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毕自严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米助国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米助国(?
—17世纪),字民和,号顺斋,湖广辰州府辰溪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米助国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五年(1625年)成进士,获授龙泉知县,调任南昌县知县,抚按要求他兴建魏忠贤生祠时坚持不遵从;之后魏忠贤失势,朝廷为立祠一事治罪,唯独江西地方因为龙泉并没有获罪。
崇祯五年(1632年)十一月选授福建道御史,巡按宣大,让尚书毕自严、给事中章正宸出狱,因此被罢官。
永历年间,朝廷升任他为大理卿。
南明灭亡后在东山隐居,慢慢减少进食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1—1631 【介绍】: 明山东长山人,字默承,号青岳。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少詹事。以忤魏忠贤,革职为民。崇祯初,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次第贬黜阉党,人情大快。后以事忤旨革职,谪戍代州,卒于戍所。福王时复官。有《玉海纂》、《四素山房集》。
维基
刘鸿训(1565年—1634年),字默承,号青岳,山东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区)太和庄人。
明代东林党政治人物。
刘一相之子。
万历十三年乙酉科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庶吉士,改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修国史。
泰昌元年(1620年),出使朝鲜,回国时辽阳已被清军占领,朝鲜为其建造二舶舰,绕境而返。
途中收容多位难民。
升任右中允,又改左谕德。
天启六年(1626年),任少詹事,因忤魏忠贤,被削籍为民。
明思宗时,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任内遇事敢任,曾建议先朝官员转调太速,需行久任之法,又推荐了毕自严出任户部尚书。
但刘鸿训在庙堂议事,当其意见不被皇帝同意时,便会感叹说「圣上毕竟只是年轻的君主」,崇祯帝都会因而生气。
崇祯二年(1629年),因改太傅惠安伯张庆臻敕书事,谪戍代州,按例总督京营者不辖京师巡补,刘鸿训及中书舍人田佳璧在敕书上多加「兼辖捕营」四字,遭御史吴玉弹劾,给事中张鼎延、御史王道直亦参刘鸿训,此时正值「宁远闹饷」之时,且在罗织株连所谓阉党之后,加上他曾说:主上毕竟是冲主。
崇祯帝无意维护,而众臣大作文章,御史田时震、给事中阎可陛接连劾其贪污收贿案。
最终刘鸿训谪戍代州、兵部尚书王在晋、职方郎中苗思顺遭削籍,田佳璧斩于市,张庆臻停禄三年。
因痛斥阉党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田景新等人,谪戍代州(今山西代县)。
崇祯七年(1634年)五月,卒于戍所,享年七十。
著有《四素山房集》、《皇华集》等。

人物简介

维基
毕自肃(1569年—1628年),字范九,号冲阳,山东淄川(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西铺村)人,明代政治人物。
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毕自肃曾多次上疏,请朝廷发辽东军饷,但朝廷无钱支应,后士兵因欠饷发生宁远兵变,毕自肃一度被掳走,虽后来被兵备副使郭广救出,依旧愤而自杀。
《淄川县志》记曰「丰质伟干,性沉毅果决,多大略。
」少年熟读四书五经,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甲进士,充北直定兴知县,任内廉政爱民,民众为之建立生祠。
天启二年(1622年),升任礼部主事。
天启六年(1626年)升参议、副使,天启七年(1627年)协助袁崇焕防守宁锦之战有功,升太仆少卿。
崇祯元年(1628年),升辽东巡抚,在辽东练兵时,毕自肃九次向朝廷申报欠饷,但朝廷苦无银钱,居然不闻不问,而财政的主管就是其亲兄户部尚书毕自严
最后,欠饷四月的蜀、楚士卒,以张正朝、张思顺为首,绑架了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是为宁远兵变。
毕自肃被殴打,头部血流不止,身受重伤,几乎死亡。
兵备副使郭广与肇事士卒关系甚佳,为了营救毕自肃,郭广自行打开官库,发白银贰万两,又向当地商人借款伍万两,赎回了毕自肃,并把毕自肃载至塔山堡(今辽宁锦西)调养,不过毕自肃深感局势恶劣,向燕京方向再拜后自戕而死。
袁崇焕至辽东督师后,命副将何可刚将兵变首谋张正朝、张思顺等十五人斩杀,又论军法,斩中军吴国琦、罚参将彭簪古、都司左良玉等,而后奏请崇祯帝取消辽东巡抚一职,由自己亲领,以统一事权。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抑之,湖广蕲州人。万历戊戌进士,历官山东按察使
维基
袁世振(?
