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许誉卿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
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
士英当国,华亭顾在观为杨龙友所引入士英幕,尝言阮大铖不可用。
大铖欲起钩党之狱,在观说伯和泣谏,赖以稍止。
是亦能干蛊者。
(王昶《春融堂集·顾在观传》:在观,字观生,华亭人。
博览群史,于古今治乱之原、人才臧否之数,能识其所以然。
华亭教谕杨文骢命子师事焉。
马士英总督凤阳,以文骢故,辟置幕府。
时论者抨击不休,士英患之。
在观曰:“公素怀坦白,无所附丽,今昵怀宁,故众情不免致疑。
”阮大铖闻,大恚。
士英辅政,在观首以“起用老成,分别邪正”为言,一时若嘉兴徐石麒、会稽刘宗周、长洲徐研、华亭许誉卿、夏允彝、陈子龙并登启事。
而大铖憾东林诸人,思诬以谋立他藩,一网尽之,最后嗾安远侯柳某上疏。
大铖先诣士英,属以严旨票拟,士英笑不应。
大铖怒曰:“东林间谍,坐在汝家,我固知无能为也。
”在观尝语士英:“大铖才智雄杰,一朝得志,为所欲为,必不顾其后,是事关公门户,且系于万世清议,不宜强为迁就。
”士英之子銮亦以此意极言之。
其时不致启白马清流之祸者,在观力也。
)伯和尝与杜于皇倡和,(杜浚《变雅堂集》:《马伯和宅海棠分得醒字》:“把酒来花下,看山坐水亭。
鬓毛疏更白,春色晓多青。
丽蕊关心赏,妍枝议胆瓶。
一酣拚竟日,三月不宜醒。
”《伯和落一齿,有诗为余诵之,复用其才字》:“齿落闻新句,痴虫试尔才。
无多妨肉食,全不碍衔杯。
老怯边风入,人窥笑口开。
何妨杜陵叟,车辅半摧颓。
”《雨中再酌伯和斋》:“细雨春泥薄,支筇问索居。
话间尊酒至,何处管弦徐。
池水行将起,篱花渐欲舒。
频来惭款洽,挈榼意何如。
”)诗亦雅澹新警。
(卓尔堪《遗民诗》:伯和壮岁,值南都新建,进言不听,常怀忧郁,绝意仕进。
及国破家亡,君子亦深谅之。
晚年垂帘白下,有《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寓意有在。)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
字长孺,号茂屿,先曾大父太保公有孙七人公为长先仪部公最少公少负奇质有威重读书数行下七岁时自其所居室过听事出就书舍每日进止不失一步门中有长者目识之叹曰此儿酷似闻庄简未可量也中进士以行人授监察御史在台守直节无所附丽同里某公初罢相亢章论之竟以忤时出为广东治盐佥事时粤中盐法大坏公至慨然曰朝廷名此官非立法盐终不理然法惟在均在覈因博访前后大釐剔诸宿弊去吏之奸及豪大猾为蠹者法初严而适得其平凡岁增额至三万遂得捐商家积负汰其浮赎复请免属郡他苛税以所羡三千三百充之商与民并大苏因条所行著为盐政考自后监司虽才必善守其法小变通之此书遂为画一改山东海右参议值登莱大水公晨夕筹策命有司停征止讼狱招集流亡尽捐郡县输赎三千以转粟济民民藉不死迁副使督学陜西在济南李攀龙京山李维祯后一时文衡称关中三李适山东复大祲以士民之请再徙守济南参政公采酌荒政以次毕举凡守令所不能行公俱身任之大中丞直指所久不决公立遣之撰有公宣记事即擢本省按察使盖公在监司起佥事为外台长其举卓异俱第一万历四十七年遂以佥都御史巡抚贵州黔既无额饷岁饥数用兵卫所至十年无俸戍卒三四年无粮会征调土兵苗仲㺜□交煽动为乱土司阴与相结更挟以自重其患巳成公再沥血请饷为预防计而当事忌公威名远臣号呼漠置不理公因六疏力请疾得许方候代忽永宁宣抚奢寅反重庆报至贵阳震动公念封疆受寄义不敢辞遂复出视事而黔所属水西安氏与奢贼世姻本同谋其同知安邦彦最狡难制水西去贵阳仅七日公虽日发兵守湄瓮战老君关复遵义郡县声言推蔺贼冲而所忧惟在肘腋图厚为之备然贵阳奇正兵止三千粮匮守无具