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君玉。家贫力学,读书至夜间,与其徒吸水噀面,醒则又读。弘治十二年进士。任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多所平反。出为兴化知府,升本司右参政致仕。归二十年而卒。刻意攻诗,力去陈言,虽一草一木,必远出象外乃已。有《白斋集》。甬上耆旧诗·卷七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先生字君玉。少负异才。年十二即能赋诗。常手古人诗一卷,其父见之投诸雪淖中。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读之。家贫,为诸生时,出游吴楚间授经,以所上束脩归养亲,能备甘脆。每读书至夜分稍倦,则与其徒取水交噀面,使神气复立,乃更读。其励志若此。年及艾,始中进士。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副。前后所治狱凡二万七千馀人,论驳务得其平。有三人以造伪章论死,无所置辨。先生视其章,乃以篾布四边,中画字。遂判曰:篾作与私铸不同,减死一等。司狱官落职,贫甚,将鬻其女归。先生以月俸为治行得免。在南都九年,吏部再荐为督学使,不报。出知福建兴化府,为政尚简易,务正风俗,与诸生说经,喜以儒术饰治,有古良二千石风。郡中林见素先生,海内宿望,日与先生以文义往来,每共登临,辄题名山壁,人称为文章太守,奏治行第一。然先生性嗜林壑,数乞骸骨归老,辞义确苦,乃进本省左参政致仕。先生操行廉白,家无遗财。人号曰白斋先生。里居十六年。惟以撰述为事。于诗律益工,弥造高妙。日怡神于林泉云鸟间。尝自赞曰:辞让太早。似乎失利。木石无虞。何谓不智。末年遗教曰:抱病怀残喘,寄身属杪秋。爱山一舆,乐水一舟。未死微躯,巳卜荒丘。永谢之日,不烦饰脩。生也既顺,死复何求。卒年八十有一。子嘉庆,亦奇士,为诗殊有父风。余常读先生集,其自述曰:予生平好学诗,志慕古人,然多从实地生变化,不敢为望空语。今所梓行,仅十之三四耳。自颠发黑,且苍且白,四方知音相遭如皮陆,固不可得晚遇见素林先生相知为独深,尝曰:梦魂相接多在雪苍雨碧之下,谷答风响相和应,亦微哉!续藁出耄言,觉尤有味,未知获入梓否?文字亦有可取,回首顾之,度不能举矣。人以为实录。又论诗曰:自高、杨、张、徐诸人学唐,尽有好者。后李西涯、谢方石、张亨父及沈石田律诗甚多,生意循唐人绳墨,自能杰然。今盛世必有妙手,不能尽知,行且求之。先生官南大理,在弘、正之间,时北地信阳名巳极盛,先生仍盛推西涯,而置李、何于不论之列,且云必更求妙手。此其立意卓荦不回,能自异于流俗,隐然可见。今所传白斋集,即梓行之十三四者也。竹里馆集,则其耄言也,合一千馀首,余为选三百二十八首序之。序曰:余少从家乘读诸先辈赠先楝塘先生诗,惟喜张白斋先生琦一绝句。复从戴氏书肆见白斋集四本,诗极可喜。时方习制举业,未即购以归。且意谓先辈诗文如此类必多,异时当得读之。未几,余学为诗,求向所见白斋集,巳绝不可得。偶见王凤洲诗,评于张琦下曰:如夜蛙鸣露,不离泥中。架上旧有李腾鹏诗统所选白斋诗,亦注曰王凤洲云云,并欲唾之。及读诸先辈选里中诗,俱甚推重先生,其论良是。然南江所录凡二十八首,东沙所录二十二首,与余向所喜颇不类。后之论诗者,有称先生呕心刻肾,务去陈言,品目甚当,而所录又只二首,使就诸家所选,即凤洲所言,尚非甚过。意中不平久之。至前岁始从释悟留所得所谓白斋集四本,如身客万里外,遇故乡良友,惊喜交集。释于石又示其竹里馆诗二本,赠先人绝句亦在其中,而后先生之诗尽出矣。余适在患气中,且喘且读,手录三百馀首。窃谓先生诗发源忠孝,俱本于性情之正,无愧风雅。至其为兴为比,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间尝于诸体,尽相题目。乐府最为高手,惜不多作。古诗歌行别有苍然之色。可方山阴徐文长,而徐稍不及。若五七言律诗则妙矣。至于五七言绝句则神矣。今先生自编其诗,先绝句,次律诗,次乐府古诗,即一诠次间,甲乙巳定,此可谓寸心自知者。且先生历官大理时,北地信阳方树赤帜,一时靡然风偃。而先生高唱单行,不阡不陌,是诚不可无一者也。余因念先生生平为诗,惟晚遇林见素先生一人耳。身殁以后,久应论定。然其不知我者,既横相訾诟,其知我者亦使与众人为伍,略无高下,其蔽反甚于毁之。今先生二集遗板俱坏,遍询里中所藏,仅存三四册,事固有不可知。傥更数十年,此三四册亦复散去,将使世间第一种文字,遂化为脉望,荡为飘风野火,忽焉尽灭,天下宁有是理耶?此后起者所以不得辞其责也。余既录成,日为里中诸君诵之,必尽一卷方已。适梨洲黄先生过访草堂,急取共读,相与狂呼大叫,声声相接。余更起浮白一斗,谓黄先生曰:请于数百年中取一词家,足当我白斋者,邺嗣愿尽此斗。先生亦笑谓余言不狂。次日,黄先生归舟中,语万生允诚曰:白斋诗诚不易得,但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负海内之望,表章一山阴布衣,世始知有徐渭。今杲堂乃以东海老布衣,思表章士大夫,不益难耶?余闻其语,为怅然久之,夫余既杜门渐老,不与海内词人一通名纸,况悠悠千载,亦谁为知我者?乃独此爱异赏奇,若不容口,遂顿忘其身之老且废也。虽然,余不足传,而倘以传白斋之诗,遂得并传,是终以士大夫身后之力,引一布衣也。余固藉白斋先生矣。
