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何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郭资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1—1434 【介绍】: 明河南武安人,字存仁。洪武十八年进士。累迁北平左布政使。建文初阴附燕王朱棣。及靖难兵起,资先降。燕王转战三年,资为筹划军饷,出力至多。及成祖即位,擢户部尚书。洪熙初以太子太师致仕。宣德四年复起为户部尚书,奉职益勤。卒谥忠襄。
维基
郭资(1361年—1434年),字存仁,中书省广平路武安县(今河北武安)人。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资中式乙丑科三甲进士。
选庶吉士,改户部主事,擢礼部员外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因事谪户部主事,升北平左布政使,暗中辅佐燕王朱棣,燕王起兵,郭资与左参政孙愉率先投靠,并提供军饷。
郭资任北平布政使时,即深得燕王信赖,靖难初期,郭资留守北平,募兵运饷,百费所需,未曾有误。
朱棣常对人说:“资,朕之萧何也。
”永乐年间,升任北京户部尚书,加太子太师。
宣德年间,再任户部尚书。
郭资年近古稀,坐署办公,寒暑不废,百事亲断,时有“岁寒松柏,愈老愈劲”之美称。
卒谥忠襄。
郭资曾拒绝两位皇帝未经他同意而发布的临时蠲租赋的诏令。
杨士奇评价郭资:“资性强毅,人不能干以私。
然蠲租诏数下不奉行,使陛下恩泽不流者,资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4—? 【介绍】: 清浙江乌程人,字崧瞻,号海珊。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举荐博学鸿词,不与试。官至云南嵩明知州。历游豫、楚、滇、黔。诗工咏古,撰《明史杂咏》至四卷。有《海珊诗钞》。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六
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授知县。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历官嵩明知州。有《明史杂咏》、《海珊诗》。
海珊诗钞·序
壬戌岁,余视学山左,时海珊宰阜城,与余曾同应徵书,邮亭道故,一昔别去,阅十有二年。来吏于滇,蹇伤迟暮,顾益豪于诗,阅《明史杂咏》,知其用世有所未尽,特于诗发之。又手一编以进,则豫、楚、黔游草,余赞之曰:「知人论世,其言有物。于诗为史,于治为谱。信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曩余由滇入觐,得《北上口占》百首,考地理之讹,补古事之阙,雅亦非空言无补。今万里外合海珊若符契,可谓不孤,无俟淯井监弓衣定织梅尧臣《春雪》也,因劝梓之,为弁其端。 乾隆甲戌中元,年眷弟盐城徐铎拜撰。
海珊诗钞·自序
余少为诗,以偏宕相尚,罔识律令。吾乡姚薏田、同年厉樊榭方负能诗声,雅与余善,而于诗未之许也。甲寅被荐,居内忧,弗逮赴朝考,顾虚声一时藉甚,思有以禳之。辛酉夏,量移阜昌,吾师穆堂先生典试江南,止邮亭,余谒见迎,谓曰:「吏亦不易为,知生百无暇,独诗可分余一席,慎毋废。」余憬然汗下,嗣后收视返听,知功夫有在于诗之外者。厚其所积,穷其所变,别搆户牖,不屑苟同昔人,迄于今不自知其至犹未也,然我才亦既竭矣。《后梅花诗》传诵京师,《明史杂咏》人以诗史目之,今裒集十一卷,又补遗二卷,都从零佚中以次改窜,无复前后年地可问。大参徐南冈先生阅竟,评曰:「君诗必有所为始作,无一字无来历,笔头勾得数十斤起。」楚中余同麓尝从夏环川太史游,叹为知言,辱参之于竹垞、阮亭二家之间,相劝付梓,惜乎樊榭、薏田蚤下世,无缘重定吾文,此足贻千古知己之憾也。 丁丑试灯日于役宜良,夜宿万寿山僧舍,遂成自记。
明史杂咏
国朝严遂成撰。
遂成字海珊,乌程人,雍正甲辰进士,官云南知州。
咏史之作,起于班固,承其流者,唐胡曾、周昙皆用近体,明李东阳则用乐府体,遂成此编,赋明一代之事,古体、近体相间,故名曰《杂咏》。
严震直一首,力辨史彬《致身录》之诬,虽子孙之词,实则公论。
至于刘三吾一首,谓太祖欲立燕王,为三吾所沮,酿靖难之祸,不为无见,至「周公成王本一家,事犹贤于王莽篡」句,则谬矣。
姚广孝二首,盛推其功,比以萧何、李泌,且有「特地开科长取士,不知漏落几多人」句。
王越、王骥、王琼三首,谓三人之交结宦侍,乃借其阴助以济国事,非为身家之计,比之郭子仪之俯仰鱼朝恩,持论皆有意抑扬,故翻定案。
李梦阳一首,词多诋斥,并有附记曰「北地虽非西涯门人,然如王九思以仿西涯体中选,其馀诸子,多有亲承指授者,皆夺于北地之焰,改辕背之,犹之北地背之也」云云。
夫文章公器,各自成家,原非为植党报恩之地,况梦阳与东阳本风马牛不相及,而忽坐以背东阳之罪,尤未免深文锻鍊,踵明末门户之旧论矣。
明史杂咏·序
古者史与诗异体而同用。周世《尚书》,所记不过数十篇,上自文武,下迄春秋之中世,凡王朝得失,列国盛衰,与夫贤士大夫悯俗忧时,草野中士女讴吟言志,其事则具备于诗。迨《黍离》降而雅亡,《閟宫》立而颂亡,《株林》赋而风亦亡,诗亡矣! 诗亡而史亦亡,春秋之所为作。然则诗未亡以前,诗即史也。春秋既作以后,史亦即诗也。自汉氏以来,诗人递起,《文选》所录咏史、咏古、拟古诸篇,何尝不即史为诗?特其以诗为史,可泣可歌,深得三百篇之意,独推工部。又如乐府古题,初皆寔有其事而言其情,后人拟者,亦必稍仿其意,又岂非以史为诗者耶?工部不拟古题而能成乐府,此其所以为诗史也。 曩者词科之役,吾浙荐举,先得十人,皆史才,而海珊先生为举首,海内翕然推之。及临轩召试,而先生顾以艰归里,海内莫不叹其才之奇而不获为史也。乃先生澹然不以介意,频宰剧邑,用儒术饰吏治政事,暇即读书著述以自娱。岁丁卯,余服阙补官,先生遥寄一编,则咏明史古今体也,先生既不获为史,因以其史之具尽发于诗。余读之,欲歌欲泣,其诗即其史也,高者欲攀工部,次亦平视记室诸公,较西涯新乐府何多让焉?先生以余尝校《明史》,索余序,余不得辞,为书古人诗史同用之义以复之。 时乾隆十二年孟秋,年弟天台齐召南拜撰。