公乃佯许邦彦使讨蔺先给少饷冀稍缓其谋而急从滇中借饷二万募镇筸兵三千义勇一千合奇正兵得七千市硝磺一万七千斤铅铁万斤聚米一万七千石俱毕集得恃有备而奢贼诡传巳破成都邦彦遂反僭称罗甸王合苗仲龙蔡兵数十万直趋贵阳初水蔺合谋奢寅欲取成都作家安邦彦欲取贵州作家因结乌蒙乌撒从沾益取云南作家事成蜀兵下荆襄滇黔合兵出偏沅遂窥江南其谋不小公谍知其详谓我惟坚守贵阳斯其势足控制滇蜀此国家所开一线官道系西南安危甚重公乃登陴洒血与吏士共申大义分诸营列城八里部署甫定贼步骑奄至公身当贼冲贼望公旗鼓所在尽锐攻之公命将士禦贼奋气百倍贼据西城外石坡其高踰月楼数尺贼自上投矢石如雨城几陷公急命集大铳夹强弩击之火燄中见人尸若群鸦攫抟从空中飞坠数百贼俱下坡走复造厢楼高三丈中可伏数十人外复布枋革用妇人鸡狗作厌胜火镞不能入下推辘轳临城城中哭声震天地公命烹一彘杂以斗米饭投城外作遥饲鸡犬状再取虎豹皮张城楼以祓不祥铳石遂中贼厢杀数人贼尚坚持不动公乘黑缒健儿三人持火药油草从厢下烧之厢立烬贼俱惊坠死者半又编竹笼数万中盛土为台乘城出埤堄一丈公立撤大寺钟楼建城上贼翘望气夺尽弃笼去公曰猡贼谓我徒能塞门自守耳非出兵大杀贼贼不畏我乃突发垒土开门使锐卒骤前砍贼贼惊败斩首甚多自后每战贼必败其气大沮安贼更定谋谓惟四面重围绝其饷道可坐困贵阳遂不复苦攻会都督张彦方都司黄运清率兵来援与贼战于龙里兵败贼知援兵怯而城中食易尽乃阳追二将尾其后纵使入城次日笑谓城上人曰吾放二将来食尽汝米旦夕俱作饿尸尚能出战耶时二将兵八千冒称一万四千日支米一百四十石至改月尚不决一战公谓监军刘锡玄曰中贼计矣古人去兵去食正在此时乃使将率兵九千出各硐就食城中尚留主客兵六千初人给米一升渐减为五合至一合遂啖死人肉未几遂烹活人初米值渐腾至五百钱一升以至二万钱一升马肉值二千五百钱一斤旧鞍甲靴带皮煮烂一千六百钱一斤公力既竭豫以刀缳授家人使各自为计公身扶疾登敌楼城上惟轮疲卒数十人枕甲卧然贼每窥城梯而上公奋臂一呼吏士俱强起砍贼贼跳𨂂自死者无算城终得全自二月七日被围至十二月七日新抚军王三善率援兵转战至城下贼溃毒围始解亢守三百日大小凡七十馀战杀贼万人得贼仗数千阵亡兵七百馀俱饿死城中人十万仅存男女小弱二百馀人遗民感公忠义相率就刀俎竟无一人叛者朝廷奖守黔诸臣进公兵部右侍郎公仍称疾归里是时逆珰魏忠贤方擅命慕公望重数遣人致意使公重上一疏自叙即召公戎政尚书尽属兵柄公由是益谢病口不及黔事崇祯改元三年上召对廷臣给事某以宿憾奏公尝受安氏金盆致生衅几陷公罪御史毛羽健出与辨甚力且谓贵阳功苦实过睢阳公事遂大白再加一级赐金后数年公竟病卒于家年七十二公擅风仪体长疏眉目如画望若天神性廉介持操甚厉自起家身与厮养同粝食齑一盂在官凡属吏庭见使一小史侍立取视所持谒具出身即置席上若中列所馈辄手谒俟其白事毕复使持出盖公历官至开府不受人一物亦未尝知其所馈何物也既出贵阳围城名震天下然终老泉石不复用即诬口所云安氏金盆本有受之者公亦不斥其人自辩论者谓公初陈徙薪之策既不信于朝廷终有烂额之劳复受谤于门户子公伏波结愤千载及公殁未久两京继陷行朝始追录公以风厉天下乃下诏曰李先生橒贵阳之守可方古烈足愧今人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毅官其一子文缉大理寺副使兼中书舍人公下笔老健生平经济得尽发于文章抚黔疏草人以比陆忠宣尝使客作书略为裁定数字辄焕然意出它诗文集并行世
维基
李橒,字长孺,浙江鄞县人。
万历辛丑进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擢监察御史。
按例转任广东盐法佥事,历官山东右参议、陕西提学副使、山东参政、按察使。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擢升右都佥御史,巡抚贵州。