字君玉,鄞县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官福建布政司左参政有白斋竹里馆二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四
琦字君玉,鄞人。弘治己未进士,除南大理评事。历寺副、寺正,出为兴化知府,进参政致仕。有《白斋》、《竹里馆》二集。 (《见素集》:白斋诗疏宕孤绝,如峻峰激流,景出象外。虽杂备众体,而收功实由山谷。宁川一派,今流明川矣。 《艺苑卮言》:张君玉诗如夜蛙鸣露,自极声致,然不脱淤泥中。 《甬上耆旧集》:先生诗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田按:白斋诗如饮苦酒、食谏果,森森自有正味在。李、何盛行时,不可无此一体。)
人物简介
【介绍】: 明福建侯官人,一名舟,字木虚,号丁戊山人、磊老。好佛道学说。中年好神仙,舍妻子遨游山水。有《傅山人集》。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六
汝舟字木虚,一名舟,侯官人。有《前丘生行已外编》、《七幅庵草》、《吴游记》、《唾心集》、《步天集》、《英雄失路集》、《拔剑集》、《箜篌集》、《啽呓存卷》、弃存稿》、《乌衣》、《燕子》诸集。(《少谷集》:傅生诗渊致萧散,多发之性情,其道江湖林壑神仙隐逸,直臻其要妙。上下魏、晋。抗声于武德、天宝之间,大厉而还不论也。《艺苑卮言》:傅汝舟诗如言《法华》作风话,凡多圣少。《小草齐诗话》:郑继之同时介和诸子有傅山人汝舟,高山人瀔、林侍御瀔、许黄门天锡,然皆格卑语俚,不能自振。独傅差有尘外之语,如「松花风送时入口,竹杖云生常满衣」,「永夜松风扫星月,经旬衾枕傍天河」,「天风驱云不出洞,家鹤拜客时登堂」,变自蹀躞可喜。李维祯《大泌山房集》:远度恒言,七子如徐、吴有气体无神骨,近日袁中郎辈反是,娄江、压下,互有短长。《列朝诗集》:徐兴公曰:「汝舟诗虽师郑吏部,而天然之趣尤腾。如『虽贫一榻能高卧,纵老名山欲远寻』,『焚香漫与僧来往,得句惟京剧弟唱酬』『郊原乳后飞燐火,村落年来变劫灰』,『异书自得作者意,长剑不借时人看』,『呼来鸂鶒添新侣,抛去鸬鹚省旧炉』,『新点玉书仙赐读,旧趋琼蓬帝容归』等句,吏部当为却步。」 《闽书》:武夷天心峰在火焰峰右,象鼻岩左,三峰屈曲毗连,如心字之形。又此地深隐为洞天中心,嘉靖戊子,徽人韩洞虚凿荒构屋,张真人彦羽扁曰「天心」。傅汝舟诗:朝登三仰峰,夕宿天心庵。久入名山游,溪径颇尽谙。始知九曲外,复有南山南。森邃更险豁,深篁倚烟风。沙田稻翼翼,岳桂花毵毵。疏离隔鸡犬,朽树藏蜂虫。」田按:西戊山人诗初矜独造,晚遁荒诞,择其入格者录之,亦是幽丝孤调。山人享大年,具异才,谈佛谈仙,亦作北里中艳语。初与郑少谷游,晚乃与茅止生、卓去病、张文寺、文太青倡和,支离怪诞,无所不有。少谷集中无是也。论者乃专谓山人刻意学少谷,何哉?)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江西新昌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累迁应天府尹,所至有清声。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遭忌归里。维基
邬琏(1513年—1588年),字宜莹,号东泉,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七十八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二甲七十七名进士。通政司观政,二十五年授工部营缮司主事,榷荆南税务,任满还部,二十八年升都水司员外郎,次年摄虞衡司篆,丁母忧归。服阕,补都水司郎中,视河张秋。三十四年升湖广承天府知府,负责监修明显陵,在任三年,升湖广按察司驿传道副使,四十年夏兼摄学政,四十一年升四川布政司右参政、督理粮储,四十三年十月升贵州按察使,四十五年升云南右布政使,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升本司左布政,五年二月迁应天府府尹,所至有声,不久升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六年八月南京科道纠拾大僚,邬琏被调南京别衙门用,遂辞官归里。