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梁梿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九八
何绛(一六二七—一七一二),字不偕,号孟门。
顺德人。
布衣。
明末动乱,隐于罗浮、西樵山中。
明唐王隆武二年(一六四六),闻张名振起事抗清,遂疾趋南京,至则事败,乃已。
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与陈恭尹同渡铜鼓洋,访遗臣于海外。
又闻桂王在滇,复与恭尹北上,西济湘沅,不得进,乃东游长江,北过黄河,入太行。
尝历游江浙及燕、齐、鲁、赵、魏、秦、楚间,终无所就。
晚年归乡,隐迹北田。
与其兄衡及陈恭尹、陶璜、梁梿合称“北田五子”。
著有《不去庐集》。
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三有传。
何绛诗,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旧钞本《不去庐集》为底本,参校民国汪兆镛钞本(简称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乐楼影印汪氏微尚斋钞本(简称何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700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清诗别裁集
广南三家,翁山擅长五律,药亭擅长七古,几无与抗行者,元孝自逊力量不及两家,而诸体兼善,七律尤矫矫不群,诗名鼎立,不虚也。向从《明诗综》入前代中,今考元孝之殇,在康熙中叶,仍三家并存。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八
陈恭尹,字元孝,一字半峰,晚号独漉子,顺德人。有《独漉堂集》。
词学图录
陈恭尹(1631-1700) 字元孝,号独漉,又号半峰。广东顺德人。明诸生。父邦彦抗清就义,永历帝以父荫赐锦衣佥事。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词附见。
全粤诗·卷七一四
陈恭尹(一六三一—一七○○),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
顺德人。
以父邦彦死节袭南明永历朝锦衣卫指挥佥事。
顺治八年(一六五一),郑成功起兵海上,恭尹思就之,入闽不达,自赣出九江,顺流至苏杭,复往返于杭州、宁国间,盖密有结连。
历四年无成,乃归娶。
又四年,与何绛出厓门,渡铜鼓洋,收拾馀众,又无成。
十六年,将入滇从桂王,道阻,因登南岳、泛洞庭,顺流江汉之间,寓芜湖。
时成功围攻金陵,张煌言进取徽宁,声势大振,恭尹与共策划。
旋成功败走,煌言间道出海。
恭尹乃济江入汴,北渡黄河,徘徊太行山下,沿途观察地形关隘,绘成九边图,冀有所为。
逾年归,与陶窳、梁梿、何衡、何绛深相结纳,世称北田五子。
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以嫌疑下狱,明年事解。
晚年寓居广州城南,以诗文自娱。
其诗激昂顿挫,为“岭南三大家”之一。
著有《独漉堂集》。
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