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章正宸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善人。尔堪父。明崇祯员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历官礼部右侍郎。入清后,复官翰林侍讲学士。晚年隐居东干,自号东干钓叟。卒于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之后。
人物简介
曹勋,字允大,号峨雪,晚号东干钓叟,颖昌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为“会元”,廷试时因得罪丞相,被置于二甲(赐进士出身),由庶常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他少有异资,研讨古今,为文有法,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交往密切。时魏大中因反对宦官魏忠贤被逮,他凑钱赋诗,愤泣追送,不顾有侍者在侧。经筵进讲,为怀宗所重视。时官场门户角立,言官相互交恶,曹勋持之以正,竟也遭诽谤,遂乞终养归里。杜门读书著述。明亡,清兵南下,有一清将素重曹勋,告诫士兵不得入其乡。于是四方百姓避兵乱而到他家的很多,他不管识与不识,全都留在家中前后堂,供其宿食。乡人感其德,为之立生祠。清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诏征至京,不愿为官辞归。与弟曹炯与族中曹氏子弟16人创办“小兰亭诗社”,一时唱和之盛,罕有其匹。卒年67岁。
槜李诗系·卷二十
勋字允大号峨雪嘉善人崇祯戊辰会元授庶吉士官至礼部侍郎时门户角立勋负时望在讲筵每隐护正类侃侃言之乞养十年留都召起见时事难为规切相臣寻以母丧隐居东干自署东干钓叟著有存笥行笈未有居东干诸集诗以情意为主近似公安而就纪律者同馆刘胤平方肃之辈同声共响虽一时风气使然实得诗人和平之旨
维基
曹勋(?
—1655年),字允大,号峨雪,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曹勋中式浙江乡试举人(经魁)。
崇祯元年(1628年)会试第一,殿试登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任经筵展书官、当值起居注;崇祯七年(1634年)主持会试,取录得许真等二十一人位名士,后来这些人都以节义显贵。
温体仁在朝廷排除异己,他总是公正无私,绝不屈服,暗地补救保护清流,包括章正宸弹劾王应熊通内,在他斡旋才免于入狱,之后他负责册封鲁王朱寿镛,很快请求辞官供养母亲。
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再次起用他,担任詹事府左谕德、左庶子侍读,晋官詹事。
弘光帝即位,徵召曹勋和吴伟业,他说:「国难当前,臣子怎能安枕呢!
」写诗诀别母亲,诗歌中有「孙儿幸免为徐庶,报国难当是李纲」的句子,得任命掌管翰林院;当时朝廷门户对峙,他在讲筵间直陈问题,但无人听取,因母亲逝世归乡。
隆武帝即位,起用他为礼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福京失守后隐居在松江的干巷,自称「东干钓叟」,不接受清朝荐举,到永历九年(1655年)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龙游人,字君乂,号瞿父。力学好古,文章沉郁峻茂。崇祯七年进士。任漳浦知县,擢监察御史,迁山东巡按。上章荐刘宗周等,弹劾兵部尚书陈启新。后以太仆卿致仕。晚年好读史,尤精《周易》。
维基
余日新(?
—17世纪),字君文,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余日新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登进士,授福建漳浦县知县,在当地严厉执行保伍法、建筑堡垒防治流寇,又减省税项和馀羡,得黄道周重视。
之后他出任御史巡按山东,任内捐出通赋,暂停胶州、莱州海运,上陈三府俵马杂役的害处害以及中止关宁供应米豆之;又推荐刘宗周、惠世扬、郑三俊、黄道周、章正宸,弹劾陈启新、赵之龙。
不久,因抵禦流寇有功,转为太仆少卿,未起行就因为济南已经失陷而回乡。
弘光时,余日新和贪污的前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都被传讯审问,不过王志举已经降清,也因为没有證据而不了了之。
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贵州道御史,升官大理卿,福京失守后入山研读《易经》直到去世。
余纶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余纶(17世纪—17世纪),字仰泉,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余纶父亲余元文自小聪明,通晓经史、术数和五行,儿子成进士后受同等官职,生活依然如常;他喜爱梅花和菊花,说:「他们有德,我以为友。
」八十多岁才去世。
崇祯十二年(1639年),余纶举己卯科浙江乡试二十一名,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获授兴化推官,不久大顺军队攻陷北京,抓捕官员充任新朝职务,或是施加酷刑;他和同乡、同年进士史继䲡隐匿姓氏,经小道归家,投靠鲁王朱以海朝廷迁官金衢严道参政。
其后因为侍奉生病的父亲三年而辞官杜门,其他时间则读书研究,屏居山楼不离开十馀年,晚年喜欢吟咏陶渊明诗歌,借以描述自己境况,著有《萝月庵集》,山阴张岱写下《三不朽图赞》时,将余纶和会稽陶奭龄、章正宸并列入隐遁传。
米助国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米助国(?
