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继咸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曹良直(?
年—1643年),字古遗,山西汾阳县(今山西汾阳市)人。
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进士,曾任尉氏县知县,历官灵寿、雄县,擢兵科给事中,曾因制军事兵形条例八事而闻名,崇祯九年(1636年),与傅山一起为袁继咸辩诬。
崇祯十六年(1643年),劾首辅周延儒十大罪。
是年秋,京师瘟疫流行,良直中疫而卒,年三十馀。
叶士彦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叶士彦(?
—17世纪),字无美,直隶庐州府巢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叶士彦是崇祯元年(1628年)选贡,崇祯九年(1636年)中应天乡试举人,次年(1637年)联捷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官职方,外任江西九江佥事。
到任后首个除夕,他日夜侦查城内外管辖的吴楚要道,无不严谨防守。
左良玉军队在郊外阻塞乡路,物资无法入城,他秘密和左良玉会面,晓以大义,说:「将军踏实没有他想,只不过士兵骄纵不听命令,累及主人而已。
」左良玉感到羞愧而撒兵。
游击胡以宁恃著宦官王德化撑腰,假借防寇名义招引无赖当兵,阴谋在江中行劫。
叶士彦告发胡以宁,请袁继咸驱逐胡以宁;他在任内安抚困苦民众,顾念民生疾苦,很快因为与袁继咸不和辞官归乡。
永历三年(1649年)五月,南明朝廷起用他为兵部右侍郎、佥都御史,联络安庆、庐州的义师。
他的儿子叶鼎跟随郑成功军队,永历十三年(1659年)入长江充当间谍,其后二人不知所终。
徐懋曙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徐懋曙(1600年—?
年),字复生,号映薇,室名乐孺堂,自署且朴斋主人,常州府宜兴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清初戏曲家。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六年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与袁继咸一起任广东乡试主考官,七年加员外,管通惠河,八年升郎中,出知黄州府,旋调吉安府知府,十一年降级,贬任福建运同。
后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历升宁波府知府,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奉父母归乡。
五月,清军攻陷南京,遂隐居不出,卒于康熙年间(1670年前)。
著有《且朴斋诗稿》。
清朝初,徐懋曙在家杜门隐居期间,组建家庭戏班,演员众多,技艺超群。
徐懋曙以戏曲自娱,自己身兼导演、曲师和作家等数职。
其子徐炳燕,康熙十四年(1675年)举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孟闇,一字懋明。受业于同里邹元标。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御史,以敢言闻,被指目为东林。崇祯初为兵部侍郎,锐意清厘,戎政大饬。后为左都御史。李自成攻克京师,自缢死。
维基
李邦华(1574年—1644年),字孟闇,号懋明,江西吉水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而早慧,受业于同里的东林元老邹元标,万历三十一年与父李廷谏同举乡试。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泾县知县,实行常平社仓保甲诸法,有政声。
当时朝士多诋毁顾宪成,邦华为之辩解,遂被指为东林党人。
奏陈法祖用人十事:“曰内阁不当专用词臣,曰词臣不当专守馆局,曰词臣不当教习内书堂,曰六科都给事中不当内外间阻,曰御史升迁不当概论考满,曰吏部乞假不当积至正郎,曰关仓诸差不当专用举贡任子,曰调简推知不当骤迁京秩,曰进士改教不当概从内转,曰边方州县不当尽用乡贡。
”没有得到回应。
万历四十四年以疾归乡。
万历四十五年,出京任山东参议。
天启初年,满洲女真崛起,辽东告急。
天启二年(1622年),朝廷徵召邦华出任天津巡抚,当时山东正值徐鸿儒作乱,贼兵围攻景州,邦华成功用奇兵斩俘四千多人。
迁光禄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
后来杨涟等东林党人被陆续逼害,李邦华也因阉党怀疑他要和孙承宗清君侧,因而被魏党削籍。
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
不久在东林党人瞿式耜推荐下,改兵部侍郎协理戎政。
