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陆树声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48—约798或799,一作约737—约799 【介绍】: 唐河中蒲人,祖籍范阳,字允言。自玄宗天宝末至代宗大历初,屡举进士不第。德宗建中间,浑瑊辟为元帅府判官。贞元中,以韦渠牟荐,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寻卒。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时号“大历十才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9? 字允言,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玄宗天宝末曾举进士不第。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与吉中孚为林下之友。代宗大历初年屡试不报,经宰相王缙、元载举荐,授阌乡尉,迁集贤院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后出为陕府户曹参军、河南密县令。德宗建中初(780)任昭应县令,四年冬朱泚叛乱,一度陷于贼中。翌年,浑瑊辟为判官。乱平,随浑瑊镇河中,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贞元十三、十四年间(797、798),舅韦渠牟于德宗前称其才,召入内殿,令和御制诗。未几卒于河中。纶夙负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赠答、奉陪游宴之作,军中之作则多慷慨之音,以《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等为善。卢纶工于叙事,兼擅众体,古诗歌行不乏气势,律诗亦洗练明快,《晚次鄂州》、《长安春望》、《送李端》等均为大历名篇。胡震亨云:“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彩,焕尔触目。篇章亦富埒钱、刘。以古体未遒,屈居二氏亚等。”(《唐音癸签》卷七)王士禛则以之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分甘余话》卷四)。生平见《旧唐书·卢简辞传》、《新唐书·文艺传下》、《唐才子传》卷四。今人王达津《卢纶生平系诗》、傅璇琮《卢纶考》考其事迹颇详。《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10卷,已佚,今所传10卷本皆非全本。《全唐诗》编为5卷。今有刘初棠《卢纶诗集校注》。
唐诗汇评
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郡望出范阳(今河北涿县)。安史乱起,寄居鄱阳。大历初,举进士不第。元载荐以为阌乡尉。迁密县令。建中初,为眧应令。浑城任京城西面副元帅,召为判官。珹镇河中,纶亦随之,检校户部郎中。贞元十四年,其舅太府卿韦渠牟得幸德宗,表其才,召见禁中,令和御制诗。居无何,卒。纶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卢纶诗集》十卷,已佚。有《卢纶诗集》三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而辞情捷丽,纶作尤工。
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耿拾遗湋、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
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
伤悼之际,畅博士当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以申悲旧,兼寄夏侯审侍御。
”其历言诸子云:“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掌赋若吹籁,间言如建瓴。
郎中善馀庆,雅韵与琴清,郁郁松带雪,萧萧鸿入冥。
员外真贵儒,弱冠被华缨,月香飘桂实,乳溜沥琼英。
补阙思冲融,巾拂艺亦精,彩蝶戏芳圃,瑞云滋翠屏。
拾遗兴难侔,逸调旷无程,九酝贮弥洁,三花寒转馨。
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赌墅鬼神变,属辞鸾凤惊。
差肩曳长裾,总辔奉和铃,共赋瑶台雪,同观金谷笙。
倚天方比剑,沉水忽如瓶。
君持玉盘珠,写我怀袖盈,读罢涕交颐,愿言跻百龄。
”纶之才思,皆此类也。
后村诗话
卢纶、李益善为五言绝句,意在言外。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卢纶与李益中表,唱酬交赞,在大历十才子中号为翘楚。
唐才子传
纶与吉中孚、韩翃、耿湋、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联藻文林,银黄相生,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时号“大历十才子”。唐之文体,至此一变矣。纶所作特胜,不减盛时,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唐音癸签
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彩,焕尔触目,篇章亦富埒钱、刘。以古体未遒,屈居二氏亚等。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卢诗尚朴,别是一种风味,恨篇各有瑕,似乏全力。钟爱其僻,所选独富,要不可作正法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允言才情雄灏,律诗煮古为饵,眼以石浆,气之所嘘,俱成金鹊脑,中唐词坛赤帜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陈继儒曰:卢诗奇悍之中,自饶雅致。
