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金献民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王科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科(1490年—?
),字进卿,河南彰德府磁州涉县(今河南省涉县)人,民籍。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河南乡试第十九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会试第五十一名,三甲三十一名进士。
授蓝田县知县。
嘉靖四年(1525年),升任工部给事中,曾经弹劾兵部尚书金献民无功,总兵官赵文、种勋失事,及陕西织造内官扰民,郭勋任用奸人郭彪、郑鸾等,从而得罪郭勋下狱削籍。
当时举朝都知其冤枉,却不敢辩白。
几个月后,南京御史吴彦独抗章请求宽恕。
嘉靖帝怒,斥于外地。
已而御史张禄亦称此事,忤旨,被严厉批评。
自此,再无敢进谏此事之人。
居家多年卒。
隆庆初年,追赠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5 【介绍】: 明福建侯官人,字廷彝,号半洲。初冒姓蔡,后复姓。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嘉兴知县。嘉靖四年召为吏科给事中。十六年进兵部侍郎,与副使翁万达镇压断藤峡侯公丁起事。三十三年以南京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专讨倭寇。次年于嘉兴王江泾镇大捷,称军兴以来战功第一。遭赵文华诬陷,被杀,天下冤之。有《半洲稿》。
维基
张经(1492年—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福建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洪塘乡人,明朝中期政治人物,正德丁丑进士,嘉靖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因得罪严嵩、赵文华、胡宗宪等,遭明世宗以“抗倭不力”处死。
著有《半洲诗集》传世。
穆宗时追谥襄悯。
张经出身贫寒,其高祖父曾随母改蔡姓,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福建乡试位列第十九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三百七名,三甲六十四名进士,任浙江嘉兴县知县。
丁继母谢氏忧去职。
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入京任吏科给事中,曾上疏劾罢纳贿的兵部尚书金献民、匿灾不报的河南巡抚潘埙,并请裁撤为害百姓的锦衣卫,为嘉靖帝所采纳。
六年五月升礼科右,七年四月升吏科左,六月升户科都给事中。
十一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十二月升大理寺右少卿,十四年三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五年十一月以原职协理院事,十六年(1537年)五月升右副都御史,数日后升兵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令立即赴任,主持征讨侵边的安南莫登庸政权,大获全胜。
十八年闰七月,率军平定广西断藤峡弩滩诸巢贼,以功升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仍加俸一级。
二十一年五月,再以剿平琼州府黎贼军功,升兵部尚书衔,二十三年父丧守制离任。
嘉靖二十五年三月,起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不久被论劾而罢。
同年复张姓。
三十年四月起用为户部尚书、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丁忧归。
三十二年八月服阕,起复南京户部尚书,十月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大肆袭扰中国东部沿海各州县,明廷以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福建、山东、湖广诸军讨贼;张经以倭寇势众,且勇猛桀黠,未敢轻敌,每日选将练兵,以为万全,并积极徵调广西壮族“狼兵”作为精锐。
倭寇肆虐,东南百姓民怨沸腾,明世宗以张经动员缓慢,怒命其限期进兵,并派兵部侍郎赵文华至浙督师,催张出兵。
赵文华大怒,指示党羽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二十日,张经指挥总兵俞大猷及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水陆军联合进击。
汤克宽统水师于中路突击,俞大猷、卢镗等将则前后夹击,经多日血战,终在石塘湾、川沙洼(今上海川沙附近)、王江泾(今嘉兴市北州里)获大胜,毙倭寇一千九百馀人,俘获五千,史称“王江泾大捷”,为东南抗倭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
此时,明世宗却听信朝中人士的指控,以“抗倭不力”的罪名,遣锦衣卫逮捕张经。
明史》记载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张经、李天宠拟定死罪,“(严)嵩皆有力焉。
”,十月初一,张经与汤克宽、李天宠、杨继盛等同被斩于西市。
时人多为其鸣冤。
王世贞指出,张经之死与徐阶有很大关系。
赵文华将破倭之功据为已有,至于胡宗宪则连升三级,本职由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一跳而成为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张经之孙张懋爵上疏鸣冤,朝廷复其官职,谥襄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9—1566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窒甫,号淡泉。
嘉靖二年进士。
授职方主事。
日阅故牍,尽知天下阨塞及士马虚实强弱之数。
尚书金献民撰《九边图志》。
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造船筑城,练兵将,御倭于通州、海门等处,有功。
极言武健之徒,苦无出路,加入倭寇之状,建议广行搜罗,使有出身之阶。
改右都御史,协助戎务。
寻升刑部尚书。
屡忤严嵩,落职归。
通经术,熟悉掌故。
有《吾学编》等。
槜李诗系·卷十二
晓字窒甫,号淡泉,海盐人。少好嬉戏,乘屋缘木,蹻捷自喜。八九岁时,犹被絮袄,逐群儿捕蚌也。然授以经传子史及字义,讲解辄能通之。嘉靖壬午乡举第一,癸未成进士,为兵部主事。日阅故牍,尽知天下阨塞与士马虚实强弱之数。撰九边图志。一时士大夫始知晓为经世才。因议大礼,杖阙下。后,转文选郎。分宜用事,为子世蕃求玺承,晓谓非故事,分宜大恨,贬和州,判回翔南卿寺。十年,始以刑右侍改兵部,巡抚凤阳。时倭寇江之南北,晓日夜谋励将士,战于海门、狼山等处,俱大胜,斩获殊众。晓素以文学闻,又癯然若不胜衣,而乃以武功显,人益知其不可测。累迁吏部尚书、右都御史,改刑部尚书。时有大狱,如张翀等忤时宰郭希贤,谏立储、王抒、阮鹏误军机,及留都兵变、通倭酿乱数事,皆与分宜不合,益搆之,落职归。既卒,诏复其官。穆宗即位,赠太子少保,谥端简。晓问学淹博,经济宏深。性俭朴,编纂不倦。著有吾学编、古言、今言、奏议、文集等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窒甫,海盐人。嘉靖癸未进士。累官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端简。有集。
维基
郑晓(1499年—1566年),字窒甫,号淡泉、澹泉,小字阿文,浙江海盐县人。官至刑部尚书。弘治十二年(1499年),郑晓出生于海盐县城武原镇北门。自幼读遍《史记》、《元史》,嘉靖元年(1522年)举乡试第一,嘉靖二年(1523年)联捷二甲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著《九边图志》。因父忧而归海盐,久居乡间。许赞任吏部尚书时,召入吏部任考功郎。不畏严嵩权势。迁太仆丞,后任刑部右侍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吏部尚书李默因与严嵩不合被杀,此事对郑晓的打击很大,郑晓烧了部分书稿。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刑部尚书,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又因得罪严嵩遭革职。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赠太子少保,谥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