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詹士龙,字云从,号见五、见吾,江西广信府永丰县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联捷进士。历任淮安府知府、福建分巡兴泉道副使,不畏强禦,断还当朝宰相侵占田地,被其衔之,命招抚海寇郑芝龙,闻者皆有难色,卒奏绩,万历四十五年升任漳南道参政。天启二年二月,由福建参政升为广东按察使,分守岭东道。升山西右布政、陕西左布政。时逆珰魏忠贤祠祀遍天下,士龙独不为建,几不免。会阉败,晋南光禄卿,授应天府尹,寻谢政归。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640 【介绍】: 明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崇祯元年,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招抚郑芝龙。擢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用郑芝龙平广东海盗刘香等。十年,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自知兵力不足以制农民军,乃以抚助剿。次年,受张献忠、罗汝才等降。十二年,张、罗再起,文灿因此被逮处死。
熊文灿(1575年—1640年),字大濛(一说大蒙),号心闻,贵州永宁卫(今四川叙永)军籍四川泸州人。官至兵部尚书,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因围剿张献忠不力,被崇祯帝下狱处死。贵州永宁卫学生,万历三十四年中贵州乡试第二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会试第一百八名,廷试三甲七十四名进士。户部观政,授黄州府推官,迁礼部主事,升郎中。出封琉球还,擢山东左参政,历官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丁忧归里,从此徙家蕲水。崇祯元年(1628年),熊文灿就职福建巡抚,郑芝龙由厦门攻铜山,文灿招降芝龙,任命为海防游击。因讨海贼李魁奇、刘香有功,为杨嗣昌所荐。文灿提出“五难四不可”,竭尽推托,崇祯仍委以大任。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熊文灿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后杨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增兵饷大半,围剿农民军,“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初期此举颇见成效。文灿督主军务后,明军连打胜仗,农民起义陷入低潮,张献忠、罗汝才亦在其中。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张献忠诈降于熊文灿。张献忠投降后,名义上是归顺明朝,实际是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伺机而动。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初九日,张献忠重新反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谷城县城,知县阮之钿服毒自尽。五月二十三日,献忠抵房县,同罗汝才、白贵、黑云祥等部会合,遂占领房县,郝景春被处死。文灿令左良玉、罗岱率兵进剿,张献忠、罗汝才在播箕寨两山之间设下埋伏,良玉中计大败,士卒死者一万多人。熊文灿因此被崇祯帝定为“私通”罪,入诏狱。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月,弃市。后崇祯遗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635 【介绍】: 明江西新昌人,字德辉。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延平推官。天启间,官兵部职方郎中,办事公正,尝极论“债帅”之弊,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调吏部,历考功郎中。在职严核官评,无少假借。以论救杨涟,劾魏忠贤,为阉党所构,削籍戍贵州。崇祯初,起南京通政司参议。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荷兰殖民者自台、澎入陷厦门、维琏与郑芝龙合力击退之。为首辅温体仁所忌,罢归。有《达观楼集》、《自儆录》。
字匪石,江西新昌人。万历丁未进士,除延平推官徵授南兵部主事累官佥都御史巡抚福建终兵部右侍郎有愿学编宦游友白导噫等集维基
邹维琏(1579年—1636年),字德辉,初号映垣,改号匪石,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同进士出身。宋英国公邹矩之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乡试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进士。三十七年授延平府推官,四十三年浙江同考。四十四年行取,拟部,四十五年授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四十七年升员外,天启元年升兵部武选司郎中,三年改北兵部职方司郎中,四年改吏部稽勋司郎中,调考功司。在吏部任职时,因疏劾魏忠贤,被削籍为民,不久被判谪戍。崇祯五年(1632年)重新启用,出任福建巡抚。任内命郑芝龙抗击进犯福建的“红夷”,即荷兰殖民者东印度公司。十月初七日奉旨革任回籍。崇祯十年蒙恩起升兵部右侍郎,而已捐馆矣。
人物简介
字伯达,乌程人。万历辛丑进士,知莆田县调香山入历工兵二部郎中出为泉州知府终福建左布政使有去去斋集维基
蔡善继,字伯达,号五岳,浙江乌程县(今属湖州市)人。官至福建左布政使。万历十九年(1591年),蔡善继举辛卯科浙江乡试,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式辛丑科三甲进士。任福建莆田县知县,调广东香山县,任内为加强对澳门的管理,颁布《条议制澳十则》。历升工部主事、南京兵部郎中。万历四十三年,蔡善继任泉州府知府。任内为宋代先贤蔡襄刻印《蔡忠惠集》,并葺其祠堂,重修万安桥。行旅感戴其功绩,将其肖像悬挂在忠惠祠中,号「二蔡祠」。有库吏之子郑芝龙,年方十岁,向衙门内投掷石子取乐,误中善继额头,善继本欲鞭笞芝龙,但见其姿貌秀异,便告诫之后,将其释放。后升任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漳南。因丁忧去职,守丧结束后,补官福宁。天启四年(1624年),蔡善继升任布政使司参政,在罗定备兵。迁建文庙,修造石桥,开辟放生池,百废俱兴。升任湖广按察使,转右布政使,分巡襄阳。崇祯元年(1628年),蔡善继转任福建左布政使。此时,郑芝龙已从倭寇,势力庞大。官兵围剿不成,只得商议招安。廷臣以善继曾对芝龙有恩,令其治漳泉道事。芝龙随即身着囚服,接受招抚。事定之后,功劳却归于巡抚。崇祯三年(1630年),蔡善继致仕归里。卒赠太仆寺卿。清乾隆《乌程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全粤诗·卷五七八