《诗源辨体》
七言古,卢气胜于刘,才胜于钱,故稍为轶荡而有格,但未能完美耳。
《唐诗评选》
大历、贞元,国几于亡,音乃乱矣。卢纶、耿湋当为风气所摄。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长卿外,卢纶为佳。其诗亦以真而入妙。如“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貌衰缘药尽,起晚为山寒”、“语少心长苦,愁深醉自迟”、“颜衰重喜归乡闻,身贱多惭问姓名”、“高歌犹爱《思归引》,醉语惟夸漉酒巾”、“故友九泉留语别,逐臣千里寄书来”,皆能使人情为之移,甚者欷戏欲绝。写景之工,则如“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折花朝露滴,漱石野躲清”、“泉急龟依藻,花繁鸟近人”、“路湿云初上,山明日正中”、“人随雁迢递,栈与云重叠”,悉如目见也。
《大历诗略》
卢允言诗意境不远,而语辄中情,调亦圆劲,大历妙手。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翃,比之摩洁、东川可称具体。
养一斋诗话
大历十老子,卢纶第一,吾乡吉侍郎中孚第二。卢诗清高,可以与刘文房区,不愧称首。吉尝荐卢于朝,卢集忆吉诗甚多,两人盖万相契也。
潘德衡《唐诗评选》
纶诗五绝进作劲健语;七律则情致深婉,有一唱三叹之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王筠、庚信。七古为优,明茂相宣,在君虞之亚;《冬日登城》首,太白之遗也。绝句清英独秀,工写神情。排律端凝,尚见陈隋实务。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会。
云谷其号也。
嘉善怀氏子。
二十受具。
修天台小止观。
往郡之天宁。
问所修何如于法舟济公。
公曰。
夫学以悟心为主。
止观之要。
不离身心气息。
何能脱然。
子之所修。
流于下乘矣。
因示以旨要。
师力究之。
一日受食。
食尽而不知。
碗忽堕地。
猛然有省。
恍如梦觉。
公与印可。
自是韬晦丛林。
陆沉贱役。
阅镡津集。
见明教翁护法深心制行立愿。
欲少似之。
顶戴礼诵。
至终夕不寐。
入京。
寓天界毗卢阁下。
精进行道。
尝入定数日不起。
三年人无知者。
复爱栖霞幽深。
结庵于千佛岭下。
始为陆五台公见知。
时栖霞久废。
陆公矢兴复之愿。
请师住持。
师举嵩山善公应命。
移居山最深处。
曰。
天开岩吊影如初。
一时宰官居士。
因陆公开导。
多造岩参。
请师一见。
即问。
日用事无论贵贱僧俗。
入室略无寒温。
必展蒲团于地。
令其端坐。
返观甚至。
终日竟夜无一语。
临别必叮咛曰。
人命无尝无空过日。
再见。
必问别后用心何如。
故荒唐者。
茫无以应。
即欲见亦不敢近。
以慈愈切而规益重。
虽无门庭施设。
使见者望崖。
不寒而慄然。
师一以等心相摄。
从来接人。
软语低声。
一味平怀。
未尝有辞色。
时士大夫归依者。
日益众。
又不能入山。
愿请见者。
师以化导为心亦就见。
岁一往来城中。
至必主回光寺。
每至则在家二众。
归之如绕华座。
师一视如幻化人。
曾无一念分别心。
故亲近者。
如婴儿之傍慈母也。
出城多至普德。
臞鹤悦公。
实出其教。
师悯禅道绝响。
于嘉靖丙寅冬。
乃集五十三人。
结坐禅期于天界。
学人请问直捷用心处。
师曰。
举不顾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又曰。
古人道。
终日吃饭。
不嚼粒米。
终日行路。
不踏穿地。
终日穿衣。
不挂寸丝。
如是用心。
方有少分相应。
有宰官问。
如何是祖师意。
师曰。
有水皆含月。
无山不带云。
曰莫更有奇特否。
师曰。
不得将龟作鳖。
师护法心深。
不轻初学。
不慢毁戒。
僧有不律。
亦不弃之。
委曲引诱进于善。
或有干法纪者。
师闻不待求而往救。
必恳恳当事。
乃曰。
佛法付嘱王臣为外护。
唯在仰体佛心。
辱僧即辱佛也。
闻者莫不改容。
释然必至解脱而后已。
然竟罔闻于其人。
听者亦未尝以多事为烦。
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
了凡袁公未第时。
参师于山中。
对坐三昼夜不瞑目。
师问曰。
公何无妄念。
公曰。
我推我命。
无科第子嗣分。
故安心委命。
无他妄想耳。
师曰。
我将以公为豪杰。
乃一凡夫耳。
圣人云。
命繇自作。
福繇已求。
造化岂能拘人耶。
于是委示。
以改过积德。
唯心立命之旨。
公依教奉行。
竟登进士。
有子嗣憨师。
为小师时。
侍师弥谨。
一日请曰。
说者谓。
某甲寿不长奈何。
师曰。
寿夭乃生死法。
参禅乃了生死法。
若一念不生。
则鬼神觑不破。
造化何能拘之耶。
第患不明道眼耳。
憨师将北行。
师诫之曰。
古人行脚。
单为提明。
己躬下事尔。
当思。
他日何以见父母师友。
慎毋虚费草鞋钱也。
其善诱掖人类如此。
岁壬申。
嘉禾吏部尚书默泉吴公。
刑部尚书澹泉郑公。
太仆五台陆公。
与弟云台。
同迎师归故山。
诸公。
时时入室问道。
每见必炷香请益。
执弟子礼。
紫柏师。
平泉陆公
思庵徐公。
谒师叩华严宗旨。
师发挥法界圆融之妙。
皆叹未曾有。
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
出入多口之地。
始终无一议之者。
则师操行可知已。
师居乡三年。
所蒙化者千万计。
一夕四乡之人。
见师庵中发火。
及明视之。
师已寂然而逝矣。
时万历乙亥正月也。
世寿七十五。
僧腊五十馀。
