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薛敷教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薛寀(1598年—1662年),字谐孟,号岁星,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方山先生薛应旂之玄孙,祖父薛敷教,万历十七年进士。
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七日,四岁失母,九岁能作诗,十四补诸生,二十七丁父艰。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廷对注授知州,乞改武学教授,六年癸酉转南京助教,七年甲戌迁南京刑部主事,八年升刑部郎中,十年丁丑出知开封府。
值寇乱,与熊文灿议剿抚不合,十一年冬自投劾归常州。
归六年,甲申明亡,弃家为僧。
以己名寀也,去冠,故去宀;去发,故去丿,因姓米氏,号米堆山和尚。
亦署衲米,徜徉云水间,不问世事,清康熙二年甲辰(1662)腊月十二日病卒,年六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8—1629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参之,号园通。万历十七年进士。除刑部主事,改南京工部,榷税芜湖。万历四十年官南京太仆少卿,以疏劾汤宾尹之党,被攻讦,乃自引归。天启四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次年到任,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与顾宪成等同称“东林八君子”。
人物简介
叶茂才(1558-1629),字参之,号玄室,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1589年进士。
除刑部主事。
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并称"东林八君子"。
维基
叶茂才,字参之,号玄堂,江苏无锡县人。
万历十七年(1589年)成进士。
吏部观政,十月除刑部主事,以便养改南京工部,分司芜湖钞关。
二十年调南(京)吏部,十月升郎中,二十一年癸巳养病。
二十七年己亥调礼部郎中,养病。
二十九年辛丑补尚宝司丞,三十四年丙午升太仆寺少卿,三十六年戊申升大理寺丞,养病。
四十年壬子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己未养病。
天启二年壬戌起太仆寺少卿,三年升太常寺卿。
四年擢南京工部右侍郎。
明年抵官。
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
友人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
未几卒。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与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等重修东林书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4—1621 【介绍】: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小范,号我素。万历十四年进士。授行人,迁礼部主事,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疏请复高攀龙、吴弘济官,以奖忠良,并严谕阁臣无挟私植党。帝怒斥为民。在家乡参与东林讲学之会。有《天全堂集》。
维基
安希范(1564年—1621年),字小范,号我素,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属江苏省无锡市)人。
明朝官员。
万历丙戌进士,官至南京户部主事。
为“东林八君子”之一。
安希范为如山次子,庶出。
万历十四年中丙戌科(1586年)三甲进士,授行人,迁礼部主事。
为养母方便,请改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因高攀龙事,上《纠辅臣明正邪》疏,为攀龙等辩解,忤辅臣王锡爵,触怒神宗,被削籍为民。
回乡后,与顾宪成等重建东林书院,并主讲席。
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东林八君子”。
熹宗嗣位后,欲起用之,希范已然病逝。
子广誉、广居伏阙上疏,表明其父遗忠。
朝廷追赠希范光禄寺少卿,入祀乡贤祠。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0 【介绍】: 明浙江仙居人,字惟修,号悟斋。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寇犯境,时来纳难民入城,善待客兵官长,使其部下守法。擢刑科给事中。劾罢严嵩私人兵部尚书许论等。三十七年,奉出使琉球之命,将行,劾嵩父子招权不法。被诬陷下狱。戍横州。隆庆初复故官。万历间官至左都御史。晚年不能自节,委蛇执政间,连被弹劾,乞休卒。有《悟斋稿》、《江防考》。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惟修,仙居人。嘉靖癸丑进士,历官右都御史掌院事谥忠恪有梧斋集
维基
吴时来(?
