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言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0—1496 【介绍】: 明河南卢氏人,字好问。
耿九畴子。
景泰五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
弘治初,历礼部尚书。
为人坦直,熟谙朝章,时公私侈靡,裕先后陈言乞请节俭。
寻任吏部尚书,秉选政数年,称平允。
自奉淡泊,虽两世贵盛,而家业萧然。
父子均以名德称于时。
维基
耿裕(1430年—1496年),字好问,河南卢氏人,祖籍山西乐平(今昔阳县)。耿九畴之子。景泰五年(1454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改工科。天顺元年(1457年),改裕检讨。后因父亲耿九畴被石亨陷害,耿裕也被贬为泗州判官。父亲死后,又补为定州知州。成化元年(1465年),召复检讨,历任国子司业、祭酒。后又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后又调至南京礼部,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弘治元年(1488年),拜为礼部尚书。弘治九年(1496年)病故,葬于平定东关重兴坡。死后追赠太保,谥文恪。著有《耿裕集》。
沈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履德。
成化间,与陈言皆以工集句闻名,有梅花、雪诗、宫词各百首。
但词多丛杂,不若陈言之浑成。
有《珠编贝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登州卫人。
成化十七年进士。
为监察御史。
孝宗初,中官梁方等专权,锐奏劾罢之。
陈言政事,出为山西佥事,卒官。
维基
许锐,字季节,浙江鄞县人,山东登州卫军籍。山东乡试第六名举人。成化十七年(1481年)中式辛丑科三甲第八名进士。
杨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08 【介绍】: 明江西丰城人,字本清。
杨瑄子。
幼习天文,授五官监候。
数以星变陈言,影射刘瑾乱政。
谓“小人擅权,下将叛上”。
又请“收揽政柄,思患预防”。
卒为瑾矫旨杖六十,谪戍肃州。
半道以创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君玉。家贫力学,读书至夜间,与其徒吸水噀面,醒则又读。弘治十二年进士。任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多所平反。出为兴化知府,升本司右参政致仕。归二十年而卒。刻意攻诗,力去陈言,虽一草一木,必远出象外乃已。有《白斋集》。
甬上耆旧诗·卷七
先生字君玉少负异才年十二即能赋诗常手古人诗一卷其父见之投诸雪淖中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读之家贫为诸生时出游吴楚间授经以所上束脩归养亲能备甘脆每读书至夜分稍倦则与其徒取水交噀面使神气复立乃更读其励志若此年及艾始中进士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副前后所治狱凡二万七千馀人论驳务得其平有三人以造伪章论死无所置辨先生视其章乃以篾布四边中画字遂判曰篾作与私铸不同减死一等司狱官落职贫甚将鬻其女归先生以月俸为治行得免在南都九年吏部再荐为督学使不报出知福建兴化府为政尚简易务正风俗与诸生说经喜以儒术饰治有古良二千石风郡中林见素先生海内宿望日与先生以文义往来每共登临辄题名山壁人称为文章太守奏治行第一然先生性嗜林壑数乞骸骨归老辞义确苦乃进本省左参政致仕先生操行廉白家无遗财人号曰白斋先生里居十六年惟以撰述为事于诗律益工弥造高妙日怡神于林泉云鸟间尝自赞曰辞让太早似乎失利木石无虞何谓不智末年遗教曰抱病怀残喘寄身属杪秋爱山一舆乐水一舟未死微躯巳卜荒丘永谢之日不烦饰脩生也既顺死复何求卒年八十有一子嘉庆亦奇士为诗殊有父风余常读先生集其自述曰予生平好学诗志慕古人然多从实地生变化不敢为望空语今所梓行仅十之三四耳自颠发黑且苍且白四方知音相遭如皮陆固不可得晚遇见素林先生相知为独深尝曰梦魂相接多在雪苍雨碧之下谷答风响相和应亦微哉续藁出耄言觉尤有味未知获入梓否文字亦有可取回首顾之度不能举矣人以为实录又论诗曰自高杨张徐诸人学唐尽有好者后李西涯谢方石张亨父及沈石田律诗甚多生意循唐人绳墨自能杰然今盛世必有妙手不能尽知行且求之先生官南大理在弘正之间时北地信阳名巳极盛先生仍盛推西涯而置李何于不论之列且云必更求妙手此其立意卓荦不回能