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用贤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万,大田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礼部左侍郎有钟台遗槁
维基
田一俊(1540年—1591年),字宾阳,号钟台,福建延平府大田县人,民籍。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乡试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名,二甲第三名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年八月进侍读。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丁忧夺情,吴中行攻击张居正,赵用贤亦上疏批评,张居正大怒。
田一俊同侍讲赵志皋、修撰沈懋学等上疏力救。
九年五月负责编纂六曹章奏,丁忧归。
十二年六月复起侍读,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月升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十四年升国子监祭酒,十五年七月充经筵讲官,十六年十月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七年二月代替生病的朱赓总理会试事宜,再充经筵讲官,六月升左侍郎,教习庶吉士,十九年正月掌翰林院印信,三月以病乞归,准回籍调理,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继先(1540年—1586年),字胤甫,号南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盂县(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
山西乡试第二十七名。
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
担任献县、雄县、遵化县、内黄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年),擢四川道御史。
万历十三年,担任南京刑部主事。
张居正死后,孙继先相继举荐万历帝召回此前被罢免的官员,包括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及余懋学、赵应元、傅应祯、朱鸿谟、孟一脉、王用汲。
又举荐魏学曾、宋纁、张岳、毛纲、胡执礼、王锡爵、贾三近、温纯、曹科、陈有年、朱光宇、赵参鲁等人。
因弹劾户部尚书张学颜构陷刘台状,再劾学颜及李成梁,降级谪临清州判官,官至南京吏部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子道,号复庵。隆庆五年进士。授编修。万历五年,座主大学士张居正遭父丧,夺情视事,中行上疏力谏。忤居正,遭廷杖几毙,驱出都城。居正死,累迁侍讲学士,被劾归卒。有《赐馀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道,武进人。隆庆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以建言为民起迁中允历翰林侍读有复庵集
维基
吴中行(1540年—1594年),字子道,号复庵,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民籍(今属常州市)人,祖籍宜兴县北渠里。
隆庆间进士,入翰林。
万历初年,因与赵用贤反对首辅张居正夺情而遭廷杖闻名。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十二名。
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十五名,登第二甲第十八名进士。
时张居正任主考。
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五年(1577年),首辅张居正居丧夺情,十月十八日,吴中行上《谏止张居正夺情疏》,说张居正违背“万古纲常”,十月二十二日,与赵用贤各被廷杖六十。
刑毕,中行气息已绝,中书舍人秦柱带医生来,灌以汤药,苏醒,身上腐肉割掉几十块。
张居正死后,吴中行经孙继先举荐,恢复官职,起任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
同乡佥事徐常吉曾诉讼中行,给事中王嘉谟又藉此弹劾,中行奉命家居等候消息,不久卒。
追赠礼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1751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次山,号艮斋。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官御史,有直声。以母忧去官。主讲安定、云龙、紫阳书院。长于史学,尤精地理。所书碑碣盛行于时。有《汉书正误》、《艮斋诗文集》。
清诗别裁集
字次山,江南常熟人。
雍正甲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转御史。
著有《艮斋诗集》。
○艮斋素行侃侃,弹都御史某,视赵用贤之弹张江陵夺情,则又过之。
诗亦英爽如其为人。
惟于王新城诗,时加诋諆,赵秋谷诸公闻之,应云将伯助予也。
然即此亦是不随众好处。
吴之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吴之彦(1542年—1593年),字世美,直隶苏州府太仓府人,民籍。
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二十八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三百五十八名,三甲第二百七十八名进士。
授中书舍人,选授广东道监察御史,五年巡按福建。
万历九年(1581年)七月起补河南道御史,十年二月升山东武德兵备佥事。
其子监生吴镇曾与吏部侍郎赵用贤之女定婚,赵用贤得罪张居正被廷杖革职为民,吴之彦为御史巡按福建,便道回乡,遂与用贤断绝婚姻。
