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董伦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2 【介绍】: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槜李诗系·卷八
本立字原道,自号巽隐老人,崇德凤鸣里人,(后析桐乡)洪武丙辰,以明经荐为秦府,引礼见上奉天门,赐马匹楮币。
后改周府,忤贵戚,谪云南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
时缅夷煽乱,本立单骑谕之,皆悦服。
后复叛,西平侯沐英讨之,谓非本立未足安诸夷,命为守禦。
乃冒暑雨,深入楚雄、姚安、大理、鹤庆、丽江、永安等地,怀柔抚字凡九载,夷民晏然。
建文初,学士董伦、府尹向瑶等交荐之,徵入翰林,纂修高庙实录,升佥都御史。
坐失陪祀,调江西按察副使,未行,靖难兵至,与吏部尚书张紞等俱赴应天府学自缢死。
有巽隐集。
其文平易典实,诗亦庄重,非骋奇斗妍者比。
明初浑厚之风,犹可想见也。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
本立字原道,崇德人。洪武初举明经秀才,除秦府引礼舍人。以母忧去官。服除补周府礼官,进长史。从王入觐,坐累谪云南马龙他郎长官司吏目。建文元年,徵入翰林,迁右佥都御史。坐事贬官,仍留纂修,旋授江西按察副使。未行,燕兵入,自经死。有《巽隐集》四卷。 (《四库总目》:本立文章典雅,诗亦深稳朴健,颇近唐音。不但节义为足重,即以词采而论,位置于明初作者之间,亦无愧色。 (《静志居诗话》:建文诸臣,文莫过方希直,诗莫过程原道。希直之文,取法昌黎,下亦不失为苏子瞻;原道之诗,刻意杜陵,下亦不失为陈简斋也。 田按:明初槜李诗人首推清江,次及巽隐。巽隐诗,格浑气遒,七律尤队仗整齐,固当与嶙岣大节并留天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3 【介绍】: 明陕西富平人,字昭季,号鴳庵。洪武中举明经,出为云南布政使,在滇十七年,土地贡赋、法令条格皆所裁定。建文时为吏部尚书,诏征遗逸士,选用皆当其才。成祖即位,令解职务,给丰俸。紞出即自缢死。有《云南机务钞黄》、《冢宰文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季昭,富平人。洪武中官尚书。
明诗纪事·乙签·卷四
紞字昭季,富平人。
洪武中举明经,为东宫侍书。
累迁试左通政,出为云南左参政,迁左布政使。
建文初,召为吏部尚书。
成祖即位,咎建文时改官制者,令解职,月给半俸,自经死。
有《鶠庵集》一卷。
田按:尚书官滇有惠政,治行为天下第一。
史称朝士董伦、王景辈谪滇,紞接以礼意。
馀检张适《滇池集》有尚书《山行晚归》诗云:「飞盖追随携酒去,狂童嬉笑折花归。
」令适续成之,颇称好事,不仅以吏事见长也。
尚书之死,郑端简《吾学编》、黄泰泉《革除遗事》、尹直《謇斋琐缀录》等书皆列于建文死事之臣。
今检《明史》,成祖入京师,录中朝奸臣二十九人,紞与焉。
以茹瑺言,宥仍故职。
无何,帝临朝而叹,咎建文时之改官制者,乃令紞解职务,惧自经死。
古称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轻于鸿毛者,其尚书之谓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44—1403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初名子敏,字震直,因成祖曾呼其字,遂以字为名,号西塞山翁。洪武时以富民为粮长,每年解粮万石至京师,无后期,帝特授为通政司参议。进工部尚书。立法书工匠姓名所业于官,按籍更番召之,役者称便。坐事降御史,数雪冤案。修广西灵渠,筑堤建闸浚渠,漕运悉通。复为工部尚书。建文中督饷山东,致仕。成祖初,以故官巡视山西,卒于泽州。书法古妙。有《遣兴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子敏,以字行,乌程人。由运粮万石长举授河南布政司参议累官工部尚书有遣兴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四
震直名子敏,以字行,乌程人。