自异于流俗隐然可见今所传白斋集即梓行之十三四者也竹里馆集则其耄言也合一千馀首余为选三百二十八首序之序曰余少从家乘读诸先辈赠先楝塘先生诗惟喜张白斋先生琦一绝句复从戴氏书肆见白斋集四本诗极可喜时方习制举业未即购以归且意谓先辈诗文如此类必多异时当得读之未几余学为诗求向所见白斋集巳绝不可得偶见王凤洲诗评于张琦下曰如夜蛙鸣露不离泥中架上旧有李腾鹏诗统所选白斋诗亦注曰王凤洲云云并欲唾之及读诸先辈选里中诗俱甚推重先生其论良是然南江所录凡二十八首东沙所录二十二首与余向所喜颇不类后之论诗者有称先生呕心刻肾务去陈言品目甚当而所录又只二首使就诸家所选即凤洲所尚非甚过意中不平久之至前岁始从释悟留所得所谓白斋集四本如身客万里外遇故乡良友惊喜交集释于石又示其竹里馆诗二本赠先人绝句亦在其中而后先生之诗尽出矣余适在患气中且喘且读手录三百馀首窃谓先生诗发源忠孝俱本于性情之正无愧风雅至其为兴为比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间尝于诸体尽相题目乐府最为高手惜不多作古诗歌行别有苍然之色可方山阴徐文长而徐稍不及若五七律诗则妙矣至于五七绝句则神矣今先生自编其诗先绝句次律诗次乐府古诗即一诠次间甲乙巳定此可谓寸心自知者且先生历官大理时北地信阳方树赤帜一时靡然风偃而先生高唱单行不阡不陌是诚不可无一者也余因念先生生平为诗惟晚遇林见素先生一人耳身殁以后久应论定然其不知我者既横相訾诟其知我者亦使与众人为伍略无高下其蔽反甚于毁之今先生二集遗板俱坏遍询里中所藏仅存三四册事固有不可知傥更数十年此三四册亦复散去将使世间第一种文字遂化为脉望荡为飘风野火忽焉尽灭天下宁有是理耶此后起者所以不得辞其责也余既录成日为里中诸君诵之必尽一卷方已适梨洲黄先生过访草堂急取共读相与狂呼大叫声声相接余更起浮白一斗谓黄先生曰请于数百年中取一词家足当我白斋者邺嗣愿尽此斗先生亦笑谓余言不狂次日黄先生归舟中语万生允诚曰白斋诗诚不易得但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负海内之望表章一山阴布衣世始知有徐渭今杲堂乃以东海老布衣思表章士大夫不益难耶余闻其语为怅然久之夫余既杜门渐老不与海内词人一通名纸况悠悠千载亦谁为知我者乃独此爱异赏奇若不容口遂顿忘其身之老且废也虽然余不足传而倘以传白斋之诗遂得并传是终以士大夫身后之力引一布衣也余固藉白斋先生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玉,鄞县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官福建布政司左参政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四
琦字君玉,鄞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寺副、寺正,出为兴化知府,进参政致仕。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见素集》:白斋诗疏宕孤绝,如峻峰激流,景出象外。虽杂备众体,而收功实由山谷。宁川一派,今流明川矣。 《艺苑卮言》:张君玉诗如夜蛙鸣露,自极声致,然不脱淤泥中。 《甬上耆旧集》:先生诗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田按:白斋诗如饮苦酒、食谏果,森森自有正味在。李、何盛行时,不可无此一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丰城人,字延和。
七岁能诗。
弘治九年进士。
授翰林检讨,侍泾王讲读。
因灾异陈言触忌,下锦衣卫狱。
出为泾王府长史,以忤中官,复逮诏狱,谪戍永州,寻放归。
有《半松遗墨》。
明诗纪事·丁签·卷七
兆洋字延和,丰城人。弘治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以言事下锦衣狱,出为泾府长史,复以事逮诏狱,谪戍永州,寻放归。有《半松遗稿》。 田按:延和七岁作《登尧山》诗,称神童。以敢言两下狱。其送人诗有云:「人世无官好,沿江有泪挥。」亦可悲矣!
维基
范兆祥(1461年—?
),字叙圭,字廷和,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民籍。
江西乡试第五十九名。
弘治九年(1496年),登丙辰科三甲第四十名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应诏陈言大略,下锦衣卫狱,出为泾王府长史,因不附中官,又下锦衣卫狱,谪戍永州,不久放归。
所著有《半松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