张居正死后,吴之彦外放山东佥事,赵用贤恢复官职,赴京时路过德州,之彦具书仪悔罪,用贤不受,回书绝交。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用贤升吏部侍郎,之彦始令其子告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哲卿。
万历二年进士,知清江县,迁南京御史。
上书请召用吴中行、赵用贤等,忤宦官冯保,谪江山县丞。
后还故官。
复因疏救主事董基忤上意,调南京大理评事。
后历升户部左侍郎,未至卒。
维基
郭惟贤(1547年—1606年),字哲卿,号希宇,又名维贤,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万历二年(1574年)登进士,授清江县知县,万历八年(1580年),拜为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
因请求召吴中行、赵用贤等人而被谪为江山县县丞,后官复原职。
弹劾、推荐多人。
因援救主事董基忤旨,调南京大理寺评事。
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相继上疏救助,皇上发怒,分别扣发了这些人的俸禄。
郭惟贤不久升户部主事,升吏部稽勋司郎中,万历十八年(1590年),升任顺天府丞。
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巡抚湖广。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入京师为左佥都御史。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左副都御史,疏请早立皇储,慎待辅臣,赶紧实行考选,尽快将推荐人才的奏疏发下,没有回应。
丁忧去职,起为户部左侍郎,未上任即卒。
赠为右都御史。
天启初年,追谥恭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常熟人,字景之,号苍林。
赵用贤孙。
崇祯十年进士。
授编修。
与黄道周、刘同升、何楷、林兰友等称长安五谏。
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视事,复谋入阁,士春抗疏争劾之。
忤旨,谪广东布政司照磨。
后复官,终左中允。
维基
赵士春(1599年—1675年),字景之,号苍霖,晚号东田居士,直隶常熟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吏部侍郎赵用贤之孙,叙州知府赵隆美之子。
崇祯初年(1627年)入复社,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刘同升榜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
为人耿介不阿,杨嗣昌夺情入阁,赵士春上疏弹劾。
贬福建布政司检校。
不久复官,终官左春坊左中允。
时人称赵士春与林兰友、何楷、黄道周、刘同升为「长安五谏」。
入清不仕。
著有《保閒堂集》26卷,诗14卷。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十月十三日以疾卒于家。
徐乾学为其撰墓志铭。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应宿,字宗辰,陕西蒲城县人,军籍。
陕西乡试第五十一名。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二十八名,登进士第三甲第七十八名。
授户部主事,升郎中。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侍郎赵用贤、都御史李世达等罢官,朝议多归咎首辅王锡爵。
行人高攀龙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责其排斥异己,并斥责郑材、杨应宿谗言诬陷。
杨应宿上疏反弹劾高攀龙。
神宗下旨贬高攀龙为广东揭阳典史,贬杨应宿为湖广经历。
杨应宿遂弃官归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7—1568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德光,号益斋。
赵用贤父。
嘉靖十七年进士。
授赣州府推官,廉洁不挠。
官至广东布政使司左参议,以与御史不合,被劾归。
维基
赵承谦(1487年—1568年),字德光,号益斋。直隶常熟县人。四十岁举于乡,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第七十四名进士。授赣州府推官,为政廉洁。擢南京吏部主事,官至广东布政使司参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元徵。
万历十四年进士。
授修撰,历詹事。
后为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
文献出赵用贤门下,以名节相矜许。
为官不负所言。
有《占星堂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徵,松江华亭人。万历丙戌赐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官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教习庶吉士赠尚书加太子少保谥文恪有占星堂集
维基
唐文献(1549年—1605年),字道徵,更字元徵,号抑所。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人 ,匠籍,祖籍湖广荆南。万历十三年(1585年),唐文献中式乙酉科顺天府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会试一百四十九名,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詹事府詹事。宰臣沈一贯以妖书事倾轧礼部侍郎郭正域,文献力白其冤。给事中李沂因弹劾权阉张鲸被廷杖,文献将其扶出,喂给汤药。荆州推官华钰因反对税监被逮下诏狱,文献力救之,终得不死。官至礼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三月十五日,卒于任。《明史》有传。
共 2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