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士淳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三
李楩,字其础。
程乡(今梅州梅县)人。
士淳子。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举人。
淡于仕进,尤嗜古,工书法。
有《函秘斋诗文集》。
清光绪《嘉应州志》卷二三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六○
李梓,字其拔。
程乡(今梅州)人。
士淳子。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贡生。
事见清光绪《嘉应州志》卷二〇。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八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进士,主试者奇其才,拟馆选,以母老辞,南归。旋闻李自成破北京,北向恸哭。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维基
谢元汴(1612年—1668年),又作谢元忭,字梁也,又字途野,号霜崖。
广东澄海县人。
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幼随父宗矿侍养陇州。
六岁父携归乡授学,性聪敏,九岁能属文。
父卒,母守节抚之。
十岁祖应诏卒于官,家中落。
元汴以孤子奉母,性至孝,能承母意。
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十六年(1643年)赴试京师,由于兵乱,道路阻绝,由镇江转苏杭,游虎丘、西湖而归。
当科会试改至八月,遂再赴礼闱,成癸未科进士。
以念母,请假归。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李自成陷京师、崇祯帝自缢消息传来。
谢元汴北向恸哭。
又遇土贼黄海如攻陷澄海,不能归,遂由揭阳至潮州。
有仆人来,始知妻刘氏骂贼而死,家人分窜,有邻侠护送其母至南澳得脱。
八月间道走漳州,迎母至潮州,僦屋而居。
元汴不意数月之间,国破家亡,忧时念乱,形诸叱咤。
母知其意,勖以大义。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隆武帝在福州监国,元汴投袂而起,辞母趋赴,九月至福州,授兵科给事中,上《朋党策》,十一月奉旨宣慰两广,充册封二藩副使,便道奉母回潮。
丙戌(1646年)二月至肇庆、梧州,遂抵桂林,有降绅希郑芝龙意弹劾他,遂革职还潮听勘。
永历帝时期,复任兵科给事中。
己丑(1649年)五月奉命以监军募兵平远,联络宗人谢志良、谢良友等。
庚寅(1650年),广州破,永历帝出逃南宁,继入缅甸,元汴仍往来潮循之间,日谋抗清。
癸巳(1653年),郝尚久反正,元汴与李士淳、罗万杰等响应,尚久兵败,元汴乃奉母躲避于丰顺之大田,授徒以食。
居大田七年,期间曾至广州,知永历已亡,反清势力逐渐覆灭,遂谋奉母归潮州。
但家已被戍兵所占,闻知潮州知府吴颖优礼贤士,作诗贻颖为请,乃得还。
吴颖欲以元汴任乡饮宾,清刑部尚书杜立德与元汴是同年进士,贻书劝驾,皆不受。
戊申(1668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七,而母尚存。
著《霜山草堂诗集》,入清为禁书。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四○
杨任斯,号乐庵。饶平人。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官山西沁水县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九、清康熙《饶平县志》卷七。
维基
杨任斯,号乐庵,广东饶平人,同进士出身。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任山西沁水县知县。
与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礿、梁应龙、陈所献、李士淳等人并称“戊辰八贤”。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大阐者。
东和名家子。
明达物理。
早悟空花。
玉溪和尚祝发。
力究出世之道。
禅林讲席。
靡弗参叩。
无所入。
遂创庵于岩头。
楗关十年。
于指胸点额之际。
忽然摸著。
快痒不可言。
直造和之天界㞧中和尚处。
求决择。
相见一笑而已。
于是。
朝参夕见。
机缘有契。
弦筈相含。
既蒙印记。
挈杖出闽关。
履淅过淮。
多逢哲匠。
至金台。
憩大宝禅寺。
道风翕然。
司礼黄高二公。
闻师名。
袖香见之。
言机期合。
恨参承之晚。
欲闻于上。
师固辞乃已。
自是问谒者。
踵接户外。
师随缘开示。
务使人人发心欢喜而去。
则吾说为不徒日。
复一日。
颇觉烦挠。
一日偶阅归去来词。
怃然曰。
陶渊明。
不以五斗米折腰。
弃官而去。
沙门释子。
反以一钵饭。
系足息影。
地蒲团大一块耳。
得青山几何。
以成化戊戌八月。
飘然南还。
次年。
寓金陵报恩。
寄书谢二司礼。
司礼叹之而已。
后邵郡清信士。
创寺延师。
居之二十馀年。
清远之风。
从化者众。
于辛酉春二月十七日。
敛衣而化。
其徒净渊。
集其机缘语句。
为上下卷梓行。
师喜作山居诗。
唱道鸣怀。
悠然可诵。
过金山有句。
月现潜龙影。
云笼老鹤声。
尤见禅意云。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二四
周孚先,字克道。
潮阳人。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举人。
笃志理学,尝从学于湛若水,又与薛侃相与论学。
中举后不应会试,归隐桃溪,自号西山居士。
明李士淳《阴那山志》卷三载其为西川参政。
著有《桃溪吟稿》。
明隆庆《潮阳县志》卷一二、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