洪武末,以粮长授通政司参议,再迁工部侍郎,进尚书,改石都御史,寻复为工部尚书,致仕。
成祖即位,以故宫巡视山西,至泽州病卒。
有《遣兴集》。
(《静志居诗话》:尚书由运粮万石长举为布政司参议,未之官,留署通政司事,历工部尚书。
洪武三十一年春致事。
)(建文元年己卯,复以年老,辞不与事。
帝念其任事久,留住京师。
考《遣兴集》中有《宴集赐第之葵心堂》诗,乃是年三月十五日事。
分韵者为董学士伦、茹尚书瑺、高太常逊志、任尚书亨泰、程都御史本立,李尚书至刚、郑庶子济、黄侍郎福、张尚书紞、高经历德阳,凡十有一人。
太常诗云:「伟哉尚书公,致仕鸣珂里。
赐第最幽敞,迥出埃尘里。
」庶子诗云:「尚书遂休致,赐第层京洛。
」侍郎诗云:「司空居庙堂,忧国鬓如丝。
挂冠神武门,赐第留京师。
」历历可證。
而《续藏书》谓:「尚书归老在里,长陵以两马夹袋舁至京。
」《致身录》又称:「靖难兵起时,督饷山东。
」皆妄也。
载考《文皇帝实录》,壬午七月二十三日诏云:「朕居藩邸,凡百姓艰苦靡不知之,数年来兵兴,北方之民疲劳尤甚。
朕所举义者,为宗社生民计。
今宗社既安,而北方之民未安,朕夙夜不安。
乃命前工部尚书严震直、户部致仕尚书王钝、应天府尹薛正言等分往山东、山西、陕西等布政司巡视民瘼,何弊当革,何利当建,速具奏来。
」尚书受诏往山西。
是秋九月十七日病卒于泽州公廨。
合之忠诚伯茹常所撰《严公神道碑》无异。
初不闻奉长陵密诏往云南访建文帝也。
吾学编》、《逊国表忠纪》等书不知何所据,信吞金为实,列尚书为后死忠臣之首。
万历十九年,巡按御史黄钟疏请建祠,榜曰「旌忠」,列在祀典。
越数十年,其裔孙只,字文昭,作祠祀辨。
大指谓:「吾祖功业,炳耀史册,何藉吞金一死,以罔天下后世,黄公欲显吾祖,适足以诬吾祖也。
」噫!
文昭不欲诬其祖,可谓贤子孙矣!
田按:尚书事迹,竹诗话考据极详。
《诗综》录尚书诗于洪武诸臣之列,义仍未允。
今遵《明史》,列于永乐诸巨之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巽志。
明徐州府萧县人,寓居浙江嘉兴,字士敏。
文章典雅。
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编修,累迁试吏部侍郎。
建文初,任太常少卿,与董伦同主庚辰会试,得士王艮、胡靖等,皆为名臣。
燕王朱棣兵入南京,遁迹雁荡山中,病卒。
有《啬庵集》。
槜李诗系·卷六
巽志,一作逊志,字士敏,号啬庵,河南人。元末侨居郡中,尝受业于宣城贡师泰、鄱阳周伯琦、遂昌郑元祐。为文深纯典雅,成一家言。以荐为鄮山书院山长。明洪武二年,徵修元史,入翰林,累迁侍讲学士,未几引退。又召为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谪居朐山。建文间,复召为太常少卿。壬午,靖难兵渡江,巽志遁去,入永嘉雁宕山。其门人文渊阁侍书蒋兢亦潜踪于此。巽志病卒,兢为经纪后事,葬芙蓉峰北。或云先壬午而卒,与临难自经者皆非是。卒谥文忠,盖私谥也。其诗仅见槜李英华,而石仓诗选所录皆因之。予复采金兰集中数作并入。后在京师,朱太史彝尊授予啬庵集,又得其裔孙高佑釲授予家传,始获其全。览之词旨幽邃,音节豪宕,亦诗家之表表者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敏,萧县人。徙居嘉兴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建文时加太常少卿有啬庵遗槁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
逊志字士敏,萧县人,徙居嘉兴。洪武初预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改秦府纪善。引退十五年,召为试吏部侍郎,旋罢官。建文初,徵入翰林,迁太常少卿。靖难后,死永嘉山中。有《啬庵遗稿》。 (高启《凫藻集》:宗人士敏《幸丑集》有舂容温厚之辞,无枯槁险薄之态。岂山林馆阁者乎?徐一夔《始丰稿》:士敏奇伟卓绝,挺然立于作者之林。 田按:徐大章《始丰稿》云:「士敏入史馆,擢编修,转秦府纪善,未几引退。今召起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谪层煦山。」诸家纪载均云「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非事实也。