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辽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陈武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5 【介绍】: 三国吴庐江松滋人,字子烈。
初随孙策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
复以为督,领庐江精兵。
孙权统事,转督五校,累有功,进位偏将军。
从征合肥,为张辽所袭,力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8 【介绍】: 三国吴汝南细阳人,字子衡。
初为县吏。
避乱寿春,从孙策征战,以军功领宛陵令,迁都督。
攻平陈瑀,拜征虏中郎将。
从破曹操于赤壁,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
魏曹休、张辽等率军来战,范率舟师拒之,迁前将军,假节,封南昌侯。
性奢靡,然勤事奉法。
官终大司马。
赵俨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245 【介绍】: 三国魏颍川阳翟人,字伯然。
避乱荆州。
汉献帝建安二年,归曹操,为朗陵长。
入为司空掾属主簿。
时于禁、乐进、张辽诸将不协,俨并参三军,遂相亲睦。
建安末,曹仁为关羽所围,操将徐晃击破羽,俨多策画。
官至司空。
卒谥穆。
全三国文·卷二十五
俨字伯然,颖川阳翟人。建安初为朗陵长,入为司空掾属主簿,历章陵太守、都督护军扶风太守、关中护军,迁平寇将军,文帝时历侍中驸马都尉,领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寻封宜土亭侯,迁尚书。明帝时进封都乡侯,出监荆豫诸军,转大司马军师,拜大司农。齐王时假节都督雍凉,征为骠骑将军,迁司空,正始四年卒,谥曰穆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山阳钜野人,字曼成。
初为颍阴令、中郎将,迁离狐太守。
官渡之战,归曹操,为裨将军,累迁破虏将军。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与张辽等进屯合肥,击破孙权。
好学问,贵儒雅,不争功,时称长者。
卒年三十六,谥悯。
谷利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人。
本孙权左右给使,以谨直为亲近监。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权为魏将张辽所围,死战突围,乘马上津桥,桥南已彻,利使权持鞍缓控,从后著鞭,权遂越桥而过,以功拜都亭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馀杭人,字公绩。
凌操子。
年十五,拜别部司马,领父兵。
后从孙权击山越,征江夏,与周瑜等破曹操,累有战功,迁校尉。
从征合肥,权为魏将张辽所围,统率士死战捍卫,还拜偏将军。
传云年四十九卒。
释怀空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河阳商氏子。
家殖资产。
父母兄弟无怨。
空固求脱去。
于是依乡里之大都山广福院。
师事大明禅师出家。
既登具。
大明即使往见秀禅师于京师。
发明己事。
未几游安六之定安山。
偶遇一老叟。
谓曰。
愿师留此。
庶几我等获沾利益。
空因结庵而止。
一日村民逐虎。
见空喜曰。
此间虎暴不安。
师其可以法力弭之否。
空曰虎暴何如人暴。
人不暴虎。
则虎不暴人。
此理之常也。
诸君自今宜回心向善。
悉弃猎具。
而陈置道场。
则虎暴可弭。
民从其教。
是夕一虎于庵前瞑目而伏。
空咄曰。
汝以宿昔嗔噬。
而受此报。
今又不已。
当入地狱。
语毕虎竟去。
明日赴道场家斋归。
虎复引七子踞庵前。
空投以斋馀饼饵物。
为之说戒忏悔。
自是虎暴息矣。
时州牧张辽
遣府吏慕容兴。
诣山迎空。
入城府供养。
空以疾辞不起。
仍即山构伽蓝。
以处空。
贞元三年卒。
寿八十三。
是年三月十六日。
火葬。
收舍利起塔。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怀空。
俗姓商氏。
河阳人也。
膏粱之子幼且矜庄。
乃辞所亲。
就本州大都山广福院出家。
大明禅师默识空之器局不常。
教诵群经。
纳法之后观方京都。
属北秀禅师阐化。
造而决疑。
后往安陆定安山。
倏遇一叟。
劝空镇压此川我沾大利。
乃结茅而止。
前叟即土地神耳。
寻因村民逐虎入山。
见空欢喜。
而白之曰。
此中多虎暴村落不安。
