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觉澄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系南(一○五○~一○九四),俗姓张,汀州长汀(今属福建)人。早岁出家,后见开元潭禅师,又见隆庆闲禅师、仰山伟禅师。晚游湖湘,入道林元祐禅师之室,得密符心印。后继祐禅师住持庐山罗汉院。为南岳下十三世,云居祐禅师法嗣。哲宗绍圣元年卒,年四十五。事见《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四《庐山承天罗汉院第九代南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
禅师讳系南。
生汀州张氏。
少出家。
依金泉寺得度具戒。
性纯淡志节高远。
涉历丛林。
参云居祐禅师。
发明心地。
既膺最后付嘱。
将复遍扣诸方。
时祐同门法昆照觉禅师。
宏法东林。
宗风特盛。
师往谒之。
照觉预知其来撞巨镛。
聚徒五千指。
出迎于虎溪之外。
师繇是名称蔚然。
增重于世。
未几南康守命出世罗汉。
嗣法云居。
道价著于天下。
学者谓之小南。
僧问。
声色不到。
病在见闻。
言诠不及。
过在唇吻。
此一理二义。
请师直指。
师云。
一字不著画。
曰。
古溪澄水迎新月。
旧岭寒梅再遇春。
师云。
二字不成双。
曰。
半夜彩霞笼玉象。
天明峰顶在云遮。
师云。
好个真消息。
问。
师子儿随众后。
三岁便能大哮吼。
未出林一句作么生。
师云。
头破额裂。
曰。
出林后一句作么生。
师云。
脑门著地。
曰。
不出不入时如何。
师云。
进前退后。
曰。
且道落在什么处。
师云。
大众有眼。
乃云。
道应无私。
力不可敌。
如风行草偃。
似春至花开。
佛手不能遮。
人心宁可遏。
顺之则物物光辉。
逆之则头头失色。
不逆不顺。
任器方圆。
呼召随声。
高低自尔。
临镜而像。
彼此情忘。
现如幻神通。
成如幻正觉。
直得庐山万叠共转法轮。
鄱水千寻同宣密义。
便与么。
金鸡啄破琉璃壳。
玉兔挨开碧海门。
又曰。
𦘕角红楼报晓春。
万家齐贺。
物咸新。
谁知庭际青青柏。
便是当年问法人。
无身可身。
无岁可岁。
始终无变。
往复常存。
四时迁而不迁。
一气动而非动。
百年生死若浮云。
十世古今如电影。
情超象外。
道契环中。
不有丝毫。
虚空同寿。
但向见闻觉知。
识取本来面目。
还见么。
玉兔沉西岭。
金乌出海东。
又曰。
不假一锤成大宝。
太阿出匣冷光寒。
为君截断𦏰羊角。
打就虚空碧玉盘。
好拈掇。
更须看。
翻来覆去黑漫漫。
以拂击禅床下座。
又曰。
山堂。
今日已开炉。
点淡寒云雪未铺。
拨火任君谈冷暖。
不知谁解唤司徒。
古圣求人向热灰里。
诸佛行道火焰中便见。
刹刹尘尘皆同自己。
心心念念尽合他宗。
便与么会转不相当。
何故一句合头语。
万劫系驴橛。
又曰。
天地为炉鞴。
日月作钳锤。
烹清风方成佛成祖。
炼白云方有法有仪。
圆光项佩。
卐字胸题。
阿呵呵。
知不知。
倒骑师子座。
𨁝跳上须弥。
又曰。
一夏九十日。
日日无差。
一日十二时。
时时不异。
犹如黄金之黄。
碧天之碧。
其色其高不变不坏。
安一名。
著一字。
与吾灵觉何相似。
便乃修习空花万行。
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
成就梦中佛果。
今朝法岁已圆。
勘破了。
还知么。
移身摇太华。
掬汗洒醍醐。
又曰。
物我两如。
是非一气。
云无心而解听龙吟。
充天塞地。
风无迹而能闻虎啸。
拔木鸣条。
道无根而善应诸缘。
分缁列素。
忽然一念合风云。
不知谁是我。
行无所行。
住无所住。
大笑呵呵。
希逢罕遇。
又曰。
禅不禅道不道。
三寸舌头。
胡乱扫。
昨夜日轮飘桂香。
今朝月窟生芝草。
阿呵呵。
万两黄金无处讨。
一句绝思量。
诸法不相到。
师临迁化日。
举二禅者立僧。
上堂云。
欲扬大法。
须籍其人。
借与便风便好扬帆举棹。
昔日僧问。
赵州某甲乍入丛林。
乞师指示。
你吃粥了也未。
僧云。
吃粥了。
州云。
洗钵盂去。