葬于大云寺右。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法会,字云谷,姓怀氏,嘉善胥山人也。幼有逸志,颇厌尘嚣,投邑大云寺出家。初习瑜珈,会每叹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年十九,决志操方,乃登坛受具,闻天台小止观法门,专精修习。时法舟济禅师续径山之道,掩观于郡之天宁,会往参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观之要,不依身心气息,内外脱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岂西来意耶?学道必以悟心为主。”会悲仰请益,舟授以念佛审实话头,直令重下疑情。会依所教,日夜参究,寝食俱废。一日就食,食尽亦不自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复请益舟,乃印可。阅《宗镜录》,大悟唯心之旨,从此一切经教及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于是,韬晦丛林,陆沈贱役。偶读《镡津集》,见明教大师护法深心,初礼观世音尊,日夜称名十万声。会愿效其行,遂载观世音像,彻宵不寐,礼拜经行,终身不懈。时江南佛法禅道绝然无闻,会初至金陵,寓天界毗卢阁下行道,见者称异。魏王闻之,乃请于西园丛桂庵供养,会住此入定三日夜。居无何,西林永宁请住报恩寺之三藏殿,会危坐一龛,绝无将迎,足不越阃者三年,人无知者。偶有权贵人游至寺,见会端坐以为无礼,谩辱之,会拽杖之摄山栖霞。栖霞者,本梁时开山,武帝凿千佛岭,累朝赐供赡田地。但道场荒废,殿堂为虎狼所穴,会爱其幽深,遂诛茅于千佛岭下,块然独处,影不出山。时有盗侵之,窃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离庵,左右人获之,送至,会食以饮食,尽其所有持去,由是闻者感化。太宰五台陆公初仕祠部主政,访古道场,偶游栖霞,见会气宇不凡,雅重之。信宿山中,欲重兴其寺,以会为主持,会坚辞,举嵩山善以应命。善尽复寺故业,建禅堂,开讲席,江南丛林实肇于此,会之力也。道场既开,往来者众,会乃移居于山之最深处,曰天开岩,吊影如初。一时士大夫开风造谒,会目无贵贱,不问道俗,入室必掷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观本来,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临别必叮咛曰“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难易若何”。非深造有得,则茫无以应。盖慈念愈切,绳纠益严,虽无门庭设施,见者望崖不寒而慄。了凡袁公未第时参谒山中,相对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谨,事详《省身录》。丙寅冬,悯禅道绝响,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众同参,指示向上一路。会垂老悲心益切,虽最小沙弥一以慈眼视之,遇之以礼,凡动静威仪无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诱,见者人人以为亲已。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摄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终身礼诵,未尝一夕辍。居乡三载,所蒙化者以千万计。一夜,四乡之人见庵中火发,及明趋视,会已寂然矣,时万历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寿七十有五,腊五十,茶毗葬于寺右。憨山感其发迹入道因缘,亲蒙开示,礼塔于栖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见闻而为之传,推为中兴禅道之祖。惜机语失录,无以发扬秘妙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6—1586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思节,号履庵。嘉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江西佥事,湖广参政,山东按察使,广东左布政使。所在多有建树。万历初任礼部尚书,条陈崇俭等事。后以忤首辅张居正,谢病去官。卒谥文恭。有《履庵集》。
沧海遗珠
万士和(1516-1586)字思节,号履庵,常州府宜兴人,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万文恭公文集》十二卷,《履庵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思节,宜兴人。嘉靖辛丑进士,历官礼部左侍郎谥文恭有摘槁
维基
万士和(1516年—1586年),字思节,号履庵、履庵,谥文恭,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县)人。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应天府乡试中第九名举人。
嘉靖二十年(1541年)联捷辛丑科会试第137名,二甲第58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礼部主事。
父丧丁忧期满,请求照顾老母,改南京兵部主事。
升任江西佥事,一年裁减上供瓷器上千件。
调任贵州提学副使,三十八年(1559年)八月升任湖广右参政。
安抚、接纳了二十八寨的苗民叛乱,因功被赏赐银币。
营造三殿的工程动工,采集木料的使者交错纷繁。
因为有万士和的谋划备至,百姓赖以安宁。
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调任江西按察使,赴任超过日期,被弹劾而免职。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再次起用,担任山东按察使,五月升江西右布政使;嘉靖四十四年二月,改任江西左布政使。
再调任广东左布政使。
政事以往专门由左职决定,万士和称:“朝廷设置左右布政,如同左右手,没有轻重高低。
”于是与右使相约分日办事。
嘉靖帝召见,四十五年二月任命他为应天府府尹,六月升任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督导南京的粮食储备,奏请六项便利百姓的事,十一月任南京户部右侍郎。