愿和尚示以息灾之法。
空曰。
虎亦众生也。
若屠害于彼彼必来报。
迭相偿报。
何时断期乎。
老僧为诸君计者善可禳去。
乡人曰。
愚下无知唯教所在。
空曰。
汝归舍同心陈置道场施设大会。
空预法筵。
至日之夕矣。
有一虎于庵前瞑目伏地。
空曰。
咄哉恶类。
一报未灭。
更增宿殃。
噬人伦也。
天不见诛。
死当堕狱。
吾悯汝哉。
虎被责已。
忽迟回而逝。
明日斋散上山。
其虎在庵前领其七子。
将斋馀掷之。
各食讫为其忏悔。
七虎相次俱亡。
百姓胥悦。
且曰。
从师居此俗无疵疠。
仍年谷熟致拜而退。
张辽大夫为州牧。
遣府吏慕容兴。
往请入州。
空谢病不起。
部领工匠为建禅宫毕。
示疾而终。
享年八十三。
贞元三年三月十六日火葬收舍利入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816 【介绍】: 唐僧。太原文水人,俗姓武。武则天侄孙。七岁应童子举。十三岁从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玄宗开元间,参荷泽神会,得为执侍,会传其法要。后住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代宗大历五年,入京,参南阳忠国师。八年,赐号大悲。后历住汴州、润州。宪宗元和五年,淮南节度使李鄘召居扬州华林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武氏。
太原文水则天皇帝诸孙也。
父宣洛阳令。
母夏侯氏。
梦神僧寄宝鉴。
表里莹然。
曰善护之。
及生而秀整可爱。
七岁诵习通利。
以童子举入官。
至十三。
擢太子通事舍人。
益进学不怠。
三教典籍。
窥览靡有遗。
然颇厌世故。
嗜空宗。
时洛下方盛荷泽神会之化。
坦往参焉。
遂见推许。
而命之执侍。
父母莫之沮。
天宝初。
会谓坦曰。
吾有一句。
自初祖菩提达磨。
传之曹溪。
曹溪以传吾。
汝宜谛受。
毋令断绝。
兹吾将有难必去汝而它之焉。
未几果诏会迁弋阳。
坦亦览藏经于庐州之浮查寺。
大历五年获以法眷礼。
见南阳忠国师于京帅。
忠公为奏得玺书。
赐号大悲。
时相国田公神功方帅汴。
坦就以行化。
殊见祗待。
乃循维扬六合而下。
忽闻空中有声曰。
吾与汝开心地。
即睹菩萨像。
如文殊者。
以手按其颈曰。
此其印验也。
视之有指痕四皆赤色。
久不灭。
润之金山。
有云气。
能毒人至死。
盖穴之蛰龙致然。
至是而弭。
亦坦尝旅次其间云。
俄庵江阴之定山。
夜闻赞叹声。
察之二白龟也。
又白蛇数丈。
祈受戒忏悔。
寓吴兴。
造兰若于林山。
或见三丈夫衣金紫。
美其壮丽。
元和五年。
相国李公鄘治广陵。
素严刻少恩。
遇坦绝宽厚。
馆之华林寺。
寺有吴将张辽墓。
尤舞妖祟。
坦居之。
恬无所忤。
十年有二胡人。
自称龟兹国使。
致国命请坦。
然竟不知何从来也。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众以荷泽忌营斋。
坦别众曰。
吾赴远请已。
七月染微疾。
九月八日乃终。
塔葬郡之驯翟坊南冈。
寿一百八。
腊八十四。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灵坦。
姓武氏。
太原文水人也。
则天太后侄孙。
父讳宣。
洛阳县令。
母夏侯氏。
初妊坦也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
及诞亲无所苦。
年甫七岁诵习毕通应童子举。
十三从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
如是悦学不休。
三教之书弥增洞达。
然而恒嗟朽宅誓入空门。
已备大乘之资粮。
终到涅槃之境域。
于时洛都盛化荷泽寺神会禅师也。
方遮普寂之光渐没秀师之道。
坦往参焉。
会施善诱顿见其心。
默而许之。
容其执侍。
父母不能回其意飞飏莫系始末研磨得破疑滞。
天宝初载召坦曰。
吾有一句是祖祖相传至曹溪。
曹溪付吾。
汝谛受之。
吾当有留难。
遂辞游方焉。
未几果敕移会于弋阳。
坦遂向庐州浮槎寺览大藏经。
后闻忠国师自南阳诏入。
于大历五年礼觐之。
八年欲出关。
忠奏曰。
此人是贫道同门。
俱神会弟子敕赐号曰大悲。
兼赍墨敕。
行化至梁园。
时相国田公神功供养逦迤。
适维扬六合方叹大法凌夷。
忽闻空中声云。
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
与汝印验。
令举项以掌按之寻。
观有四指赤痕。
其印迹恒现。
又止润州江中金山。
今泽心也。
其山北面有一龙穴。
常吐毒气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毙。
坦居之毒云灭迹。
又于江阴定山结庵。
俄闻有赞叹之声。
视之则白龟二。
