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蒯通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琅琊阜乡人。
从河上丈人学。
卖药东海边,时人称之为千岁翁。
相传秦始皇东游,与之语三日三夜,赐黄金璧玉价值数千万。
及去,皆置阜乡亭中,以赤玉舄一双为报,留书言数年后,求之于蓬莱山。
后始皇遣人入海求之,不可得。
一说安期生即安其生,与蒯通友善,项羽欲封之,卒不受。
全秦文
先生姓安名期,琅邪阜乡亭人。
师事河上公,善黄老,亦善为长短说。
卖药海边,与蒯彻善。
尝干始皇,又干项王,项王不能用其策。
已而项王欲封之,不受亡去。
刘向云:「时人皆言千岁翁。
」服虔云:「古之真人。
」案安期生事见《史记·乐毅》及《田儋传赞》,服说见《封禅书·索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齐人。
处士。
齐王田荣叛项羽,劫走齐士,不从者死。
先生被劫,强从。
及荣败,入山隐居。
蒯通言于齐相曹参,以为上宾。
梁石君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齐人。
齐王田荣叛项羽,劫齐士,不从者死。
石君与东郭先生在劫中。
及荣败,二人耻之,入山隐居。
蒯通进之于相国曹参,以为上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46 【介绍】: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元诗选
褧字显夫,正献公本之弟也。擢泰定甲子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詹事院立,选为照磨,寻辟御史台掾,辞。转大禧宗禋院照磨,迁翰林修撰。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月馀,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卒年五十有三,赠国子祭酒范阳郡侯,谥曰文清。显夫自少敏悟,出语惊人。延祐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入京师,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东平蔡文渊、王士熙方以文章显于朝,争慰荐之。至治辛酉,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而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朮鲁翀之门,士论荣之。所著有《燕石集》若干卷。欧阳元功谓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齐鲁老生不能及也。苏伯修亦谓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模拟之。危太朴曰:公之于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用成一家之言。显夫之诗,于诸公之评尽之矣。
钦定四库全书·燕石集·提要
(臣)等谨案:燕石集十五卷,元宋褧撰。褧字显夫,大都人。泰定元年进士。历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谥文清。褧博览群籍,与兄本后先入馆阁,并有集行世。时人以大宋、小宋拟之。褧集为其侄太常奉礼郎彍所编,凡诗十卷,文五卷。首载至正八年御史台咨浙江行中书省,刊行咨呈一道,欧阳元、苏天爵、许有壬、吕思诚、危素五序,末附谥议、墓志、祭文、挽诗,又有洪武中何之权、吕荧二跋,盖犹旧本。欧阳元序称其诗务去陈言,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苏天爵序称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危素序则称其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核其所说,亦约略近之。至其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或牵缀。如正献公坟所寒食诗有高坟白打钱句。案:韦庄诗上相閒分白打钱,非纸钱也。张女挽诗却是真魂埋不得句,序称其女工于属对,十岁而夭。案:李商隐诗万古贞魂倚暮霞,非十岁未字之女也。如斯之类,大扺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其文为作诗之馀事,然温润而洁净,亦不失体裁焉。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燕石集·序