—17世纪),字民和,号顺斋,湖广辰州府辰溪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米助国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五年(1625年)成进士,获授龙泉知县,调任南昌县知县,抚按要求他兴建魏忠贤生祠时坚持不遵从;之后魏忠贤失势,朝廷为立祠一事治罪,唯独江西地方因为龙泉并没有获罪。
崇祯五年(1632年)十一月选授福建道御史,巡按宣大,让尚书毕自严、给事中章正宸出狱,因此被罢官。
永历年间,朝廷升任他为大理卿。
南明灭亡后在东山隐居,慢慢减少进食而死。
王玉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扬州府江都人,字质夫,号螺山。崇祯十六年进士,任慈溪知县。清军陷北京,从鲁王起兵。事败返扬州,隐居乡里。慨世运之艰,闭门谢客,怡情诗酒间。后作绝命词,飘然而逝。
维基
王玉藻,字质夫,直隶江都县人。
明末官员。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授浙江慈溪县知县。
少詹事项煜因曾向李自成投降,而被慈溪人所不容,被当地人投水溺毙,王玉藻及冯元飙均为其门生,项煜在慈溪遇害时,王玉藻却置之不问,有人质疑其不顾师生情谊,王玉藻却回道:「吾岂能为向雄之待钟会哉!
夫君臣之与师友,果孰重?
」听到的人无不对其肃然起敬。
南京城破,鲁王监国,王玉藻与沈宸荃起兵响应,晋御史,仍行使知县职权。
又招募义勇,自请防守钱塘江。
于是以兵科都给事中往军前效力。
时驻兵江上者,有方国安、王之仁、孙嘉绩、熊汝霖、章正宸、郑道谦、钱肃乐、沈光文、陈潜夫、黄宗羲,均各自为战,无人敢先进军,且不分发王玉藻部军饷。
王玉藻只得还朝。
王玉藻身居谏垣,履行职责,上疏论事,言辞激烈,致使诸臣不悦。
王玉藻于是力求罢职,经太常寺卿庄元辰竭力挽留,方继续供职。
浙东陷落后,王玉藻未能赶上鲁王逃离,投水池自尽,水干未死。
于是逃往剡溪,以野草为食,每日临水作诗,仰天起舞,慷慨悲歌。
最终归隐北湖,誓不剃发易服,作绝命词而离世。
遗命不冠收殓。
清史稿·遗逸》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天启元年为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尹,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启东,绍兴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自行人迁礼部主事历官工部左侍郎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有蕺山诗集
维基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书院,后人称其为蕺山先生。
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
明末哲学家、文学家、政治人物。
“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作以古奥难解著称。
刘宗周为遗腹子,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
章颖颇有学问却屡试不第,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人均出其门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中式丁酉科浙江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不久因母丧,守孝三年。
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封行人,为官刚正,敢于直谏,官太仆寺少卿,“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天启时,因得罪魏忠贤,削籍。
明思宗继位,替杨涟、左光斗等平反,命宗周为顺天府(今北京)府尹。
崇祯元年(1628年),刘宗周指出崇祯帝施政弊病,上疏言:“陛下救治之心,操之太急。
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积为壅蔽”,崇祯帝以为他迂阔,但仍叹其忠。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起,京师被围,米价腾跃,刘宗周上疏请罢九门税,又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安定民心。
刘宗周在任京尹期间,政令一新,力挫豪强。
对太监无理请求都不答应,而被指责攻击,宗周治事如常,武清伯手下殴国子监学生,宗周捶之,枷武清门外,又持明法纪,周恤贫民,后谢病归,都人为之罢市。
崇祯九年下旨起用,授工部左侍郎,又上疏曰:“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繁,进退天下士太轻。
诸臣罪饰非,不肯尽职业,故有人而无人之用,有饷而无饷之用,有将不能治兵,有兵不能杀贼。
流寇本朝廷赤子,抚之有道,则还为民”,屡次直言上疏,每受贬斥。
崇祯十四年九月,吏部缺左侍郎,崇祯帝上朝时叹气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
」,于是再次起用了他,后官至左都御史,常起常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刘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又与故侍郎朱大典,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募义旅,以备勤王。
五月,福王朱由崧登极于南京,以宗周为左都御史。
宗周自称草莽孤臣,屡次上书讨贼复仇,后因劾马士英、阮大铖,被黜归里。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率清军攻陷杭州,刘宗周正在进餐,闻讯推食恸哭:“此余正命之时也”,决定绝食殉国。
其门人王毓蓍率先投水自尽,他说:“吾讲学十五年,仅得此人。
”有门生劝他:“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答道:“吾固知图事贤于捐生,顾余老矣,力不能胜。
”遂绝食二十日,闰六月八日卒,享年六十八。
另一门生祝渊,在刘宗周卒前两日,亦自缢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陕西城固人,字健冲。天启五年进士。崇祯间官御史,极论四川巡抚王维章贪劣。出按云南,还言民力已竭。迁浙江右参政,未任而罢。崇祯十六年义军克城固,欲用之。不从被杀。
维基
张凤翮(?
