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陆光祖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如通,字易庵,姓杭氏。
母氏潘,梦梵僧借宿而觉,是日生。
通年十五出家,礼大海为师。
未几,往双径万松,抉择心要。
松问:“如何是白云不倚青山住?
”通曰:“明月常悬古涧心。
”松为首肯,乃付以法。
嘉靖癸亥,司寇五台陆公延主南山慧因,前后改观。
万历壬午,蒙宰元洲张公礼致北山灵隐,重建大觉殿。
十五年瓦砾,一旦更新,其功不可泯也。
先是宣德九年,寺燬于火,有伐石良玠者,方建姑苏虎邱寺大殿。
郡人慕之,礼主灵隐。
前后建置,多其力也。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五
字,翼卿,号太蒙。
生而异,五岁辄能解书,学儒步,不受群儿狎。
年十五为诸生,家贫,授经里中,岁所得脡脯,悉奉二兄共给。
朝夕置一大布衣,与兄递衣而出。
未几举于乡,罢会试归,其授经如故。
巳而中进士高第,授工部营缮主事。
督毓德宫、寿宫及皇城工,出入纤微,悉经手画。
同曹俱无从乾没,心嫉之,遂阴嗾给事韩某,奏公侵费。
疏下,太宰陆公光祖知公名,因尽为公会计,不第无所侵,其节存翻以万计。
覆言王主事才,且廉给事所言俱无状,公名由是益著。
出知南昌府。
公治郡,其用法严,吏俱侧足立,毋敢出声。
郡中诸废毕举,奏治行第一,至所日给俱出自月俸,此外绝无溢取。
及入觐将归,橐巳尽,车马不得发,当事为给驿传符以行。
历迁本省督学副使,参政按察使右布政使,声名俱如治郡时。
转广东左布政使。
粤中地阜而法宽,属吏谒上官,非奉筐篚不敢见,公一切禁之,庭中肃然。
诸上赋例有加耗,至十之三之四。
公命尽准部行,权量十不至一。
库有羡金十万可私,悉取充饷。
以南韶旱灾,疏免太平桥税银三万。
念全粤输赋重,再奏免加派丁粮银四万有奇,粤人至今诵之。
寻擢右副都御史,抚江西。
江右民自黑头见公,发且𩮳𩮳白,而公复来驩声溢道上。
公至申明保甲,境内盗渐息。
税奄潘相居省会横甚,犹稍惮公。
公密以利害开谕之,使自请减税五千,民少苏。
湖口奄李道肆行不法,公悉按治其党,因奏革奄税,得归有司。
且微使民尽燬其官舍,商困亦苏。
时江右积大水四年,民饥。
公设法拯救,苦不给,乃奏改折南安漕粮,留以贷民,四岁凡四请,叉请停牲口、厨料、漕折、宗禄,留两院赎锾及课钞、苧布、两地税银,免闰月加派及各镇诸重徵,并得报可。
前后所省不翅数十万,故四载中虽半菽无登,而三十郡生命俱藉不死。
又谓有粮道则监兑可裁,有幕府带徵则税课大使可革,漕粮民运当改为官运,弓箭弦条本色当改为折色。
凡公所建议,为朝廷谋节省,以恤养民生,使蒙实利,俱出自大臣忧国苦心,足为后世法。
巳擢工部侍郎,理河道时,值有狼矢口之决,河西务棉花诸口之冲,山阳新挑沟之陷,邳州直河及脾沙□西月堤之大溢,公东西驿走,疏浚合期,于是皇陵无侵啮忧,运艘得有程,抵湾独早。
旋召入为工部尚书,奉玺书督定、庆二陵皇极门殿工。
公长工部,于事固无不办。
未几,二陵告成,论功,三加为太子太傅,倚眷方重。
然时逆党魏忠贤初用事,其势渐张,公知国事将坏,遂力请骸骨归里,家居屏迹一小楼下,刺谒不通,自言大臣老体当如是。
一日,忽见冥吏持牒,具车马迎。
次日,公无疾而卒,得年七十有三。
盖公官内自主事历员外郎、郎中、侍郎至尚书,俱在工部。
官外自知府历按察布政二司、巡抚、都御史,俱在江右,唯一迁广东,故其仕迹唯在工部与江右,论者惜未尽其用。
公内行修,事二兄甚谨,视兄子如其子。
与人交居,厚不居薄。
生平以洁方自葆,至老不渝。
未尝干请人,亦不受人干请。
所居先人庐数楹,食无重簋,终身不畜媵妾。
之官惟从苍头三二人给灶养。
为大司空时,尝以事笞吏,见其内衣俱轻貂。
公大怒,出席解其衣示左右曰:吾历官内外,为国大臣,尚衣褐,汝何等小吏,敢服此?