其僧豁然大悟。
只如今日。
鸣钟之后。
升堂已前。
人人吃粥。
饱即便休若。
也嚼得破。
碍塞人。
嚼不破。
却许伊。
罗汉今日。
倒骑铁马。
逆上须弥。
踏破虚空。
不留朕迹。
诸人还见么。
夜来风起蒲庭香。
吹落桃花三五树。
下座。
归方丈。
跏趺而逝。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海舟名普慈,吴郡海虞钱氏子。世业儒,出家破山寺。往参邓尉山万峰和尚,付以法偈,遂结庐太湖西洞庭山。三十年不过湖。闻虚白旵公在安溪东明说法,亲承万峰祖印,遂往叩。旬日大悟,遂居东明演法,为万峰法嗣。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在东明左侧。有《颂古诗》行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禅师。
名永慈(讹作普慈)。
其法号海舟。
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
生于蜀之成都余氏(讹作常熟钱氏)。
弱龄。
闻说生死事大。
即蕴于膺。
经旬不就寝。
决志趋彭县之大隋山(讹作破山)景德寺。
礼独炤月禅师。
坚求法要。
月喜其端厚慎重。
可为法门梁栋。
遂度之。
永乐癸巳。
月殁。
师竟入西山。
庵隐八载。
形影偶偕。
忽觉相应。
乃弃庵出谒大初和尚。
时年二十有八矣。
初受师半展。
遽问曰。
向父母未生前。
速道将来。
师从东过西。
初曰。
未在更道。
师曰。
两眼相对。
初正色瞬师。
师趋去之。
复至东浦访无际。
抵灵谷见雪峰。
雪峰以师悟处谛当。
延师为灵谷第一座。
师竟自许。
常与同辈蹴踏。
峰窃骇之。
然师无留意。
解制拂衣至安溪。
投机于虚白旵公。
公以临济正脉。
嘱师保任。
师乃辞去。
复陆沉牛首诸山。
正统丁巳。
师年四十四。
始领东山翼善禅寺。
师晦养既久。
且弘大化。
四方宿艾。
虚怀而仰风裁。
然师虎视来机。
故踵息未舒。
而神气先萎者多矣。
正统五年庚申六月。
旵公化去。
东南学众。
惟归东山。
王公贵人。
虚己以礼致师。
师未常以一言开凿智窦。
故一时虽尽爱敬。
莫得而亲疏焉。
缁素为师预建身后之域。
有范作头者。
失斧伤足。
痛甚索酒。
师谓之曰。
范作头。
伤足犹可。
假若斫去头时。
有千石酒。
与作头。
作头能吃否。
范于言下知归。
即求为僧。
师录之。
乃充火头。
刻意究竟。
不觉被火燎面。
如刀刈。
取镜炤之欣舞。
以偈呈师。
师为肯可。
当是时。
出入东山。
皆称俊杰。
不无有望于师。
师惟目送而已。
至有已据高座。
而声驰国中者。
求入筹室。
师弗顾。
或谓。
东山网。
漏于吞舟之鱼。
师哂之。
间有古溪澄禅师
常过东山。
师与盘桓。
喜其见处稳实。
叹曰。
真断桥之后也。
乃举以住高座寺。
初出世。
衲子不甚知名。
师以法语。
缄达诸山。
诸山始归重。
兼仰师有卫法至公之德云。
天顺五年辛巳。
师升座说法毕。
一喝而逝。
逝之日。
白虹横贯。
异鸟悲鸣。
古溪澄
哭之恸。
挽之以诗。
吊之以文。
其略曰。
道扬湖海。
德播神州。
慈济隆乎品汇。
声名动乎王侯。
来西蜀而全堤正令。
坐东山而大阐玄猷。
续高峰七世之灯。
烁群昏而独炤。
绍旵祖百年之踵。
吞众派以周流。
将入涅槃现衰相。
而白虹贯日。
既归圆寂殓法身。
而夜壑藏舟。
自后不上堂。
亦趺坐迁化于香岩。
香岩之众悽然。
徐展目曰。
不须如是。
复宴然长往。
师之门人智瑄(作明瑄讹也)。
开法金陵。
瑄传天奇本瑞。
瑞之法嗣大振。
瑄即范作头也。
赞曰。
邓尉至东山。
历传四世。
孑孑乔松。
其本孤矣。
自宝峰燎破面门。
而得天奇瑞公。
枝秀云峦。
叶荫寰中。
或疑其先净而后滥。
殊不知我此世界大。
贤劫中小劫二十。
当有千佛出兴。
迄今劫过有九矣。
自拘留孙至我释迦本师。
才出四佛。
弥勒师子后。
仍有九百九十馀尊。
第十五小劫中。
一齐出现。
惟馀楼至。
设以盛衰净滥。
而较之可乎。
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