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改任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
二年正月,改任礼部右侍郎职,九月晋升为本部左侍郎。
四年六月四次上疏称病致仕,被许回乡。
明神宗即位,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万士和出任原官,管南京礼部右侍郎事,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改管南京国子监祭酒事务。
礼部尚书陆树声离职。
张居正采纳陆树声的建议,于十二月召万士和接替。
上任后,万士和逐条奏陈崇尚节俭数事。
因灾异屡现,奏请闭宠幸之门,容纳刚直,淘汰冗员、抑制分外求请,大都触犯了当时的权贵。
俺答汗与部属贡奉马匹,边防大臣奏请增加对他们的官方奖赏。
万士和称赏赐有规定的数额,不要依从边防大臣额外的请求,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方士倚仗冯保请求封官,万士和坚决不同意。
成国公朱希忠去世,张居正同意赠封为王,万士和极力争辩。
给事中余懋学议论事情被治罪,万士和称正直的大臣不应当责备。
因此屡次抵触张居正。
万历三年(1575年)九月,礼科都给事中朱南雍乘机弹劾他,他便告病离去。
张居正去世后,请他出任南京礼部尚书,他再次上奏不赴任。
万历十四年卒,年七十一岁。
十五年二月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2—1587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与成,号阜南。
陆树声弟。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严州府推官。
隆庆四年,任礼科给事中。
六年迁都给事中。
居职三年,直言上数十疏。
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为官清严,约束僚属,屏绝声色。
维基
陆树德(1522年—1587年),字与成,别号阜南,榜姓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山东巡抚。父林鹄生三子,以家贫,次子树声入赘李氏,幼子树德年十四,复入赘于薛氏,读书于山寺中。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丙午科应天乡试,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进士,都察院观政,本年八月授浙江严州府推官。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行取,九月升任刑部湖广司主事。隆庆四年(1570年)五月,改礼科给事中,十一月转兵科右给事中,巡视京营。隆庆五年(1571年)二月,任会试同考官,转左给事中,巡视内十库,又奉命册封周、赵二王,八月升任礼科都给事中。神宗即位,陆树德弹劾太监冯保。隆庆六年(1572年)九月升尚宝司卿。万历三年(1575年)十月升应天府府丞。万历六年(1578年)三月,署南京国子监祭酒,改南太常寺少卿,又署翰林、光禄、鸿胪,以忤冯保故,徘徊南中且七稔,足迹遍九列。万历九年六月,任南京太仆寺卿。万历十年三月,改北京太仆寺卿,十一月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一年十二月以病辞职归乡,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六岁。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常润。
字大千。
号幻休。
江西进贤黄氏子。
幼失二亲。
从父出游。
遂入佛牛山出家。
学摄心。
浮泛不得力。
誓遍参。
南询万松林公于径山。
折而入都。
听松秀二法师讲楞严。
至圆明了知处。
忽有省。
复谒大方莲公。
最后入少林。
参宗主小山书公。
言机相合。
如函盖。
究进之力。
日益精勇。
一日举洞山过水颂请益。
公诘之曰。
既不是。
渠毕竟是何人。
师于言下霍然。
以偈答曰。
若要识此人。
有个真消息。
无相满虚空。
有形没踪迹。
曾为佛祖师。
尝作乾坤则。
龟毛拂上清风生。
兔角杖头明月出。
公嘱令加护。
未几辞去。
公授之偈。
以少室相累。
师谢未遑。
及公归寂。
大众迎师于都门。
三辞不获已。
乃赴。
座下士百七人。
闻所未闻。
得未曾有。
咸谓宝镜重光。
先堂头付托得人矣。
尝游五台。
讲法华于寿明寺。
众见白光绕座。
偶行路次一精舍。
众沙门。
罗拜称祖师。
云。
昨梦伽蓝神扫门。
旦日祖师过此。
今师适来。
师笑曰。
祖师过去久矣。
师居堂头位。
且久卓然。
有古人之风。
大司马汪公道昆谓。
师魁然修硕。
容止庄严。
其向应如洪钟。
其普度如广筏。
其砥波流如山立。
其随机而显化。
如珠走盘。
至其禀独觉。
觉群迷日孳孳然。
以道自任。
(云云)。
信非虚语也。
以万历乙酉岁四月示寂。
大宗伯陆公树声
文其石以颂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湖广长沙人,俗姓罗,号象先。生而聪颖,年十五中秀才。寻遭家难,乃投南岳出家,依宝珠和尚受戒。有悟,南游驻锡天台。日勤五悔,持《梵纲·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有间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从之学者甚众。万历间以道高,赐紫衣。示寂后,武塘袁黄为之撰铭。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解义篇第二之四
释真清。
号象先。
长沙湘潭罗氏子也。
生而颖异脩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