又俞贞木《次高太常韵诗》序云。「太常高先生与仆别馀三十年,喜闻还朝,入翰林,升太常。」计士敏授编修,改官后再入翰林,迁太常馀三十年,正建文改元时也。靖难后,或云卒于官,或云兵败自经,或云存殁无考。朱竹据蒋之翘家谱云死于永嘉山中。士敏父德,所至与宗工钜儒游,如虞文靖公集、欧阳文公玄、馀文忠公阙、贡公师泰、程公文、周公伯琦、张公翥、危公素、张公以宁,士敏皆得亲承其绪论文章,故学有渊源,华年笃志,以善属文称。用荐为鄮山书院山长。徐大章、高季迪交口称之。一与史局,再入翰林,及主文会试,所拔识王艮、胡靖、吴溥、阳荣、金幼孜、杨溥、胡濙等,皆为名臣。身遘革朝,遁迹空山以死,论者哀其志云。)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八
逢吉,字以贞,崇德人。
洪武初为中书掾,授宁津知县,有异政。
擢湖广佥事,坐事谪屯关中,移戍山丹。
著童子习、牧民心鉴二书。
再起陜西佥事,入为大理丞,同修国史。
寻命视苏、湖水利及畿内屯田,单骑巡行,寒暑不倦。
所建议皆军国大计。
建文庚辰,同董伦、高巽志考试天下贡士,年八十卒。
所著诗文集,虞集为序。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三
逢吉字以贞,崇德人。洪武中官大理寺丞。

人物简介

简介
合肥人,号芋龛、栩庵。李鸿章后人,擅诗词,著有《后端居室诗词存》。
后端居室诗存·序
壬寅岁,予以闽侯曾公履川之介,始识弥庵、栩庵李氏昆仲于香港官立文商夜校。
三先生皆以诗鸣,窃喜得数承教自幸。
乃不逾岁而弥庵卒陨,栩庵为刊其所为《佛日楼诗》四卷,履川先生序而行之,世所推为同光诗体之后殿者也。
其后十年间,以舌课之劳,与栩庵相见日鲜,而知其深沈清介,以自尚言伦行虑,独赁居教会寓楼,一室冥然,安常茹淡,不为依光扬声以交当世士。
岁时间遇诸市筵,执手为言相命之学,则告予以气疾经年,意不获久居人世,辄恻然阴慨而强慰之,而不谓其老病萧索,溘然以死也。
既卒之明夏,张君稚琴检其行箧,订存诗词若干篇,即以先生生平所号,题曰「后端居室诗存」。
胡君惠春将为刊布,属予弁其端。
呜呼!
栩庵以乙卯夏亡,不三月而履川先生随逝,予尚忍卒读栩庵之诗文也耶?
李氏为合肥望族,先世迭光显朝列,弥庵兄弟起家华膴,学行皆有本源,遭时不造,颠播于内变外侮流窜之间,托命海隅,闇然自放,作为诗歌,以发其忧愁逼侧、愤懑无聊之思。
栩庵尤垂白厄穷,内无家人妇子之欢,外无有力者为之推挽延誉。
二十七年之间,甘卑默而守儒素,其内足于己,摆落尘浊,殆无以异于弥庵。
然则先生之所以自传者,又不必待区区文字以为重也。
顾尝遍览其遗稿,纵横涂乙之馀,圈点评骘,其自矜慎顾藉有过人者,如《无双吟》《虞山诗草题咏》《哀鹃吟》《祭悼元兄》诸作,皆精思镵绝,以发露其性情。
居常集草堂、义山句为诗,以之应万境,而指切时事,尤妍鍊工切,不啻出其手口。
与弥庵所就或不尽同,而取径若合符节。
独惜斯编皆为来南之作,壮岁所为,不一二睹,今之毫芒流落,果能与佛日楼并传与否,又未可知也。
尝观自古诗人,坎壈不为时用,然后呕心以从事篇章,往往如祥麟威凤,自惜羽毛,乃不旋踵而声光寝灭,亦已多矣。
况吾辈生今之世,值学绝文敝之时,而托居之地,又夷言墨行,求如庄生所谓见似人者而不可得。
若先生生平独行踽踽,确然有以自信,张、胡二君乃为扬其幽光,则世之读是编者,其亦知所感发也欤?
丙辰秋,顺德苏文擢拜序。
后端居室诗存·跋
余素爱同光体诗,每有閒暇,则浸淫其中。曩余编邑贤诗词徵,读磨店李氏昆仲诗,独好之。李氏昆仲者,玉泉公之五世孙,为弥龛、栩庵,诗家谓其为同光体之殿军也。于外侮日亟、国势阽危之际,其诗感怀抒情,咸无「宣平之奏,饰喜之辞」,而多家国之思,亲人之念。古体排奡,近体高远,奥崛而冲澹,颇为时贤嘉赏,为吾邑之诗而豁然辟一新途。然李氏昆仲因避乱而飘泊海隅,域内欲读其诗诚不易也。于是余遂发重刊李氏昆仲遗诗之愿,以张吾邑之诗风。戊戌夏,余于网络书肆购得《佛日楼诗》《后端居室诗存》二种,秉烛而录,名为《合肥李氏兄弟诗集》。寅春由执友朱金顺先生之介,蘧然得其宗人企业家朱金桂先生之助而克成此事。是年秋,余邀桐城古文家汪公茂荣先生为之序,卯春,又请自贡黄公宗壤先生题写书名。是籍之刊布海内,则余愿遂矣。癸卯春二月,邑后学陈章明拜识。(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