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尤侗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太仓人,字汉舒。
诸生。
以词名,尤侗曾邀主其家。
有《香雪词钞》。
香雪词钞·序
从来才子,尽解倚声;自昔名流,尤多绝唱。晓风残月,井华汲处能讴;流水孤村,舆台知为好语。郴江书素扇,坡翁绝爱神来;湖水绘新图,曼卿移情字外。拈红绡香润之句,身是谪仙;讽玉船风动之词,巧争造化。虽绿杨年少,致或近于妇人;而稚柳娇黄,旨每关乎时事。匪云小道,风骚上接渊源;递有专家,绚烂弥工体制。汉舒王先生,风丁早慧,云子临书。竟体芬芳,姿凌荀、谢;微言隽永,语妙王、裴。一门则大令中郎,竞誉威明之玉魄;群彦则过江入洛,交称元礼之青箱。玳筵作赋之馀,兼谱娇歌于金缕;罗帕题诗之暇,更裁小令于琼奁。将疑士衡之才多,旁耽协律;或效樊川之豪致,间托曼声。而先生则嗜等书淫,狂探词海。沉酣乎西蜀南唐之艳曲,泛涉乎东都北里之繁音。片玉群珠,遍考红牙哲匠;竹垞湘瑟,近搜斑管名家。靡不撷彼雕华,贮奇薰于秘帐;爰是倾其沥液,炼香雪以成丹。夫其体尚轻纤,思工绮密。芳龄十五,待嫁王昌;锦字三千,暗酬苏蕙。若彩云之易散,认旧燕之已非。小院夕阳,吟咽落花之句;紫兰孤冢,香沉暮雨之魂。此则衣泪当风,惯情牵乎楚女;而帷云剪水,特貌写夫张秾者也。若乃栗里名村,芦川结隐。门临东海,玩蜃市以荡胸;塌下南园,飞桂觞而蘸笔。迎妇于尚湖百里,不俟天晴;授徒于吾谷长林,纵吟秋色。语其秀劲,石抱白云;俪此鲜妍,霜渲红叶。又若名场数踏,席帽难离;路鬼相轻,毛锥无用。青衫一领,频年哭辽海秋风;白下空还,回首别秦淮夜月。声韵激为酸楚,景光助其苍凉。况复落魄王孙,飘蓬做客;离乡乞士,敝帚依人。挂峭帆于罗刹江头;把豪盏于滕王阁下。蛮花瘴土,悼生世之不谐;盘髻秃襟,叹侯门之误人。话遇补锅遗老,嘅慷和皋羽之歌;目惊浮炮头衔,哀艳敌江村之制。工于赋物,复起黄花庵;念及友朋,同珍青玉案。旁行侧出,韵屡押以弥新;累牍连篇,墨未乾而随续。兼收众妙,不袭豪气于辛、刘;独张一军,自足抗行乎姜、史。洵极才人之能事,应推乐府之大成。元䌽綟思装,宫醪未贽。少耽词癖,堆箱加钞撮之勤;时被酒狂,脱帽发歌呼之兴。捧斯编而剔蠹,剧怜恨血磨残;诵丽句以生香,宛睹微髭撚断。昙华偶现,要在护持;豹采半斑,先贻好事。譬拾杨家绣袜,即可偷拟全身;倘博西子针钱,岂止仅窥一面。尤愿连云缃帙,尽付梓人;始知九禁仙韶,独高菊部。则落霞孤鹜,庶无憾江上之吟魂;而莲谢子成,或共领湖头之妙谛。不思鸿宝,用告鸡坛。乾隆丙寅秋日,后学金照元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松之。
有诗名,好游佳山水,曾缀集吴地古迹,与友张大纯撰《百城烟水》,尤侗为之序。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松之吴江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9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如皋人,字辟疆,自号巢民。冒起宗子。明副贡生,当授推官,不出。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归德侯朝宗,并称四公子。入清,以友朋文酒为乐,不受博学鸿词荐。所居水绘园,为当时名园。有《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三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庵,如皋人。明崇祯壬午副贡,授台州府推官,不就。有《朴巢诗选》、《水绘庵诗集》。
词学图录
冒襄(1611-1693) 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私谥潜孝先生。