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
父为河南县尹。
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
年十五补邑弟子员。
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
此法门之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
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薙染受具足戒。
令看无字话。
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
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
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
珠大喜曰。
幸子大事已明。
善宜保护。
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
时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
密奏  张太后赐紫色僧伽黎衣以徵其德。
珠忽一日命师曰。
吾欲观化。
无令人入。
闻吾击磬声。
当启户。
数日不闻动定。
师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
越一日闻磬。
师方排闼而入。
珠已泯然逝矣。
珠既化去。
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
俄患背疾。
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
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
艳师乃率众延唱临济宗旨。
众扣师室。
师从容语之曰。
圆宗无象。
满教难思。
我若有宗可讲。
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
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
汝若有法可听。
岂特头上安头。
实际却为声名之境。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
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
乖宗者锱铢难入。
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
何须更烦忉怛勉之。
众皆稽首而退。
师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
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
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
偕师至毗陵永庆。
互以楞严参究。
荆山叹曰。
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
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
师欲返初服。
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日之期。
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
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
订为方外交。
随迁华顶天柱峰。
修大小弥陀忏六年。
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
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者户外之履常满。
一夕梦。
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三圣。
师方展拜。
傍有沙弥。
授与一牌书曰。
戒香薰修。
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
盖师日勤五悔。
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
尝示众曰。
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
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
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
本自无愆误造深罪。
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
不免识堕铁城。
终未解脱。
汝等勉之。
万历丁亥八月蒙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遣使降旨褒崇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
十月王太初居士因丁内艰。
请师就永明禅室阐妙宗钞。
百日为期。
时台郡王理邢某亲登云峤而设供焉。
戊子岁俭群盗蜂起。
相戒无敢入师之室。
𭬥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芙蓉之席见招。
辞不赴忽谓众曰。
桃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
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
