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生卒】:?—201 【介绍】: 东汉沛郡龙亢人,字公雅。桓焉孙。少习《尚书》,举孝廉为郎。灵帝时拜侍御史。宦官秉权,典无所回避。后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不遂。献帝建安中,拜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迁光禄勋卒。
人物简介
【生卒】:142—208 【介绍】: 东汉末山阳高平人,字景升。皇族远支。献帝初平元年为荆州刺史,得当地豪族支持,据今湖北、湖南地方。李傕、郭汜入长安,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不参与混战,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及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求助于表,表许而不至,亦不援曹操,欲观时变。操败绍后征表,未至,表病卒。子刘琮降曹。全后汉文·卷八十二
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鲁恭王之后。与张俭等号八俊。辟大将军何进掾。初平元年,拜荆州刺史,寻加镇南将军,封成武侯。建安十三年,疽发背卒。有《周易章句》五卷。(《案表有遗袁谭、袁尚二书,乃《王粲作》,今编入王粲集。)
人物简介
【生卒】:153—208 【介绍】: 东汉鲁国人,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性好学,有异才。初辟司徒杨赐府,大将军何进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掾,拜北军中候,迁虎贲中郎将。以忤董卓,转议郎。献帝时为北海相,立学校,表儒术,荐贤良。历少府、太中大夫,名重天下。自负才气,对曹操多侮慢之辞,曾被免官,终与操积怨,构陷成罪,为操所杀。文辞有名于世,为“建安七子”之一。有《孔北海集》。全后汉文·卷八十三
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举高第,为侍御史,病免。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廷虎贲中郎将。献帝初,以忤董卓,左转议郎,出为北海相,刘备表为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城陷出奔。徵为将作大匠,迁少府,以忤曹操免。复为太中大夫,与刘桢,王粲、陈琳、阮瑀、徐干、应玚为建安七子。有《春秋》杂议难五卷,集十卷。
人物简介
【生卒】:179—214 【介绍】: 汉末襄阳人,字士元。与诸葛亮齐名,号为“凤雏”。起家郡功曹。刘备得荆州,以为谋士。使守耒阳令,不治,免官。诸葛亮因称其才,擢治中从事,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从备入蜀,陈计斩刘璋部将,还攻成都,所过辄克。围雒城,中流矢卒。追赐关内侯,谥靖。
人物简介
字文始。少有才学。年十五,能属文。初董卓之诛也,萌父瑞知王允必败,京师不可居。乃命萌将家属至荆州,依刘表。去无几,瑞果为李傕等所杀。及天子都许昌,追论诛董卓之功,封萌为澹津亭侯。与山阳王粲善。萌当就国,粲作诗以赠萌。
人物简介
【介绍】: 三国魏南阳人,字子朗。随张鲁为司马。尝劝鲁投曹操。操破鲁,赐爵关内侯。文帝黄初中历仕上党、巨鹿二郡太守,年老还,拜议郎。
人物简介
全三国文·卷二十八【介绍】: 三国魏河东安邑人,字伯儒。少以才学称。曹操辟为司空掾属。尝建议朝廷置盐官专卖,招怀流民。魏国建,拜侍中,与王粲并典制度。官至尚书。曹丕称帝,复为尚书。魏明帝时封𨶁乡侯。受诏典著作,撰《魏官仪》。善书法,精鸟篆、隶、草,以文章显。卒谥敬。
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曹公辟为司空掾,除茂陵令,再迁至尚书。魏国建,拜侍中。文帝即王位,徙尚书,寻还汉朝为侍郎。及受禅,复为尚书,封阳吉亭侯,明帝时进封阌乡侯。卒,谥曰敬侯。
人物简介
【生卒】:?—284 【介绍】: 西晋高平人,字正宗。王粲从孙。魏时辟公府,累迁尚书郎。入晋,为汲郡太守,耕桑树艺,躬自教示,开荒五千余顷。比年普饥,人食不足,而汲郡独无匮乏,有政声。迁卫尉、河南尹、大司农。无复能名,为政苛碎,坐免官,时人以为暮年谬妄。后起为尚书。
人物简介