—1590年),字惟修、维修,号悟斋,谥忠恪,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仙居县(今浙江省仙居县),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
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举人,三十二年(1553年),登进士,礼部观政,授直隶松江府推官,参与府事,任内抵禦倭寇进犯。
升任刑科给事中,弹劾罢免严嵩党羽、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及巡按御史路楷。
不久,命出使琉球,未遂。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再次弹劾严嵩,因其为徐阶弟子,下狱后,张翀、董传策、吴时来三人被拷问谁是主使,三人均不承认。
不久,吴时来被贬戍横州。
隆庆初年,恢复吏科给事中,二月升吏科右,四月晋工科左给事中,举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等人北上镇守边疆。
出为抚治郧阳,弹劾佥都御史刘秉仁,十一月升顺天府府丞。
以荐边才,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拜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隆庆四年三月,改为广东巡抚。
但给事中光懋等弹劾他滥为举荐他人,五月吏部尚书高拱趁机贬吴时来为云南按察司副使。
五年二月,再为高拱门生都给事中韩楫所劾,离职冠带閒住。
万历帝即位,累荐不起。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以户科右给事中周世选举荐,起为湖广副使,十二月改任通政司左通政。
万历十三年(1585年)六月升任大理寺卿,九月升刑部右侍郎。
万历十四年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
万历十五年三月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弹劾诚意伯刘世延怙恶抗旨。
虽然吴时来早年弹劾权贵声震朝野,但是因这十馀年的挫折,他的晚年更多是在权贵间虚与委蛇。
不久,东林党人饶伸、薛敷教、王麟趾、史孟麟、赵南星、王继光接连弹劾吴时来,吴时来被迫辞职,未离京师之前,就已经去世。
明廷赠其为太子太保,谥忠恪。
后礼部郎中于孔兼反对,被夺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席之。
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
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
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出为广东提学佥事。
粤俗奢丽,供张远胜他省,玮悉不受。
以大吏建魏忠贤生祠,即日引去。
崇祯帝即位,复出,累迁左副都御史。
不久病卒。
有《如此斋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韦玉,武进人。万历己未进士,除户部主事仕至都察院协理院事左副都御史谥清惠有如此斋集
维基
张玮(1586年—1643年),字席之,号二无,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
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进士,授户部主事。
调兵部职方,历郎中。
时欲玮典筦钥,玮谢不可,出为广东提学佥事。
至即聚诸生讲学,士风大变。
魏阉势滔天下,争建忠贤祠,抚臣某亦议建,移文于玮,欲玮撰上梁文,玮怒裂文,弃官归。
崇祯二年,起为江西参议,历福建副使,改江西副使,备兵岭北,时山寇盘踞,蹂躏至数郡。
玮至,身冒矢石,斩首千馀级,又谕贼众乞降,虽在军旅,未尝手释书卷。
生徒负笈至者,讲学如平时。
以里人大学士吴宗达荐,擢南京尚宝司正卿,进太仆少卿。
时乌程相柄国,玮上疏请罢斥以谢天下,又疏各镇兵号数万,半系本地豪贵占役与衙役,借名食粮,苟实实清汰,则兵食俱足。
近大帅刘玘等纵兵焚掠,宜加卢象升部堂衔童,并赐剑印节制,皆不报。
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
久之,起应天府丞。
疏言:「山东南北咽喉,军国命脉所系。
今大盗披猖,道途梗塞,转输不通者三月矣。
倘不早灭,害胡可言。
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往剿,否则起故尚书郑三俊、范景文任之。
」帝以为借端市恩,降旨切责。
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徐易米,则小民免催科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
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
迁南京光禄寺卿,召为右佥都御史。
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壮下狱,以玮代之。
又奏宇内不靖,盗贼蝥起,皆由郡县不恤其民,巡方漫无激扬所致,上大悦。
时总宪刘宗周、佥都金光辰与玮同视事,长安目之曰「三清」。
未几,以病谢归。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病卒,年五十八。
检视遗囊萧然,仅得遗表曰:「中原寇患宜用文臣,如王守仁用伍文定故事。
又必稍宽文法,俾得展布。
」遗命以布衾敛,毋受赙,毋易吾生时节。
福王时,赠都察院左都御史,谥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