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
十四岁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董其昌比为王勃。
有《巢民诗集》、《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
清诗别裁集
字辟疆,江南如皋人。南渡时,用为推官,不就,以贡士终。有《朴巢诗集》。○辟疆与宜兴陈定生、商丘侯朝宗矜名节,持正论,品核执政,不少宽也。马、阮当国时,几罹于祸。后居水绘园,以友朋文酒为乐,远近高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8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云客,号一庵。早有文名,顺治十六年始成进士。授惠州长宁知县。珑见县小民贫,以去苛政与民休息为宗旨。被诬劾归。初好佛、道二家,年六十后读明季高攀龙、顾宪成书,乃专心儒术,称信好老人,署室名为志矩斋。卒后,门人私谥仁简先生。
维基
彭珑(1613年—1689年),字云客,号一庵,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江西清江(今樟树市),清初政治人物、学者,进士出身。
早年有感于明末复社被奸党抨击而使明贤沦丧,便和宋德宜、尤侗等人创立慎交社,一时四方络绎,地方名宦和士绅群起响应,纷纷积极入社。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科顺天乡试举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进士,授广东长宁县知县,有惠政,但却遭同僚排挤中伤而被罢官免职。
彭珑回归故里后,在家乡讲学授课,将所居住的房屋命名为志矩斋。
每月的初一与十五,都会邀诸生在文星阁下以文会友,其门下学生多严谨修饬之士,江宁巡抚汤斌欣赏其学问,常屏除侍从亲自登门拜访,(1689)卒,享寿七十七岁,葬于玉遮山,门人私谥“仁简”。
尤世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念修。
尤侗孙。
工诗,诗格与尤侗相近。
有《南园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1679 【介绍】: 清浙江嘉善人,字子顾,号顾庵。顺治九年进士,授编修,官侍讲学士。多识掌故。工诗。填词与曹申吉齐名,称南北二曹。罢归后,优游田园间。有《南溪文略》、《南溪词》。(《清史列传》卷七〇)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六
曹尔堪,字子顾,号顾庵,嘉善人。顺治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讲学士。有《杜鹃亭》、《南溪》、《客装里音》等集。
词学图录
曹尔堪(1617-1679) 字子顾,号顾庵。浙江嘉善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编修,迁侍读,擢侍讲学士。因受清圣祖赏识见嫉于人,被诬下狱削籍归。优游林泉,吟咏唱酬终老。其诗风格清丽,人许为入大历之室,王士禛选其诗入《八家诗选》。其文沐浴润泽于唐宋八大家。又工词,为柳洲词派主将,与曹贞吉并称"南北二曹",词品在苏轼、陆游之间。有《南溪文略》、《南溪诗略》。词集名《南溪词》。
简介
记二十年前,与顾庵相乐也。
每当湖山宴集,毫墨淋漓,酒旗歌扇,逢迎不暇,此真少时之极致矣。
顾庵既登上第,直内廷,簪笔视草,飞声京洛,忽以细故下吏,放归草庐,而余襆被灌园,已及十载。
握手相看,颠毛半白,回思二十年前之乐,恍焉如梦,其能无慨于心乎?