与杖数十,曳之出部门。
余少时尝见里中一先辈自粤东罢官归,客笑问曰:君归自粤中,橐金几何?
此先辈蹙额曰:粤东本善地,但自王太蒙、李茂屿二先生官此地,不取人一钱一缣,至今十馀年,两台藩臬尚无敢受人苞苴者。
某不幸身承其后,遂使金银穴中尽销为冰雪,尚何所有?
盖二公廉节,其馀风所被尚如此。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三
先生少慕鲁连之为人,亦字仲连,冢宰庄简公孙也。
生有至性,甫五岁,丧母,哭声感路人。
事父定省中礼。
既就学,不肯治经。
生业尝手高士传一通,喜制山林服。
当授产,悉让其兄。
肥者应出为人。
后以所后母方壮,请迟之。
念父垂老,非善调五药,不能延年。
因日精思诊书,及验色藏禁方。
每父晨兴,察色审音切脉。
夜寝耳属于门,揣喘息,及卧榻安不。
以为常。
体中稍不佳,辄候床下,假寐束带竟夕。
凡得尽奉养三十年,父殁。
哀毁过礼。
以早背母,每讳日,必服绖麻,祭哭尽哀。
终其身至。
所后母病亟,乃往为治后事执丧,以产分所后母三女及其外家。
初先生将出为后,时父爱不忍,命挈所授产往。
至是仍以产置父祀,田分助同产兄弟。
始授三子,每祭祀于所后,称为后男。
于所生称为人后男,各尽情礼。
于是里中称先生如郭平原,为一邦至行。
少美风仪,及晚岁,方颐秀髯疏眉目。
人望之若仙。
以忆母,毕身长斋,于西山幽绝处,结乱云庵。
延高逸沙门十馀人,礼梵忏,资母冥力。
性爱佳山水。
以父在所,出未尝踰百里。
唯游四明山,曾过旬日。
当事甚重其名,每羔币及门,辄谢不见。
屠长卿先生有言,鉴水隐鳞作天际真人,想其风格可见也。
年八十有一,终于家。
所著诗曰《幽贞庐草》、《行药吟》。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隐鳞,鄞县人。有《行药吟》、《幽贞庐诗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三
守约,号梅村,秀水芝溪人。
不事诗书,以耕桑为业。
耽心禅理,有得辄能吟咏。
陆庄简与之交,有《和寒山诗》一卷。
严沧浪云:诗有别才于梅村。
信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济。字法舟。张氏子。生𭬥李思贤里。少爽拔。未尝入乡较。而义辩宿成。为里中所异。年十八忽猛省。白父母求出俗。勿许。遂日夜坐。不事生产。又三年。潜入天宁寺为行者。时默堂宣禅师。受月舟和尚法印。归自繁昌。法筵龙象。跄跄济济。师服勤之馀。多所咨访。久之。诣东禅。依昂公薙染。昂法叔吉庵祚禅师者。默堂子也。知见精确。而道行清苦。师折节事之。古德入道因缘。朝夕参叩。以为不至古人休歇田地不止。偶行廊庑间。闻佛殿磬声。豁然契悟。寻趋方丈。庵望见笑曰。子著贼也。师曰。贼已收下。曰。赃在甚处。师振坐具曰。狼籍狼籍。曰。这掠虚汉。狼籍个甚么。师一喝归众。庵喜印可之。继谒古印云峰诸师。日益深奥。自是应机演化。雷动电激。章缝缁素。诸乞言者。憧憧然水陆并凑。无虚日矣。嘉靖初。众请出世于金陵安隐寺。上堂举拂子。召大众云。见么。又击拂子云。闻么。既是举起便见。击着便闻。妙真如藏。非思非议。应用灵灵。奇哉奇哉。汝诸人。自不丈夫。顾乃傍人门户。求知求见。韬晦家珍。甘为寒乞。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也。广额屠儿。飏下屠刀。便云。我是千佛一数。岂有曲折。作知见耶。丈夫子。何不恁么便担荷去。其指法径要。大都类此。性恬静。未尝误干谒。随缘迁转。前后二十馀所。解包之后。不更出门户。处大众折大疑。无碍之辞。波腾云涌。夜以继日。曾不少倦。而燕间之日。泊然危坐。若不解语者。此其大凡也。师心精泯合时灵感通。以至咒移井石。锡出山泉。说法则蛙入晨窗。入定则神来夜室。自避倭之后。任真而放。雅同流俗。嬉笑怒骂。纵横自调。而人不能测矣。庚申秋。寝疾且革。或劝起坐说偈。师曰。此皆文饰。非吾事也。以手摇曳而逝。年七十四。腊五十二。茶毗后。塔其骨于别室中。所说法语偈颂等若干言。门人正雨辈。集而梓行。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禅师。
