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解学龙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天定(?
—17世纪),字祝皇,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天定在天启四年(1624年)考中举人,次年(1625年)的会试中式,但因为魏忠贤势力炽盛,他没有参加对策就归乡。
当时海盗肆虐,他和施邦曜商议捍禦策略,在城内训练乡兵,建筑土堡、镇门在岸边;贼人夜间在渡头泊船,二人带著乡兵击败对方,自此海盗不敢再侵犯。
崇祯四年(1631年)陈天定补试成为进士,礼部观政,五年获授行人,十二年(1639年)转任吏部验封司司主事,历任文选主事,杜绝腐败的惯例,被时人称为「开门吏部」。
黄道周遭贬谪到江西,解学龙推荐他,令崇祯帝愤怒;下旨要求刑部追究同党而牵连他,很快恢复官职。
弘光年间,他转为考功员外郎,和林明兴主持广西的乡试;隆武帝继位,命他负责册封靖江王朱亨歅,入朝担任太常少卿,升太仆卿。
福京失陷后与门人方进出家为僧,法号圆慧,很快去世。
解学尹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解学尹,字伊人,直隶兴化(今江苏)人,明末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刑部尚书解学龙之弟。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
官礼科给事中。
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解学尹纠正兵部尚书杨嗣昌论及荧惑内容的荒谬之处。
项如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国府太平人,字孟凯。
崇祯间举人。
特授刑部主事。
崇祯五年,黄道周以言大臣借除弊为名,行报复之实,获罪,论救者解学龙等皆得罪。
如皋抗疏极言,事获解。
卒官。
宋企郊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宋企郊,陕西乾州(今乾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后降李自成。
宋企郊于襁褓中即丧父,由母王氏抚养成人。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授扬州府推官。
官至吏部员外郎。
崇祯八年(1635年),丁忧归里。
同年十月,李自成围乾州,扬言“但得宋某一人,免屠城”。
城中老幼齐跪宋府门前乞求。
宋企郊几番踌躇,最终投降,乾城亦免屠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建国号大顺,以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设六政府尚书,宋企郊为吏政府尚书。
宋企郊跟随自成,出谋划策,李自成攻占北京,宋企郊乘马跟从,颇受倚重,遴选明朝遗臣,分为三等任用。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李自成战败西撤,宋企郊随行。
永昌二年(1645年),李自成由陕西撤向湖广时,宋企郊离伍脱逃,不知所终。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京弘光朝廷刑部尚书解学龙奉旨为投降李自成诸臣定罪,分为六等。
宋企郊为十一名“一等应磔者”之一。

人物简介

维基
孔尚则(?
—17世纪),字仪之,号方训,山东兖州府曲阜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孔尚则是曲阜知县孔希大的八世孙,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获授洛阳知县。
时值流寇充斥,他同时剿灭与招抚,使境内贼人收敛;李自成攻陷河南,有人盗取福王朱常洵的珍宝,官吏珍宝有价刻意追究,他却指出不会做出维护利益而积累民怨的事情,因此被知府郭载騋憎恨,以病辞官。
此后,孔尚则补任全椒知县,当地人民贫困,官员也多被谴谪,他请求减免当地赋税,又惩治魏国公徐弘基的犯法奴隶。
经巡按御史王雷臣推荐,入为刑部主事。
弘光年间,孔尚则升任河南司郎中,与卜象乾、王效通、郑洪猷、潘湛、袁定、刘延禟、朱辂、傅箕孺、宋祖乙、费景烷、张万选、张景韶、夏供佑、王质、董祖尝、曾守意、王政敏、陆庆衍、汪铉、陈儒朴、吴伯尚、陈谦、汪姬生、贾应宠共事。
刑部尚书解学龙对其相当赏识,曾说「「深文者,苛之属也。
」因被顾忌者举报,免职,不久回乡。
赵京仕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赵京仕,号开吾,陕西汉中府城固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陕西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授山西平阳府襄陵县知县,调洪洞县,崇祯元年(1628年),擢工科给事中,疏参山西巡抚宋统殷陷城丧师,玩误军机。
又疏紏衰极之臣礼部尚书李腾芳、庸极之臣右通政马鸣起,乞令自退以终其藏,帝责其疏词展转,非奏对体,姑不究。
四年八月升四川右参议,后官通政司左参议,崇祯末升左通政。
福王立南京,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刑部尚书解学龙定从贼之罪,赵京仕列留北后定夺者。
入清任太仆寺卿,顺治二年升工部右侍郎,四年六月转左侍郎,五年七月调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六年十月恩诏加都察院右都御史,七年以年老令致仕。