独诗歌兴会,至老不衰。
予间以花草之馀,度曲梨园,陶写丝竹,而顾庵出所著近词,一唱三叹,遂使铁板承前,红牙侍后,狂奴故态,吾两人可相视而笑矣。
予惟近日词家,烘写闺襜,易流狎昵;蹈扬湖海,动涉叫嚣,二者交病。
顾庵独以深长之思,发大雅之音,如桐露新流,松风徐举,秋高远唳,霁晚孤吹,第其品格,应在眉山、渭南之间。
会须诃周柳为小儿,嗤辛刘为伧父,予又何人,敢与较长絜短哉。
假使今日有上官昭容秤量天下,则顾庵必受明月夜珠之宠,而予则纸落如飞矣。
又使今日有旗亭妙伎,双鬟发声,则顾庵必擅黄河远上之名,而予且未得书壁。
然则顾庵之词,予岂惟不敢望肩背,虽欲品题甲乙,亦不能赞一辞也,盖新城王阮亭亟称之矣,曰学士词,其源出于豳风,一洗郑卫,予尝以为知言。
吴门尤侗悔庵撰。
清诗别裁集
字子顾,浙江嘉善人。顺治壬辰进士,官侍讲学士。○学士性英敏,所过山川厄塞,无不指掌形势,人与之游,凡姓氏里居官爵与所览诗文,积久不忘,即虞世南之行秘书,可移赠也。诗文顷刻成,同馆无与争捷者。
槜李诗系·卷二十六
尔堪字子顾号顾庵嘉善人勋之长子顺治壬辰进士选庶吉士两冠阁试授编修扈从瀛台南苑世祖褒问谕令与吴伟业同注唐诗丁艰起补转侍读旋升侍讲学士转盼三擢异数也性强记诸琐屑事能举其原委人一见辄不忘若舆图要害山川形势指画纤悉听者神竦当世以大用期之无何诖误镌级寻罢官归而优游田园皆二三老友选胜赋诗间为远游篇什益富为诗清洒可讽与宋荔裳施愚山沈绎堂王阮亭王西樵汪苕文程周量诸公称海内八家有南溪集
潘恬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169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长洲人,字克先。
诸生。
与彭定求、尤侗为友。
其学重在内省。
以师道受乡里推重。
临终前致书尤侗,曰“存吾事事顺没吾宁,到此真觉实受用”,彭定求叹其知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念蒪。
时称孝子。
工小词,尤侗称其字字香艳。
有《邀月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8—1719 【介绍】: 清江苏长洲人,字左原。康熙二十三年举人。性情笃厚,守节操极严。工诗文,其古诗古朴深秀,近体意致淡荡。有《西田诗集》、《响山夕集》。
清诗别裁集
字左原,江南长洲人。
康熙甲子举人。
○左原先生与弟右原为挛生兄弟,形体性情,学问志节,无不相同,不止如双丁二到已也。
诗品雅洁,并追唐人,尤悔庵太史谓陈氏兄弟昔称二难,今日二难复见陈氏,其言洵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0—1717 【介绍】: 清浙江石门人,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康熙时贡生,官内阁中书。旋归隐。与吕留良合选《宋诗钞》,又有《黄叶村庄诗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
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浙江石门人。官中书科中书。有《黄叶村庄集》。
词学图录