维基
严遂成(1694年—?),字崧瞻,号海珊,乌程(现浙江湖州)人。严遂成于康熙年间中举人,后于雍正二年(1724年)中甲辰科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后任雄州知州。著有《明史杂咏》、《海珊诗钞》等书,《三垂冈》等诗。他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牧及吴锡麒并称“浙西六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0 【介绍】: 西汉泗水沛人。
秦时,为沛狱掾,萧何为主吏。
秦末,与萧何同随刘邦起事,屡立战功。
高祖六年,封平阳侯。
曾任齐相九年,并从刘邦击破陈豨、英布。
任齐相时,用盖公所言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初与萧何友善,及为将相,有隙。
将死,推荐继相。
为惠帝丞相三年,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
卒谥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96 【介绍】: 西汉淮阴人。
秦二世二年,从项羽,为郎中,不受重用。
亡归刘邦,任连敖、治粟都尉。
萧何力荐,任大将军。
建议邦东向以图天下,将兵击魏破代,下燕取齐。
汉四年任相国,次年为齐王。
继与邦围歼项羽于垓下。
西汉立,改封楚王,都下邳。
有告信谋反,高祖伪游云梦而执之,贬为淮阴侯。
高祖十年,陈豨反,与信暗通声气。
其舍人举报信谋发兵袭吕后、太子。
为吕后与相国萧何计诱入长乐宫,被斩。
全汉文·卷十四
信,淮阴人。仕项为郎中。亡归汉,为连敖,迁治粟都尉,拜大将军。汉四年立为齐王。五年更立为楚王。六年为高帝所执,封淮阴侯。十一年谋反,夷三族。有《兵法》三篇。
王卫尉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史失其名。
西汉人。
高祖时为卫尉。
萧何请上林空地,令民得入田。
帝以受商贾贿,下廷尉。
王卫尉谏曰: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
萧何不于楚汉相争时谋私利而于此时受贿乎?高祖乃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秦人。
为东陵侯。
秦亡,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瓜美,称东陵瓜。
吕后诛韩信后,高祖拜萧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平说辞让封赏,出私财佐军,以避高祖之忌。
简介
秦末汉初时人。秦朝时期被封为东陵侯,负责看护管理始皇帝生母赵姬之陵寝。秦为汉灭,沦为布衣,于长安城东南霸城门外种瓜,瓜味鲜美,皮有五色,世人称之“东陵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楚汉战争时,刘邦与项羽相距于京、索间。
刘邦数使人慰劳丞相萧何,生向何建议遣子孙能胜兵者悉至军所,以解刘邦之疑。
从之,刘邦果大悦。
萧庆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18 【介绍】: 西汉沛人。
萧何曾孙。
武帝元狩三年封酂侯。
卒谥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49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锡君,改字仲缄,号牧游。崇祯十年进士。历官长沙知府,以督乡兵镇压各地民众起事,得知兵名。南明隆武时任湖北巡抚,与总督何腾蛟联合李锦、高一功等,共同抗清。永历时进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后兵败退衡州,又退广西,在浔州病死。谥文忠。有《堵文忠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牧游,无锡人。崇祯丁丑进士,除南户部主事,历长沙知府,有《只可吟》。
维基
堵胤锡(1601年—1649年),字仲缄,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无锡市)人,明末及南明大臣。
堵胤锡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岁父母双亡,投靠岳父陈大懋,师从马世奇,崇祯十年(1637年)中进士。
官至长沙府知府。
当时山贼萧相宇作乱,数败官兵,堵胤锡能率乡兵破贼,遂以知兵出名。
李自成死后,其馀部李锦、田见秀、刘汝魁、贺兰、李来亨等被堵胤锡安抚。
弘光时,历湖广参政,行事“苟利国家,我则专之”。
永历时,任兵部尚书。
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
堵胤锡等人主张联合大顺军和大西军,何腾蛟、瞿式耜反对。
瞿式耜同党的丁时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丧师失地之罪”。
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与忠贞营的淮侯刘国昌出兵,是月二十六日,至浔州(今广西桂平),吐血病卒。
赠浔国公,谥文忠。
萧熊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沛郡人。
萧何后裔。
章帝建初七年,以韦彪议,追录高祖功臣子孙,嗣封酂侯。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