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
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
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
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
昔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
谛观亦亲礼足。
皆此寺也。
今为豪民夺之。
将为掩骨所。
窃思  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
谁之罪也。
遂罄衣钵赎归之。
将谋兴建。
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
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
再毕返棹嘉禾龙渊。
欻抱疾告门人曰。
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
其富贵非吾所志也。
遂付衣钵遗嘱弟子。
如法阇维。
尽发长物。
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
有勉服药石者。
师谢曰。
生死药能拒乎。
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
此人间世固不久矣。
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而已。
期于二十九日告终。
每日虽米浆不入于口。
与众说无生法。
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
至夕乃起别众曰。
吾即逝矣。
无以世俗事累我。
众请曰。
和尚往生净土。
九品奚居。
曰中品中生也。
众曰。
胡不上品生耶。
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
言毕泊然而逝。
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
手足温软怡容可掬。
吊者无敢下拜。
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
举火之际忽有片云。
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
烟焰起时异香充塞。
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
所闻种种随力不同。
火馀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
红者如桃。
白者如玉。
绿者润似琅竿犹香气郁郁。
师生于嘉靖丁酉十二月二十六日。
示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
世寿五十七。
腊三十八。
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
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
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号象先。
长沙湘潭罗氏子。
生而颖异。
修干玉立。
威仪严肃。
不妄言笑。
日诵经史数千言。
终身不忘一字。
父为河南县尹。
常对宾朋。
以大器期之。
年十五。
补邑弟子员。
偶有异僧。
过而目之曰。
此法门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
遂投南岳伏虎岳。
依宝珠和尚薙染。
受具足戒。
令看无字话。
自是一心参究。
寒暑不辍。
至二十五。
从珠游金陵。
探禹穴。
因舟触岸有声。
忽有省。
珠大喜曰。
幸子大事已明。
善宜保护。
珠以年高。
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
忽一日命师曰。
吾欲观化。
无令人入。
闻吾击磬声。
当启户。
数日不闻动定。
师密窥牖隙。
见珠鼻柱垂地。
越一日闻磬。
师方排闼而入。
珠已泯然逝矣。
珠既化去。
师乃访盐官古迹。
驻锡觉皇。
俄患背疾。
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
时佛慧寺月溪法师。
讲起信论于吉祥。
师乃率众。
延唱临济宗旨。
众扣师室。
从容语之曰。
圆宗无象。
满教难思。
我若有宗可讲。
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
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
汝若有法可听。
岂特头上安头。
实际却为声名之境。
三世诸佛。
历代祖师。
不过以楔出楔。
随迷遣迷。
是故会旨者。
山岳易移。
乖宗者。
锱铢难入。
况起信之旨。
大彻宗乘。
何须更烦忉怛。
勉之。
众皆稽首而退。
师乃南游天台。
穷搜胜绝。
怀无见睹之高风。
诛茆塔前三年。
有荆山法师。
赴石梁之社。
偕师至毗陵永庆。
互以楞严参究。
荆山叹曰。
某所讲经。
虽精微于佛语。
闻师所论。
诚出卷于尘中。
师欲返初服。
而礼部唐公荆川。
留结千日之期。
已而复归天台。
古平田寺。
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
订为方外交。
随迁华顶天柱峰。
修大小弥陀忏。
六年。
暇则敷演十乘。
阐明三观。
故四方学者。
攀萝而至。
俄云间陆宗伯平泉
聘说法于本一院。
李方伯冲涵。
聘讲于桐川。
再毕返掉嘉禾龙渊。
歘抱疾。
告门人付衣钵。
遗嘱弟子如法阇维。
尽发长物。
于五台云栖西。
兴五处饭僧。
卒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
世寿五十七。
腊三十八。
如惺抱骨建塔。