—1631年),字抑之,号沧孺,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进士,任江西临川县知县,有惠政。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擢升浙江金华府同知,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再升南京应天府治中。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袁世振在淮南、扬州一带推行了纲盐法,取代原来的开中法。
魏党诬陷袁世振纵子通贿,由两淮盐商代为缴纳赃款,削职还乡。
崇祯二年(1629年)户部尚书毕自严举荐袁世振,但因贪污前科为思宗所否决,崇祯三年,礼部左侍郎徐光启说:“官猛行五分之一,而私盐居五分之四矣。
”崇祯四年(1631年),毕自严再提此事,终为朝廷同意,委为扬州海防副使,兼理盐法,惜未到任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1—1700 【介绍】: 清浙江海盐人,字骏孙,号羡门。
顺治十六年进士。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考列第一,授编修。
历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为《明史》总裁。
以才学富赡、词采清华,有名于时。
有《南𣶂集》、《延露词》。
身后,其子彭景曾刻《松桂堂全集》。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一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海盐人。顺治己亥进士。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第一,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有《松桂堂集》。
词学图录
彭孙遹(1631-1700) 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累迁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充经筵讲官、《明史》总裁。工诗词,与王士禛并称"彭王"。有《松桂堂全集》、《金粟词话》。词集名《延露词》。
简介
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哀江头之馀也;水殿风来,清平调之馀也;红藕香残,古别离之馀也;将军白发,从军行之馀也;今宵酒醒,子夜懊侬之馀也;大江东去,鼓角横吹之馀也。诗以馀亡,亦以馀存,非诗馀之能为存亡,则诗馀之人存亡之也。向读彭子羡门与王子阮亭无题唱和,叹其淫思古意,两玉一时。阮亭既官扬州,羡门有客信宿,会邹子程村初集《倚声》,于是延露之词成焉。然则延露者,其无题之馀乎?盖维扬佳丽,固诗馀之地也。昔人谓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至有人生只合扬州死之语,不止三年一梦而巳。故登芜城,宜赋西风残照;吊隋苑,宜赋金锁重门;过玉钩斜,宜赋晓星明灭;上二十四桥,问吹箫玉人,宜赋衣染莺簧;载酒青楼,听竹西歌吹,宜赋并刀如剪;进雷塘,观八月潮,宜赋玉虹遥挂。岂惟平山栏槛,让文章太守挥毫独步哉。楚大夫芳华竟体,若无湘浦蘅兰、巫峰云雨,则九歌九辨何处生活。今以彭子之才,江山助之。折大堤之杨柳,对官阁之梅花。选楼公子,盥手装书;殿脚夫人,画眉捧砚。宜其提辛攀李,含柳吐秦,与红杏尚书、花影郎中平分风月,则维扬固诗馀之地,而彭子乃诗馀之人也。有其地,有其人;有其人,有其词,诗馀人乎?人馀诗乎?寄语王邹,想当绝倒,如仆者,刻画无盐,唐突西子,斯又彭子之馀也。巳古吴尤侗悔庵撰。
清诗别裁集
字骏孙,浙江海盐人。顺治己亥进士,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第一。官至吏部侍郎。○羡门词和气平,在唐人中最近大历十子,在十子中,最近文房。
维基
彭孙遹(1631年—1700年),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县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诗人、学者。彭孙遹出身海盐世族,幼即能诗。顺治末年中进士,官中书舍人,因事去职。康熙十八年(1679年),朝廷特开博学鸿词科,网罗天下遗贤,彭孙遹受荐应试,获第一等第一名,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等职,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总裁《明史》纂修。彭孙遹工诗词文赋,作品风行海内,与王士禛并称「彭王」。有《松桂堂全集》等传世。
张鹏翀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鹏翀(?