名道济。
字法舟。
嘉兴人也。
受业于东禅昂。
以向上宗乘。
走叩吉庵祚禅师。
遂得道焉。
是济为无际悟之五世也。
初悟以断桥正脉。
付广善潭。
潭付默庵宣。
宣付吉庵祚。
由潭至祚。
垂百年来。
其家声几不振矣。
济承之。
出世金陵安隐。
而俎豆先人于名贤之间。
恢述其志。
刻如履冰。
每以隔宿挂上堂牌。
衲子阴笑之。
尝举拂子召众曰。
见么。
又击曰。
闻么。
既是举起便见。
击著便闻。
妙真如藏。
应用全彰。
是汝诸人。
自不丈夫。
故乃傍人门户。
求知求见。
韬晦家珍。
甘为寒乞。
将谓诸圣别有奇特事。
广额屠儿。
飏下屠刀。
便云。
我是千佛一数。
岂有曲折作知见耶。
丈夫子。
何不恁么担荷去。
于是。
学流爱慕而亲之。
吏部陆公光祖
邀济还里。
以天宁居之。
祖既笃于真乘。
常游天宁。
恨见济之晚。
因问曰。
画前元有易否。
济曰。
若无庖牺氏将甚么画。
曰。
画后如何。
济曰。
元无一画。
曰。
现有六十四卦。
何得言无。
济曰。
莫著文字。
曰。
请师离文字发一爻看。
济召公。
公应诺。
济曰。
者一爻从何处。
起公大笑而谢。
自称五台居士。
遂多出入丛林。
而击节焉。
又别驾熊公南沙问曰。
设有将剑来取师头。
师还避否。
济曰。
若有杀人不眨眼地将军。
便有不怕死和尚。
沙作挥剑势。
济放身便倒。
沙曰。
好个师僧死在剑下。
济起。
呵呵大笑曰。
作么作么。
济。
任缘挥麈。
惟津津焉。
提唱纲宗而已。
稍不如意。
飘然去之。
或舟或廛。
或破寺村庵。
前后凡迁居二十馀所。
但其为人真率閒雅。
胸无隐事。
耳目交接。
使人忘其名势。
以故。
贤彦追崇之。
其于院务。
凡百阔略。
知友常以书勉济。
济笑曰。
牙筹算计。
俗尚为讥。
况道人乎。
古制不立烟㸑。
草衣树宿。
闻道益广。
行道益多。
今人。
动以规法相绳。
礼乐铿锵。
举一狗子无佛性话。
求其不惑者鲜矣。
尤云。
我能据守祖庭。
利其徒属。
能作能为。
破律丧行。
恣彼陷溺。
是何益也。
济。
晚年閒著异迹。
机不厌繁。
有道人拈拄杖问曰。
者是谁底。
济曰。
是山僧底。
曰。
既是师底。
因甚在我手里。
济呼曰。
度拄杖来。
道人度杖与济。
济曰。
汝底在甚么处。
道人整冠。
济曰。
似则也似。
是则未是。
道人大笑。
又指吉祥草。
问傍僧曰。
是甚么。
曰。
吉祥草。
曰。
更有吉祥者否。
僧以足按地。
道人曰。
狮子窟中。
果无异兽。
济摈僧出院。
又僧问。
得何三昧。
便乃随波逐浪。
济曰。
两岸春风香不断。
一溪流水落花新。
曰。
怎柰学人不会。
济曰。
蜻蜓飞尚缓。
蛱蝶舞偏忙。
曰。
和尚莫将境示人。
济喝。
僧便作礼。
济曰。
啼得血流无用处。
不如缄口过残春。
济二十二出家。
殁年七十有四矣。
众知济有厌世意。
请留偈。
济以手摇曳曰。
何多事也。
乃趋寂。
时嘉靖。
庚戌之秋也。
得法者二人。
一居胥山。
曰云谷会。
一居精严寺。
曰冬溪泽。
俱以严标行话于世。
赞曰。
济公近继无际。
远续断桥。
历观其始末。
机智毫忽不爽。
然前后居无定相。
惟激励学者为要务。
诸庄旱损。
略不干怀。
可谓救时之明哲者也。
尚有以不事事短之。
所谓盲人问豹。
与语奇斑哉。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会。
云谷其号也。
嘉善怀氏子。
二十受具。
修天台小止观。
往郡之天宁。
问所修何如于法舟济公。
公曰。
夫学以悟心为主。
止观之要。
不离身心气息。
何能脱然。
子之所修。
流于下乘矣。
因示以旨要。
师力究之。
一日受食。
食尽而不知。
碗忽堕地。
猛然有省。
恍如梦觉。
公与印可。
自是韬晦丛林。
陆沉贱役。
阅镡津集。
见明教翁护法深心制行立愿。
欲少似之。
顶戴礼诵。
至终夕不寐。
入京。
寓天界毗卢阁下。
精进行道。
尝入定数日不起。
三年人无知者。
复爱栖霞幽深。
结庵于千佛岭下。
始为陆五台公见知。