迁于寺西螺师山右。
绣文溪之上。
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真清,字象先,湘潭罗氏子。
生而颖异,修干玉成,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
父为河南县尹,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
年十五,补邑弟子员。
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之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
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
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已明,宜自持护。
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
时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密奏张太后,赐紫色僧伽黎衣以徵其德。
珠忽一日命清曰:“吾欲观化,无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
”数日不闻声息,清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
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
珠既化去,清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疾,感神入梦授药,病愈。
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以清为唱临济宗旨,率众叩其室,清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忉怛,勉之。
”众皆稽首而退。
清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
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偕清至毗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
”清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州留结千日之期。
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交而去。
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户外之履常满。
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三圣,方展拜间,傍有沙弥授与一牌,书曰:“戒香熏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
盖清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
尝示众曰:“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
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本自无愆,误造深罪,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不免识堕铁城,终未解脱,汝等勉之。
”万历丁亥八月,慈圣宣文明太后遣使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
十月王太初居士因母丧,乞清就永明禅室阐《妙宗钞》,百日为期。
时台郡邢主理亲登云峤而设供焉。
戊子岁俭,群盗蜂起,相戒无敢入室。
槜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芺蓉之席见招,辞不赴。
忽谓众曰:“桃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
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
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昔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谛观,亦亲礼足,皆此寺也。
今为豪民夺之,将为掩骨之所。
窃思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谁之罪也?
”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
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已而返棹嘉禾龙渊,歘抱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富贵非吾所志也。
”遂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
有勉服药石者,清谢曰:“生死,药能拒乎?
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此人间世固不久矣。
”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期于二十九日告终。
每日虽米浆不入口,与众说无生法,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
至夕乃起,别众曰:“吾即逝矣,无以世俗事累我。
”众请曰:“此去往生净土,九品奚居?
”曰:“中品中生也。
”众曰:“胡不上品生耶?