—1639年),字凌虚,号襟溟,直隶保定府祁州束鹿县人。
天启元年(1612年)辛酉,左光斗督学直隶,拔选为举人,明年(1622年)成壬戌科进士,与黄道周、倪元璐同出于左谕德韩日缵门下,三人相友善。
授河南确山县知县,县冲疲役,有马户夫头,值者家立破产。
鹏翀用额设工食募应,不以病里甲,民德之。
确山南至信阳有百八十里,中途无税驾所,鹏翀自明港驿设皇华,行者称便。
又蠲俸粥荒,活周泽等千余家。
时魏忠贤柄政,以龃龉中乙丑计典,降为应天府学博士。
转国子监学正,七年升户部主事,以丁忧去职。
服阕,起补原职,司天津、辽东及中原练饷,秩满,户部尚书毕自严爱其才,复任之。
再岁晋寇南向入怀庆、卫辉,神州孔棘,尚书侯恂举荐为河南睢陈兵备道副使,募兵六千人,自倾家产俸金养军,时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自是日起,领军剿寇。
七年八月,三十万大小七十二营贼寇进入睢陈抄掠,蔡沟有郑贵北二毛,平头垛有郭三海,西平有侯鹭鹚,啸聚数万,鹏翀擐介胄,叠战擒之,当提兵下西平,军饥浃旬不食,啜野菜以饱,有觅得面饼进者,鹏翀却之曰:忍民兵枵,独果腹乎?
由是三军感激泣下,争用命,诸贼悉平。
九年正月,贼犯永城,鹏翀与副将祖大乐御之,鏖战至辰至西,斩贼渠混天王,隔旬再至再破之,贼精锐几尽,余众奔宿州。
鹏翀有红旗军千人,皆选锐,贼望旗惊窜,曰:张长头兵来矣!
谓其好赴斗也。
越三年,不敢犯其境。
鹏翀兼摄臬守学驿,绾五篆,历六载不迁,后升山西口北道右参政。
鹏翀官睢陈,心力俱困,不时呕血,移节赴口北,道卒于封丘之邮署。
余应桂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都昌人,字二矶。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武康、龙岩、海澄知县,有治绩。
崇祯四年迁御史,以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媚首辅周延儒,取其亲戚陈于泰殿试第一,又劾周延儒纳杨鹤等贿,贬归。
后以言张献忠降后必反,当先发图之。
事泄被纠,遣戍,献忠果再起反明,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起用为兵部侍郎。
孙传庭败死,代为督师,而无兵无饷,竟以“逗留”夺职。
大顺军克京师后,家居不出。
寻被杀。
维基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 明末政治人物。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1619年)已未进士,四十八年任浙江武康县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丁艰去职。六年(1626年)授福建龙岩县县令,崇祯元年(1628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龙岩人立生祠,树“余侯遗爱碑”,碑文:“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救荒发粟,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永历二年十二月(合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1—1593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词学图录
徐渭(1521-1593) 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又号天池。
浙江山阴人。
画擅水墨,淋漓恣纵,有所创新,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
书长于行草。
能词,工为杂剧。
有《徐文长三集》、《徐文长逸稿》、杂剧《四声猿》、《南词叙录》。
今人辑有《徐渭集》,词在集中。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文长,山阴人。

人物简介

维基
傅启光,字曙卿,号念介,南安人。
天启丁卯顺天举人,崇祯戊辰进士。
著有《西征随笔》、《河西琐言》、《纪行诗集》。
天启丁卯(1627年)顺天举人,崇祯戊辰(1628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奉差密云监兑、苏松常镇漕物、榷崇文门税课。
朝夕饮冰,厘革常例,市人德之。
晋河南司郎中,掌省直钱谷会计,必诚必慎。
户部尚书毕自严器其才,委修《度支奏议》。
擢陕西副使,分守河西。
时三秦多警,弗辞艰险,疾驱视事,登埤设棚,贼望风而靡。
总制洪承畴上其功,未得旨。
竟以尽瘁,卒于官。
褚德培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褚德培(17世纪—1637年),字嵩华,山东兖州府峄县人。
褚德培是诸生褚化鳌之子,年少聪慧,十岁能写下文章,知县解经邦一见惊异,说:「这孩子是大器啊。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行人,出使四川时正值军警告急,他把幼子寄住在白沟河店舍,自己单骑北上,抵达城门沿绳索入城;崇祯五年(1632年)升陕西道监察御史,奏章都关乎国家大事,曾四次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巡按陕西能捍卫地方,督师洪承畴奏留马匹征讨,他只带上拓碑帖数百本。
之后褚德培三次请求退休未得允,崇祯九年(1636年)巡察禁军,十年(1637年)奉命巡视两浙盐政,但未行已逝世。
他个性孝友,服丧时悲伤得几乎丧命,任官则顾念人民,为地方题呈《濒河冲地堪怜》一疏,又曾为陈郝难民冤案辩白,救活不少人民,著有《纪蠹谏草奏草》、《杞言问蜀》、《嘤生入》等疏稿,入祀乡贤祠。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