墓在城北二里邯郸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仲昭,号水心。天启五年进士。由庶吉士累官少詹事兼翰林侍读。李自成入北京,受官太常寺丞。自成败,逃至南京,下狱。以助饷得出,亡命慈溪,为乡民所杀。
维基
项煜(1598年—1645年),字仲昭,号水心,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
依附魏忠贤。
选庶吉士,历官翰林院检讨。
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入塞,项煜就此弹劾兵部尚书王洽,引世宗斩丁汝夔旧例,主张严惩。
思宗遂决心将王洽下狱拟斩,王洽瘐死。
崇祯十年(1637年),项煜任东宫讲官,教授太子朱慈烺读书。
又弹劾内阁首辅张志发把持考选,被思宗逐出。
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项煜投降。
大顺大学士黎志升原为项煜甲戌科所取进士,欲推荐其任高官。
然而,项煜仅得授太常寺丞,十分沮丧。
奉命祭祀泰山,驿驰至山东,变装南逃。
项煜家为苏州巨富。
五月,当地诸生声讨从贼乡官,项煜及大理寺正钱位坤、通政司参议宋学显、礼部员外郎汤有庆家皆被吴中士民给焚烧劫掠。
福王在南京即位,项煜盛装参加朝贺,诸臣称怪。
十二月,刑部尚书解学龙治从贼之狱,上六等定罪名单,项煜拟为「三等应绞拟赎者」。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
六月,项煜逃亡浙东,至慈溪冯元飏家。
当地有人以其为贼臣,投入桥下溺死。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国缙,辽东复州卫军籍江西泰和县人。
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初授宁波府推官,丁父忧,起补卫辉府,三十五年考选,擢为监察御史,弹劾内监陈永寿及陈邦彦淫恶杀人状。
三十九年京察被处浮躁,谪官广东。
四十六年后金破抚顺,大学士方从哲与经略杨镐以国缙辽东人,推荐其赞画辽东兵事,遂受命招募新兵一万七人余人,分发镇江、宽奠、叆阳、清河诸处防守。
但分防清河者一时逃散,为兵科给事中薛凤翔所劾。
天启元年,辽沈失陷,刘国缙与监军道牛维曜、海盖道康应乾等各航海逃至登州。
后经熊廷弼上言复辽须用辽人,遂升山东按察司副使,驻登莱招集归附之众,拣选团练以图进取。
三年,为刑科给事中解学龙弹劾其庸懦无为,溪壑无厌。
礼科给事中郭兴言弹劾其托名赈济辽民,冒帑金数万私充囊橐。
遂被革职提问追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明四川忠州人,字枝楼。天启五年进士。历德清、金华知县。崇祯四年,授御史,敢直言。以巡视草场,坐失火下狱。逾年释归。寻起官,累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弘光帝拜刑部尚书,清兵破南京,自缢死。
维基
高倬(?
—1645年6月7日),字枝楼,四川重庆府忠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高倬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成进士,授浙江德清知县,调任金华,又改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蓟辽总督曹文衡与总监邓希诏互相上奏举报对方,他表示应该撤换邓希诏,让曹文衡安心;若曹文衡不称职应该换人,不要让宦官参与。
奏疏一上表,高倬被贬一级,不久因为草场失火,被指巡视不谨慎连坐罢官,贬谪为光禄寺监事。
之后得起用上林苑丞,转大理右寺副。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五月火星发生逆行,高倬请求清理刑部的积案,升任南京太仆寺卿,驻在滁州,招募州人当兵保障当地获允许。
崇祯十六年(1643年)二月,高倬出任都察院佥都御史,提督操江,秋天时,朝廷改任勋臣刘孔昭担任提督操江,召高倬转官,但未赴北京就已经失陷。
弘光帝继位,高倬升任工部右侍郎;御用监的宦官要求设立宫殿摆放玩物,光禄寺又要求办理御用器物,他上表应该奉行节俭。
之后宦官又催徵大婚费用,他说:「这是什么时间?
国土缺半,民力枯歇,兵马粮钱尚欠二百五十万,户部存银只有千多,请求节用。
」未被采纳。
解学龙被削籍,高倬转任左侍郎,晋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他坚持不作冤狱,遭马士英憎恨。
南京沦陷,高倬自缢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1646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崇祯初进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十五年,复故官。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以言事落职。寻起官,以谕德掌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谪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复起礼部尚书。有大涤函书浩然咏。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和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以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与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