—1644年),字健冲,号慰堂,陕西汉中府城固县人。
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
崇祯年间,担任监察御史,弹劾四川巡抚王维章贪污劣行,请求召还给事中章正宸,未得接纳。
不久巡按云南,回朝时说:「陛下提议再征一年税收,民力已枯竭,讨贼大臣懈怠涣散,浪费百万金钱。
」崇祯帝采纳,命兵部飞骑要求熊文灿进攻,但张献忠已反叛;其后因论事迁任浙江按察使,再升任江西巡抚。
张凤翮为人倜傥,曾说:「不先在家乡立功,怎能在天下立功?
」故此发迹后开建城东新堰,又修筑南乐义堡,并建议实行丁随粮行。
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浙江右参政,惟未任而罢官;李自成攻陷城固,威胁他出仕,他拒绝而被杀。
庄鳌献 朝代: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庄鳌献(?
—1645年),又名庄葵见钱海岳《南明史》卷33:「庄葵,本名鳌献,字任公,晋江人。
」,字叔瞻,号任公,福建惠安县籍晋江县人。
庄鳌献于崇祯三年中庚午科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户部观政,六年(1635年)由庶吉士晋升为兵科给事中。
他曾向朝廷上表《太平十二策》力陈东厂的贻害和主张惩治魏忠贤不遂。
庄鳌献正因为此事被贬为浙江布政司照磨。
见清人计六奇《明季北略》卷10:「信口内臣二月,监视登岛太监魏相,以给事中庄鳌献上太平十二策内请彻监视,因求罢。
上不允,因贬鳌献于外。
」 。
在崇祯五年(1632年)冬季,张彝宪进言道出朝廷尚有一千七百馀万赋税还未收回,并请示朝廷派遣科道官督征。
而崇祯元年进士范淑泰却上言指民间因为贫穷现象而出现盗窃之事,朝廷官员无法追回赋税。
所以认为决定不采取行动见张廷玉《明史·卷267》:「(范)淑泰言民贫盗起,逋赋难以督追,不从。
给事中庄鳌献、章正宸建言下吏,抗疏救之。」。
结果,庄鳌献及章正宸见范淑泰失言,便进谏力保他。
他其后为弘光帝办事,与周寿明、阴润同时恢复官职,改任吏科,不久病卒见张廷玉《明史·卷258》:「汝璨、朝佑既死,福王时,复官。
鳌献事福王,复官,久之卒。
」见钱海岳《南明史·卷33》:「弘光时,与周寿明、阴润同起故官,葵改吏科。
南京亡,久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圣生,号磊斋。天启二年进士。除建昌府推官,擒治豪猾剧盗,治声日闻。崇祯五年擢吏科给事中,请罢任用内官,时不能行。十七年任太常少卿。后守西直门御李自成军,城破自缢。福王时,谥忠节。有《家诫要言》。
槜李诗系·卷十九
麟徵字来王号磊斋海盐人天启壬戌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同官章正宸庄鳌献以建言下狱徵疏救庚辰大计与祁彪佳矢志澄清时论快之时盗贼猖獗民生凋瘁屡乞身任危疆不许又请整饬江南为京师应援假南司马以权为群议所阻贼既陷秦前后屯失守宁远孤悬二百里外三面皆绝域守禦甚难督抚镇臣请撤宁远兵守关门廷议不决徵独言撤宜又为议数百言约六科共陈之诸人不肯署名遂独疏其事疏留中遂寝客有周生者劝徵去徵曰去素志也今既任事事急矣可死不可去也甲申三月迁太常少卿流寇将逼乃发徵前撤宁远疏立诏赴援京师十五日徵奉命守西直门十七日贼至城下攻甚急为冲棚撞城廨舍皆坏徵引门为楯门被三矢矢贯木徵屹然不少却是夜天微雨贼发大炮碎几案徵端坐自若十八日贼伪树勤王旗叩门中官欲纳之徵麾卒推石塞门俄而兵部骑士持帜请出徵亦拒之复以重赏购健儿缒城杀贼百馀人贼大至徵至午门遇相魏藻德告曰事去矣愿见天子德曰上入宫谁为趣起今火石轰然城雉严峻何遽言事去徵曰此声自贼阵非内禦也德曰姑还守所明日司马门议之徵度不能达望阙叩头号泣而去十九日贼从德