吴之振(1640-1717) 字孟举,号橙子,别号竹洲居士,晚年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石门(今桐乡)洲泉镇人。
顺治九年13岁应童子试,与吕留良定交,试后又与黄宗羲兄弟交往。
举贡生,以赀为内阁中书,不赴任。
性淡泊。
康熙二年与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收录宋诗成集者84家,凡94卷。
又选施国章、宋琬、王士祯、王士禄、陈廷敬、沈荃、程可则、曹尔堪8人诗为《八家诗》刊刻行世。
十二年去北京访求宋人遗集,与复社诗人冒襄、长洲尤侗、汪琬、锡山严绳孙、工部尚书汤斌等订文字交。
南归时,冒襄等为之饯行,吴之振于席间赋《种菜诗》以言志,众人和之,后汇编成《种菜诗倡和集》。
筑别墅于石门城西,因爱苏子瞻名句"家在江南黄叶村",便命名为黄叶村庄。
生平锐意于诗,兼工书画。
撰有《黄叶村庄诗集》及后集、续集、《德音堂琴谱》等。
清诗别裁集
字孟举,浙江石门人。○宋代诗,前此无选本。孟举刻《宋诗钞》,共百数十家。己所成诗,亦俱近宋人。
黄叶村庄诗·序
黄叶村庄,吾友孟举学古著书之所也。苏子瞻诗「家在江南黄叶村」,孟举好之而名其所居之庄者也。天下何地无村?何村无木叶?木叶至秋则摇落变衰。黄叶者,村之所有而序之必信者也。夫境会何常?就其地而言之,逸者以为可挂瓢植杖,骚人以为可登临望远,豪者以为是秋冬射猎之场,农人以为是祭韭献羔之处,上之则省敛观稼、陈诗采风,下之则渔师牧竖、取材集网,无不可者。更王维以为可图画,屈平以为可行吟,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孟举于此,不能不慨焉而兴感也,觉天地之浩邈,古今之寥廓,无一非其百感交集之所得于心、形于腕。于以为诗,而系之黄叶村庄,意有在也。孟举于古人之诗无所不窥,而时之论孟举之诗者必曰学宋。予谓古人之诗,可似而不可学,何也?学则为步趋,似则为吻合。学古人之诗,彼自古人之诗,与我何涉?似古人之诗,则古人之诗亦似我,我乃自得。故学西子之矉则丑,似西子之矉则美也。孟举诗之似宋也,非似其意与辞,盖能得其因而似其善变也。今夫天地之有风雨阴晴寒暑,皆气候之自然,无一不为功于世,然各因时为用而不相仍。使仍于一,则恒风恒雨、恒阴恒晴、恒寒恒暑,其为病大矣。诗自三百篇及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惟不相仍,能因时而善变,如风雨阴晴寒暑,故日新而不病。今人见诗之能变而新者,则举之而归之学宋,皆锢于相仍之恒而不知因者也。孟举之诗,新而不伤,奇而不颇,叙述类史迁之文,言情类宋玉之赋,五古似梅圣俞,出入于黄山谷,七律似苏子瞻,七绝似元遗山,语必刻削,调必凿空,此其概也。不知者谓为似宋,孟举不辞;知者谓为不独似宋,孟举亦甚惬。盖孟举之能因而善变,岂世之蹈袭肤浮者比哉?世之尊汉魏及唐者,必以予言为抑孟举;世之尚宋者,必以予言为扬孟举。悠悠之论,非但不知孟举,实不知诗。然则读孟举诗,得其系之黄叶村庄之义,则思过半矣。横山叶燮序。
寻畅楼诗稿·序