崇祯二年(1629)四月时改为兵部尚书,综理京营戎政,同年九月,“汰京军虚冒者四千五十馀人”,又汰老弱千人,军缺非年壮力强者不录,惩治积猾的掾史官僚,原来京营每年开支米一百六十万石,李邦华节省至一百四十四万石,任内「戎政大釐」、「军容甚壮」。
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用为南京兵部尚书,重定营制,汰不急之将。
崇祯十五年冬,代刘宗周担任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抵九江。
安抚宣称要就食南京的左良玉,权宜发九江库银十五万及粮食六个月,遂退其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
邦华请帝固守京师,未得反应。
又曾经举明成祖北征而留时任太子明仁宗留守南京为例,建议让皇太子监军南京,但同样未得反应。
不久后,又推荐袁继咸、张国维、路振飞等「差有方略堪禦贼」,而史可法「饶忠胆,南方当耑委之」,但未得答覆。
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国祠,十九日,内城亦陷,邦华向文天祥的牌位三鞠躬,并说:“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
”又有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遂投缳而死。
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
清朝时赐谥忠肃。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乾阳(16世纪—17世纪),字潜夫,号具茨,浙江湖州府武康县人。
陈乾阳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进士,获授广信推官,崇祯元年(1628年)考选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四年(1631年)改任河南道御史,巡按南京,恩威并著。
六年(1633年)山西饥荒,他带著朝廷发放的十万金前往赈灾,又设法劝输增加数万两,救活不少人民;之后升任大理寺丞,得崇祯帝欣赏其端谨,特擢右佥都御史,在两名都御史于田间时署任院事,大计尽力完事,因劳去世,朝廷议恤有加,郧阳抚治袁继咸为他写下墓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弘若。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屡迁陕西左布政使。性刚严,多忤物。崇祯中,数谪迁为山西按察使,以大计贬秩归。后复起,官至陕西右布政使兼榆林兵备副使。李自成部将李过来攻,任推尤世威为帅,固守。城破被杀。
维基
都任(?
—1644年),字弘若,河南祥符县人。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升郎中,累迁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
天启五年(1625年)大计官员,左迁江西佥事,又累升陕西左布政使。
崇祯五年(1632年),谪山东右参政。
再迁山西按察使。
都任任性刚严,数次谪官,终不改变。
有巡按御史张孙振诬陷提学佥事袁继咸,都任却对其屡次慰问,惹张孙振怒,在大计期间找藉口将其撤职。
崇祯末,都任又得起用,历官陕西右布政使兼副使,整饬榆林兵备。
崇祯十六年(1643年)九月,巡抚崔源之罢官,代者张凤翼未至,总兵官王定从孙传庭出关,大败奔还,远近震恐。
李自成佔领西安,派将领李过率精兵数万北上三边,延安、绥德相继陷罗。
王定畏惧,以讨河套之寇为名,率所部出逃。
榆林益加空虚。
都任紧急集合军民,慷慨流涕,谕以大义,与督饷员外郎王家录、副将惠显等商议城守。
都任以尤世威为主帅,率诸将王世钦等数十人,誓死守卫。
李自成遣使招降,任斩以徇。
贼大众麇至,十一月望日,城池被围。
二十七日,城陷,都任巷战不支被俘,大骂不屈被杀。
明史》有传。
张孙振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孙振,直隶霍山县人,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
授浙江归安县知县,迁兵部主事,擢监察御史,时称“天下第二清官”。
晋太仆寺卿。
任御史期间,曾巡按山西,河南道监察御史,因请托提学佥事袁继咸不遂,遂诬陷弹劾继咸,致其下狱。
帝命逮继咸,责成巡抚吴甡回奏。
吴甡誇赞袁继咸,斥责张孙振。
诸生随囚车至京师,伏阙喊冤,袁继咸也列上张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等事。
张孙振因此谪戍,袁继咸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