胜门入徵徒步归邸邸已为贼据因入道左三元祠欲自经家人请待祝孝廉至一诀徵许之二十日祝渊至徵酌酒慷慨与别曰昔吾登第梦一褐衣人咏文丞相零丁洋诗曰此刘宗周也数实为之今老矣山河破碎不死何为相对泣下因揭祠壁败楮篝灯作书付家人命褫服以单衾殓又与兄麟瑞书嘱诸子勿就科举及处家事各有条理遂投缳而绝后赠兵部侍郎谥忠节夫当明之季寇躏中原溃陷相望关外所存止于六城其轻重缓急不待智者辨之此时果从公议急撤重兵诚救时之良策而庸臣不知释疆场之忧救堂奥之急迨贼势压京始言远撤措手无及而国以亡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来皇,海盐人。天启壬戌进士。历建昌兴化二府推官,徵拜吏科给事中,累迁太常少卿。殉难。谥忠节,定谥贞肃,有集。
维基
吴麟徵(?—1644年),字来五,又字圣生,号磊斋,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军籍,明末政治人物,北京城破后自缢殉国。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应州郡试时,两兄弟“名誉日闻”、“共为州里所慕”。四十六年(1618年)吴麟瑞、吴麟徵兄弟皆中戊午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礼部观政,三年十月授江西建昌府推官,四年任江西乡试同考官,六年丁忧归里。守丧期满,崇祯二年(1629年)补福建兴化府推官,三年任福建乡试同考官。生平不蓄私产,两袖清风。崇祯五年(1632年)擢吏科给事中,管皇城,有直言之名。八年(1635年)丁父忧,上疏乞假葬父,数年后方还朝。十一年(1638年)起复为兵科右给事中,弹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贪赃,田唯嘉罢官。再迁刑科左给事中,又因继母黄淑人丧事去职。服阕,十五年(1642年)起为吏科都给事中。十七年(1644年)春升太常寺少卿。不久,李自成大军逼近京师,吴麟徵奉命守西直门。敌军猛攻,吴麟徵紧急入朝禀报,至午门被魏藻德阻拦,返回西直门。翌日,城陷。邸宅已被敌兵佔据,于是道旁祠,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馀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殓用角巾青衫,覆以单衾,以志吾哀。」解带自缢,被家人救醒,央求其先与好友祝渊诀别。再翌日,吴麟徵对祝渊慷慨陈词:「忆登第时梦隐士刘宗周吟文信国《零丁洋》诗,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再度自缢。赠兵部右侍郎,谥忠节。清朝赐谥贞肃。《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九畴,号瑞屏。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检讨。天启中被魏忠贤指为东林党人,降调,削籍。崇祯中,复故官,累迁礼部左侍郎。复忤杨嗣昌,遭谗削籍。十五年,廷臣交荐,起为南京礼部左侍郎。福王立,进本部尚书,请补建文帝、景皇帝庙号及建文朝忠臣赠谥,又请夺温体仁谥。与马士英不协去,遂致仕。南都失守,寓居温州江心寺,为总兵贺君尧所害。有《纲鉴正史约》、《秦汉鸿文》。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九畴,昆山人。万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天启中削籍崇祯初以原官起用历国子祭酒少詹事礼部左侍郎进尚书有握日草
维基