孟举之诗,神骨清逸而有光艳,著语惊人。读者每目瞤而心荡,如观阎立本、李伯时画天神仙官,旌导剑佩骖驾之饰,震慑为非世有,然不敢有所嗜愿,为非其类也。凡为诗文者,其初必卓荦崖异,继而腾趠绚烂,数变而不可捉搦,久之刊落,愈老愈精,自然而成。今孟举方当卓荦崖异与腾趠绚烂之间,固宜其惊人如此,所谓小称意则人小怪,大称意则人大怪。孟举正须问其称意何如昔人耳。人知我而惊,不知我亦惊,直不可以此介意也。桓谭、侯芭不足以知杨雄,而待韩愈知之;李翱、皇甫湜不足以知韩愈,而待欧阳修知之。若李白、杜甫之诗,则又近白、甫时之韩愈知之,宋人因而师承焉,今人又未之知也。然则惟作者而后能知作者,自古为然。而作者之出也,或骈肩而生,或数百年、一二千年而生。吾同时无其人,则必待之数百年、一二千年有黄口后生焉,足以竭吾之长而攻吾之短,此真吾之所戁畏而托命者也。目前纷纷广座长麈、拈黑道白,如土蠓野马,其不足与于斯文也明矣。而今人舐笔蘸墨,方以此曹之喜憎为是非趋背。得其誉,便可骂阮籍为老兵,诃杜甫为村子;一为贬毁,则志惑气索,如丧家失父,不可自立于门户。谚所谓「以盲引盲,相将入坑」,殊可剧叹也。归有光目王世贞为「妄庸巨子」,世贞曰:「妄则有之,庸则未也。」有光曰:「未有妄而不庸者。」归之文至今可传,以其意中能无此巨子也。今天下之巨子,其出世贞下又不知几何。使吾之所为为其所称叹,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哕詈矣;为其所诧异,则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疑而抉摘矣;为其所屏弃不复置目,然后必为前与后之作者所笑视莫逆矣。今孟举虽不为所喜,而犹为所惊怪。其于作者,尚未知何如也。然孟举进方锐,将数变而不可捉搦以底于成,则其惊怪益甚,其为屏弃不复置目,终所必至,顾在孟举能卒不以此曹介意否耳。陆务观曰:「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余读此句,辄自咎讼平生言距阳明而熟于用处,不事检束,正坐阳明无忌惮之病;为诗恨伪盛唐而未离声律,两骑夹带,犹为所牵挽。思欲坐进古人,所待于后甚远。不汲汲有求于今世者,心知其甚难,然不敢不与孟举同厉之也。南阳村友晚村氏序。 (此老友晚村序余癸丑以前作也。晚村墓有宿草,余年齿亦衰颓,学业日益荒落。重阅此序,念老友勉励之语,不觉泪渍于纸也。康熙甲戌冬日竹州居士书。)
黄叶村庄续稿·序
黄叶村庄续稿一卷,予叔父橙斋先生丁丑以后六年间所作诗也。前集八卷,皆先生所手定。自丙子季冬卧闼,遭绛云之烬,先生跳身烈焰中,支体溃灼,仅而获全。自时厥后,先生见弥超,学弥劭,世事不复罩眼。常拟筑别业读书归老,颜之曰「补衲庵」。虽不果就,而平居坐卧一小阁,蒲团棐几,一炉一编,优游其中,未尝轻出也。四方车马造谒与交游过从问字者,辄戒门以绝。即诗文一道,平昔所深知笃好者,亦嫌于炫露,几欲焚弃笔砚。然海内诗筒词版往来徵索者无虚日,先生不欲过绝人情,亦时时牵率应之。忆尝侍侧,见案间侧理填委,客坐厅事相促迫,先生率尔捉笔疾书,不移时,悉发遣去。初疑仓卒应付、不经意之作,已而回环吟咀,各有意理,而辞句之工、格律之细,又无论已。此不独挟兔园册、剽贼獭祭以誇多斗捷者无从望其项背,即作家宗匠刻意雕锼,亦有攀跻不上者矣。然每不自爱惜收拾,甫脱稿,旋弃去。频年所作,都流散于门人亲友间。其甚者或落长须赤脚之手,以为窗糊药裹。予每见,辄掇取之。积之既久,颇亦盈帙,盖半抄于友人箧衍所贮,半搜之敝楮渝墨之馀,而其散亡遗佚、无从蒐辑者,已不知其几矣,良可惜也。岁暮无事,料简巾箱,因尽出而汇集之。客见而憙曰:「海内仰望先生近作久矣,而恨不得见也。盍付之梓,以慰其饥渴乎?」