时栖霞久废。
陆公矢兴复之愿。
请师住持。
师举嵩山善公应命。
移居山最深处。
曰。
天开岩吊影如初。
一时宰官居士。
因陆公开导。
多造岩参。
请师一见。
即问。
日用事无论贵贱僧俗。
入室略无寒温。
必展蒲团于地。
令其端坐。
返观甚至。
终日竟夜无一语。
临别必叮咛曰。
人命无尝无空过日。
再见。
必问别后用心何如。
故荒唐者。
茫无以应。
即欲见亦不敢近。
以慈愈切而规益重。
虽无门庭施设。
使见者望崖。
不寒而慄然。
师一以等心相摄。
从来接人。
软语低声。
一味平怀。
未尝有辞色。
时士大夫归依者。
日益众。
又不能入山。
愿请见者。
师以化导为心亦就见。
岁一往来城中。
至必主回光寺。
每至则在家二众。
归之如绕华座。
师一视如幻化人。
曾无一念分别心。
故亲近者。
如婴儿之傍慈母也。
出城多至普德。
臞鹤悦公。
实出其教。
师悯禅道绝响。
于嘉靖丙寅冬。
乃集五十三人。
结坐禅期于天界。
学人请问直捷用心处。
师曰。
举不顾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又曰。
古人道。
终日吃饭。
不嚼粒米。
终日行路。
不踏穿地。
终日穿衣。
不挂寸丝。
如是用心。
方有少分相应。
有宰官问。
如何是祖师意。
师曰。
有水皆含月。
无山不带云。
曰莫更有奇特否。
师曰。
不得将龟作鳖。
师护法心深。
不轻初学。
不慢毁戒。
僧有不律。
亦不弃之。
委曲引诱进于善。
或有干法纪者。
师闻不待求而往救。
必恳恳当事。
乃曰。
佛法付嘱王臣为外护。
唯在仰体佛心。
辱僧即辱佛也。
闻者莫不改容。
释然必至解脱而后已。
然竟罔闻于其人。
听者亦未尝以多事为烦。
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
了凡袁公未第时。
参师于山中。
对坐三昼夜不瞑目。
师问曰。
公何无妄念。
公曰。
我推我命。
无科第子嗣分。
故安心委命。
无他妄想耳。
师曰。
我将以公为豪杰。
乃一凡夫耳。
圣人云。
命繇自作。
福繇已求。
造化岂能拘人耶。
于是委示。
以改过积德。
唯心立命之旨。
公依教奉行。
竟登进士。
有子嗣憨师。
为小师时。
侍师弥谨。
一日请曰。
说者谓。
某甲寿不长奈何。
师曰。
寿夭乃生死法。
参禅乃了生死法。
若一念不生。
则鬼神觑不破。
造化何能拘之耶。
第患不明道眼耳。
憨师将北行。
师诫之曰。
古人行脚。
单为提明。
己躬下事尔。
当思。
他日何以见父母师友。
慎毋虚费草鞋钱也。
其善诱掖人类如此。
岁壬申。
嘉禾吏部尚书默泉吴公。
刑部尚书澹泉郑公。
太仆五台陆公
与弟云台。
同迎师归故山。
诸公。
时时入室问道。
每见必炷香请益。
执弟子礼。
紫柏师。
同平泉陆公。
思庵徐公。
谒师叩华严宗旨。
师发挥法界圆融之妙。
皆叹未曾有。
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
出入多口之地。
始终无一议之者。
则师操行可知已。
师居乡三年。
所蒙化者千万计。
一夕四乡之人。
见师庵中发火。
及明视之。
师已寂然而逝矣。
时万历乙亥正月也。
世寿七十五。
僧腊五十馀。
葬于大云寺右。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法会,字云谷,姓怀氏,嘉善胥山人也。
幼有逸志,颇厌尘嚣,投邑大云寺出家。
初习瑜珈,会每叹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
年十九,决志操方,乃登坛受具,闻天台小止观法门,专精修习。
时法舟济禅师续径山之道,掩观于郡之天宁,会往参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观之要,不依身心气息,内外脱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岂西来意耶?
学道必以悟心为主。
”会悲仰请益,舟授以念佛审实话头,直令重下疑情。