”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
”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手足温蠕,怡容可掬,吊者无敢下拜。
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举火之际,忽有片云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烟燄起时,异香充塞,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所闻种种随力不同。
火馀,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红者如桃,白者如玉,绿者润似琅竿,犹香气郁郁。
清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
释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
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5—1636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工书法,初学颜真卿,又学虞世南,出入魏晋各大家,书风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画,远宗董源、巨然,近学黄公望、倪瓒,融其笔墨,自成清润明秀一格。画论标榜文人气息,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影响波及至今。卒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画旨》、《画眼》等。
词学图录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多书画论著。其"南北宗"画论影响深远。工书画,名重当世。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玄宰,华亭人。官礼部尚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玄宰,松江华亭人。万历己丑进士,改授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召为太常卿历迁礼部尚书追谥文敏有容台集
维基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
书画家。
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家。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早年在平湖城西门冯大参家坐馆当过塾师,爱好参禅曹洞宗,与新埭镇泖口陆兆芳友好。
隆庆五年(1571年),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松江知府衷贞吉认为董写字太差,只得第二名,从此发愤临池,从学于陆树声、莫如忠等,得益不少。
万历七年(1579年)参加应天乡试,见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惊叹不已。
万历十六年(1588年)参加戊子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礼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护丧到田氏的家乡福建,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获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充任讲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广按察司副使。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广提学副使。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为太常寺少卿、掌国子司业事。
天启二年(1622年)参修《泰昌实录》。
天启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天启六年(1626年)辞官。
崇祯四年(1631年)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同阉党阮大铖过从甚密。
崇祯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时,董其昌病逝于松江居所,享寿八十一岁。
身后谥文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耀州人,字之桢。万历五年进士。官御史。出视屯田,清权贵侵地九千六百余顷。张居正病重,荐其座主潘晟入内阁,国与同官抗言不可,乃止。又极论中官冯保罪。首辅申时行欲置所不悦者十九人于察典,国坚决拒绝,并与主持察政之马允登争吵。出为四川副使。十九人因此得免。官至右都御史,巡抚保定。
维基
王国,字之桢,陕西西安府耀州(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
礼部尚书王图之兄。
陕西乡试第三十八名。
万历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出视畿辅屯田,清理成国公朱允祯吞并民田。
曾举荐王锡爵、陆树声、胡执礼、耿定向、海瑞、胡直、颜鲸、魏允贞。
后出督南畿学政,因病归。
后获起用,掌河南道。
因与御史马允登相殴,吏部尚书杨巍上闻,万历十五年(1587年),改外任四川副使,称病归里。
久之,起故官,莅山西。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改督河南学政,迁山东参政。
召为太仆寺少卿。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复出任山西副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任南京鸿胪寺卿。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任南京太常寺卿。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任南京太仆寺卿。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任南京太常寺卿。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任南京通政使。
同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
后进右都御史,巡抚如故。
以刚介,为党人所忌,因被弹劾乞求致仕归乡。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彦璋,字伯达,松江华亭人。万历己丑进士,授行人,累官南刑部侍郎。
维基
陆彦章,字伯达,号紫阳,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
其父陆树声特遗书戒之,书云:「于家则疑盈满,于国则妨俊英,毋趋捷径,毋昵权门,乃吾子也。
淡泊静退,此吾四子家箴,儿自佩之。
」,此信传至都下,闻者无不叹服。。
使勿预馆试,受行人司行人。
在职二年,乞归侍亲,朝廷对此嘉许,特给半俸,待遇前所未有。
父丧,服阙不出。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即家拜光禄寺丞,不得已之官。
转光禄寺少卿,迁太仆寺少卿,引疾归。
天启四年(1624年),以光禄寺卿召,坚辞。
崇祯二年(1629年),召为刑部右侍郎,因病未上。
次年卒。

人物简介

简介
张龄(1910~1979),湖南湘潭人。
字剑芬。
号“无诤居士”。
自幼悟性奇佳,九岁能文,乡里目为神童。
十九岁时,任湖南彬州县长。
此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等政界公职,并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执教。
张氏自幼崇信佛教,及长,先后皈依太虚、虚云、南亭等大师,且热心于佛教弘法事业。
其书法及所撰诗、文、对联颇为佛教界所称道。
台湾各大寺院之碑文、塔铭、对联等,出诸其手者为数甚多。
故氏在台湾佛教界享有“湖南才子”之美誉。
民国六十八年逝世,享年七十。
张龄老居士有佛门联圣之称,其作品多署名“张剑芬”。
共 10 首