坦为受归戒。
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
亦为受戒忏悔。
如是却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
有三丈夫衣金紫。
趋步徐正称叹。
道场唯善。
村落之民多弃罟网。
元和五年相国李公鄘之理广陵也。
以峻法操下刚决少恩。
一见坦郑重加礼。
召居华林寺。
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
寺僧多为鬼物惑乱。
坦居愀然无眹矣。
又扬州人多患山妖木怪之所荧惑。
坦皆遏禦焉。
人争归信。
至十年忽见二胡人。
称自龟兹国来彼无至教。
远请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于荷泽忌斋告众。
吾赴远请。
七月示疾。
九月将灭。
斯预告也。
至季秋八日果寂尔而终。
迁塔于扬州西驯翟坊之南冈。
越州掾郑詹建塔。
报龄一百八岁。
僧腊八十四焉。
坦即曹溪之孙。
荷泽之子也。
神僧传·卷第八
释灵坦。
姓武氏。
太原文水人也。
则天太后侄孙。
父宣洛阳令。
母夏侯氏初妊坦也。
梦神僧授与宝鉴表里莹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善保护之。
及长参神会禅师。
大历八年行化至梁园。
时相国田公神功供养逦迤。
适维扬六合方叹大法凌夷。
忽闻空中声云。
开心地即见菩萨如文殊像。
曰与汝印验。
令举顶以手按之。
寻观有四指赤痕。
其印迹恒见。
又止润州金山。
其山北面有一龙穴。
常吐毒气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毙。
坦居之毒云灭迹。
又于江阴定山结庵。
俄闻有赞叹之声。
视之则白龟二。
坦为受归戒。
又见二大白蛇身长数丈。
亦为受戒忏悔。
如是却往吴兴林山造一兰若。
有三丈夫衣金紫。
趋步徐正称叹道场。
元和五年居华林寺。
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
寺僧多为鬼物惑乱。
坦居之愀然无眹矣。
又扬州人多为山妖木怪之所荧惑。
坦皆遏禦焉。
至十年忽见二胡人。
自称龟兹(音丘慈)国来。
彼无至教。
远请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告众将赴远请。
至季秋八日卒。
寿一百八。
僧腊八十四。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武。
太原文水人。
则天太后侄孙。
父讳宣。
洛阳县令。
母夏侯氏初妊坦。
梦神僧授与宝鉴。
表里莹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
善保护之。
及诞。
亲无所苦。
年甫七岁。
诵习毕通。
应童子举。
恒嗟朽宅。
誓入空门。
于时荷泽寺神会禅师。
洛都盛化。
坦往参焉。
会施善诱。
顿见其心。
天宝初载。
召坦曰。
吾有一句。
是祖祖相传至曹溪。
曹溪付吾。
汝谛受之。
吾当有留难。
遂辞游方焉。
未几果敕移会于戈阳。
坦遂向卢州浮槎寺。
览大藏经。
后闻忠国师。
自南阳诏入。
于大历五年礼觐之。
八年欲出关。
忠奏曰。
此人是贫道同门。
俱神会弟子。
敕赐号曰大悲。
兼赍墨敕。
行化至梁国。
时相国田公。
神功供养。
逦迤适维杨六合。
方叹大法凌替。
忽闻空中声云。
开心地。
即见菩萨如文殊像曰。
与汝印验。
令举顶以掌按之。
寻观有四指赤痕。
其印迹恒现。
又止润州江中金山。
今泽心也。
其山北面。
有一龙穴。
常吐毒气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毙。
坦居之。
毒云灭迹。
又于江阴定山结庵。
俄闻有赞叹之声。
视之则白龟二。
坦为受归戒。
又见二大白蛇。
身长数丈。
亦为受戒忏悔。
后往吴兴林山。
造一兰若。
有三丈夫。
衣金紫。
趋步徐正。
称叹道场唯善。
村落之民。
多弃罟网。
元和五年。
相国李公鄘。
召居华林寺。
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基。
寺僧多为鬼物惑乱。
坦居。
湫然无朕矣。
又杨州人。
多患山妖水怪之所荧惑。
坦皆遏禦焉。
人争归信。
至十年。
忽见二僧人。
称自龟兹国来。
彼无至教。
远请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于荷泽忌斋告众。
吾赴远请。
至季秋八日。
果寂而终。
迁塔于杨州西驯翟坊之南冈。
越州掾郑詹建塔。
报龄一百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