会依所教,日夜参究,寝食俱废。
一日就食,食尽亦不自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
复请益舟,乃印可。
阅《宗镜录》,大悟唯心之旨,从此一切经教及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
于是,韬晦丛林,陆沈贱役。
偶读《镡津集》,见明教大师护法深心,初礼观世音尊,日夜称名十万声。
会愿效其行,遂载观世音像,彻宵不寐,礼拜经行,终身不懈。
时江南佛法禅道绝然无闻,会初至金陵,寓天界毗卢阁下行道,见者称异。
魏王闻之,乃请于西园丛桂庵供养,会住此入定三日夜。
居无何,西林永宁请住报恩寺之三藏殿,会危坐一龛,绝无将迎,足不越阃者三年,人无知者。
偶有权贵人游至寺,见会端坐以为无礼,谩辱之,会拽杖之摄山栖霞。
栖霞者,本梁时开山,武帝凿千佛岭,累朝赐供赡田地。
但道场荒废,殿堂为虎狼所穴,会爱其幽深,遂诛茅于千佛岭下,块然独处,影不出山。
时有盗侵之,窃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离庵,左右人获之,送至,会食以饮食,尽其所有持去,由是闻者感化。
太宰五台陆公初仕祠部主政,访古道场,偶游栖霞,见会气宇不凡,雅重之。
信宿山中,欲重兴其寺,以会为主持,会坚辞,举嵩山善以应命。
善尽复寺故业,建禅堂,开讲席,江南丛林实肇于此,会之力也。
道场既开,往来者众,会乃移居于山之最深处,曰天开岩,吊影如初。
一时士大夫开风造谒,会目无贵贱,不问道俗,入室必掷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观本来,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难易若何”。
非深造有得,则茫无以应。
盖慈念愈切,绳纠益严,虽无门庭设施,见者望崖不寒而慄。
了凡袁公未第时参谒山中,相对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谨,事详《省身录》。
丙寅冬,悯禅道绝响,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众同参,指示向上一路。
会垂老悲心益切,虽最小沙弥一以慈眼视之,遇之以礼,凡动静威仪无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诱,见者人人以为亲已。
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摄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终身礼诵,未尝一夕辍。
居乡三载,所蒙化者以千万计。
一夜,四乡之人见庵中火发,及明趋视,会已寂然矣,时万历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
寿七十有五,腊五十,茶毗葬于寺右。
憨山感其发迹入道因缘,亲蒙开示,礼塔于栖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见闻而为之传,推为中兴禅道之祖。
惜机语失录,无以发扬秘妙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字云望,又字冬溪,号无参。入秀水精严寺为僧,嗣法于济法舟。戒学俱高,禀性颖拔,日诵万余言,诗偈文字下笔无碍。一时名士皆敬礼有加。有《冬溪内外集》、《华严要略》。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方泽,字云望,后称冬溪,号无参。
嘉善人。
嘉靖间住秀水精岩寺,嗣法济法舟。
生禀异质,日诵万言。
诗偈文章,下笔无碍。
一时如唐荆川、张王屋、方棠陵、徐子与、王敬美、彭冲溪、陆五台辈,皆敬事之。
