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丁以诚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马薖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马薖,字允宽,原号依崖,后复张姓,改号我度,直隶河间府景州故城县人,民籍。
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科顺天府乡试第九十二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百四十九名,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进士。
初授湖广荆州府推官,廉干精明,推鞫张居正狱不刻不阿,直声振一时,抚按韪之。
擢大理寺评事,历升户部员外郎,监阅湖广,积弊一空,清风两袖。
升户部郎中,以外艰归,家产不足自赡,犹有饥寒之患。
寻以病卒。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寂定,字自如,别号铁牛。
姓张氏,剑川人也。
明天启间,随南礼科给事中扬栋朝之任金陵,习见俗荣,颇怀厌恶,思舍去之恐不得,遂乃解衣履,置之眢井,眉竟从之逸。
已乃知其至衡岳为僧,初受度于无相隐者,时年十七。
后受戒于三昧,复游大江南北,参请名宿,博研经律,仍返南岳,依颛愚得其法。
登坛讲授,名与师埒。
明崇祯辛巳,归滇住鸡足山,弘敷法席,名振一时,乃建断际庵,居之数载。
剑川赵鹤公,州之耆儒,仰其德教,延至石宝山,赵氏所建曰“宝岩居”。
寂定既主宝岩,不复至鸡足。
其时清师定滇,明桂藩出奔缅甸,故锦衣卫都督指挥段晅弃官归,与为方外交,请为卜地石宝山顶,填筑龙湫,别建佛顶寺,寺成,主其法席。
邓川刘涛石致《大藏》一部,庋寺阁。
清顺治己亥冬示寂,寿六十一,腊四十四。
寂定宗律湛深,尤精教义,书兼行草,有阁帖遗意,鸡山犹存墨迹。
所著语录诗文十卷,未梓而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一号顺庵。
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
官承务郎。
秦桧当国,附会求进,累擢军器监丞,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专应制为歌词,阿谀粉饰。
所至挟桧势,多所不法。
桧死,被劾除名,编管钦州。
有《顺庵乐府》、《昨梦录》。
全宋诗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今属河南)人,一作嘉兴人。高宗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声名甚著。绍兴时秦桧当国,趋附求进。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监尚书六部门。专为歌词谀体应制。十七年,为军器监丞。桧死,除名贬钦州,移雷州、新州。有《顺庵乐府》五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
康与之,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一号顺庵,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后附桧求进,专应制为谀词粉饰。绍兴十六年为右承务郎、监尚书六部门。十七年为军器监。累官承事郎、福建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二十五年被劾送钦州编管。二十八年坐与土人交争移雷州编管,寻移新州牢城。其著作今存《椒亭小集》、《顺庵乐府》、《昨梦录》等。见周南《山房集·康伯可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一五六、一七○、一七三、一七九,《宋史翼》卷二七,《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64 【介绍】: 宋眉州青神人,字起莘。
唐杜甫十三世孙。
高宗绍兴间赐同进士出身。
累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
屡陈时政得失及防金备御事。
御史任内,极言无隐,凡众所指目者如周麟之、王继先、张去为,皆先后被劾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
孝宗即位,进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三议。
寻卒。
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杜莘老(一一○七——一一六四),字起莘,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绍兴十年第进士,授梁山学官,二十五年授珍州学官。历官礼、兵部架阁,迁敕令所删定官。二十八年主太常簿,兼籍田司。寻除博士,迁秘书丞,权吏部员外郎。绍兴三十一年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隆兴二年卒,年五十八。见《宋史》卷三八七本传,《梅溪后集》卷二九《杜殿院墓志》,查籥《杜御史莘老行状》(《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四)。
大汉僧录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大汉僧录。
姓聂氏。
身长九尺。
膂力绝人。
削发从佛。
持律诵经。
有解性发言不测。
若深有得于中者。
且能诵咒驱邪。
又名破魔和尚。
熙宗闻之召见。
赐食授殿中将军。
固辞曰。
臣愿始终事佛。
不愿为官。
不拜命。
为交城县僧录。
领袖一方。
赐龙凤山河衣。
衣宫中所制。
命僧录披以化人。
因又称大衣禅伯。
振一时
服化者众。
后示寂。
阇维。
有舍利红光之异。
至今交城人能言之。
惜无详可考。
致大行寥寥云。
月林镜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月林镜公。
杭人也。
少颖异。
稚龄出家剃染。
专意净业。
间叩名硕。
俾参本来人。
久之有省。
偈曰。
本来人。
本来人。
无胸无头作么寻。
蓦然揪着个鼻孔。
试勘元来是白丁。
硕见睨视曰。
可是。
师与一掴。
繇是名振一时
出世住径山。
当第八十代也。
进士张公宁。
疏词曰。
宓以舞凤飞龙。
五结青莲于天目。
灵鸡驯兔。
一鉴光彻于祖师地。
既白灵天其有待。
恭惟。
新命径山堂上大和尚镜公月林禅师。
瑞芝三秀。
古柏十围。
得正度于无传。
嗣妙法于东屿。
顷者五百间。
清风净扫。
人望方归。
迩来三千年。
优钵猛开。
王气犹在。
起龙瞑于下界。
兴象教于中衰。
丞相开选佛场。
和尚悟出世法。
乘流而行。
遇径而止。
命当年国一。
亦起于昆山。
容首度坡仙。
重游于方丈。
凡吾方外之友。
尽赞僧中此郎。
师住径坞。
行止虽失传。
然想见其人。
致时贤咏叹如此。
是必有大过人者。
不然堂堂海内名山。
天龙瞻仰之位。
岂空乏者。
所能承当耶。
正德乙卯归寂。
年八十六。
塔凌霄峰之东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