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光宗

相关人物:共 42 位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处元。万历八年进士。除顺德知县,擢礼科给事中。万历二十年,李献可等请使皇长子出阁就学,被黜。初春与昆山张栋、长洲吴元佳,上疏救之,并黜,时称吴中三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处元,吴县人。万历庚辰进士,除知顺德县擢兵科给事中历户礼二科左右给事建言为民天启初追赠光禄寺少卿有吴西佚槁
维基
叶初春(1541年—1618年),字处元,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苏州市)人,民籍,官至礼科左给事中。
因参与“国本之争”撤职。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二名。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进士。
次年任广东顺德县知县,升礼科左给事中。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神宗长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
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
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
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
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
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
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以及叶初春等人各自上疏求情。
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
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叶初春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
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1—1620 【介绍】: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弱侯,号澹园。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二十二年,受命撰修明国史。侍讲东宫,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遭诬劾贬福宁州同知。未几弃官归,讲阴阳良知之学,与李卓吾善。博极群书,精熟典章,工古文,卓然为名家。有《澹园集》、《国朝献征录》、《国史经籍志》、《焦氏笔乘》、《老子翼》、《庄子翼》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弱侯,上元人。万历己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谪福宁州同知追谥文宪有漪园集
维基
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号澹园,又号漪园,世称澹园或漪园先生、焦太史。
南京旗手卫人,祖籍山东日照。
明代状元、史学家。
焦氏四世祖焦朔随大将军徐达征战。
焦竑生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自幼刻苦向学,博极群书。
十六岁应童子试,以第一名选为京兆学生员,受到试官及南直隶督学使者赵方泉等的赏识。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乡试中式举人,时年二十五岁。
此后连续七次会考,都名落孙山。
直到二十五年后的万历十七年(1589年),焦竑方中会试,殿试高居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担任太子朱常洛讲官,进《养正图说》一册。
郭正域因焦竑没有与他商量这件事,认为焦竑是沽名钓誉。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乡试主考官,将落榜之徐光启提拔第一,并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
由于个性梗介疏直,得罪不少政要。
次相张位更视焦竑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后来被曹大咸、杨廷兰等检举“以举子九人文多险诞语”,贬为福宁州(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同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赴福建福宁州上任。
次年全国官员大计,焦竑又被考以“浮躁”评语,遭“镌秩”。
最后决定辞官,此后归家不出,专心著述。
好友管志道说:“焦殿撰漪园丈之不为世所容,则愚已逆料其必然矣!
”万历三十年(160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曾拜会过焦竑。
泰昌元年(1620年)去世。
安宗时追谥文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青城人。万历八年进士。由苏州推官擢吏科给事中。以上疏救钟羽正、李献可,忤帝意,罢归卒。
维基
杨其休,字振孙,山东济南府青城县人,军籍。
山东乡试第十二名,登三甲第十七名进士。
累官工科都给事中。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神宗长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
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
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
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
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
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
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援救。
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
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
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汝高。隆庆五年进士。初仕龙游知县,入为御史,擢光禄寺少卿。万历中疏争三王并封,忤旨。削籍卒于家。
维基
涂杰(1547年—?
),字汝高,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新建县军籍,南昌县人(今江西省南昌市)。
隆庆四年(1570年)中式庚午科江西乡试第九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会试第二百七名,三甲第二百二十二名进士,授浙江龙游县知县。
万历五年(1577年),任广西道监察御史。
万历十年,改任浙江道监察御史。
后兼任湖广巡按。
万历二十年,担任光禄寺少卿。
