天子,以观察风俗民情。《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后世因谓奉旨巡查各地为观风。 (2)金鳞:金鱼,金鲫鱼。亦泛指鱼类。水沫:水面上的泡沫。梁简文帝《纳凉》:“游鱼吹水沫,神蔡上河心。” (3)葡萄:酒名。汉时来自西域,葡萄也作“蒲陶”。《史记·大宛传》: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启明。以其运行轨道所处方位不同而有长庚、启明之别。昏见者为长庚,旦见者为启明。《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长庚梦”,犹夜梦。 (4)芳草句:本《楚辞·招隐士》。处士,即隐士。 (5)更有二句:杜鹃,鸟名,又名子规,其鸣声凄厉,能动人愁思,故俗称断肠鸟。相传为蜀帝杜宇所化。《十三州志》:“杜宇称帝于蜀,……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以蜀地为最多。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长江中游一带亦有之。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间”即指江州,今九江一带。又,水道入蜀,必经三峡。《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首句“观风”云云,疑为奉使湖广而作。本欲乘兴登楼散心,不意触处皆愁,牵动诗人缕缕愁丝。是官场失意之情,抑或旅人思归之思?恐兼而有之。
共 1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