予曰:「此非先生意也。今世操觚之家,所谓未有长卿一句,辄灾木费纸,投贽干时,驰逐荣利之场,集止津要之地,附末光而分馀润。先生方惄焉伤之,故年来匿影村庄,深悔姓名落于人间。即偶然酬应之作,亦如浮云太虚,过而不留。窥其心,且不欲以词章末技与学士大夫、骚人墨客斗新奇、较工拙以争长于词场吟社之间,况镂版流播,迹同衒鬻,不几与钓名营进者同类而共道乎?故知非先生意也。」客曰:「虽然,欧阳子不云乎:聚多者终必散。苟不及今为可久计,异日者保无湮没沦落之患乎?夫纂辑家集,无使陨坠者,子弟之责也。曷不刻之塾门,垂示子姓,并使乡邦晚进有所矜式考问,以庶几于大雅之克继,所得孰多乎?」予感其言,因谋之武冈、瑞草两弟,亦各出所藏,并甲戌元旦及乙亥春正雨雪、喜晴、公宴四诗合之,得古今诗二百二十馀首,相与排缵编次,釐之为若干卷,固请于先生而授梓焉。读是编者,当求其义蕴之弘、寄托之远与夫沉浸含咀之深,斯得之矣。若徒于抽黄对白、章絺句绘间赏之,非今日编纂之意也。刻既成,因记其缘起于此。侄景淳谨识。
黄叶村庄诗后集·序
黄叶村庄诗,其初集先生所自订也,续集则令子武冈瑞草及其小阮弈亭所搜缉编次也。自时厥后,又垂八九年,先生年弥高,学弥邵,诗亦益精诣融脱,如少陵之老去律细、东坡之海外文章,昔人所谓「精能之至」者也。然先生之诗率然漫成,或口占,或授简,初不置册本。又书法妙天下,片纸脱稿,旋为人攫去,或藏弆,或博易,遂并诗失之。先生既不自省录,而余数年来鹿鹿,时奔走长安道上,瑞草亦有负笈成均之役,武冈复迁居外舍,遂不及尽收录,所存者仅十之二三耳。今年首夏,余公车罢归,即仝瑞草昆季校辑,促付诸剞劂氏。第皆从零星收拾,故都无年次先后。又先生笃于故旧老友,晚年往来诗版,时复把玩,寓落月屋梁之意,而后学及子弟片语之佳,亦汲引奖借,故集中仿右丞、拾遗例,附入一二倡和篇什,亦先生意也。嗟乎!先生之诗,沾丐海内久矣。世徒赏其工妙而不究其由来,正如读昌黎集,但见其章妥句适,而所谓「茹古涵今,不可窥校」者,则未之睹也。余馆橙斋,与先生朝夕者十馀年。每见先生诗,大都成于对客谈笑、酒阑游衍之馀,初若不经意,然他人旬锻月鍊、苦思力索而未至者,先生以自然得之;从来苦捷敏者负蛟螭蝼螾之讥,费推敲者蒙刻楮雕肝之诮,先生独两兼之。此正非可卒乍袭取,盖才分既卓,学识绝高,而功力更复深至,乃克臻此境界。余尝谓先生非徒以诗鸣者也,特其胸中蕴负之奇偶寓于诗而一发之耳。读是集者,涉其津而溯其源,知其诗之所由来,无徒炫耀于絺章绣句而从事于本原,庶不负作者之苦心矣。余非敢序先生集也,因与先生周旋久习,知先生学问本末,因为指示其端要,愿与世之读先生诗者共勉之而已。康熙壬辰岁端午前三日,后学徐焕识。
重刊黄叶村庄诗集·跋
先六世祖孟举先生自编《黄叶村庄诗》八卷。又《续集》一卷、《后集》一卷,则五世祖武冈公及五世叔祖瑞草公所辑,板藏家塾,阅二百年。庚申之变,付之一炬。康寿兄弟避乱沪上,购得印本,欲谋重刊,而力有未暇。阅数年,服官于吴,稍有俸入,复构祠宇,乃以此本付梓人。又《黄叶村庄图册》及国初巨公题种菜诗原本经同邑蔡砚香广文刻石者,亦以重资购得。复得渔洋、钝翁诸老送行诗墨迹,并附于末。先生学行箸海内,无俟论述。独是数百年手泽,经兵火荡析之馀,岿然尚存,若有神物护持。俾得再刊,以饷后学,则诚小子之所深幸也。工既竣,谨书缘起于卷尾。光绪四年正月,六世孙康寿谨志。
共 2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