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黎福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熊华国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熊华国(?
—1645年),字自含,湖广荆州府江陵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熊华国年小时以孝顺闻名,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获授晋江知县。
任内有名声,代理南安县事时曾招降海寇,捕杀对方内应,令泉州安宁。
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隆武帝任命熊华国为太仆少卿,兼任天兴府尹,带领民兵平定在福清、永福、古田、罗源抢掠的山寇涂绍、王可,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车,宜黄人。籍晋江。崇祯戊辰进士。除知澄海县,谪浙江按察照磨。历官广东按察副使,改授翰林院侍讲。
维基
吴载鳌,字大车,号皓庵,一号竹公,福建晋江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
授广东澄海县知县,升浙江按察司经历,历官金华、杭州、湖州、严州等府推官,升户部主事,迁广东罗定佥事。
隆武帝即位,召用为侍讲,和杨廷瑞拜祭天兴、古田、水口及延津的山川神祇,晋侍读学士。
京失陷,吴载鳌隐居直到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号苍舒。崇祯七年进士。授福清知县,不事催科,左迁汀州经历。擢户部,寻去职。明亡,为僧。
人物简介
凌世韶,字官球,号苍舒,歙县人,明崇祯甲戌进士,授宁化令,擢户部主事,顺康间隐居黄山,著《汭沙草》。
维基
凌世韶(16世纪—17世纪),字苍舒,直隶徽州府歙县人,江宁县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凌世韶参加应天乡试,中式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甲戌科进士,获授福建福清知县,因为催收租税不力造贬谪为汀州经历,之后曾担任宁化知县、处州推官及户部河南司主事。
弘光朝,改任郎中,参与金声的义师,兵败后到天兴谒见隆武帝,升任尚宝司卿;京失陷,他到黄山出家为僧,法名大时。

人物简介

维基
唐九经(?
—17世纪),字敏一,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一作会稽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唐九经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顺天乡试第一百二十一名举人,到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获授长洲知县,有惠政名声;之后任职淮安推官,负责监督藩镇军事。
隆武年间他担任天兴督学御史,和林必达主持天兴乡试。
清朝时御史王应昌以督学八闽推荐唐九经,他推辞不赴任;同年饥荒,他倡议赈灾,救活不少人命。
他同时擅长书画,所画的师子林藏石小楷,世人争相收藏。
龚棻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龚棻(?
—1640年代),字蠡源、建木,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蜀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龚棻是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弘光元年(1645年)在南京赴吏部应选;当时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他打算离间二人,因此故意和马士英亲友秘密交谈反间,令对方动心,及后阮大钺计划诛杀东林党人时,马士英持却持相反意见。
南京失陷,他到福京谒见隆武帝,得授广州府推官,招降海盗罗明受,因功升官验封主事、员外郎。
清兵攻至天兴,万元吉出镇忠诚;龚棻招募水师五营,监督罗明受、黄志忠六千人前往,到南安时遇上敌军战败,他只身逃出至忠诚。
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忠诚援绝城危,万元吉劝他离去谋求后路,他假装答应;数天后对方催促他,他大声说:「走了!
」和两名仆人在金门乘坐一艘小船,离岸一丈多后向北面拜过,投水而死。
南明朝廷追赠太仆卿、兵部右侍郎,谥忠毅,清朝通谥节悯。
当地人将他和杨廷麟、万元吉、姚奇胤、黎遂球、郭维经、彭期生一起供奉,建祠祭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1681 【介绍】: 清福建南安人,一名锦,字玄之,小字锦舍。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子。康熙元年嗣郡王位,以陈永华为辅佐,冯锡范为侍卫,经营台湾,发展经济,屡拒清朝招抚。十三年耿精忠反清,乃乘机率师入福建,克泉、漳、潮、惠、汀诸州。十九年败回台湾,次年病死。
全台诗
郑经(1642~1681),讳锦,字式天,号贤之,又号元之,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永历十六年 (1662)继任为反清复明的新领导者,大幅改变郑成功时代的政制与旧臣。
原先仍驻守在思明(今厦门),因为屡屡遇挫,遂于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率众东渡。
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大小政事皆委于陈永华处理。
1666年依陈永华之请,在承天府筹建圣庙(今台南孔庙),普设学校,文物之盛,极于一时。
清廷曾多次派使者来劝降,都遭郑经拒绝。
永历二十八年(康熙十三年‧1674)郑经联合三藩反攻,跨海之初,屡获胜绩,后来遭清军逐一击退,闽粤八郡乃至思明、金门两岛都失守,于是在永历三十四年(康熙十九年‧1680)撤返东宁。
从此,心灰意冷,不理朝事,在洲仔尾造园庭(今开元寺),饮酒赋诗,围棋射猎,纵情为长夜之欢,政事悉委交其子郑克臧。
永历三十五年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二十八日病逝于承天府。
  郑经颇擅长于诗,近人彭国栋评云:「语有思致,非仅存六朝形骸者。
闻其嗣位后,颇事吟咏,而集中所收仅如此,知其遗落尚多也。
」过去谈郑经诗多以「玄览堂丛书」《延平二王遗集》中署名为「元之」的十二首诗为主。
朱鸿林于1994年发表〈郑经的诗集和诗歌〉〖编者按:此文刊在《明史研究》第四集,黄山书社,1994年。
〗介绍了新发现的原始资料《东壁楼集》,并据序文内容及所盖的篆印證明此乃郑经于永历二十八年西征初捷时在泉州的首刻本。
此刻本原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今台湾国家图书馆汉学中心,以及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均有影本。
以下先呈现泉州刻本之《东壁楼集》诗作四百馀首,而后呈现《延平二王集》所收郑经在台诗作。
(施懿琳、杨永智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