【介绍】: 南朝陈僧。不详所出。初住扬都大寺,与慧恺、僧宗、法忍等共知名于梁代。时天竺沙门真谛在岭南,法泰与宗恺等诣广州制旨寺。笔受文义,咨探研索,近二十载。后不知所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不知何许人。早与慧恺僧宗法忍等知名。梁代天竺沙门真谛。流寓岭南。泰偕宗恺等事之。以赴广州刺史欧阳頠之请。传译于制旨寺。陈太建三年。讲所译新经于建邺。惊异时众。会彭城静嵩来扣。泰为随机按旨。披释无遗。事见嵩传。慧恺曹姓。义理淹博。词力尤殷赡。赞谛译事。每恨相见之晚。住广州显明寺。延谛房中。讲俱舍论。光大间。僧宗法准法忍等。就谛求学。为讲摄论。与获听受请恺于智慧寺。讲俱舍。至业品疏第九卷。遘疾不救。明年春。谛又化。 有受菩萨戒弟子曹毗。恺之叔子也。少随恺入南中。既善摄论。兼承诸部。晚住江都。尝以章甫缝掖。登座开演而沙门僧荣日严法侃等。皆咨禀焉。 时智敷道尼亦为恺所赏识。故恺之亡。谛抚膺哀恸。率敷尼等十有二人。于法准房。传香火。誓弘摄舍。后敷虽遇跋摩利三藏弟子慧哿。从究涅槃论。仅得叙分。而哿以疾殂。乃专讲摄论。续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初
释法泰。不知何人。学达释宗跨轹淮海。住杨都大寺。与慧恺僧宗法忍等。知名梁代。并义声高邈宗匠当时。有天竺沙门真谛。挟道孤游远化东鄙。会虏冠勍殄。侨寓流离一十馀年。全无陈译。将旋旧国。途出岭南。为广州刺史欧阳頠固留。因欲传授。周访义侣。拟阅新文。泰遂与宗恺等。不惮艰辛。远寻三藏。于广州制旨寺。笔受文义。垂二十年。前后所出五十馀部。并述义记。皆此土所无者。泰虽博通教旨。偏重行猷。至于律仪所及。性无违越。谛又与泰译明了论。释律二十二大义。并疏五卷。勒于座右遵奉行之。至陈太建三年。泰还建业。并赍新翻经论创开义旨。惊异当时。其诸部中。有摄大乘俱舍论。文词该富理义凝玄。思越恒情鲜能其趣。先是梁武宗崇大论。兼玩成实。学人声望从风归靡。陈武好异前朝。广流大品。尤敦三论。故泰虽屡演。道俗无受。使夫法座绝嗣阒尔无闻。会彭城沙门静嵩。避地金陵。学声早被独拔千载。希斯正理。昼谈恒讲夜请新宗。因循荏苒乃经凉燠。泰振发玄门明衷弘诣。覈其疑义每凑玄极。皆随机按旨。披释无遗。事出嵩传。泰博咨真谛。传业嵩公。知我者希。浮谚斯及。不测其终。智恺。俗姓曹氏。住杨都寺。初与法泰等前后异发。同往岭表奉祈真谛。恺素积道风词力殷赡。乃对翻摄论。躬受其文。七月之中文疏并了。都合二十五卷。后更对翻俱舍论。十月便了。文疏合数八十三卷。谛云。吾早值子。缀缉经论絓是前翻。不应缺少今译两论词理圆备。吾无恨矣。恺后延谛。还广州显明寺。住本房中。请谛重讲俱舍。才得一遍。至陈光大中。僧宗法准慧忍等。度岭就谛求学。以未闻摄论。更为讲之。起四月初。至腊月八日方讫一遍。明年宗等又请恺。于智慧寺讲俱舍论。成名学士七十馀人。同钦咨谒。讲至业品疏第九卷。文犹未尽。以八月二十日遘疾。自省不救。索纸题诗曰。千秋本难满。三时理易倾。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遗文空满笥。徒然昧后生。泉路方幽噎。寒陇向凄清。一朝随露尽。唯有夜松声。因放笔。与诸名德握手语别。端坐俨思奄然而卒。春秋五十有一。即光大二年也。葬于广州西阴寺南岗。自馀论文。真谛续讲。至惑品第三卷。因尔乖豫。便废法事。明年肇春三藏又化。谛有菩萨戒弟子曹毗者。恺之叔子。明敏深沈雅有远度。少携至南受学摄论。咨承诸部皆著功绩。太建三年。毗请建兴寺僧正明勇法师。续讲摄论。成学名僧五十馀人。晚住江都综习前业。常于白塔等寺开演诸论。冠屦裙襦服同贤士。登座谈吐每发深致。席端学士并是名宾。禅定僧荣日严法侃等皆资其学。时有循州平等寺沙门智敫者。弱年听延祚寺道缘二师成实。并往北土沙门法明。听金刚般若论。又往希坚二德。听婆沙中论。皆洞涉精至研覈宗旨。必得本师临听言无浮杂义得明畅者。方始离之。馀例准此。及翻摄论。乃为广州刺史安南将军阳山公頠请宅安居。不获专习。后翻俱舍方预其席。及恺讲此论。敫与道尼等二十人。并掇拾文疏。于堂听受。及恺之云亡。谛抚膺哀恸。遂来法准房中。率尼响敫等十有二人。共传香火。令弘摄舍两论誓无断绝。皆共奉旨仰无坠失。至三藏崩后。法侣彫散宗嗣将亏。太建九年。敫相续敷弘。最多联类。同听谛席。未有高者。太建十一年二月。有跋摩利三藏弟子慧哿者。本住中原。值周武灭法。避地归陈。晚随使刘璋至南海获涅槃论。敫曾讲斯经。欣其本习伏膺请求。便为开说。止得序分种性分前十三章玄义。后返豫章鹤岭山。敫又与玑法师随从。因复为说第三分。具得十海十道。及进馀文。哿因遘疾不任传授。乃令敫下都觅海潮法师当穷论旨。以十四年至于建业。所寻不值。乃遇栖玄寺晓禅师。赐与昙林解涅槃疏释经后分。文兼论意而不整足。便还故寺。常讲新文十三章义。近二十遍。开皇十二年。王仲宣起逆。焚烧州境及敫寺房。文疏并尽。其年授敫。令任广循二州僧任。经五载废阙法事。后解僧任方于本州道场寺。偏讲摄论十有馀遍。坐中达解二十五人。玑山瞰等并堪领匠。仁寿元年。遘疾终于本寺。敫撰谛之翻译历。始末指订。并卷部时节人世详备。广有成叙。道尼住本九江。寻宗谛旨。兴讲摄论腾誉京师。开皇十年下敕追入。既达雍辇开悟弘多。自是南中无复讲主。虽云敷说盖无取矣。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