有《华严要略内外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云望,嘉善任氏子,秀水精严寺僧。有《冬溪内外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1—1586 【介绍】: 明四川南充人,字逸甫,号松谷,一号青居山人。嘉靖二十年进士。授检讨。充裕王讲官九年,进至洗马。裕王即位,上谨始十事。擢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改武英殿,又陈时务因循之弊。时先后辅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勾心斗角,以既不能为解,又恐不为诸人所容,故力引疾求罢。隆庆四年,进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致仕。卒谥文端。著有《青居山房稿》。
维基
陈以勤(1511年—1586年),字逸父,号松谷,别号青居山人,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
嘉靖辛丑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陈尧佐之后,高祖陈纪为博士弟子。
老祖陈彦良初迁至南充,数传至陈兴。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三甲108名进士,选庶吉士,授官检讨。
后任裕王府侍讲,与抗衡严嵩,《明史》说他“焦心瘁志,发为骤白。
”明穆宗时以礼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理机务,敢于直言,上《励精修政》四事疏。
陆光祖评他是“披肝胆,触忌讳,他人所断舌不敢道者。
”与首辅张居正意见不合,辞官退归南充,捐银倡修广恩桥(今西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1591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元朴,号麟阳。笃信王守仁学,教人以躬行为本。嘉靖廿三年进士。授江阴知县,征授南京御史。三十二年疏劾严嵩专权罪。世宗震怒,谓锦“欺天谤君”,逮下诏狱,斥为民。家居十五年,穆宗即位,起锦故官,擢光禄卿。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入为大理卿,历工部左、右侍郎。万历初历南京刑、礼、吏三部尚书,以訾议张居正操切,被劾为“讲学谈禅,妄议朝政”。乃乞休去。十一年拜左都御史,言居正有功,不应抄没家产。不听。改兵部尚书。卒谥端肃。
维基
赵锦(1516年—1591年),字元朴,号麟阳。
明朝绍兴府馀姚县(今宁波余姚市)人。
嘉靖甲辰进士,历官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官至刑部尚书,赴任途中卒。
师事王守仁。
县学生,治易经,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浙江乡试第七十九名举人,二十三年(1544年),联登甲辰科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授江阴知县,擢南京御史。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弹劾严嵩被逮下狱,被斥为民。
穆宗即位,升光禄寺卿。
以违抗军令之罪弹劾陆光祖
隆庆元年 (1567年)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
入京为大理寺卿,历官工部左、右侍郎。
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