万历二十一年,国本之争矛盾开始激化,明神宗加快改立进程,下诏三王并封(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
当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上疏率先反对。
明神宗大震怒,两人被贬戍边。
随后涂杰、王学曾继续上疏,两人均被斥为民。
此事激起群臣更多反对,最终迫使大学士王锡爵辞职、明神宗收回前命。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赠涂杰太常寺少卿。
天启三年,赠大理寺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8—1605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公美,号虚台。万历八年进士。为襄阳知县。以治行征授刑科都给事中。二十年,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以请豫教元子得罪。之佳疏救,与张栋、叶初春并斥,时称吴中三谏。
维基
吴之佳(1548年—1605年),字公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民籍。
官至刑科都给事中,因国本之争撤职。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一名。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
初为湖广襄阳县知县。
以治行徵。
累官刑科都给事中。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礼科都给事中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元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
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
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
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
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
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救。
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
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
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吴之佳与叶初春、张栋均为苏州府人,史称「吴中三谏」。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吴之佳病卒。
天启初年,追赠太仆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字幼安。
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进右中允,直皇长子朱常洛(光宗)讲幄。
曾极言税监李道、王朝诸不法状。
官至南京国子祭酒。
奉母归,卒谥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5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景文。孙如法从弟。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礼部侍郎。部事丛集,决遣无滞。曾疏请严禁白莲、无为等教。光宗立,首请建东宫,帝命封郑贵妃为太后,李选侍为皇贵妃。均执礼力争。进本部尚书,后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致仕卒。谥文恭。
维基
孙如游(1549年—1624年),字景文,号鉴湖。
浙江馀姚县人。
宸濠之乱中殉国的都御史孙燧曾孙。
万历乙未进士。
天启年间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万历四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五年升翰林院检讨,编纂六曹章奏。
三十一年典试湖广,三十三年充册封正使。
历升右春坊赞善、掌南京翰林院印右赞善、右谕德、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四十三年累官礼部右侍郎,主管部务。
明神宗驾崩,以顾命大臣辅佐明光宗,曾挫败郑贵妃、李选侍篡权阴谋。
后又辅佐明熹宗,被钦点为东阁大学士,参与明廷机务。
宦官魏忠贤掌权后,提出辞职。
家居四年后卒。
赠少保,谥文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西临桂人,吕调阳子。万历进士。授礼部主事,迁郎中。以疏争神宗将并封三王,中外韪之。
维基
吕兴周(1550年—?
),字维师,广西桂林中卫官籍湖广武昌府大冶县人。
广西乡试第九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八十五名,登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
授礼部祠祭司主事,后迁员外、郎中。
当时福藩朱常洵因母亲郑贵妃得竉,阴谋夺嫡,明神宗打算三王并封,吕兴周上疏为皇长子朱常洛争取。
十九年(1591年)闰三月,转光禄寺少卿,十二月再擢升为应天府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同安人,字尧俞。万历十一年进士,任武昌推官,迁都给事中。偕六科诸臣疏请预教元子。神宗大怒,摘疏中误书弘治年号,责以侮君,贬秩除名。
维基
李献可(1553年—?
),字尧俞,号松汀,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民籍。
福建乡试第二十五名。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三十六名,登进士第三甲第十五名进士。
除武昌推官,任户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李献可偕六科诸臣上疏请求为元子朱常洛举行“豫教之典”,神宗大怒,指摘其误书弘治年号,违旨侮君,贬一秩调外,其馀人等夺俸半年。
大学士王家屏将御批封还,神宗愈加不满。
吏科都给事中钟羽正、吏科给事中舒弘绪均上疏支持李献可。
神宗将弘绪调职南京,羽正及献可以调任边远地区杂职。
大学士赵志皋论救,被斥责;吏科右给事中陈尚象又争,贬斥为民。
户科左给事中孟养浩,御史邹德泳,户兵刑工四科都给事中丁懋逊、张栋、吴之佳、杨其休,礼科左给事中叶初春,各自上疏救。
神宗怒不可遏,命将孟养浩廷杖一百,除名。
邹德泳、丁懋逊、张栋、吴之佳等六人贬一秩,外放为官。
李献可、钟羽正、李弘绪除名。

人物简介

维基
黎道炤,字明中,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人。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授桐城县知县,升工科给事中,升礼科右给事中。
明神宗时册立未定,大臣多阿匼阴阳,上下相持不决。
黎道炤每疏即言他事,必为连类摘发。
岁甲午有旨,皇长子出阁讲学,预令采买金铢等物费三十馀万,而部臣疏请仪仗侍卫拜贺,礼持不下且责言者。
黎道炤叹曰:此吾死谏日也。
即草疏约略千馀言,一无避忌。
疏入,上震怒,株连台省,各降革有差。
黎道炤为民。
若二年册立既定,恩复冠带,厥后诸羽翼者多召用至大官。
而黎道炤已死,明光宗遗诏议恤,始赠光禄寺少卿。
寻用子黎元宽仕,晋阶中宪大夫,崇祀乡贤。
共 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