顾锡畴(1585年—1646年),字九畴,号瑞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
弘光时任礼部尚书。
隆武时,加太子太师东阁大学士。
因欲弹劾总兵贺君尧被杀。
顾锡畴十三岁时,以诸生身份参加应天府乡试,魏国公徐弘基将女儿许配给他。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式顺天乡试第二名。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
天启四年(1624年),与给事中董承业为福建乡试主考,取中五经奇才颜茂猷。
魏忠贤党羽指责他们是东林党人,两人一起降职。
最后,被削夺官籍。
崇祯初,得崇祯帝召见,官复原职。
升任国子监祭酒。
他奏请恢复积分法,礼官阻挠不予施行。
顾锡畴又申诉此事,并请求选择监生担任州县长官。
此后,奏请订正陪祭祀者的位次,担当国子博士的进士能参与考核、录用。
崇祯帝均同意。
之后他母丧回乡,并请求不再出仕。
丧期满后,起用为少詹事,晋升詹事,加封礼部左侍郎,负责部中事务。
皇帝曾经召见他面商国事,询问理财用人的问题。
顾锡畴告退后,陈述了用人方面的五点失误,称:“考察选官没有法度,文网太严峻,议论太多,太拘泥于资格,对人没有鼓励效果。
请使先用人的地方清正源流。
精心鉴别,依照才能任用,这是好处一。
赦免小过失而不完全废弃,这是好处二。
减少议论而专门责其成事效率,这是好处三。
选择奇异人材而不拘泥于平常规章,这是好处四。
积极奖励而宽缓督察、责备,这是好处五。
”最后极力陈述耗靡钱财的弊端,仍然归其根源在于用人。
皇帝对他的奏疏称好。
杨嗣昌奏疏请求招抚流寇,其中有“乐天者保天下”和“善战者服上刑”的话。
顾锡畴争辩,称这是诸侯间交战的事情,引用不合伦理,与杨嗣昌互相攻击。
杨嗣昌当时主持政务,诸位言官都攻击他,杨嗣昌很怀疑顾锡畴所为。
遇上驸马都尉王奁犯罪,顾锡畴准备从轻发落,杨嗣昌借机攻击,便削夺了他的官籍。
崇祯十五年,朝廷大臣交相举荐,皇帝召他回朝。
御史曹溶、给事中黄云师又称不应该任用他。
皇帝不听,任命他为南京礼部左侍郎。
甲申国难后,福王朱由崧立位,顾锡畴升任本部尚书。
福王尊奉福恭王为恭皇帝,准备商议庙祀,顾锡畴奏请另外设立专门的庙宇。
不久,请求增补建文帝的庙祀谥号、明景帝的庙号和建文朝忠臣的赠封与谥号,均获准施行。
东平伯刘泽清称:“宋高宗在南京即位,靖康二年五月即改建炎纪元,以遵从民望。
我请求从今年五月改为弘光纪元。
”顾锡畴明确地说诏令已经颁布,不能追悔更改,方才作罢。
当时确定大行皇帝的庙号为思宗,忻城伯赵之龙称“思”不是美称,引经据典核证,顾锡畴也认为如此,上奏请求更改。
大学士高弘图因为前面提议极力坚持,于是事情搁置。
温体仁去世,特谥文忠,而文震孟、罗喻义、姚希孟、吕维祺都没有获得谥号。
顾锡畴称:“温体仁得皇上信任,行使政令最为专横而且长久,他对先帝所负的罪大且深重,请求将文忠谥号,或者删削或者更改,而增补文震孟等大臣的谥号,使普天下奖惩有度。
”答复可以。
于是增补诸臣的谥号,剥夺了温体仁谥号。
吏部尚书张慎言离职,顶替的徐石麒没有到任,朱由崧命令顾锡畴负责事务。
当时马士英掌握国政,顾锡畴一向与他不和。
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弹劾他,于是他请求到南海祭祀而离去。
弘光元年(1645年)春,御史张孙振极力颂扬温体仁的功绩,请求恢复他原来的谥号。
便勒令顾锡畴退休。
五月,清军破南京,昆山也被攻占。
顾锡畴的正遭父丧,由小路赴福建。
唐王命令他就任原职,他极力推辞,在温州江心寺寓居。
总兵贺君尧鞭挞侮辱诸生,顾锡畴准备弹劾,被贺君尧乘夜色派人杀害,尸体投入江中。
温州人寻找多日,方得收葬。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