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郭维经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龚棻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龚棻(?
—1640年代),字蠡源、建木,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蜀溪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龚棻是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弘光元年(1645年)在南京赴吏部应选;当时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他打算离间二人,因此故意和马士英亲友秘密交谈反间,令对方动心,及后阮大钺计划诛杀东林党人时,马士英持却持相反意见。
南京失陷,他到福京谒见隆武帝,得授广州府推官,招降海盗罗明受,因功升官验封主事、员外郎。
清兵攻至天兴,万元吉出镇忠诚;龚棻招募水师五营,监督罗明受、黄志忠六千人前往,到南安时遇上敌军战败,他只身逃出至忠诚。
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忠诚援绝城危,万元吉劝他离去谋求后路,他假装答应;数天后对方催促他,他大声说:「走了!
」和两名仆人在金门乘坐一艘小船,离岸一丈多后向北面拜过,投水而死。
南明朝廷追赠太仆卿、兵部右侍郎,谥忠毅,清朝通谥节悯。
当地人将他和杨廷麟、万元吉、姚奇胤、黎遂球、郭维经、彭期生一起供奉,建祠祭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有朴。
崇祯十三年进士。
授南海知县,有政声。
入为兵部主事,改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未及赴任,清兵围赣州,即与郭维经募兵入城固守,城破死。
有《草玄堂诗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有仆,钱塘人。中崇祯庚辰会试癸未廷试除知南海县有草玄堂诗集
姚奇胤 朝代: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姚奇胤(1602年—1646年),字有仆,号二存,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政治及南明军事人物。
姚奇胤是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庚辰科会试四十六名,未殿试,崇祯十六年(1643年)补癸未科进士,获授广东南海知县,当地富庶多盗贼,他却能不接受贿赂,有为政声誉。
之后转任职方主事,改山东道御史,巡按广东,但未就任就在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和郭维经、郭承乾、王岩、郭维翰、彭之玠、彭吉修、李之梁、张世广、钟灵及经历卢君聘招募八千人到赣州,协助杨廷麟、万元吉守城,当中他守卫龟角尾。
后来炮裂城陷,他和郭维经拒守东门,当天和彭期生在郁孤台饮酒,酒醉后说:「我守护危城数月了,援绝力尽,与城池共存亡,是道义。
同乡在千里外共事,死也不孤单。
」喝完后散去。
下午城陷,他向南拜后在城楼上吊自尽,时年四十三;其子姚端亦以御史殉柳州之难,其灵柩与遗孤不得归乡,其友吴模求而得之,为他哭泣发丧,葬于武林,祀乡贤。
永历年间追赠太仆卿、兵部尚书,谥忠闵,有儿子姚端。
祁逢吉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祁逢吉(?
—17世纪),字耀之,号西岩,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次年(1622年)联捷进士,历任馀姚知县、兵部主事、南赣副使;又平定山寇钟淩秀,累迁应天府尹、光禄少卿。
他和周镳不和,见到别人就骂周镳,马士英喜欢他,于是升任户部右侍郎、佥都御史,总督仓场,又说服王士鑅举报史可法、郭维经,但遭韩赞周阻止。
南京沦陷,他投降清朝,后事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启甸。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诸暨知县,调知会稽,升礼部主事。崇祯十六年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闻李自成克北京,欲出兵勤王,为马士英等所阻,遂弃官归。
维基
黄鸣俊(1590年—1646年),字启甸,号跨千,福建莆田县人。
万历四十六年(1618)福建乡试戴国章榜七十七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初授诸暨县知县,调会稽县知县,升礼部主事、员外郎。
因不附魏忠贤,出为浙江督学佥事。
历任杭严副使、南直粮储参议。
以忤相臣周延儒,调山东布政司参议,督粮山东,升佥都御史,巡抚浙江。
履任甫一月,闯贼陷北京,黄鸣俊命游击郑天鸿率五千人北上勤王,在镇江被马士英阻止,又指称许都余党复叛,黄鸣俊巡抚罢官归乡。
1645年七月,隆武帝即位福州,授兵部右侍郎,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十二月,黄鸣俊受命出守衢州。
1646年七月,清军破金华后,遂至衢州,副使秦应科内应,城破,黄鸣俊退入仙霞关,帝怒,逮其子职方主事黄天复下狱,复命建宁府羁押鸣俊,鸣俊惧,请奋勇自效。
寻统兵出关。
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欲逃往江西,大臣从行者唯何吾驺、郭维经、朱继祚、黄鸣俊四人。
在汀州被清军追及,黄鸣俊被逮入北京后投清,授五品官,已而自羞,以疾辞归;未几卒。
胡栋朝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栋朝(1872年—1957年),字振廷,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今海珠区琶洲街道黄埔)人,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祖籍福建崇安的胡姓祖先文达公到南雄保昌当县尹,南宋时又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广州,再迁到今广东省海珠区琶洲街道[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0144358/http://gocn.southcn.com/xqjj/gxfw/200404290013.htm 黄埔]。
文达公十七世胡宏根生有长子[http://www.hudong.com/wiki/%E8%83%A1%E6%97%8B%E6%B3%BD 胡旋泽] ,二子胡建初。
胡建初就是胡栋朝的父亲。
4岁的时候父亲过世,17岁赴香港,由叔父养育,21岁就读香港英国皇仁书院。
1897年,胡25岁,刚好中国第一所称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天津北洋大学堂成立。
该校来香港招生,正在皇仁书院读书的他入选。
29岁那年,他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堂,取得工科学士学位,获选赴美留学,入加州大学。
第四年入康奈尔大学读工程,专攻铁路桥梁,并写成《比较栓桥及钉桥之用》一书,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同年还写成《中国铁路指南》一书在上海广知书局出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引起中国有关铁路公司的注意。
胡栋朝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到编斯云利雅铁路公司练习铁路测量、美国桥梁公司练习制桥及绘图、波鲁云机车公司练习制造机车及设计机器零件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栋朝应四川总督锡良聘请回国兴办铁路。
他是勘测川汉铁路的第一个工程师。
1906年4月30日,胡栋朝到达黄埔村时,恰巧其母逝世,在乡居丧三个月。
同年7月15日在入川途中,有人劝胡先入京参加学部考试,然后再去川未晚。
胡便去试一试,结果名列第九名,被赐给进士衔头。
同年9月17日,胡到汉口时,家人来电报告诉他其妻病逝。
在两位亲人先后去世的打击下,胡仍以事业为重,继续尽快入川。
11月,胡被正式任命为四川川汉铁路正工程师,带领助理工程师7人、委员2人、亲兵14人,测量由宜昌经夔州、万县至成都的路线。
1907年4月,到达成都市,10月测量由成都经重庆至宜南的路线。
经过他的精心勘测,最后确定从宜昌北望桥起,经马难波、西河口、杨家河、马粉坪、石家坝、大峡口、香溪,绕避巫峡以达夔州为路线。
然而,此时的川汉铁路公司内部意见不统一,争论不休,胡因此而辞职。
值得一提的是胡栋朝想修筑的川汉铁路,在1950年修建成的渝铁路线中就有原来川汉铁路线的一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栋朝通过学部考试,获取工科进士。
宣统元年(1909年)选授翰林院庶吉士。
胡辞职后出国,先到日本长崎,后到海参崴,又赴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