汉初诗学方兴,燕人韩婴作外传数万言,史称其言与齐、鲁殊。
又言婴尝传易,燕、赵间人喜诗,故诗传而易微。
余读是有以知燕之为诗,盖千有馀年于此。
外传言奇诡卓荦,而诗之为教,本乎山川之风气,人物之性情者也。
燕东并辽海,通蓬莱,西北控并塞。
自昭王好神仙,往往招致畸人方士于其国,至若豪侠,则易水之歌,渐离之筑。
楚汉间安期生蒯通两人者,则又尝合二者之奇为一矣。
其风声气习,岁月之郁湮,世故之感发,不激为变宫变徵之流,则溢出为骚雅歌行之盛。
一气机之宣流耳。
翰林蓟门宋君显夫视予诗若干首,余读尽卷,求一言之陈无有也。
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诸贤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
吾知齐鲁老生之不能及是也。
奈何犹以燕石自名其集耶。
显夫年强仕,所作当日富,所造诣未易窥。
姑序余所睹记如是云。
至正元年三月丙子,奉政大夫、艺文少监长沙欧阳玄序。
延祐中,朝廷大兴文治,予友宋显夫从其兄诚夫自江南始还,莫识其面,而大小宋之名,隐然传播于京都。
未几,诚夫果魁多士。
久之,显夫亦赐同进士出身。
初,显夫兄弟从亲宦游于江汉之间,日益贫窭,衣食时或不充。
故其为学精深坚苦,下至稗官传记,亦无不览。
诗尤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摸拟之。
及闻贡举诏下,始习经义策问。
既擢第,遂入馆阁为校书、编修、修撰、待制。
又尝为太禧掌故、中台御史、山南佥宪,最后由国子司业入翰林为直学士。
至正丙戌之春,年五十三以卒,谥曰文清。
诚夫累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谥曰正献。
始者诚夫之卒,显夫属予序其文后。
今显夫之亡,其子国子生吁复汇其稿,徵序于予。
夫宋氏文学之伟,固不待予言而传也。
苐念伯仲方以才能进用,不极其至,相继而逝,此中外有识之士重悼惜也。
昔者仁皇开设贡举,本以敷求贤才,作兴治化。
今观累举得人之盛,或才识所长,裨益国政,或文章之工,黼黻皇猷,议者不得尽以迂疏巽懦诋訾之也。
呜呼!
去古虽远,士之卓然能有所见,毅然能有所守,又岂无其人哉?
彼或訹之利害,视之以祸福,事弗合义,言不中度,诡随而或不能尽识也。
予以交游之久,故深知之。
知之深,则哀之也切。
是则国家升平百年,德泽涵濡,而庠序乐育多士之功,岂苐求其文章言语之工而已。
显夫家本京师,故题其集曰燕石云。
至正六年冬十月朔,集贤侍讲学士、通奉大夫兼国子祭酒赵郡苏天爵序。
予卧病田庐,有禁近之擢,迫命就道。
惶汗无措,而复窃自喜。
幸故人宋君显夫,实直学士,协恭侍从,自公论文,亦一乐也。
比予入京前十五日,而显夫卒矣。
予病亟,归不得省。
其孤承诏复来。
显夫已赠国子祭酒,谥文清。
思而不可见,惜哉。
孤吁奉燕石集拜泣,且曰:此先子所遗兄彍编次者也。
世父至治集,公实序之。
敢援例以请。
予序诚夫文不一纪,又序其弟,人之生世,其可悲也夫。
昔显夫兄弟入京,首与予游,尽视予所著,暌离有作必寄,故知其长蚤且悉也。
及阅显夫稿,则未相识时,歌诗已尝及予,重以三十年分谊之笃,可辞乎。
国家设贡举,陶天下以经术,馀三十年矣。
文当日昌,而名能著见者,何其指之不多屈也,积储之不厚也,造诣之不远也。
取而随竭,发而自柅,拘拘规仿,而伥伥乎所适者,欲昌得乎?
惟其有所本也,有所参也,该洽沈潜,心有所得,济以定力而熟之,则于文也,决渊渟而灌沟浍,策坚良而走康庄,庶乎其达矣。
显夫登甲子科,考其作,未有贡举前,已汨汨矣。
视诱利禄而重失得,忽于播而急于穫者,不有间乎。
人知其才,而不究其积储造诣之有素也。
故予序其集而原其得,俾后之观者有激焉。
集凡若干卷,文若干首,诗乐府若干首,自名燕石,然世皆信其为玉也。
彍由奉礼郎为丞相东曹掾,汇从父之文,不使遗逸,不愧显夫之犹子矣。
吁甫襄事,即谋刻父文,宋之后其益昌矣哉!
至正六年,岁在丙戌,冬十一月既望,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安阳许有壬序。
维基
宋褧(1294年—1346年),字显夫。大都宛平(现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一部分)人。泰定元年(1324年)宋褧考中进士,并出任秘书监校书,后来又担任翰林编修。至元三年(1337年)担任监察御史,后来又担任西台都事以及翰林待制、国子监司业、翰林直学士兼任经筵讲官。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范阳郡侯,谥号为文清。宋褧的著作有《燕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