万历十六年卒,享年七十六。著有《慕乐山人集》、《斗室铭》、《铁石公赞》。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生卒】:1550—1616 【介绍】: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抚州汤家山。剧作家、文学家。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有《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有诗集《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二卷。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间官祠部。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癸未进士,除南太常博士迁南礼部主事谪徐闻典史迁知遂昌县有玉茗堂集维基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临川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谪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其戏曲非常知名,乃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若的伟大剧作家。除了戏曲之外,又擅长八章文,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归有光等并称明朝举业八大家。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懋昭好老庄、喜谈神仙,父亲汤尚贤为人严正,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隆庆四年(1570年)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去看望汤显祖,汤显祖也曾回访而不遇。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明神宗。之后被谪迁广东徐闻典史。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湖广桃源人,字进之,号绿萝山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四川提学副使。有《明十六种小传》、《雪涛阁集》。维基
江盈科(1553年—1605年),字进之,号绿萝,湖广桃源县人。七岁入学,二十四岁中秀才,万历十三年(1585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进士,与袁宏道同年,授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当时正值朝廷多事之秋,三吴境内饱受徵赋催科之苦,又因「催科不力」未得升迁,在长洲达六年之久。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五月,赴京就任大理寺正。公馀閒暇勤于笔耕,万历二十八年,曾出刊诗文集《雪涛阁集》。万历二十八年冬,恤刑滇黔,平反三百馀人。万历三十年秋,迁升户部员外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前去四川担任乡试主考。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七月升迁四川提学副使。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卒于提学副使任上。生性好赌、好酒与女色,导致一生贫困,卒后其子无资为其治丧。
人物简介
后有死心者,黄岗诸生袁文炜也,削发京师崇国寺。公安袁宏道兄弟,偕之作吴越游。已而归楚。爱大别山水,卓锡藏经阁。明万历时,止龙湾之南圣寿寺。宏道有赠死心诗,具《别集》。[ 原诗题为《戏赠死心和尚》。]时辽阳用兵,死心感而赋诗云:“烽火城边百将营,百家铃铎万家声。中原子弟花千朵,绝塞将军草一茎。膏血总输还列阵,文章无补漫谈兵。只今海内干弋起,未必禅房夜夜清。”死心颇好吟咏,惜多散佚。