他“以居正操切,颇訾议之”,得罪张居正,张居正令给事中费尚伊弹劾赵锦“讲学谈禅,妄议朝政”,罢职。
张居正死,起任左都御史,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家被抄时,他为之营救,以为张居正“未尝别有异志”。
十二年九月加太子少保,十三年四月加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如故。
十四年丁继母鲁氏忧归乡,家居六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五月召任刑部尚书,赴官至苏州卒,享年七十六。
赠太子太保,谥端肃。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如空,自号无趣老人,秀水人,俗姓施。未为僧,究心内典。适野翁晓禅师寓东塔,老人往谒,尽辟夙解,益自刻志。夜半,闻鸡鸣,大悟。晓师遂付衣钵,薙染居敬畏庵。万历己卯,付法于弟子性冲曰:“明岁仲秋五六之期,吾欲远行,子宜来。”及期,冲至。老人示微疾,说偈而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无趣禅师。
讳如空。
其先施姓。
嘉兴秀水人也。
早岁留神内典。
浮沉于理路文言。
过僧舍。
览传灯录。
心目茫然。
乃执卷求老僧解。
老僧曰。
此历祖真参。
实悟之要妙也。
非意识可能至耳。
空。
奋发弃家裹帻巾。
同济法舟。
遍访诸方耆宿。
抵杭城。
见封自然。
值封檐坐补破衲。
空进问曰。
和尚补者个。
遮寒即是遮热即是。
封停针。
熟视空曰。
道甚么。
空即礼拜。
封曰。
点茶来。
空作舞而出。
如是经行八载。
克志劳躬。
此中尚未廓鬯。
既归秀水。
不复居家。
东寻西讨。
如游峰逐。
世人多笑之。
适野翁晓禅师来东塔。
空大喜。
即走请益。
晓以本色示空。
空罔措其指。
复经三年。
闻鸡鸣始获庆快。
乃机投晓公。
晓以断桥真脉许空焉。
盖晓溯嗣宝芳进。
进嗣月溪澄。
澄乃福林度之三世也。
故晓为断桥七世之苗裔。
晓又嘱空曰。
昔六祖能大师。
自传衣法。
潜隐猎队。
一十六载。
方大露布。
汝宜慎之。
空即就秀水掩关。
乃说法曰。
三十馀年。
参礼请益。
十方宗匠。
问法皆云无说。
问佛皆云无相。
幸得无相无说。
不觉顿空伎俩。
追昔脚跟。
失却便宜。
今喜眉毛生在眼上。
从斯丢去草鞋。
即便拗折拄杖。
拍双空手。
入玄关。
坐看阴阳消长。
复有一偈。
穷子还归长者宅。
善财参遍杂花林。
大千收拾毫端内。
推出虚空掩上门。
于是。
嘉禾有道之士。
争游空之门。
会正信长者。
经营敬畏庵。
请空弘持祖道。
空乃启关曰。
自结玄关自活埋。
自吾闭也自吾开。
一拳打破虚空窍。
放出从前者汉来。
始会名宿。
就庵披剃。
受满分戒。
主持庵事。
名倾缁素。
选部陆光祖
常访道要于空。
空蓦头生按。
祖叹曰。
澄之不清。
淆之不浊。
趣公之谓与。
一日小参众方集。
空喝曰。
祸出私门。
便下座。
乃谓性冲曰。
有件不了公案。
来岁中秋。
汝为我来。
冲应期而至。
空大悦。
说偈俄化。
偈曰。
生来死去空花。
死去生来一梦。
皮囊付与丙丁公白骨。
断桥随众呵呵。
明月清风吟弄。
时万历庚辰也。
赞曰。
无趣。
脱略墨绳。
真断桥之后也。
然竟以一木而支大厦。
其得不危者。
幸也欤。
幸也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如空,字无趣,姓施氏,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自号静斋。留心内典,博览经论,志慕禅学,同友法舟参访八年,乃至东山谒野翁晓本,授以一归何处䛡,夜闻鸡呜有省。复叩决之,晓本印可,如空始落发受戒,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共 2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