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新甲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孝辕,号遁叟。万历间举人。官至兵部员外郎。有《海盐图经》、《唐音统签》、《读书杂记》、《赤城山人稿》。
槜李诗系·卷十六
震亨,字孝辕,别号赤城山人,海盐人。
为诸生时,黄洪宪、冯梦祯即以经济推之。
中万历丁酉浙副榜,名著海内。
时辽沈徵发遍天下,慨然思以功名见,乃就固城谕升合肥令。
凤阳解米累民,悉改官解,大兴水利,百姓赖焉。
刘铤援辽渡淮,震亨抗手与谈,老将心折。
时议举震亨边才,监援辽兵,不果。
升德州知州,州吏持牍来迎,震亨以诗题牍尾曰:自爱小窗吟好句,不随五马渡江来。
遂不赴。
崇祯末,流寇扰中原,诏群臣举用才能,侍郎朱大启举震亨可任知府,补定州。
南北师行,供亿有法,以城守功,擢职方员外。
陈新甲在中枢,震亨与不协,乞归。
尝裒辑唐人诗集,旁抄法苑、云笈及名山之志而胪列之,为唐音统签一千卷,搜罗大备,真属巨观。
又有秘册汇函、海盐图经、续文选、文献通考、纂靖康盗鉴录,今海虞毛氏书皆所编定者也。
震亨才识奥博,家多藏书,三百年来,吾郡学者屈一指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
天启二年进士。
授工部主事,限惜薪司索物,忤魏忠贤削籍。
崇祯初起南礼部主事,累官刑部侍郎。
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朝士多营救。
石麒执法断斩。
奏上,新甲弃市。
寻擢尚书。
坐拟姜埰、熊开元罪轻,忤帝意,落职闲住。
福王监国,召拜右都御史,改吏部尚书,为马士英等所扼,郁郁不得志,乞归。
清兵下江南,嘉兴城陷,自缢死。
隆武谥忠襄。
清谥忠懿。
有《可经堂集》。
槜李诗系·卷十九
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善人。
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主事,管节慎库,为魏珰所嫉。
以新城侯王升坟价事夺职。
崇祯改元,由考功郎累晋刑部尚书。
时法官引律大抵深文。
石麒奉旨清狱,多所宽减。
陈新甲以失事下狱,石麒力争论斩,其党大恨。
复谳张若麒、许定国、丁启睿等。
大法赫。
然无倖免者。
寻科臣姜埰行人熊开元以言事下狱,疏救不允,责令对状,罢归。
十七年,南京起右都御史,转吏部尚书。
上定官制、慎破格、行久任、禁营求、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
其时官方浊乱,石麒以年例出户科陆朗、御史黄耳鼎为藩臬,二人夤缘留用,疏讦石麒,遂乞休。
明年失国,入郡城,自经死,谥忠襄。
仆祖敏、李升,皆从死。
嗣子尔谷辑遗文曰可经堂集。
予谓士人委身王家,不幸遭逢世变,纵不能杀身殉国,亦当飘然行遁,与草木同腐耳。
何至弃封疆、贪利禄,腼颜自活,绝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乎!
吾郡死节数公,名炳天壤,慨慕流风,宛然如在。
予辑是卷,不能无三叹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宝摩,嘉兴籍青浦人。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主事削籍崇祯初起南礼部历官吏部尚书有可经堂集
维基
徐石麒(1577年—1645年),原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进士出身。世居钟带镇画水乡(今平湖市钟埭镇)。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因忤魏忠贤被削职。崇祯元年(1628年)崇祯即位,徐石麒被重新起用,任南京礼部郎中,调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历尚宝卿、应天府丞、左通政、光禄卿、通政使。为人有正义,“急人之患难,虽侧踵焦原,不忘援手。”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召为右都御史,改任吏部尚书,被给事中陆朗排挤,遂辞官。晚年居枫泾。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围攻嘉兴。徐石麒闻讯叹曰:“吾大臣也,城亡与亡”。城陷时,自缢死。