当时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明,攻陷重庆。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七日,贵州水西(辖鸭池河以西地区)彝族土同知安邦彦知奢崇明起兵反明,亦乘机叛明,史称“奢安之乱”。
李枟知贵州必有战祸,多次上疏,请求增兵益饷。
当时辽东事急,朝廷对此置之不理。
接著李枟被朝臣攻击,于是六次上疏乞休。
朝廷决定以王三善出任贵州巡抚,命李枟在王三善未到任前继续留任。
此时奢崇明已陷遵义,贵阳大震。
安邦彦率十万大军进围贵阳,李橒和巡按御史史永安等坚守,“时城中兵不满三千,橒募兵四千,储米二万石,至战守具。
”贵阳以西数千里,尽为安邦彦所据。
至天启二年十一月,贵阳被围逾三百日,城中粮尽,人相食,朝廷严命王三善进兵以解贵阳之危。
至十二月七日,王三善部抵贵阳城下,其围遂解。
最初贵阳城内有男女数万人,饿死殆尽,至解危之日,仅余二百人。
李橒得以辞兵事,解官而去。
熹宗同意都御史邹元标之建言,升李橒为兵部右侍郎。
御史蒋允仪称土司安位袭职时,李橒曾索其金盆,以致开启边衅,经贵州巡按侯恂覈调查,證明无此事。
但李橒未得重用,只好还乡。
崇祯元年,给事中许誉卿再以向土司安位“索取金盆”事质疑李橒,只有御史毛羽健为李橒辩护,给事中佘昌祚认为羽健有意曲庇。
崇祯帝下令川贵总督朱燮元等再调查,證明无此事。
崇祯九年冬,又叙守城之功,李橒得到一些赏赐。
久居乡里,卒年不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全粤诗·卷五七八
何吾驺,字龙友,号象冈。
香山人。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进士,拟鼎甲,改二甲四名,由庶吉士历官少詹事。
明思宗崇祯初,晋左春坊充经筵日讲官。
会纂修《神庙实录》成,晋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历官正詹事。
明思宗崇祯五年(一六三二)擢礼部右侍郎。
六年(一六三三)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入阁,温体仁久柄政,欲斥给事中许誉卿,已拟旨,文震孟争之,吾驺亦助为言。
体仁讦奏,帝夺震孟官,兼罢吾驺。
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为首辅,与郑芝龙议事,辄相牴牾。
闽疆既失,永明王以原官召之,为给事中金堡、大理寺少卿赵昱等所攻,引疾去。
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十一月桂王由榔称号于肇庆,适唐王聿键弟聿𨮁嗣为唐王者,与大学士何吾驺自闽浮海至南海,关捷先等首倡兄终弟及议。
大学士苏观生遂与吾驺及布政使顾元镜、侍郎东莞王应华、南海曾道唯、总督林察等拥立聿𨮁,改年绍武。
就都司署为行宫,应华、道唯并拜东阁大学士。
招海上四姓盗,授总兵等官,与肇庆相拒。
十二月十五日大兵克广州,时唐王聿𨮁方事阅射,急易服逾垣匿王应华家,俄缒城走,为追骑所获,投缳而绝。
何吾驺及应华等悉降。
卒于家。
有《元气堂诗文集》三十卷、《经筵日讲拜稽录》四卷、《周易补注》四卷、《云笈轩稿》二卷和《石刻楷草四种》。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维基
何吾驺(1581年—1651年),初字瑞虎吾驺一名出自中国上古神兽驺吾,其形象一说是头黑色纹路的白老虎,另一说则是头五彩斑斓的长尾虎,因驺吾心地善良,从不吃有生命的物体,又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之兽,故何吾驺初字曰:“瑞虎”。
,又字龙友,号象冈,晚号閒足道人。
广东香山小榄镇(今中山市)人。