人物简介
又香林僧者,吴人也,不详其姓字。万历初游荆,会同侣于南湖,倡建众香林以饟往来行者,其主歛米,已而不继。吴僧持钵,遍袒而出,索之市井,朝饔之馀,家才一盏,三衢未遍,而白粲之积,足饱千僧。自是厥后,日以为常。施者不费,来者取足,人多效之。黄太史辉为题其额,曰“众香林”。吴僧亦以是而得名焉。时荆沙两地,水云流行,俱得挂搭,而北诣清凉,西践涐雪者,依此止息,稍修烦困已。公安袁宏道亦为之记云。
人物简介
雷思霈,字何思,号岁星主人,直隶夷陵(今湖北宜昌)人。明朝文学家,公安派成员之一。雷思霈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举人,万历二十九(1601年)中辛丑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善吟诗,喜访名胜,写景抒怀。他不但与公安派主力袁宏道诗文理论相呼应,也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著有《百衲阁文集》、《荆州方舆书》。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君善,一字君御。万历八年进士。授徽州府推官,官至南京太常卿。晚与袁宏道相善。有《九芝集》。
字君御,武陵人。万历庚辰进士,除徽州推官历官南太常卿有九芝集维基
龙膺(1560年—1622年),字君善,又字君御,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人,军籍。万历四年(1576年)湖广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初授徽州推官,与汪道昆、屠纬真、李本宁、俞羡长诸名流,结白榆社,迁礼部祠祭司主事,后谪西宁同知,累迁户部郎中。三十四年八月升陕西按察司佥事,备兵甘州,三十五年丁母忧归,三十八年七月复除陕西屯田佥事,升副使,转为甘肃参政,调山西右参政,四十五年九月升左参政,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升南京太常寺卿。龙膺是著名戏剧家,作有《金门记》和《蓝桥记》。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生卒】:1560—1600 【介绍】: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字伯修,公安人。万历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庶子赠礼部侍郎有白苏斋集维基
袁宗道(1560年—1600年),字伯修,号玉蟠,一号石浦,湖广公安县(今湖北公安县)长安里人,文学家,进士出身。万历七年(1579年)湖广乡试第八名举人,十四年(1586年)会试第一(会元),殿试成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吏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十月授翰林院编修,充经筵展书官,十九年十月编纂六曹章奏,二十三年充正使纂修官,二十四年五月管理诰敕,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充东宫讲官。二十六年七月升左中允,二十六年九月与范醇敬充武场考试官,二十七年五月升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掌司经局篆,纂修、讲读如故,二十八年四月升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读,掌本坊印信,二十八年十一月病卒,终年四十岁。天启初年赠少詹事。宗道以右庶子任东宫讲官时,“省交游,简应酬”,办事“鸡鸣而入,寒暑不辍”,致积劳成疾。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他同时也是“公安派”文学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主张文章自要发挥性灵,研究古文不可全模仿拘泥,而是要「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与弟宏道、中道并称“公安三袁”,著有《白苏斋集》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