人物简介

维基
方一藻(?
—1640年),字子元,号玄根,直隶歙县人。
天启元年辛酉科乡试五十八名举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会试十三名,二甲二十一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户部主事,五年管新太仓,六年升陕西司员外,本年升保定知府。
崇祯二年升山西霸州道副使,三年(1630年)调永平道,四年改河南副使,遵化道。
崇祯四年,以右佥都御史,担任辽东巡抚。
六年加俸一级,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十一年升兵部左侍郎,加服俸一级,兼右都御史。
十二年加兵部尚书,十三年回部管左侍郎事。
后以大学士巡抚辽东,当时吴三桂“拜其门下”,又与其子方光琛“缔盟为忘形交”。
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年),陈新甲主议和,遣一藻赴盛京(沈阳)与清廷接触,于是方一藻派遣一名“瞽人卖卜者”周元忠到清廷洽谈,皇太极基本上同意。
方一藻建议用隆庆年间“俺答封贡”的模式与对方谈判。
为黄道周所排斥,连上三疏。
和议之事不了了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云南昆明人,字仲纶。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历迁御史。天启元年,辽阳失守,募兵请行。安邦彦反,自请讨贼。以病不能行。四年,王三善败死,起宗龙巡按贵州兼监军。所上方略,皆合机宜。崇祯时累官兵部尚书,初见帝,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而宗龙言之不已,帝遂不悦。以忤旨下狱。后起陕西总督,东进河南,击李自成军,败于汝宁,走至项城,被俘死。谥忠壮。
维基
傅宗龙(?
—1641年),字仲纶、元宪,号括苍、元轩,云南昆明官渡傅家营人,曾官陕西三边总督,讨伐流寇,被俘,不屈而死。
追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正德九年进士傅良弼曾孙,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任铜梁、巴县知县,调户部主事。
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任贵州巡抚兼监军,天启六年(1626年)击败安邦彦,稳定西南,诏加太仆少卿。
崇祯三年(1631年)任为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
崇祯十年(1637年),杨嗣昌力荐,宗龙重新起用为四川巡抚。
崇祯十二年(1639年),宗龙被召赴京,以邵捷春代为巡抚。
宗龙任兵部尚书,但不足三月因与崇祯帝不合被解职,下狱二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流寇破河南等境,杨嗣昌病死,北京震动。
尚书陈新甲推荐傅宗龙,皇帝诏赦宗龙出狱,以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代替丁启睿督陕兵讨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八月初旬,李自成有五十五万人攻占河洛,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在崇祯皇帝催促下,进兵河南,兵力仅两万馀人,时关中各地遭旱灾蝗灾,粮饷极乏。
九月四日,傅宗龙率川陕兵与保定总督杨文岳部会合。
在孟家庄(今平舆境内)为李自成、罗汝才所袭,贺人龙出逃,李国奇溃败,杨文岳亦径行离去。
仅剩宗龙孤军力战,被围八日,粮尽弹绝,十一日杀骡马分食,骡马杀尽,后取尸体“分啖之”,十八日箭矢俱尽,宗龙计划乘夜突围。
十九日,在离项城八里处,宗龙为贼逮获。
贼军想利用宗龙向守城官兵喊话。
宗龙大骂:“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
”遂被杀害,死状甚惨。
汪乔年得知傅宗龙死讯,大哭说道:“傅公死,讨贼无人矣。
”后汪乔年继为陕西总督,亦力战而亡。
遗作收入李根源《明滇南五名臣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河南太康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任平阳知府,有能名。
累官至右佥都御史,代陈新甲巡抚宣府,视事甫旬日,坐失防削籍遣戍,后释放还乡。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太康,佐知县拒守,城破死。
维基
张维世(?—1642年),号海澄,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太康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进士出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进士。历官平阳府知府,因逮捕绛州奸猾数十人。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河东道。天启六年(1626年)十一月,升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被削籍。四年起任陕西右布政使。崇祯八年十一月壬申由大同分巡道副使升任右佥都御史、昌平巡抚,九年五月兼官宣府巡抚,七月专抚宣府,因失防连坐而被贬戍,之后释放。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佔睢州、进犯太康。张维世辅佐知县魏令望抵抗,之后城陷身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保定人,字稚鹤,又字鹤冲。崇祯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十四年授御史,屡建言。十七年命监李建泰军,驰赴保定,力御农民军,被俘自杀。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鹤冲,保定人。崇祯甲戌进士,除中书舍人擢湖广道御史监宣大军寻督禁旅扼畿南要地保定陷殉难
维基
金毓峒(?
—1644年),字稚鹤,号鹤冲,保定中卫(今属河北省保定市)籍直隶完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崇祯七年(1633年)甲戌科进士。
初官中书舍人。
崇祯十四年(1641年),陛见崇祯帝,面陈漕运事务,符合上意,授监察御史。
又上疏批评兵部尚书陈新甲「庸才误国」,户部尚书李待问「积病妨贤」。
崇祯十六年(1643年),巡按陕西,反对朝廷强令孙传庭出关未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奉命监李建泰军,奔赴山西,方至保定,李自成大军已迫近。
于是偕同邵宗元等守城。
城陷被执,投井自尽。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1646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进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十五年,复故官。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以言事落职。寻起官,以谕德掌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谪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复起礼部尚书。有大涤函书浩然咏。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和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以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与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人物简介

维基
甘惟爃(?
—1646年),字君及,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甘惟爃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福建乡试解元甘汝挺的侄子,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授定南、南郑知县,转贵州道御史,弹劾陈新甲缺乏计谋、损害国家,请求立刻举荐贤人自代,未被接纳。
之后他巡按长芦,监督河道,改任汉中知府。
弘光年间,甘惟爃转为广西粮储副使;隆武帝起用为陕西行太仆少卿,他上疏请求退休,隆武帝却认为他趋避而降级,又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福京失陷后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称东饿夫。
刘宗周弟子。
崇祯四年进士。
由庶吉士改礼科给事中。
以劾王应熊入阁不由廷推,下诏狱。
旋起历吏科都给事中,屡忤首辅周延儒,又诋兵部尚书陈新甲奸邪,既而会推阁臣失帝意,谪戍均州。
弘光时任大理丞。
明亡为僧。
有《章格庵遗书》。
维基
章正宸(?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
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
崇祯六年(1633年)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
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任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
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
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
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与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
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
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万历庚戌进士,历官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