维基何吾驺,字龙友,号象冈。香山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拟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历官少詹事。明思宗崇祯初,晋左春坊充经筵日讲官。会纂修《神庙实录》成,晋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历官正詹事。明思宗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礼部右侍郎。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入阁,温体仁久柄政,欲斥给事中许誉卿,已拟旨,文震孟争之,吾驺亦助为言。体仁讦奏,帝夺震孟官,兼罢吾驺。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为首辅,与郑芝龙议事,辄相牴牾。闽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为给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赵昱等所攻,引疾去。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称号于肇庆,适唐王聿键弟聿𨮁嗣为唐王者,与大学士何吾驺自闽浮海至南海,关捷先等首倡兄终弟及议。大学士苏观生遂与吾驺及布政使顾元镜、侍郎东莞王应华、南海曾道唯、总督林察等拥立聿𨮁,改年绍武。就都司署为行宫,应华、道唯并拜东阁大学士。招海上四姓盗,授总兵等官,与肇庆相拒。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广州,时唐王聿𨮁方事阅射,急易服逾垣匿王应华家,俄缒城走,为追骑所获,投缳而绝。何吾驺及应华等悉降。卒于家。有《元气堂诗文集》三十卷、《经筵日讲拜稽录》四卷、《周易补注》四卷、《云笈轩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种》。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何吾驺(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驺一名出自中国上古神兽驺吾,其形象一说是头黑色纹路的白老虎,另一说则是头五彩斑斓的长尾虎,因驺吾心地善良,从不吃有生命的物体,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兽,故何吾驺初字曰:“瑞虎”。,又字龙友,号象冈,晚号閒足道人。广东香山小榄镇(今中山市)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庶吉士,历官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崇祯六年(1633年)升礼部尚书,任大学士兼代理首辅。因与文震孟为给事中许誉卿辩护,为温体仁讦奏,罢归。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唐王朱聿键召任首辅,与郑芝龙不合,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绍武帝,有足疾,后绍武帝殉国,遂回广东,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吾驺投降。称疾还乡,卒于家。
人物简介
楼一堂(15世纪—16世纪),字叔宇,号致虚,浙江金华府浦江县文溪人,军籍。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楼一堂举甲午科应天乡试,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获授工部主事,累迁至工部郎中,曾处置不法收取金钱的胥吏;四十七年(1619年)升瑞州知府,上书都察院废除多馀税项十分二,令民安宁,任职四年平反十数件冤案。天启三年(1623年),升为江西按察司驿传道副使。五年(1625年),擢四川右参政,分守上川东道,同年十一月与谢渭互调,担任山东参政。天启七年(1627年),楼一堂升山西按察使,拒绝魏忠贤招揽;崇祯元年(1628年)擢任广东右布政使,代理海道事务,海盗李之奇作乱,他招其党羽郑芝龙,令他杀死李之奇赎罪,郑芝龙最后果然成事,朝廷嘉奖其功,以积劳发背而逝世,年六十二岁。楼一堂居家孝友,读书期间不参与外事,人民有丧总会尽力帮助;浦江山上无巨木但有重税,奸人妄想染指中产,他立刻在上言此事,榷使宋良翰因此罢去重税,乡人刻碑纪念其事,祭祀他至今,著有《瑞槐轩集》、《乡约训言》、《女则》流传。
人物简介
维基王猷(一五八二 — 一六三一),字胤方,号壮其。东莞人。王希文族孙。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授行人,升户部主事,视税崇文门。时魏忠贤专权,猷力求外补,因出任泉州知府。值海盗郑芝龙拥兵进逼府城,内外空虚,人无守志。猷督兵严守,屡挫其锐,芝龙知不可犯,退兵求抚。后芝龙旧部李魁奇等复叛,猷授芝龙方略,命讨之。又捐俸筑炮台以扼其险。会官兵失利,叛军舟师直抵内港,猷亲身督战,发巨炮击沉其舟,敌溃逃。又先后擒获海盗首领,浙闽粤海患乃平。升兴泉道副使,卒于任。追赠太仆寺卿。有《壮其遗集》。明张二果、曾起莘修崇祯《东莞县志》卷五、清郭文炳修康熙二十八年刻本《东莞县志》卷一二、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王猷诗,向无刻本,仅族内流传钞本。今以张淦祥、杨宝霖主编《莞水丛书》第二种影印民国初其后人王润家钞本《壮其遗集》为底本(已为海内孤本)整理,并所辑佚诗,合为一卷。
王猷(1582年—1631年),字胤方,号壮其,广东东莞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进士。天启七年,调任泉州府知府,擢兴泉道副使。
人物简介
【生卒】:?—1635 【介绍】: 明湖广攸县人,字化卿。万历间进士。初官广西参政,尝搜斩海寇钟凌秀余党。迁福建参政。崇祯五年入海寇刘香舟中招抚,被执,八年被杀。谥烈悯。维基
洪云蒸(1583年—1635年),字化卿,号紫云,湖广长沙府攸县人,军籍。癸卯湖广乡试第十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九十名,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八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次年,授浙江绍兴府诸暨县知县,因事降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补河南许州判官,次年升四川梁山县知县,责授顺天府昌平州学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升国子监助教。累官广西布政使司参政。迁福建参政。海盗刘香侵扰福建、广东,总督熊文灿命云蒸亲自登船招抚刘香,被扣留。崇祯八年(1635年),郑芝龙连广东兵击香,香胁云蒸止兵,云蒸大呼:我誓死报国,急击勿失!于是遇害。谥烈悯。
人物简介
【生卒】:1585—1646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进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十五年,复故官。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以言事落职。寻起官,以谕德掌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谪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复起礼部尚书。有大涤函书浩然咏。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和广东潮州收徒讲学。有「闽海才子」之誉。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崇祯初复官编修。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八月,钱龙锡以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黄道周与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帝沉默不语。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将殉难的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