进士出身。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庶吉士,历官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
崇祯六年(1633年)升礼部尚书,任大学士兼代理首辅。
因与文震孟为给事中许誉卿辩护,为温体仁讦奏,罢归。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陷南京,唐王朱聿键召任首辅,与郑芝龙不合,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绍武帝,有足疾,后绍武帝殉国,遂回广东,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吾驺投降。
称疾还乡,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陕西韩城人,字宾廷。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莱州推官。
天启中擢户科给事中。
所劾皆东林。
累迁刑科都给事中。
崇祯初,转而大治魏党。
被劾。
惧而劾吏科都给事中沈惟炳、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谓二人主盟东林,与在野之瞿式耜相结,操纵察典。
其议论为清议所不容,乃以终养去。
后复起为礼科都给事中。
温体仁以其素仇东林,密荐于帝,遂被超擢大用。
累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帝初颇信之,久而觉其奸。
后以通贿事为东厂所发,夺职。
出都时重车累累,又为侦事者奏闻,其通贿事亦续有揭露。
乃赐死。
维基
薛国观(?—1641年),字家相,又字宾延,陕西韩城县人。万历末进士。崇祯间官至内阁首辅,建议皇亲国戚捐款以救国难,后因牵扯收贿案,被崇祯帝赐死,自经身亡。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天启七年(1627年),迁刑科都给事中。崇祯三年(1630年)秋,用御史陈其猷荐,起兵科都给事中。遭母丧丁忧去职。守丧期满,起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崇祯九年(1636年),擢左佥都御史。次年八月,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致仕,国观入阁成为宰辅,崇祯十二年二月刘宇亮罢官,国观进为首辅。一次崇祯帝召对,叹息百官皆贪,薛就顺口说如果厂卫有能人,贪污是不会风行的,当时东厂太监王化民在侧,听后汗流浃背,对薛国观极其怨恨。薛国观曾建议向皇亲国戚徵课税金,以解决财政困境。行人司吴昌时送钱奉承薛国观,薛国观欲给予吏部主事,但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仅授昌时礼部祠祭司主事,吴昌时以为是薛国观暗中搞鬼,恨薛入骨。崇祯十三年六月(1640年)给事中袁恺上疏,揭发薛国观受贿,国观下狱,并牵连傅永淳、蔡奕琛等十一人。薛国观奏辩:“袁恺诬劾,出礼部主事吴昌时之意。”崇祯不听。最后锦衣卫左都督郭承昊前去宣布赐死,薛国观临死前说“吴昌时杀我”。薛国观是嘉靖首辅夏言被赐死之后,再次被赐死的首辅。国观死后,其同党为其辩护,鸣怨叫屈。内阁中书舍人王陛彦是吴昌时的外甥,与国观友善,在薛邸洽谈,一起被逮捕下狱,后以“泄露机密罪”斩首,王陛彦赴市时曰:“此家母舅为之,我若有言,便得罪于名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