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温纯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2 首
哭缄斋侄 其二 (癸亥) 清 · 赵翼
七言律诗
尚书家法俨条科(恭毅公),纫佩书绅服习多。
座有金人缄口戒(君谨于言,自号缄斋),庭无车子转喉歌恭毅遗训,门内不许演戏,至今遵守)
蹒跚见客怜盘辟(晚年不良于行),饮啖兼人笑活罗(二字见《金史·世纪》。君善饮啖)
今日追思总陈迹,黄公炉畔渺山河。
阻嘉陵衣带水,未接麈谭,谁知冥诞招魂,翻遣望京隔南斗;
列元佑党人碑,永彰鸿烈,即论清吟拔俗,也应名世继东坡。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杨沧白(1881——1942),名庶堪,号邠斋、天隐阁,四川巴县(今重庆巴南区)人。在袁世凯窃权时,杨沧白在重庆组建“讨袁军”,失利后,于1913年底远走日本,旋觐见孙中山并为其器重而引为肱股。后全力协助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先后曾任四川省长、财政部长、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要职。抗战爆发后,拒绝汪伪政权利诱,抛妻别子转归重庆参加抗战。终因不满蒋氏独裁而归隐。他在重庆办新学、创新刊,传播进步思想。杨学贯东西,其诗词、文章、书法、文物鉴赏,均可自成一家。著有《天隐阁诗集》《邠斋文存》及英文著作《译雅》。杨逝世后举国哀悼,按国葬礼仪,张群等显要乘舟泊木洞后亲送其灵柩于重庆东泉安葬。1943年7月19日,国民政府在杨沧白事业发源之地重庆府中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杨纪念堂”,并将其所在的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以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功臣。
嘉陵: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衣带水: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麈谭:执麈尾而清谈。亦泛指闲居谈论。典出《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
翻遣望京隔南斗: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此处反用,指南望故都。
元佑党人碑:元佑党籍碑,宋代摩崖石刻,现存二块,均在广西。一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瑶光峰下的龙隐岩。北宋徽宗时蔡京专权,把元佑、元符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将姓名刻石颁布天下,后徽宗下诏毁其碑。现存碑刻为南宋庆元四年(1198)梁律据家藏旧本重刻。碑距地丈余,额有蔡京手书“元佑党籍”四字。久经风雨侵蚀,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尚可辨认。另一块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宋嘉定四年(1211)沈炜重刻。
鸿烈:大功业。《汉书·扬雄传下》:“《典》《谟》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名世: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解释为名显于世。
笺:王闿运集杜句赠谢龙伯联:
独共南山守中国;
每依北斗望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